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的安全及风险防范的探讨分析论文_李翠琼,梁旭波,施学良

云南省楚雄市人民医院 675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用药的安全及风险防范。方法:查找收集我院2012-2013年临床用药的案例78例为对照组,选择2013-2014年来我院就诊的需临床用药的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查询、记录对照组患者用药时出现的意外风险,观察组则对临床用药给与高度规范,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时出现的意外风险和以及引起风险的因素。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临床用药出现意外风险的比率50%,低于对照组的67.95%。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比传统的围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的影响较大,也更能抑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临床用药;安全;风险防范;探讨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疾病的不断衍变,与之对应的药物更新换代也随之加快和增多[1]。虽然用药的合理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用药监护在临床上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为了避免临床用药差错的发生,我院结合自身临床实践,针对一些常见的出错环节整理出了相关防范意见。本次研究将此类防范建议应用于实践,与一年前我院的用药安全案例做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2-2013年临床用药的案例78例为对照组,选择2013-2014年来我院就诊的需临床用药的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病患46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为45±3.3岁,其中因手术后住院用药的13例,门诊输液33例,其他临床用药者32例。观察组中男性45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为46±3.7岁,其中因手术后住院用药的14例,门诊输液31例,其他临床用药者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以及病况比较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无明确规范临床用药,观察组则对临床用药给与高度规范,严格执行下列防范建议。详细建议如下:1避免由于交叉过敏反应导致用药出错;2避免因药物名称相似或谐音出现的药物差错;3避免患者因同名而错误用药的差错;4避免护士因对新药品不了解而出现的用药差错。

1.3 效果评价[2]:优:临床用药时未出现意外风险情况。良:出现轻微的临床用药风险,但无碍。差:出现严重的临床用药风险,需急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用药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3 讨论

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对引起患者临床用药风险的因素进行了统计,发现引起患者发生意外风险的因素有交叉过敏反应、药物名称混淆、药物疗效混淆等其他因素,其中观察组临床用药出现意外风险低于对照组。通过这次研究,我们发现交叉过敏反应、药物名称混淆、药物疗效混淆及其他对临床用药有影响的因素通过人为规范和注意是可以有效避免的。我院整理出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1避免由于交叉过敏反应导致用药出错。①将临床上易发生过敏现象的药物统一列表,保证字迹清晰,便于查看,定时考核护理人员相关知识。②对有药物过敏史的病人,进行标记,提示注意用药。③治疗室贴有相关标志,提醒护理人员查对患者是否有过敏史。④严格执行医院相关制度。2避免因药物名称相似或谐音出现的药物差错:①要求护理人员细心核对处方单上药品名称,若是医生口头上所说药品名称,必须再次核对;②要求护理人员知道同种药物的理化性质、适应症以及用药注意事项;③注意查看患者病历,查验是否有同名病患避免用药错误。3避免护士因对新药品不了解而出现的用药差错:①要求护理人员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的说明书,熟悉药品的不同用法;②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药物知识普及。

综上所述,临床用药通过人为规范和注意,能够有效减少临床用药风险的产生,安全性好,效率高,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郭代红.临床用药安全的影响因素与风险防范[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2,9(1):1-4.

[2]石壬伟.临床用药风险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92-94.

论文作者:李翠琼,梁旭波,施学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  ;  ;  ;  ;  ;  ;  ;  

临床用药的安全及风险防范的探讨分析论文_李翠琼,梁旭波,施学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