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张可

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张可

河源市城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后浇带施工是建筑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本文就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充分探讨,对其中后浇带的设置、模板体系等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广大施工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后浇带;设置;支模;混凝浇筑;防水措施

前言

建筑工程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与工程整体结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于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要做到科学、合理、有效,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

1、后浇带施工技术中后浇带的设置

1.1后浇带位置的选择。后浇带位置的选择对于施工质量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在进行后浇带施工中要注重位置的选择。一般位置可以选择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比如结构中梁、板的中间位置,这个位置虽然弯矩较大,但是其剪力非常小,适合作为后浇带施工的位置。对于位置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后浇带的宽度,一般宽度在800~1000mm最合理。

1.2后浇带内钢筋的处理方式,浇筑混凝土前,后浇带内钢筋断开或贯通与否,在于后浇带的类型。对于沉降后浇带,钢筋应贯通;对于伸缩后浇带,钢筋宜断开,因为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出现开裂,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二次浇筑混凝土使结构成为一整体后出现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对于钢筋断开的施工后浇带,其钢筋应在二次浇筑混凝土前按要求焊接好,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2、后浇带施工技术中的模板体系

2.1后浇带模板多样化的支模方式

后浇带模板的支模方式根据位置的不同支模方式也相应不同,主要有底板支模方式、墙板支模方式和梁、板底模的支模方式等。对主要支模方式的介绍如下:①底板支模方式。为了便于清理干净后浇带槽内的垃圾渣物,可将后浇带垫层的面标高下移200mm,将残留渣物置于后浇带底部,然后用同后浇带混凝土内砂浆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覆盖并抹平,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②墙板支模方式。墙体后浇带两侧的钢筋相交点必须全部设置拉钩,以免钢筋骨架偏位;保护层垫块挂到位,保证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设置后浇带时,按墙筋间距,用松木板锯成小口,固定于后浇带侧面作侧模,锯口缝隙用胶带纸粘贴,用木方加固;也可用双层钢丝网做侧模,用钢筋支架做支撑。③梁、板底模的支模方式。后浇带梁、板底模的支模方式可采用钢管架或门架,支撑架在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未浇捣或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值前不可拆除。如设计许可,可在后浇带梁下按一定间距设置钢筋混凝土柱,作为后浇带梁板的临支柱,支柱的尺寸大小及配筋应经过计算后方可设置。当板的架立筋≤Φ8时,为保证板钢筋骨架的位置,可采用Φ12钢筋通长设置于后浇带边线外100mm处,顺后浇带方向布设,而后用Φ12钢筋支架架立,保证板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后浇带侧模用20mm厚松木支设,松木板锯成小口,固定于后浇带侧面,用50mm×100mm木方通长加固。

2.2后浇带施工缝处的模板

后浇带留置时,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模不仅要牢固紧密,还应易拆除或一次性使用不拆除。采用一次性单层钢板网,往往造成混凝土及混凝土浆流入后浇带,不易清理。施工中可采用以下做法:梁板底筋以下用防水泥砂浆在支模处做成一道宽约5cm的阻拦坝,避免混凝土从底筋下涌入后浇带。对于较深、较厚、不易清理的梁板,则采用双层网作一次性模板。在双层网中,一层为钢板网,另一层则为细网眼铁丝网,两层网片可事先绑扎固定在一起。双层网用定型钢筋支撑,定型钢筋与底筋、面筋焊接固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后浇带的模板拆除

后浇带跨内的梁板在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前,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必须待二次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设计值的75%后,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拆除。因此,在施工中应注意将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撑与周围结构的模板及支撑分开,避免误拆除。在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前后,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沉降监测,并记录在案。

3、后浇带施工技术中混凝土的浇筑

3.1二次浇筑混凝土模板的搭设

对于底板和梁板的模板,由于第一次的模板未拆,这时不用重新搭设。但对于墙板,由于之前的模板已拆除,这时应重新搭设模板及支撑,重新搭设的模板应紧贴已浇筑的混凝土面,避免漏浆。

3.2混凝土的选择

后浇带混凝土的选择应该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无收缩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稳定性、抗振动性等特点,其可以有效抵抗结构性的拉伸,以及巨大的动态荷载。另外,在选择无收缩混凝土时要注意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要进行相关的安全试配方可确定使用。

3.3混凝土的浇筑时间

后浇带内的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应按照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采用不同的浇筑时间。⑴ 沉降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待主楼与裙楼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后浇沉降带封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其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了,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结构承担。⑵ 伸缩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根据两边的先浇筑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时间而定[1]。不同水泥品种、不同水灰比、不同的温度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要区别其收缩完成的时间,一般以施工后60天进行浇筑(这时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为宜,在工期要求紧迫或有特别困难时,也不应少于30天。

3.4浇筑混凝土的要求

后浇带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先将松动的混凝土块及浮浆凿除,清除后浇带内的垃圾,用高压水枪冲净并充分润湿混凝土表面,清除残留积水。当后浇带处钢筋已锈蚀,应进行除锈,除锈后要及时浇筑混凝土,避免钢筋再次锈蚀。振捣混凝土时,应确保新旧混凝土接触面结合紧密。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应覆盖湿麻袋并浇水养护,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其上不得堆放重物,其下支撑不得拆除。

4、加强后浇带防水措施

要做好后浇带施工中防水措施,后浇带的防水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施工阶段的防水,二是使用阶段的防水。只有加强了这两方面的防水,才能达到防水目的。

4.1加强施工阶段的防水措施

首先,底板的防水处理。底板混凝土施工前,在垫层上施工一层卷材防水层或涂膜防水层(应宽出后浇带两侧各300mm),以增强抗渗效果,阻止底板下地下水的涌入。为防止底板周围的施工水流入后浇带,应在后浇带两侧500mm处,增设宽60mm、高300mm的挡水墙,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其次,墙板的防水处理。为了使外墙能及时回填土方,可在外墙后浇带外砌筑370㎜厚实心砖墙井做为挡土墙,保护后浇带结构,如地下水丰富,实心砖墙表面可施工一层卷材防水层;井口盖木盖板,以保持井内清洁。

4.2加强使用阶段的防水措施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后浇带的防水能力,才能保证使用阶段的防水效果。

提高后浇带防水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实现:①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可以选择使用无收缩的混凝土来以抵抗结构性的拉伸,无收缩混凝土的流动性和耐振动性都非常好,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②针对在施工中产生的施工缝,可以设置与缝的形状相贴近的钢板止水带、橡胶止水条等来进行防水。

结语

当前,后浇带施工已广泛应用于房建工程当中,只有多总结实践经验,按照规范要求灵活设计,严格按图精心操作,细致施工才能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树青,分析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科技信息,2015(3)

论文作者:张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  ;  ;  ;  ;  ;  ;  ;  

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张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