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105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用时较长,但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止痛药物应用率更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开腹根治术;疗效;并发症
本文以随机对照的方式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105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其中男62例,女43例;年龄55~86岁,平均年龄(65.4±4.7)岁;肿瘤分布位置:34例位于直肠,46例位于升结肠,16例位于横结肠,4例位于降结肠,5例位于乙状结肠;肿瘤直径(3.88±0.25)cm;Ducks病理分期如下:32例为A期,50例为B期,23例为C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实验组5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灶位置、肿瘤直径及Ducks病理分期病程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肠道准备,行硬膜外全麻处理,选择相应体位完成手术。对照组行标准开腹根治手术,参照文献[1]完成相关操作。实验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建立人工气腹并作脐部穿刺,气腹压力12mmHg,按照结直肠系膜完整切除 手术原则完成肿瘤切除操作[2]。将相应血管作游离处理,夹闭后离断,确保区域淋巴结清扫质量,将肠管游离后做一小切口,于患者体外进行切除吻合手术。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统计术后输血率、止痛药物应用率、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统计两组肠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所有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时判定组内或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3 讨论
根治性手术是结直肠癌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以往以常规开腹手术为主。随着近年来腔镜技术的发展及在肛肠外科临床上的推广,腹腔镜手术成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常用术式。诸多研究[3~4]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微创特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开腹手术,而且恢复速度加快。但是腹腔镜操作有其特殊性,关于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报道亦不在少数,因此腹腔镜手术安全性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其手术用时较开腹手术更长,我们认为这与腹腔镜术式的特点和操作者技术水平、熟练程度有关。而实验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输血率和止痛药物应用率更低,各项恢复指标及住院时间更优(P<0.05),提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与现代外科微创理念相符,不会过度损伤患者免疫力。更重要的是,实验组肠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为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2%(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小创面操作有效改善了开腹手术的痛楚,增强免疫力,减少切口感染几率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综上,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帅奇,赵和照,胡正川.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12):54-57.
[2]杨伟强,钟鸣.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2016,31(08):1271-1273.
[3]陆伟群,刘磊,江陈非. 腹腔镜辅助经肛内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效果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6,14(05):538-540.
[4]赵掌团,郭云虎. 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临床研究分析[J]. 中外医疗,2017,36(28):60-62.
论文作者:方达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结直肠癌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