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栽培学生的想象之花论文_赵小蕾 孙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栽培学生的想象之花论文_赵小蕾 孙珊

山东省寿光市第二中学 262713

摘 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不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因为有了想象,人类才能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的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 想象 教学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有:“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深挖文字内涵,唤起事物形象

文章是由一些部件组成的。文章包含段落,段落包含句群,句群包含复句,复句包含单句,单句包含词语,词语包含单字。文章的思想情感,就是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部件表达的。没有这些组成文章的部件,就没有文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部件,就没有完美的文章。理解文章,就是要理解这些组成文章的各个部件的意思。文字是文章的最小部件,是构成文章大厦的最基本的原件,理解文章,重要的是理解文字的含义。文章对事物形象的刻画,主要靠文字的含义。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从文字教学入手。比如,一个人在学习汉字“圆”的时候,老师是通过太阳教学的,那么这个人在看到汉字“圆”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太阳的形象。如果有特殊的刺激,那么会想到圆的其他含义;如果没有特殊刺激,那么一般不会去想圆的其他含义。课文中文字的含义,不一定是学生建立这些文字含义的最初形象。所以,学生读课文,有时候会偏离作者的原意。要是学生能够正确地想象,教师就要加以引导。

二、牵线搭桥让学生领略内涵

众所周知,文章的作者与学生相比,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想象在他们中间架设起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章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我们所熟悉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一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象,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便会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象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象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四、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

要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那就太狭窄了;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去学习,去受影响,并有的放矢,随时点拨,方可收到预期效果。刘勰云:“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素材是想象力的翅膀,而情感是想象力的动力。学生如果知之不多、知之不真、知之不广、知之不深、知之不新,想象力就会失去源头活水,难以插翅飞翔。想象力必须以素材和情感为底蕴、为依托,才能充满活力,腾飞到更广、更深、更高的水平,达到如刘勰所说的神驰境界,而课堂之外的素材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延伸到课外,学生想象的翅膀得以高飞远扬。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具备新的理念,善于在教学中创造锻炼学生想象力的机会,高中语文课程中蕴含着很大的想象空间,需要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去发现、去挖掘,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想象力丰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慧娟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09,(7)。

[2]朱玉华 高中语文教学与想象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3)。

[3]韦长敏 语文教学想象力的培养是刨新的基础[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6)。

论文作者:赵小蕾 孙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  ;  ;  ;  ;  ;  ;  ;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栽培学生的想象之花论文_赵小蕾 孙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