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策略论文_杨志伟

加强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策略论文_杨志伟

杨志伟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省 679111

摘要:机械设备是施工中常用的工具,机械设备的使用可以有效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对机械设备在工程中作用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从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入手,探讨分析了加强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问题;对策

一、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机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规章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工程机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规章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对于企业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一定要有严格的登记管理,但事实上,在施工企业中还没有建立起对机械维护、管理的记录,技术档案不全,机械设备台账混乱的情况相当严重,各种管理制度比较落后。个别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的管理中没有科学有效的保养,更没有保养制度约束,使一些机械设备过早老化,在使用中经常出现问题,影响了工程进度。

2、租赁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相脱节

当前,企业施工设备的来源主要分为三种:①企业自带设备;②施工队自带设备;③从相关公司租赁的设备。受经济条件、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相关公司租赁设备成为箭镞企业施工设备的主要来源。但现阶段的租赁市场,不同地区间的质量控制标准参差不齐,在大型施工设备管理中,承租企业对其的重视程度较高,相应的配套管理设施也比较完善;但对于一些小型或成本较低的租赁设备,由于这些设备的使用周期短、设备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就导致企业对其的重视程度较低,认为只要能“凑合”即可。这种错误的思想容易造成设备管理中出现真空地带,最终演化为设备管理风险。

3、机械设备缺少专业性管理,力量薄弱

尖端的高科技设备对配件、液压油、软化油、燃料等要求较高,在使用中必须要严格使用规定材料,但往往一些企业采购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或者受到利益诱惑,购进了劣质价高的油料和配件,造成工程机械损坏或者效率低下。施工企业在经济效益驱动下,为了赶坡度和工期,节省人员开支,在机械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足,人手不够,造成机构设置不合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机械设备管理力量薄弱,还有施工企业对机械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培训与业务能力,对机械的管理知识匮乏,不能从本质上充分认识到保养的作用,责任心不强,导致机械过早损坏。

4、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技术落后

在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落后的保养与维修技术,与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管理要求所不相符,限制了现代化机械设备在工程项目生产中的应用。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在,作为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环节,在工程项目这种恶劣的使用环境中,良好的机械设备保养与维修技术,是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基础工作。

二、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强化的措施

1、加强临时设备的租赁管理

由于施工企业自有设备不可能适用于各种施工要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设备的外租或外借,如临时租借管束抽装机或施工工装等大型设备。对于临时租赁设备的管理,施工企业也应构建完善的协调租借网络体系,并与租赁方制定严格的合同,规定双方现场管理和安全管理职责,规定操作人员的职责与权限,从而保障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完好、保障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避免在出现设备故障或出现操作问题时,由于合同制定不严格造成的推诿现象。通过制定科学的、严格的临时设备租赁管理体系,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对临时租赁设备的管理,才能有效保障临时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及操作管理质量,为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大对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

工程项目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提升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使用状况,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系统管理方法等,对工程项目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检查、维护等跟踪管理,以更好地保证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信息化对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信息化管理能够提升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运转、使用效果,对提高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3、优化施工机械设备故障事先预防体系

工程项目固定机械的事先预防管理模式,对保证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低故障,正常运转的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预防维修是在工程项目的生产空闲时段,对机械设备进行计划性的维修,预防维修能够有效降低机械设备的在线故障率。流动机械设备的维修模式,为了有效降低维修的成本,工程项目流动机械维修模式,使用状态监测、主动养护等方式,主动维护能够及时查找导致故障的成因,提升预防的效果。

4、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在施工设备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是整个管理环节的重点环节,通过早期管理,将设备故障隐患降到最低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目标。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应适当提高深入施工现场的频次,监督相关施工人员的遵章守纪情况;②严格检查施工设备的使用情况,对于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指派专业人员开展设备维护、检查工作;③及时整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图表,记录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时间、现象、检修人员与维修方法,避免相同的故障二次发生;④ 应加强施工设备配件管理。可适当的储存设备配件,以降低维修成本。

5、强化机械设备使用人员与维护人员在岗培训

科技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在工程机械设备中也应用了许多高科技产品,工程机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只有合格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才能掌握好机械设备操作规范,所以,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不但要更新机械设备,还要随时进行知识更新,业务培训,从根本上解决技术人员、维修人员以及机械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从整体上把握提升业务素质,通过培训一批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全面带动企业整体技术业务能力。

6、实行弹性的工程机械保养制度

工程机械保养好坏,是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要想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就需要有一整套好的保养制度。不同的机械设备有着不同的制造工艺、机械产地、复杂机型、种类特性,在对机械进行维修时,就会遇到许多不同的故障,不同的故障就有了不同的维修方法,一定要有多种维修方式,不能千篇一律。认真掌握每一台机械保养技术,研究透彻使用说明书,以说明书为标准制定切实有效的机械保养独立计划,加强落实情况检查监督,通过合理的奖惩机制,把机械设备维护使用的消耗费用、维修保养、安全运行、技术状况等列入考核范围,以此强化各级人员责任心。

5、设立机械安全维修基金,加强机械设备的成本核算

设立机械安全维修基金,实行专款专用,能够有效解决安全隐患。成本核算应对燃油、润滑油和维修费等执行单机登记,随时掌握设备完成单位产量,所需动力配件消耗等杂费开支情况。健全机械设备使用记录对运转台班、台时完成产量、油耗等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按月汇总和对使用效果安全性能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对机械使用技术指标的比较和调整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结束语

机械设备的管理和强制保养维护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贾立才.建筑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铮铮铁骨——我国建筑机械设备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J].建筑,2012,02(54):69-71+4.

[2]陈勇敢.论公路施工设备管理现状与改进《价值工程》.2011.3.

论文作者:杨志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3

标签:;  ;  ;  ;  ;  ;  ;  ;  

加强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策略论文_杨志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