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三都班” 齐育民族栋才
本刊记者 刘 芳 彭 军
广州市黄埔区助力三都脱贫攻坚行动暨“黄埔三都民族班”开班典礼
“以前虽然成绩排前,但总是觉得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而努力,来到这里近一年,我觉得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有动力。”现就读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高二(2)班的潘秀均与记者分享来到广州黄埔的感受,“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大城市,一切都很美好,我觉得自己的家乡真的很落后,我和这里的同学也有不少的差距,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才能回去建设家乡。”
物化意识的双重特性是相互推动的。商品结构化生成了物化意识,这是当下社会的现实,这种意识介入并实施着对人的普遍物化;而这种普遍性使得人的主体性自觉被紧紧地束缚在物化意识的框架之内,根本无法看到自我正逐渐走向并进一步实现着自身的物化。“意识的物化”即是卢卡奇关于物化批判的主体维度。
学术道德学术研究的第一特征是科学性、严谨性和严肃性,“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学术活动中,研究生必须做到在科学道路上不畏艰辛,勇于攀登,这是学术研究者的内在动力和要求,也是学术诚信的本质特征。有些研究生在学术道德上缺乏自我约束力,在学术活动中往往浅尝辄止,态度浮躁,不深入探究和思考,于是乎出现了剽窃、照抄别人论文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等不良行为。
例如,在讲授“生物育种”一节课的内容时,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举出不同育种方式的原理与详细案例,之后根据其优劣势加以评判,并完成相关表格(表1)。这一逆向主线评价方式一反之前边讲授育种实例边进行评价的过程,让学生直接根据不同育种方式中的教材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评判,在了解其原理与应用案例的基础上,对比判断其优劣势所在。让学生在主动评判的过程中明白采用何种生物技术手段答案并不唯一,所有的方法均有其优劣势所在,但是当人们带着批判性思维与审视的目光,进行全面而又严谨的思考才会得到一个较优的答案。逆向化的主线教学往往带给了学生更强的主动性以及自主评价知识的能力。
潘秀均来自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一个贫困的水族家庭,去年3月,广州市黄埔区帮扶三都县创新举措,在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开办“黄埔三都民族班”,潘秀均与其他49位同学一起,被选为第一届三都班的学生,来到广州黄埔。
责任推动三都班横空出世
“来到这里,受到非常隆重的接待。校服、寝室、饭卡等一系列事情都提前准备好了,很细致。非常感谢黄埔区政府和八十六中,三都的孩子有这个机会,真的非常幸运。”三都民族中学刘丽静副校长无法掩饰内心的感激,她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这里的学习环境,三都民族中学派出了8位各学科骨干老师过来跟班。八十六中领导为了让老师也得到锻炼和学习,特别安排跟班老师们参与日常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这里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都让学生特别容易接受各种教育,三都班不但让孩子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也让我们这些老师收获很大。”于作龙是今年刚从三都过来的跟班老师,如今不但负责三都班孩子的晚自习和周末补习,还参与学校高二部分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他告诉记者,三都班的意义非凡,无论多么辛苦,也一定要让孩子们成才。
从贵州三都到广州黄埔,孩子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离开三都、第一次乘坐高铁、第一次来到大城市……孩子们欣喜憧憬的眼神、朴实天真的问题都让八十六中的领导和老师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激动和感激。
根据黄埔区教育扶贫规划,三都班连办四届,每年投入347万元,预计培养高中毕业生共200人,其中贫困家庭学生140人;三都班学子在广州就读期间,免除所有学杂费、书费,黄埔区提供生活费及往返交通费,同时继续享受三都县贫困学生资助项目资金。该班的成功开办,成为了广东省援助贵州脱贫攻坚的首个异地办学民族学生班。
为了让民族班的孩子减少陌生感和离家思乡愁,尽快适应新环境中的生活与学习,学校做了精心的准备和安排:第一餐,学校食堂特意多备了几道贵州菜;第一晚就寝,宿舍老师为孩子们铺好崭新的被褥,备好洗漱用品;第一节晚自习,老师带领孩子们熟悉教室、校园,了解晚自习管理制度;第一次社团活动,学校团委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社团展示,让三都班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此前,所有的改革理念和措施都是针对经营层与国有资产管理层的,而“破三铁”第一次针对普通职工,解除了企业与工人的“终身劳动契约”,大家突然意识到,国有企业不再是“永远的保姆”和“不沉的大船”。而政企不分、经营机制不活和历史包袱沉重,是国有企业改革之难的主要症结。
经过对三都县教育资源的考察,黄埔区领导加强三都教育扶贫的信念更加坚定。“做了很多方案,包括资金资助、建校舍、选派教师进三都等等,但大家都觉得还不够。”严志明告诉记者,最终将水族的孩子接到黄埔上学的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可。从方案的确定到最终实施是迅速的,同时也是艰难复杂的。黄埔区领导和扶贫队员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协调工作,选送哪些学生、选择哪间学校、如何保障学生的安全,怎么让学生适应新环境……所有的问题和困难他们都考虑到,并想好解决措施,最终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确实冒着很大的风险,但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水族的未来,我们愿意去挑战。”严志明说。
倾情培育三都学生阳光蜕变
说起开办三都班的来由,广州市黄埔区党工委委员、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严志明告诉记者,黄埔区在过去多年的帮扶过程中,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的精神内涵,班子领导多次前往三都水族百姓集居地,了解当地孩子的受教育情况。在这过程中,崎岖山路步行数小时上学、家境贫困窘迫徒四壁的情况刺痛了领导们的心,客观的贫困阻碍了孩子们的理想和信念,父辈外出务工、疾病伤痛等因素造成的亲情缺失,孩子们缺乏沟通陪伴,他们当中很多心理自卑封闭、脆弱怯懦。当时,黄埔区的领导们就决定,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帮扶一个地区就是帮扶一个民族,提升三都的教育就是提升水族的未来。
2018年3月,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黄埔·三都民族班”正式开办,该办利用黄埔区优良的师资条件,重点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品学兼优学生,通过培养更多优秀三都少数民族学子,为三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八十六中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下,三都班孩子们积极参加社团、课外拓展活动和校园生活。“我们都是分散插进不同的班,同学们都很热情,感觉很亲切。”蒙秋霞告诉记者,刚来不太适应,如今她已经是学校的志愿者,经常同学一起组织活动。加入了街舞班的罗世恒表示,自己本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但这里的体育活动很有趣,同学们也很好相处,这种环境下自己也变得积极起来。“这里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上课特别有趣,还能扩宽知识面。”来到黄埔后,潘政香开朗了很多,还成为了班干部。
在三都班欢迎仪式上,第八十六中学胡革新校长提出“三个都要”的庄严承诺:一是经过三年学习,三都班的学生都要考入心仪的大学;二是经过三年教育,三都班的孩子都要提高颜值,提升气质;三是经过三年跟岗学习,三都班的教师都要成为引领和促进三都教育的火种。
广州市八十六中学校领导和老师在三都进行家访
三都县总人口4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7%,水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7%,全国63%以上的水族人聚居三都。帮扶三都,就是帮扶水族,黄埔区委区政府深深感觉到责任之重大,他们不断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大帮扶力度,创新帮扶形式。
“八十六中有优秀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式,我们现在逐步将这些理念和方式引进三都民族中学。”刘丽静说,能过广州读书的孩子毕竟是少数,要提升三都教育,就要有良好的机制。
“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前后护生评判性思维倾向的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实践教学活动后护生评判性思维倾向各维度中,寻找真相、思想开放、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及总分与实践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践后得分高于实践前得分.
在黄埔区领导的帮助下,八十六中和三都民族中学开设了两个智慧教室,三都民族中学的孩子可以通过远程,同步参与八十六中老师的课程,并实现在线交流。“教育扶贫也要从‘输血’向‘造血’转变,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广阔的教育。”严志明说。
阳光照耀在八十六中葱葱郁郁的校园,孩子们在运动场上奔跑,记者分不清哪些来自三都,哪些生在黄埔。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将这种责任化为实际的行动,不只是需要勇气,更重要的是促进民族融合和团结的家国情怀。
三都班,实现了;黄埔,做到了。
学校生活
三都民族中学副校长刘丽静(左二)等师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