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售货业的现状与我国发展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现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以信息革命为中心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引发了零售业巨大的变革,表现之一就是发达国家商品流通领域内自动售货机的出现与迅速发展。
一、自动售货业的发展概况
自动售货机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当时在美国的地铁系统中,人们可以用1美分在自动售货机上买到一块口香糖。作为一种全新的零售方式,1980年代以来,自动售货机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被广泛地布放于车站,油站,码头、机场、宾馆、写字楼、娱乐场所及大街小巷和公路旁。人们通过自动售货机可以买到食品、香烟、饮料、报纸、票、卡,甚至鲜花和小宠物等物品。今天,自动售货机已经在65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在日本,全国市场70%的罐装饮料是通过自动售货机售出的,每个人一年投入自动售货机用于购物的货币高达400多美元;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则拥有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几十万台饮料自动售货机。全世界约有1800万台自动售货机处于运营中,包括自动售货机制造与运营在内的整个行业年销售额超过2500亿美元,自动售货业已成为零售业态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1]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料见表1。
表1、主要国家和地区自动售货业数据一览表
资料来源:(1)American Census Bureau 1997.
(2)Japan Automatic Vendind Machine Manufacturer Association 2000.
中国自1993年开始从日、韩等国引进自动售货机并投放中国市场。1995年第一台国产自动售货机在北京诞生,1999年国产自动售货机形成规模生产并批量投放市场。相对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目前市场运营的自动售货机数量还很少,只有3万余台。至2000年初,中国自动售货机研发、制造和运营的企业有10多家,以天津南开戈德集团规模最大,约占中国自动售货市场份额的80%。[2]在自动售货机运营商方面,主要是由制造企业的关联或下属企业运营,如戈德集团的戈德移动商务公司、澳珂玛集团的澳鸿自动商务公司等,中国目前还没有产生独立的运营商。据来自中国自动售货机市场行情分析报告表明:目前中国自动售货机市场走势已逐渐明晰,自动售货机逐步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各大中城市向内陆和次发达地区延伸,逐步从高级宾馆、地铁、机场等豪华高档场所向高中档社区普及。有关报道显示,戈德移动商务公司已经在上海地铁一号线、南京东路、人民广场、轻轨沿线、大中学校等地布放了约2000台,在上海地铁二号线布放了30台,并准备于2002年在商业街、旅游景点、车站码头、高档写字楼布放500台。2000年仅广州市区就摆放各种品牌的自动售货机1500台,而这个数量还不足以满足地铁和公交车站的摆放。[3]自动售货机这种全新的零售方式已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和信赖。
从自动售货业的发展历程看,其快速成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动售货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自动售货业的成长。
自动售货机作为一种集声、光、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智能化产品,一般由识别系统、找币系统、传输系统、制冷(恒温)系统组成。随着防伪识别技术、数码技术、软件技术和制冷技术的发展,自动售货机运行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减少了货物出售和货币识别的误差,有效地维护了运营商和消费者双方的权益。自动售货机从仅能识别硬币到准确的识别纸币,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自动售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2、自动售货机的分布密度高,满足了消费者的便利性和即时性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向快节奏、高效率变化,时间的价值显著提高,消费者在购物时更加注重便利性、即时性。随着自动售货机数量的增加,商品包装的定量化和标准化,出售的商品多样化,自动售货的便利性日益显现。同时,被称为“永不下班的超级营业员”的自动售货机在满足人们的即时性需求方面是其它零售方式不可替代的。
3、满足运营商获取高收益的要求。
零售业务业态日趋激烈的竞争,使得商家不断寻求新的投资机会,而自动售货业态恰好符合投资的风险——收益原则。由于自动售货机的销售效率高(平均每台自动售货机销售额达到1万美元),运营商规模大(一般拥有10多万台甚至100多万台),加上自动售货机本身具有的节约劳动力与场地等优势,从而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投资收益。据美国2002年4月5日出版的《幸福》杂志介绍美国2001年自动售货业利润增长率为21.4%,在发展最快的行业中居第四位;在1996-2001年度中,自动售货业以78.4%的年平均利润增长率雄居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榜首。
二、发展中国自动售货业的若干建议
自动售货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发展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零售业态,而中国尚处于导入期。目前按人均台数计算,自动售货机在日本达到每台25人,在美国达到每台50-60人,在欧洲每台50-120人,中国总拥有量仅2万余台。[4]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对这种零售业态的需求也必将迅速增加。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人均拥有量较低的情况,若按每台500人计算,中国城市人口为3.6亿人,中国自动售货机的潜在市场容量为73万台。若以每台每天销售200元计,73万台自动售货机的全年销售额可达500亿元。[5]因此,加快发展中国的自动售货业,对促进零售业发展,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中国自动售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还存在一些影响发展自动售货的因素。据中国自动售货机专业委员会的筹办人之一姜京春的分析,[6]目前制约中国自动售货机市场发展的瓶颈至少有四:第一,货币系统与国际不接轨。和日本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硬币流量很小,纸币设计又与国外没有完全接轨,这就给自动售货机的识别带来问题。第二,消费习惯导致自动售货还不被普遍接受。第三,行业管理无法可依。第四,支付手段。从运营商角度看,每台价值三四万元的售货机,要实现规模化运营,如果没有分期付款将难以支付巨额费用,这无疑为运营商的进入设置了一个很高的门槛。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刷卡消费或移动支付这一手段在中国尚不能实现,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为促进自动售货业的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创造和完善相关环境,促进自动售货业的发展。
一种新业态的形成,除了本身具有创新性、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等特点外,其能否得到迅速发展与要求的相关环境是否完善密切相关。自动售货机的运营是否成功,主要受到一地人均收入水平、人口总量与结构、生活与消费习惯、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各级政府应持鼓励发展自动售货业的态度和政策,从税收政策、工商登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把自动售货机的布点纳入城市规划;经济理论界和社会舆论界应积极正面介绍和宣传自动售货业,让消费者了解和接受这一新型零售业态;消费者要了解相关使用知识并不断提高道德水准,正确使用和维护自动售货机的正常运营,减少不正确使用和蓄意破坏售货机现象的发生。
2、正确认识自动售货市场的发展阶段,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发展自动售货业。
国外自动售货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导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导入期,因自动售货机的体积小,占地少,机位点租金也不高,只要布置在合适的地点,自动售货机就可以维持经营;在成长期,随着自动售货机运营商的增加,机位点开始成为稀缺资源,其租金不断提高,有的甚至高达营业成本的10~25%,于是,相应提高了对自动售货机的要求,如单机容量的增加、电脑化、多功能化以及更易于操作等,自动售货业开始走向专业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在成熟期,自动售货业的竞争趋于理性,对机位点的选择、租金的高低、客流量的大小、顾客群的细分等更趋于专业化,甚至直接决定运营商的经营绩效。此外,由于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如何提高自动售货机的服务附加价值以增加单机利润额,已经成为自动售货业的一项重要经营战略。
3、发展多类型的自动售货业运营商。
中国在自动售货机运营商方面,主要是由制造企业的关联或下属企业运营,目前还没有产生独立的运营商。在自动售货业的发展初期,因为其它商业企业和经营实体缺乏对该零售业态的了解不敢贸然进入,生产企业通过实施一体化战略组建企业,从事自动售货业的运营商以促进自动售货机的销售,因而这种运营方式有一定的必然性。此种运营方式的缺点是自动售货机的生产商可能缺乏商业运营经验而难以实现有效运营;自动售货运营商不能实现自动售货机选择的多样化;限于中国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在资源分散的情况下也不利于迅速实现规模经营。
发达国家自动售货行业的经营体(运营商)一般由商业企业附属的自动货机、自动售货机制造企业附属机构、独立的自动售货机经营企业组成。中国自动售货行业的运营商也应多样化,自动售货机的生产企业要加强与商业零售业的合作,有条件的商业零售业及经营实体应积极涉足自动售货业。随着外国企业看好中国自动售货业的发展前景,其中国市场的进入是不可避免的,中国企业必须提高运营能力并加强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4、降低运营费用,增强竞争力,提高运营效益。
由于目前中国自动售货业处于导入期,其经营业绩尚不理想。如在戈德集团运营的2.5万台自动售货机中,20%赢利,60-70%处于盈亏平衡状态,其余是亏损的。
自动售货机的运营成本主要由机器折旧费、场地租赁费、货物采购与配送费用、人工与管理费用等组成。其中最大的支出可能是机器的购置费用。以前,中国为数不多的自动售货机均是进口产品,价格较高;现在中国能自主生产,其自动售货机的生产成本仅为美国的60%左右,售价也较低,如戈德集团生产的自动售货机售价仅为2.5万元左右,为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了优越条件。
场地租赁费、人工费等是企业相对不可控因素。从目前情况看,场地租赁费、人工费等费用在中国也不高。
我们认为,中国自动售货业的经营绩效的提高关键是实现规模经营。与发达国家运营商拥有十数万至百万台自动售货机相比,中国自动售货业发展仍处于初期,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自动售货机出售的商品比较单一,价格一般高于超市、便利店的同类商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动售货业的竞争能力。如果自动售货机制造或运营商采用特许经营、统一配送、统一价格、自动售货机分期付款的模式,有利于自动售货动制造与运营商迅速达到规模经营,从而提高运营效益。
为了生存和发展壮大,应积极考虑其它可能的收益来源。例如,(1)广告费收入。自动售货机的机体可以作为广告的载体,进而获得一笔广告费收入;(2)“进场费”收入。可以学习大型商场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的做法,在运营商的规模不断扩大时,向商品供应商收取一定的“进场费”,等等。
5.加强物流配送系统建设。
加强物流配送系统建设是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统一的物流配送,不仅有利于节约采购成本,而且可以提高自动售货机的运行效率,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自动售货业发展的难点和重点。自动售货业的物流配送系统必须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如果仍沿用传统的配送方式,不仅会降低物流配送效率,而且将增加运营成本。理想的配送模式应该是:各个自动售货机通过信息系统与运营商的地区配送中心相联,自动售货机上的电脑自动记录和传送商品销售、结存等信息,而地区配送中心则根据收集的信息选择最佳路径配送商品。同时,配送模式的优化也有利于特许点管理和指导,进而提高整体经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