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论文_尚超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论文_尚超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运城供电公司 山西运城 044000)

摘要:电力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整体发展需求,同时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针對这种情况,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应用其中,不仅能够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而且还能够在实践当中不断完善和优化。因此,本文对电力企业当中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述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电企在风险管理理念的指引下,根据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水平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确定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以及方法,通过内部审计,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筹资投资等活动的风险管控工作进行评估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一个过程,以确保公司实现内部管理目标。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是通过审计,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确保电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基于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是在电力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对各类可能影响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因子进行深入分析、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方法。这种审计方法从内部控制入手,强调内部控制功能,对实现电力企业价值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始终为努力做好电力企业全面风险防控服务。审计的过程关注电力企业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管理能力,而不是局限于电力企业内审自身风险,重点是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或出现的各种风险,如融资风险、赊销风险、投资风险等。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侧重于事前和事中审计,它改变了传统审计的模式,为了电力企业适应外部市场的需要,增加了内部审计的深度与广度,促使电力企业及时发现内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和对策。

二、电力企业实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需具备的条件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需要具备三大条件:

第一,内部审计要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客观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内部审计机构只有具备了独立性才能够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公正、不偏不倚的执业态度,以避免利益冲突。同时具备独立性、客观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才具有良好的开展基础。

第二,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胜任能力。电力业是一个比较复杂和综合的行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较高,在这种环境下开展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要比任何阶段都高。首先,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体系,除了掌握必要的财会、审计等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学习电力企业运营、公司治理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在风险识、评估、管理等方面的技能,深入学习建筑电力企业的相关理论、流程。其次,内部审计人员要培养自己对于风险的敏感性,具有风险意识和看待问题的前瞻性、全面性,将风险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最后,内部审计人员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工作中,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往往能够有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第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需要以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基础。电力企业点多、线长、面广和分散的组织特点更加需要依赖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在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下,以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价为基础的审计方法才具备使用的条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才能够发挥出其特有的优势。

三、电力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程序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关注风险。首先要了解电力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并识别风险,制定审计计划;以降低风险为导向实施具体审计项目:开展审前调查,进行控制测试,确定风险水平并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实质性程序、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总结审计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管理风险的建议;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提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后,出具审计报告并进行后续审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制定审计计划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了解电力企业,关注电力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将电力企业风险与审计计划相融合,使内部审计所选择的对象更加针对电力企业高风险的领域。

审计人员需对电力企业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审计的对象、分析可审计对象可能存在的风险、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审计先后次序。

(二)开展具体审计项目

1、审前准备阶段

在正式实施审计项目以前,要开展审前调查并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前调查工作应侧重对审计对象的风险评估,针对风险点进行控制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判断重大错报风险。根据审前调查的结果编制审计实施方案,针对风险较高的项目要重点审计,细化审计步骤,提高审计效率。

2、审计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主要是通过执行审计程序来完成审计计划,获取审计证据。审计程序包的主要内容有:执行实质性程序、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总结审计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管理风险的建议、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及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审计结果。审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重点内容和方法开展实质性程序,围绕审计目标广泛收集审计证据;同时,要根据变化及时调整风险评估结果,必要时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修正审前调查中的错误估计和判断,降低审计风险。

3、编制审计报告及后续审计

在审计过程终结的阶段,审计人员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提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出具审计报告。

出具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审计过程的终结,还要进行后续审计。后续审计的目的是确保审计整改建议得到落实,既定的风险及其他内控缺陷得以适当的处理。

四、电力企业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应用

(一)识别企业目标存在的风险

在现代大环境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走改革和创新的道路,特别是电力企业。电力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离不开的一项重要资源,在这种情况,电力企业为了将自己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当前在电力企业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针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方式应用其中,能够对现存于电力企业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分析。首先,产权能不能够彻底明确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产权问题能够直接对电力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以及实施产生影响的,存在一定的决策风险。其次,在市场当前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电力企业的法人在企业治理上、员工的管理上或者是在具体的成本经营控制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问题[3]。另外,很多员工队伍在构建以及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潜在威胁和风险。这些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都属于不确定因素,而利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式,能够将这些动态、不确定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规避方式。

(二)加强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综合风险评估

传统审计方式在实施中,由于对风险评估不够到位,所以不能够发现存在于经济责任人舞弊的风险问题,导致审计最终结果并不是很理想。而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中,可以由于审计的重心被前移,所以逐渐将战略分析与审计之间进行有效结合,促使风险分析能够逐渐走向结构化的路线。这样一来,在审计中,就能够从根本上加强审计人员得企业审计风险的有效评估质量和水平,为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保障。

五、结束语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不仅能够打破传统审计工作开展中的局限性和弊端,而且还能够真正的对隐藏在电力企业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识别。除此之外,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规避策略,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惠贤.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2010

论文作者:尚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论文_尚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