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促进者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促进者的作用,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语言。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语言的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尤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缜密、简练和逻辑性,注意规范地使用教学用语。
一、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要充满童趣性
教师在课堂上把自己定位成一名大儿童,这样才能与学生更好地交流,尤其一、二年级的数学课堂,六七岁孩子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容易为兴趣左右,所以,老师应该用生动、形象、具有儿童兴趣的语言来描述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才能使孩子感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多用激励语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激励评价已成为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精彩的课堂激励评价,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初见高润扬,是在一年级新生报名的时候,一个胆小、不爱说话的男生,在我的数学课堂中,他从来不主动举手,我爱提问他,第一次被叫起来后,他一声不吭,我很有耐心地等他,鼓励他,两次三次都很小的声音,其他同学讥笑他,我严厉地制止,继续鼓励他,“进步很大,声音洪亮一些更棒”,现在他的发言声不能算上洪亮,但能让全班同学听见,他的数学成绩也从最初的六十几分提高到现在的九十多分,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了。老师口中的一句“很棒、不错,有进步”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我的数学课堂中经常会评出本堂课的“问题大王”“算账先生”,同时在课后作业中也会写上鼓励性的评语“有进步,继续努力”“再认真一点,会更棒”“加油呀,老师看好你。”在课堂教学中,对后进生运用鼓励性语言,会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消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增强其自信心。可见运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和发现予以积极评价,既充分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又保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数学教学语言应该是严谨的、准确无误的语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法,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也可能造成演中的概念性的错误,例如:“数位”和“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位数不够用0补足”就不能说成“数位不够用O补足”;“今年产品增加到90千克”就不能说成“今年产品增加了90千克”。又比如教学“比例、除法、分数的关系”时,不能把“相当于”说成“就是”,因为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本质的区别,即比是指两个量(或数)的倍数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另外,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在教学中多音字也要读准,方言和习惯读音要改用标准音去读。如长方形、正方体特征之一的“棱”,多数人都习惯把它读成“lèKng”,标准读音应是“1èng”。又如,“量的计量”前一个“量’,应读liáng”,后一个“量”应读“liáng”。
教师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问题,过渡语,尽量不说与讲课内容无关的话。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以后,怎样判断两种相关量成正比例,可以这样小结:“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这样的总结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掌握。
四、注重逻辑、富有启发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这里指教师有意不说出结果、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如,教“圆的周长”一节时,老师拿出一个呼拉圈,问学生,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长(因学生没学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用什么量?怎样量?(用皮尺绕一周)还能用什么量?(先用绳子绕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绳子长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滚圈,然后量地上滚动一圈的长度)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想法很好,想像很丰富,然后接着问,如果给你们一个非常大的圆,还容易量周长吗?有没有简单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通过老师做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密切相关,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数是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现在同学们说说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圆的周长?通过一系列启发性提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
五、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走没有腿,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当同学们猜对后,教师很自然的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钟面”。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教师的小学数学语言艺术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论文作者:闫雯雯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8月总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数学论文; 周长论文; 课堂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8月总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