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普外科 山西 太原 030053)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的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如何进行预防。方法:通过在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0例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病人,感染组有25例,没有感染组由375例,然后分析这些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在400例治疗的病人中,术后出现感染的概率是6%,并且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有如下几个因素:病人的年龄,病人本身的疾病,体重的大小,发病的时间,手术的时间和引流管的放置情况。结论:我们可知急性阑尾炎的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所以要想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概率的话就要分析相关的因素并且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248-02
所谓急性阑尾炎,这在外科中是十分常见的,并且发病的概率有6%,急性阑尾炎的第一方案就是进行手术的切除,并且效果显著,但是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术后切口的感染,其不仅给病人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和生理上的痛苦,还经常引起医疗纠纷,但是有很多原因会一起术后切口的感染,下面我们就通过40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的分析来探讨如何更好的避免病人出现术后切口的感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在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0例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病人,感染组有25例,没有感染组由375例,男病人有260例,女病人有140例,年龄在9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0岁,并且所有的患者的切口都是麦氏切口。
1.2 愈合标准判断的方法
我们将切口的愈合情况分成甲乙丙三个等级,甲级就是发育比较良好,并且没有什么不良的反应,乙级就是在愈合的补位有炎症发生,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红肿和血肿等等,但是没有出现化脓,丙级就是切口出现化脓,并且要对伤口进行切开和引流,如果病人出现甲乙级的情况的话就是切口愈合了,如果是丙级就是出现了切口的感染。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400例病人当中,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的概率是6%,也就是25例,并且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有如下几个因素:病人的年龄,病人本身的疾病,体重的大小,发病的时间,手术的时间和引流管的放置情况,并且病人的性别和白细胞的数量和切口是否出现感染没有什么联系。
3.讨论
急性阑尾切除后患者容易出现术后切口感染作为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影响。王建新川在研究中指出阑尾切除术是一项安全性较高疗效相 对理想的手术方法在外科手术中十分常见。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加之抗生素的种类不断增加阑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也不断提高术后切口感染率也有所下降但依旧无法完全避免这也使得术后切口感染成为医师的一个难题。国外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术后切口感染与众多因素有关包括全身因素以及局部因素。有学者认为穿孔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相比未穿孔阑尾切除患者更高。其指出起病时间长、炎症严重的患者其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另外手术时间也决定了切口的暴露时间对切口的挤压以及牵拉太频繁也会导致切口组织出现水肿 影响切的修复诱发切口感染。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在治疗方法上通常选择阑尾手术切除,方法相对来说风险较低并且有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四百例阑尾切除手术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率为百分之六,通过整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筛选出12个与切口感染相关的因素,并分析得患者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切口类型以及手术时机,原因及预后分析如下:(1)由于老年人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阑尾术后容易发生切口感染,所以对于行阑尾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应该加强营养,通过输血、蛋白质等能量物质提高免疫力;(2)体重指数超过正常人的肥胖患者切口不易愈合并容易感染,原因可能是患者脂肪厚度较后,手术难度大,在术后容易牵拉其它损伤组织以至于组织血功不良,切口容易感染[3],对于此类患者建议在手术过程中保护脂肪组织及周围皮下组织,尽量使用普通手术到切开腹壁;(3)手术时机及病程的长短是切口感染非常重要的因素,若是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阑尾炎病程延长导致阑尾腔的病原菌大量增殖,手术过程中容易感染到切口,因此早就医,早诊断,手术及时治疗,可以防止病情恶化增加手术难度,引起感染;(4)麦氏切口和探查切口阑尾切除术中常见的切口类型,本研究中发现患者麦氏切口类型感染率明显低于探查切口感染率,并且分析切口类型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手术中切口类型的选择非常重要,我们认为行麦氏切口术前诊断明确,其切口较短,阑尾切除距离较近,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5)研究中我们也发现,阑尾炎患者有合并糖尿病者更易发生切口感染,我们认为是患者的血糖高,机体免疫力较低的原因,这与文献报道相符。(6)手术时间过长增加了切口感染几率,同时周围组织被拉扯受到机械损伤,局部免疫能力降低。因此,阑尾切除术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尽量保证手术高效成功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感染风险;(7)术中是否留置引流以及引流位置与切口感染有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留置引流过程增加了切口与其它异物接触的几率,为细菌滋 生提供了媒体,并且必要引流时尽量在另截口引流,以降低感染风险。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是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时机、切口类型以及体重指数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这些可能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加以防治,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刘世俊.防治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体会[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15,5:123-124.
[2]吴小文.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2.
[3]华健飞.化脓性阑尾炎128例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2:82-83.
论文作者:柳竹青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切口论文; 术后论文; 阑尾论文; 阑尾炎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因素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