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实验中学 733399
孔乙己羡慕范进
学完《孔乙己》和《范进中举》这两篇小说,我也适时开展了想象性编写练习。
“同学们,孔乙己和范进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能否把这两个人物和故事较任意地组合在一起,述说出来?”
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陷入了沉思……
随后又是一阵嚷嚷,有的同桌互说,有的前后凑在一起讨论。
这时我看见平时大家公认的“智多星”李刚举起了压得很低的手,我叫起了他。
“鲁镇的格局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柜台……来的顾客,多是短衣帮,站在柜台前,只是穿长衫的才踱进隔壁的房间里要酒要菜……”
“孔乙己到店,引起一阵哄笑。孔乙己,怎么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一定是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什么?污人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被吊着打……”
“有一天,孔乙己窃得一本厚书,翻开一看,原来是《儒林外史》,他立即读起来。读到范进中举一节时,让他好感动,原来范进54岁竟然中了举人……”
“孔乙己舍不得卖掉这本书去换酒饭钱,于是又去偷,结果……”
“纯粹是胡编乱造!”没等李刚说完,几个学生脱口嚷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学们哄堂大笑,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
“两篇小说,作者不同,写作年代也不同,无论是人物还是情节,都没有关联之处呀!”我让一位嚷得最激烈的同学说。
我只是笑着,在内心叫好,真不想挫伤李刚同学的积极性。
“鲁迅写小说塑造人物,往往以某一个人为模特儿,但不专一个人,往往是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陕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这是在胡编乱造吗?”
“不是!”“哗……”
这正达到了我设计练习的初衷:李刚同学从孔乙己“窃书”的角度找到了两个故事的联系点,用整合的方法把两个故事组合起来,虽不合情理,但新奇有趣,其创造性跃然纸上。
我又趁热打铁,布置了写作练习,题为《孔乙己中举》、《范进升本或考研》等。学生的想象力均得到了发挥,有一位学生写《范进考研》:
范进考得了举人,如愿以偿地被分到了县政府当了科员。有了公家饭碗,按说他已心满意足了,像他这把年纪有工作已不错了,其他落榜的考生羡慕死范进了。
工作很清闲,同事也很照顾他,可几次提拔任用都没他的份儿。我范进年纪最大,排资论辈应该挨得着的。
后来范进才弄明白,现在干部任用是重视文凭,新提拔的均是本科甚至是研究生,而举人最多算个专科。
不就考研嘛,范进真报名考研了。大家都不相信他能考上。
可范进酒照喝,牌照打,原来他早已找好了枪手。
后来,没想到真给考上了……
方仲永巧遇吕梦
在一节七年级语文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孙权劝学》时,为深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受到读书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她适时布置学生对文本进行了创新性的创作练习:请以《方仲永巧遇吕梦》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因为《伤仲永》也已学完,学生对这两个故事都比较熟悉,所以写作可谓精彩纷呈。
片段一:有一天,仲永穿越时空到了三国,他早闻吕蒙文武双全、谋略过人,他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于是独自来到军营找吕蒙。不料,帐前士兵阻拦,不让进去。此时,吕蒙正在帐中专注地读书。听见帐外有人,忙请他进来。仲永进帐后,执意要跟吕蒙切磋,一段时间过去了,仲永一时无诗可作,作的诗读起来也索然无味。就在此时,吕蒙曰:“汝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是因为后来没有认真学习……”仲永顿时恍然大悟……
片段二:吕蒙还是做他的大将军。一天,他坐着宝马去西湖游玩,碰巧在西湖门口遇见了乞求施舍的方仲永。吕蒙就说:“你如果当时好好学习,可能现在比我官位还高呢!”仲永便说:“唉,也是啊,如果当初我不跟父亲赚取钱财,至今也不会流浪到街头来乞讨。”吕蒙又用嘲讽的口吻说:“你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唉,可惜了一位奇才呀!”
片段三:那天,吕蒙碰巧遇上了仲永,便告诉他:“要不是皇上劝我读书,不知我现在还能否坐稳这大将军的位子呢!”仲永懊悔地告诉吕蒙:“当初我要是利用好我的天赋,好好学习,也许现在也是名人了呢!”吕蒙说:“是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过现在也不迟,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嘛!”仲永深受启发,于是发奋苦读,几年后,也中了功名……
方仲永和吕蒙是两个所在时代相距遥远的人,却是两个对待读书的态度和结果截然相反的人。这位老师正是抓住“读书”这一个相同的契合点,突破和跨越了时空的限制,适时大胆地开展了创新教学,让学生受到了极大的思想教育。
论文作者:马尚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学生论文; 举人论文; 的人论文; 都是论文; 鲁迅论文; 两个论文; 西湖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