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芝[1]2004年在《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解析及其演奏处理》文中研究指明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是作曲家刘文金先生于1982年创作的音乐作品,作品无论在表现内容还是创作手法上都是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它对我国的二胡音乐创作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拟就这部作品进行分析并作演奏处理。 本文主要内容:乐曲写作背景;作品题材、体裁及表现内容;结构布局与主题发展;作品特点及作者艺术的观念;作品演奏处理。
刘扬[2]2008年在《民族之魂 神州之乐》文中研究指明《长城随想》是作曲家刘文金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完成的一部大型民族器乐协奏曲,共分《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遥望篇》四个乐章,全曲气势雄浑,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民族气派,在民族器乐作品中占据着至高的地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这部作品是刘文金历时4年的精心之作,它在拓展二胡演奏艺术技巧、探索民族乐器表现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尝试,被誉为中国当代二胡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成为海内外许多着名二胡演奏家和乐团的保留曲目。为求更好地理解和揭示这部杰作的美,本文拟这部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本文首先以建国后我国二胡发展概况为出发点,然后对刘文金本人及其作品《长城随想》的创作背景做以介绍,接下来则对这部作品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详细分析,通过对每个乐章的细致讲解加深对此作品的认知,并对该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加以评述,在从整部作品的创作中揭示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和整部作品所体现的“中西融汇”的思想。本文的侧重点是对《长城随想》这部作品每一乐章创作技法进行分析,从每一乐章的段落划分,再到该乐章的调式调性转换,从不同角度对此作品的题材、体裁和表现内容做以较详尽的陈述。
佟萌[3]2014年在《刘文金二胡作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胡,作为国乐的一个主体,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经过先辈刘天华、华彦均等深入的研究,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当代着名的民族器乐作曲家刘文金先生,在继承先辈们民间技法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创作了多首具有代表当代意义的作品,其创作体裁、题材、调性、技法等方面进行了突破性的创新,给当代民乐界带来了极大的启迪,使二胡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借鉴一些学术界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平时学习中的积累,试对刘文金先生的二胡作品进行学习研究。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刘文金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创作动力的根源入手进行分析;第二章概括总结其创作手法的特点及其演奏方法的特点;第叁章中详细地分析了其叁首代表作品《长城随想》、《雪上魂塑》和《如来梦》套曲中的《火》和《地》的曲式结构,通过这叁首代表性作品的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刘文金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其演奏技巧;最后一章,对刘文金先生“人文至上,雅俗共赏”的创作理念和“中西结合,不断创新”的创作精神对今后二胡创作的启示做了总结。刘文金先生的创作,推动了中国民族器乐二胡的发展,为我们今后更好地演奏和创作二胡作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杨柳青[4]2016年在《关于闵惠芬演绎的《长城随想》初探》文中研究说明闵惠芬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二胡演奏家之一,她演奏的《长城随想》深入人心,颇为大家欣赏与喜爱。使整部作品洋溢着中华民族的神韵和雄伟壮观的景象。本文是笔者通过欣赏闵惠芬演绎的《长城随想》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文章的第一章写的是从乐曲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艺术内涵叁个方面,了解整首乐曲的艺术特征。第二部分是从闵惠芬演绎版本的演奏风格、技术体现方面进行探究,同时对左右手技法做了详细的分析。第叁部分为闵惠芬的演奏对个人的启示,通过分析与研究闵惠芬演绎的《长城随想》后,感受到二胡演奏乐曲时的歌唱性思维与对乐曲风格意识的重要性。将会从实践中经过练习积累慢慢体会音乐中传统的、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气魄,表达出中华民族的神韵,独特的灵魂。
贺贝[5]2015年在《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演奏技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笔者对作曲家刘文金先生创作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进行演奏技巧上的分析,分别通过左手的滑音、揉弦、颤音,右手的慢长弓、快弓、颤弓、抛弓,以及在乐曲当中所用到的半音阶、五声音阶、全音阶、减和弦、分解和弦,还有节奏与音色的运用,来对《长城随想》中的每一个乐章进行细致分析,由于作曲家在这首乐曲中大量借鉴了中国的一些民族音乐素材,最后笔者从基本功和民族音乐元素两方面分析了这两者对二胡演奏上的一些重要性。
曹德维[6]2009年在《《长城随想》研究现状的“多视角”分析》文中提出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自1982年首演以来,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对《长城随想》的研究现状作"多视角"分析——对相关研究文论进行系统分类、梳理,分别从作曲家、表演者、研究者与硕士论文等角度,较为全面、深入地阐释了《长城随想》的研究现状,并且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杨立[7]2013年在《二胡演奏中对古琴演奏技法的借鉴与表现》文中指出二胡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演奏技法的传承、借鉴与创新。本文从二胡演奏借鉴古琴演奏技法的动作和表现古琴演奏技法音效这两个方面入手,来研究与古琴音乐相关的二胡曲中的二胡演奏技法。通过分析、比较二胡与古琴两种乐器的演奏技法,结合自身演奏的体会,对此类二胡曲演奏技法的相关内容进行的梳理、研究。
汪海元[8]2006年在《20世纪二胡音乐创作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文中研究表明二胡音乐创作自1915年以来已历经近百年,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阶段代表性的二胡作品进行解析,总结出二胡音乐创作中的规律性艺术特征,并结合社会历史的发展,从学理层面将近百年的二胡音乐创作划分为“叁个时期”,即:第一时期——初创时期(1915—1949),第二时期——发展时期(1950—1979),第叁时期——繁荣时期(1980—2000)。并进一步将其概括为“两种特性”,即1980年以前的“写实性”、1980年以后的“写意性”。 叁个时期的二胡音乐创作各具特征:初创时期的单一性,表现在忧伤性现实题材,小型独奏曲体裁,单一的调性布局,简约的中西兼容技法等方面;发展时期的二元性,表现在歌颂性现实题材、强烈的地域性风格、中小型独奏曲并存等方面;繁荣时期的多元性,表现在广泛的题材、多样的体裁、创作技法的多元并存等方面。 叁个时期的二胡音乐创作虽各具阶段性特征,但其中又有着内在的承接性,充分地展示了20世纪二胡音乐创作从萌芽、发生、发展到繁荣的嬗变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艺术自身的一种发展,并且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的社会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张金娣[9]2014年在《新中国二胡协奏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胡协奏曲是中西文化交融下诞生的一个乐种,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族乐器独奏协奏曲之一。新中国建立以来二胡协奏曲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前、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以来四个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二胡音乐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二胡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四个时期的八首作品和叁组系列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从二胡协奏曲创作作品的艺术特征、二胡演奏艺术的技术变迁,二胡演奏教学的系统建立和二胡理论的研究四个方面,结合历史背景、创作背景、教育结构等等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较为全面的对不同时期二胡协奏曲的发展情况进行评述,进一步阐释当代二胡音乐发展中的优、缺之处。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划分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改革开放以前的时期,本章节对二胡协奏曲的到来及其必然性,对二胡演奏技术的跨越式提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解读。第二章80年代时期,这一时期二胡协奏曲的发展进入到一个高峰期,从历史背景到创作观念上进行分析和阐释这一时期的作品中突显的新音乐语言的产生原因。第叁章90年代时期,二胡协奏曲发展进入到一个修正期,流行音乐的冲击使这一时期的协奏曲作品呈现温和发展,同时,现代音乐的不规则节奏的影响是这一时期作品的新语言表达方式。第四章新世纪以来的时期,二胡协奏曲发展再次进入一个鼎盛发展时期,并且产生大量的二胡系列作品的现象,成为二胡创作上的一大特色,本章主要顺着系列作品的纵向发展进行特点分析和横向发展进行比较,阐释新世纪中二胡协奏曲的音乐语言的技术性、文化性的综合性发展,解读二胡艺术发展中的倾向技术性发展方向的不平衡发展现象之原因。最后,对二胡艺术发展的未来提出思考性问题和建设性意见,与音乐界同仁共斟酌。
宁文婷[10]2014年在《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特点与演奏技巧》文中提出《长城随想》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二胡器乐演奏作品,作曲家把深厚的民间传统器乐文化与西方的作曲技巧进行了巧妙融合,创作出了大气磅礴、充满中华神韵的伟大作品。本文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曲段《关山行》为例,先对其乐曲旋律、节奏、配乐的特点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具体演奏技巧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加深大众对这一传统器乐乐曲的整体认识和了解。
参考文献:
[1].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解析及其演奏处理[D]. 李荣芝. 首都师范大学. 2004
[2]. 民族之魂 神州之乐[D]. 刘扬.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3]. 刘文金二胡作品研究[D]. 佟萌. 河北大学. 2014
[4]. 关于闵惠芬演绎的《长城随想》初探[D]. 杨柳青. 天津音乐学院. 2016
[5].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演奏技巧分析[D]. 贺贝. 天津音乐学院. 2015
[6]. 《长城随想》研究现状的“多视角”分析[J]. 曹德维. 中国音乐. 2009
[7]. 二胡演奏中对古琴演奏技法的借鉴与表现[D]. 杨立. 南京艺术学院. 2013
[8]. 20世纪二胡音乐创作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D]. 汪海元. 福建师范大学. 2006
[9]. 新中国二胡协奏曲研究[D]. 张金娣. 山东大学. 2014
[10].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特点与演奏技巧[J]. 宁文婷. 大舞台.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