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进展论文_黄绵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进展论文_黄绵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乔音乡中心卫生院 广西河池 577600)

【摘要】综述了产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及护理进展,常见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及剖宫产等因素,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产前预防,产时、产后预防等针对危险因素的措施,而护理则包括加强抢救护理、心理护理、产后护理及健康教育。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004-02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笔者在充分阅读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和本院临床病历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本篇综述,现将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方案报告如下。

1.产后出血的定义

根据相关规定,临床上通常将胎儿娩出后,产妇2小时内的失血量超过400毫升或24小时内产妇的失血量超过500ml视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一种十分常见且严重的产科并发症[1]。据国内相关资料的统计数据,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临床上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和胎盘因素[2]。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造成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以上。

2.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2.1 子宫收缩乏力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引起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产妇出现宫缩乏力的因素较复杂,基本可分为全身因素、产科因素、子宫因素三大类[3-5]。

2.2 胎盘因素

导致孕妇产后出血的胎盘因素主要有:胎盘剥离不全或部分残留;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植入。

2.3 软产道损伤

该因素多发生于阴道助产。软产道组织的弹性较弱,故易造成宫颈裂伤、阴道裂伤、会阴裂伤或阴道壁血肿,而接产时操作不当造成软产道损伤或没有及时发现上述损伤,均可引起产后出血[6]。

2.4 凝血功能障碍

引起凝血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孕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等;可引起凝血障碍的产科并发症,如死胎、妊高征、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7]。

3.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3.1 预防

3.1.1 产前 加强孕期间的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分娩之前,对产妇的全身情况进行评估,评估产妇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对其高危妊娠及时终止,向患者讲解分娩时产程的过程和宫缩痛的原理。此外还应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产妇由于担心胎儿安全、分娩疼痛而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进而对子宫收缩造成一定的影响[8]。因此,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状况,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帮助产妇建立良好的心态,积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同时对每位孕妇从妊娠4个月起常规补充铁剂,同时补充维生素C有利于铁的吸收[9]。

3.1.2产时 产时应该对产妇的宫缩、胎心、宫口开张及胎先露下降等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产妇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及家属;对胎心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视,注意胎盘剥脱的情况。如果产妇在分娩之后的半个小时之后出现胎盘没有娩出的情况,医护人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胎盘剥离不完全或者是胎盘粘连,此时护理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医生,采用人工剥离胎盘术对胎盘进行剥离[10]。针对产妇的不同产后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缩宫素、局部缝合、刮宫、人工剥离胎盘、子宫切除以及输血等针对性方案进行治疗[11]。

3.1.3产后 产后2小时后,护理人员应加强产妇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出血情况的观察,发现产妇有不适症状及时进行处理。待产妇精神状态较好时,及时将婴儿送到母亲身边,鼓励母乳喂养。护理人员应该指导产妇如何进行哺乳,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尽可能创造母婴情感交流的机会;让产妇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体验初为人母的幸福感。完善诊疗常规: 坚决执行产后出血早期识别流程[1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产后出血的护理

3.2.1健康教育 通过孕妇学校、宣传栏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孕妇及其亲属进行妊娠生理、孕期保健以及优生优育等知识的讲解,让孕妇更多地了解妊娠相关知识,自觉加强自我保健意识,降低高危妊娠率;对孕妇及其亲属宣讲产前、产时、产后常识及基础知识,让产妇正确认识分娩,正确看待分娩,从而提高其配合度,降低产后出血的可能性;给予产后保健宣讲,让孕妇及其亲属认识到新生儿护理以及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导、培养孕妇母乳喂养的技能;对产后母婴协助行“三早”,促进宫缩,降低产后出血率[13-14]。

3.2.2心理护理 焦虑、紧张等情绪让孕妇精神始终处于紧绷状态,易诱发宫缩乏力,从而延长产程,导致产后出血。所以,应根据孕妇的心理需求,适时对孕妇予以心理护理,消除其不安情绪,减少产后出血。

3.2.3抢救护理 取平卧或足高位,及时搭建好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控制好补液的流量,提供高流量吸氧,寻找出血原因并给予正对性处理。针对宫缩乏力:提高产妇宫缩能力是治疗由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最直接、最迅速、最有效的止血办法。肌注或缓慢静脉推注宫缩素的同时按摩宫底,再静脉滴注10~30U宫缩素+500mL10%葡萄糖混合液。若无效,可采取填塞宫腔法、结扎子宫/髂内动脉、子宫切除等;针对胎盘残留:清宫术;针对软产道损伤:软产道裂伤修补术;针对凝血功能障碍:输入纤维蛋白原能够改善凝血状态;针对在急救的同时,必须告知其家属病情信息,以防医疗纠纷[15-16]。

3.2.4产后护理 因为80%以上的产后出血发生在在胎儿娩出后的2小时内,所以在这段时间里,责任护士必须留在产房严密监护产妇,观察其宫缩、阴道流血、膀胱充盈度以及伤口的各项情况,监测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待确认平稳无异常后再送回病房;给予饮食指导,及时让产妇进食清淡且营养成分高的食物;督促产妇及时将膀胱排空,以防尿潴留,若已并发尿潴留,则进行导尿处理,促进宫缩,以防产后出血;产妇在自然分娩后2h或剖宫产后6h接受康复综合治疗,剌激盆腔肌肉收缩,消除盆腔瘀血,促进宫缩除恶露,降低感染率,减少产后出血[17-18]。

4.结语

据国内相关数据显示,产后出血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在我国居首位。为了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从产前、产中、产后等多个方面来给予产妇护理干预,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加强临床护理;综合运用各种护理措施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提高产妇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松云.产后出血21例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12(8):1876-1877.

[2]苏婷.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4,26(1):10-11.

[3]潘雅珍,胡其英.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4):46-47.

[4]陆红梅,张卫社.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调查及综合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3):47-49.

[5]程霞.452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41-242.

[6]赵淑英.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5):253.

[7]王凤霞.产后出血的原因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6):348-349.

[6]肖润发,易丽莉.产后出血36例抢救与护理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09,6(3):152.

[7]王瑛.产前预防性补钙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7(4):105.

[8]刘杰.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25(9):55-56.

[9]郭美丽.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1):158.

[10]颜建英,黄科华,刘青闽,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28(10):791-797.

[11]张娟,南海琼.临床护理路径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产妇抢救中的临床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6,20(12):192.

[12]韩敬华,王浩,白峰,等.品管圈活动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6,7(3):83.

[13]张海君.健康教育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1,12(3):570-571.

[14]颜秀英.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0,16(12):1509-1511.

[15]王备华.56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产妇的急救护理及预防[J].全科护理,2013,11(29):2720-2721.

[16]蔡向辉,张岩,陈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19例的急救护理和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530.

[17]张金玲.170例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201-202.

[18]钱小兰.产妇产后出血的病理分析和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6):200-201.

论文作者:黄绵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4

标签:;  ;  ;  ;  ;  ;  ;  ;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进展论文_黄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