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利用;有效性;解决;高中地理;部分考题
引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考地理也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不仅是简单的检验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更是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出对学生地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观念和地理实践力的导向作用。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知识传授较为片面
在以往的高考中,高中地理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因而,一些教师出于应试思想以及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直接在课上给学生划重点,并强制要求学生背诵,将高中地理知识仅仅局限于课本内,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长此以往,学生的眼界得不到开阔,地理核心素养难以形成,解题能力也难以提高。处于此类状况下的学生,在新高考背景下很难考出好成绩。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高中地理既需要背诵,也需要分析,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与讲解。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部分教师仅仅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地理,不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依靠自身的探索来挖掘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式,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这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二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借助乡土地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特别是起始阶段,尽管新高考、新课标降低了教学难度,但是初高中教学依然很难衔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不高,仅有23%的学生选考地理是因为喜好兴趣。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有效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地理知识而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主体应该就是乡土地理知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也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地理当然少不了乡土地理。不可否认,乡土地理教学的开展面临不少困难,例如缺少权威和统一的乡土地理教材、缺少乡土地理的实践活动场所等等。但在有条件的学校,地理教师要依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统筹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并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乡土地理教学。然而,有的学校条件有限,教师则可以不流于形式,没有必要进行乡土地理专题的教学,而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引用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乡土案例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以增强地理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于家乡的自豪感和建设家乡的使命感,让学生的地理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
(二)开发资源,实施开放性教学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形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学会借助多种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的开放性特点,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活动的开放以及师生之间的开放等,从而达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学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引导下,教学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借助多种课程资源可以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应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河流的综合开发”时,这节内容是以美国田纳西河的开发治理为案例,要求引导学生归纳出河流开发治理的方法。教师先结合多种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田纳西河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多种自然资源等,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田纳西河的经济发展方式,分别从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分析总结,在掌握了田纳西河的相关河流治理开发的策略后,教师还应该学会结合我国当前的部分河流河域进行分析。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田纳西河的开发策略,对我国松花江流域的治理开发总结分析,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三)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内的渗透,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范围也越发广阔。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辅助,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进行《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水循环的动态模型,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认识到自然环境中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及意义。然后,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水圈内水体的构成以及各水体的相互转化关系,并引导学生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最终激发出学生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发展的意识。教师还可引入思维导图以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例如,“太阳直射点”的相关知识总共包含着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关于位置的求算,第二个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第三个是太阳方位,第四个是昼夜长短的变化,第五个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同知识板块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梳理繁杂的知识点,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四)转变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2)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但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独自表演的舞台,给予学生充分探索,自由的支配时间和空间,创设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这样才能充分的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高中地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全面体现所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地理教师要切实地意识到教和学实质上是一个完整体,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地理教师应该改变将自己看作是课堂核心的这一思想,一定要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变成推动、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的外在动力,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与处理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改变课堂中“我说的就是权威”的态度,而应树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一理念,应该舍去以往板着脸孔进课堂的状态,让以往教师的一元传授转换为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讨与双元交流,注重建立一种良好、默契的师生关系。
结束语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思考者、研究者,更注重的是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地理概念,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知识点,需要学生对地理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教学是教学和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新课改的深入后,更加强调了地理教学在高中课堂中的重要性,需教学课堂和学生反馈的相辅相成,才能达到高中地理教学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天亮.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高中地理部分考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187-188.
[2]朱丹.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9(12):36-38.
论文作者:胡玉月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学生论文; 地理论文; 教师论文; 田纳西论文; 乡土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