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办学特色的创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办学特色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203(2012)01-0051-06
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将来并不存在于现在。”[1]事物是在创造的过程中生成的。对于我国大学来说,提出并重视办学特色仅有10来年的时间,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如何创建办学特色,需要不断回顾、总结、研究、推进。
一、从总结特色到创建特色
我国大学重视办学特色,是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开始的。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设立了“特色项目”,并明确规定,评估结论为优秀的学校必须“特色鲜明”,良好的学校必须有特色项目,从而推动了各个学校认识、总结自己的办学特色。
近10年来,我国大学开始形成特色意识,重视总结、宣传自己的办学特色。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逐步将办学特色纳入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制订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时,将形成办学特色作为重要内容。例如,南京大学提出,“以特色立校,扬长避短;以特色强校,凸显南京大学的品牌和地位”。按照规模适度、内涵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南京大学选准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为突破口,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核心,求真务实,走特色发展之路。天津大学在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提出“上水平、出精品、办特色”的发展战略。二是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彰显自己的特色。例如,在招生工作方面,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宣传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如宣传学校的特色学院、特色学科、特色专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利用人才双向交流会等渠道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如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特色,“厚基础,宽口径”的育人模式特色等,以吸引用人单位的关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科研成果市场转化方面,注重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推广有特色的科研成果与项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同时加强营销策划,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等等。三是部分学校以此为契机,在总结的基础上,开始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本科教学评估对我国大学办学特色建设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学校特色意识形成的推动作用,必须充分肯定。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自上而下、功利色彩浓厚的“运动”方式所推动的对办学特色的重视,也带来了种种弊端,形成了一些误区。这些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停留在特色的总结上,忽视了特色的创建
由于评估指标体系中设立了“特色项目”,因而学校为了争“优”,必须去总结办学特色。但实际上,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并没有重视办学特色,多数学校并未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因而只能从自己办学的成绩、优势中去寻找“特色”,总结“特色”。
例如,有三所大学的办学特色分别是这样总结的:“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在外语教学和人才培养、大力发展国际教育合作和教育质量监控与完善教学评估制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重大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且得到了较广泛公认。”“雄厚的国际背景师资,独立WTO潮头的高校教育地位,良好的学校品牌和人才市场中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世界一流的网络教育平台和个性化的优质教育服务……”“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不断完善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三个课堂’的育人体系,强化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发挥‘龙头’作用,促进教育强省建设。”
这些总结,都谈不上办学特色。办学特色的创建需要在总结学校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办学成绩、优势的基础上展开,但总结代替不了创建。不少学校停留在办学特色的总结上,误以为自己形成了办学特色,步入了“特色是总结出来的”误区,影响了办学特色的探索和创建。
2.办学特色泛化
办学特色有特定的内涵,但由于在总结特色的过程中,缺乏对办学特色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因而出现了办学特色的泛化。[2]其主要表现是:
(1)把办学成绩当成办学特色。例如,某大学把自己的办学特色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制度创新,激发了师生投入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在招生规模连年增长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初步实现了‘质量双赢’。”这主要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而非办学特色。
(2)把学校定位当成办学特色。学校的办学特色,要符合学校的定位。但学校定位不等于办学特色。例如,有的学校将自己的办学特色概括为准确定位,培养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育服务于某某行业的应用型人才;立足什么,服务什么.为地方经济服务等等。这些都是学校定位,而非办学特色。
(3)把学校共性当成办学特色。办学特色不能离开高等教育的共性,不能违背高等教育的共同规律,但共性不是特色。把共性当成办学特色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某大学将自己的办学特色概括为:“树立全面‘育人’理想,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努力去做的,而非某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
(4)把特点、特质当成特色。特质是指灵感,新鲜的点子、设想,是特色的胚芽状态。特点是特质发展为特色的过渡阶段,突出“点”,是相对独立的某一点,具有显在性。我们不能把特点、特质当特色。例如,一所大学将自己的办学特色概括为“创建新校园,给每一个教授一间工作室,副教授二人一间工作室……”这称不上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的泛化,使人们步入了“创建办学特色并不难,很容易”的误区,因而影响了大学办学特色的创建。
3.注重“向上”,忽视“向下”
由于这次办学特色的总结,是自上而下推动的结果,目的是为了争取本科教学评估中的“优”,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因而学校注重“向上”,所总结的办学特色主要看教育部专家组能否认可,上级主管部门是否满意,而忽视了社会的认同和师生的认可,因而使人们步入了“形成办学特色主要是向上负责”的误区。
创建办学特色的目的,在于促进大学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能。大学的职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核心是人才培养。形成办学特色,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产出更优质的科研成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办学特色的创建要充分了解社会的需求,学生发展的愿望,学校的关切应由“向上”转向“向下”。
总结办学特色,探讨学校发展的历史和文化,仅仅是一个开端。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大学开始重视办学特色的良好态势,又要看到这一过程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应当走出误区,认真研究办学特色,努力创建办学特色。院校研究人员要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创建提供理论支持、措施论证和实施评价。
二、确立创建办学特色的方向、目标
大学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关于办学特色的内涵,笔者在《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论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办学特色》一文中已有论述。办学特色具有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发展性和导向性。因此,创建办学特色,首先要通过研究、创造,确立方向、目标。在确立创建办学特色方向、目标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以“类特色”为前提
特色是一个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环境因素所决定的。事物有大小之别、层次之分,事物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因此,特色也是分层次的。大学这一事物,与企业、政府、军队等类事物有显著区别,具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办大学要遵循大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大学又有各种类别,如以学科专业划分,有综合性大学、工业大学、农业大学、师范大学、财经大学、艺术大学等;以层次划分,有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服务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等;以管理权限划分,有国家部属大学、地方大学等。每一类大学,与其他类型大学不同,有其自身的特色,笔者将其称为“类特色”。“类特色”指同类大学因其办学性质相近而共同具有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独特的办学特征。
以地方大学为例,笔者认为,地方大学应以“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为“类特色”。地方大学身处地方,受地方全方位的影响,学生来源于地方,毕业生走向地方,办学经费来自地方,科研项目产生于地方,社会服务面向地方。因此,地方大学首先要办成教学服务型大学。教学服务型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大力开展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各种服务活动,形成为地方全方位服务的体系。[3]
例如,根据建设服务型大学的要求,湖南吉首大学立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地方资源开发提供科技支持”、“为当地社会发展提供先进思想文化”三个不可替性,探索“大学+公司+政府+农户”的模式,将“强校”目标与“富民”使命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内蒙古农业大学以“突出草原畜牧业为重点”,形成办学特色;陕西榆林学院根据榆林地区的特点,立足能源、化工,实现学科结构转型,创建办学特色;贵州凯里学院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在“保护传承和弘扬原生态民族文化”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大学确立创建办学特色的方向、目标时,首先要明确自己在整个大学系统中的位置,以“类特色”为前提。
2.在竞争中选择
为什么要创建大学的办学特色呢?原因之一是,大学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必须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特别是新建地方大学还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据悉,教育部将下发相关文件,探索建立高等学校退出机制,办学条件不达标且逾期不能改正,或连续多年未招生的高等学校,可依法报审批机关予以撤销。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在发展共性的同时,突出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形成自己的个性。
在竞争中选择,首先要了解竞争对手,特别是要加强对同类型、同水平大学的分析,进行“同型比较”,从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例如,地处苏北的徐州医学院,规模比较小,没有地域优势,但他们在发展中大胆创新,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特色发展之路,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麻醉学专业,并集中力量发展,使之走在全国前列。他们组织申报的教改项目《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麻醉学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麻醉学科的发展,又带动了学校医学影像学等学科专业的发展。河南科技大学地处洛阳,根据洛阳的工业结构,该校学科以机械为主。但一般地发展机械学科,短时期内不可能赶上清华、华中科大、西安交大等实力雄厚的大学。于是,他们选择轴承作为重点、优势,创办轴承设计与制造专业,在这方面成为全国第一,独树一帜,形成特色。不仅机械学科发展了,而且带动了学校其他学科的发展,毕业生在全国各地很受欢迎。这些都是在竞争中通过同型比较确立创建办学特色方向、目标的成功范例,值得借鉴。
3.在学校发展的历史、文化中生长
办学特色在学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离不开自己的历史、文化,否则会成为无源之水。在大学发展过程中,师生员工会不断更替,规章制度也会发生变化,唯有学校文化会留存下来。回顾学校历史,重点是回顾学校的文化。
清华大学在创建学校办学特色的过程中,对其百年发展的历史、文化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总结。他们认为,清华大学发展的初期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传统和精神。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从建校初期就成为清华师生治学与为人的追求,并一代代得以传承。从五四爱国运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到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从施滉、韦杰三到闻一多、朱自清,生动地展现了清华师生的革命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培育“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探索出一条“爱国、成才、奉献”和“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成才道路,学校蕴育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华大学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满怀信心地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4.学校师生认同
办学特色方向、目标的确立,要发动师生广泛讨论,达成共识。办学特色方向、目标的确立,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智慧,需要全体师生的群体智慧。办学特色的实施,需要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否则所谓办学特色将是一纸空文。师生参与的前提是认同,唯有认同,才会积极参与。发动师生参与办学特色讨论的过程,是一个发挥群体智慧的过程,凝聚人心的过程,达成共识的过程。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办学之初,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要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就必须创建学校办学特色。创建特色,提高质量,是办学的根本要求和一般规律,但具体到每一所学校如何创建办学特色,则需要自己去探索、创造。为此,学校用三年时间进行探索,从学校面临的时代、环境,学校的性质、学科专业结构,学生特点等诸多方面,通过交流、座谈、研讨,初步提出以“个性化教育”作为办学特色。然后,召开学校全体骨干教师、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大型研讨会,展开讨论,使之获得一致赞同。经过讨论,大家认为,以“个性化教育”作为办学特色,是对教育真谛的深刻领悟,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诉求,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一些教师说:“开展个性化教育是文华学院创建办学特色过程中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是一种境界、理想,是一种追求、精神,也是一种责任。”由于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干部的认同,学校的个性化教育得以顺利实施。
三、有效推进办学特色的创建
明确了学校办学特色创建的方向、目标之后,应举全校之力,有效推进办学特色的创建。有效推进办学特色的创建,笔者认为,把握以下三点十分重要。
1.凝练核心教育理念
大学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大学为实现特定的教育使命,依据自身发展定位和核心文化,渗透着大学核心价值取向与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愿望,在办学实践中高度凝练出的该大学组织的最高目标和理想追求,是指导大学教育长盛不衰的根本信条。大学是文化集成的产物,没有文化底蕴的大学理念,成不了大学的核心理念。任何一种大学理念与文化的创新都需要体现大学核心理念,同样,任何大学的核心理念都要集中彰显大学的特色内涵,体现大学的办学特色。不同的核心理念催生了形态各异的学校文化,也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风格,产生了不同的办学效果,铸就了不同的办学特色。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历史文化基因对大学共同的基本理念进行调适,选择不同的切入点,逐步创造和形成由精神、行为、制度与环境文化构成的集中体现办学特色的独特核心理念。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也是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的载体和集中体现。办学特色只有融入校训之中,才能发挥广泛、深刻的作用,深入师生的心中,体现在师生的行动之中。
校训应相对稳定,但又是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对于办学历史不长的发展中学校,应根据自己办学特色创建的需要,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新的校训。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在其漫长的办学历程中就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1915年,陈宝泉校长提出“诚实、勇敢、勤勉、亲爱”作为校训。1925年,范源廉校长给毕业生题词“以身作则”,该题词被奉为校训。1997年,启功先生题写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校以此为校训。进入新世纪之后,北师大又对校训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蕴含了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反映了高远的价值追求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强调学与行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理想与实践的统一,既是对中国优秀教育文化传统的现代诠释,也是对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高度练炼,更是北师大办学灵魂、大学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斯坦福大学“让自由之风吹拂”,耶鲁大学“光明与真理”,普林斯顿大学“为国家服务”的校训,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都体现了各自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值得我们借鉴。
校训,要立足办学特色,别具一格;把握时代脉搏,富于时代气息;体现人文关怀,渗透人文精神;融入传统文化,文化底蕴深厚。
2.实施大手笔的举措
创建办学特色,是学校带全局性、极具创造性的大事,要有大手笔的举措。有了大手笔,才会有大发展,办学特色才能得以形成。大手笔,要有大气魄,要有超越、怀疑、批判的精神,要超越各种形式的禁锢和守旧观念,挑战各种理论和权威,深刻批判与反思,进行前提追问、主体创造与建构。
(1)采取大手笔的措施,推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确立了“个性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后,以发掘学生的优势潜能为突破口,创造性地实施了几项重大措施。诸如在国内高校中首次设置“潜能导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设计;创造性地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计划,针对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逐个进行分析,为每个学习困难的学生精心制订个人课表,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养计划;培育学科专业特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特色鲜明的专业教育;实施针对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等等。这些措施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有力地推进了个性化教育的实施。
(2)建立一支与办学特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办学特色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要认同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实施办学特色的素质、能力,并主动积极地推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在实施个性化办学特色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教师引进中,要考察教师对个性化教育的价值认同;在教师培养中,贯穿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教师考核中,要考核教师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成效及其作为“潜能导师”的履职情况。现在,学校的大多数教师不仅认同个性化教育理念,而且想方设法在学生中实施个性化教育。
(3)培育体现办学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在办学特色形成的过程中,通过校风、学风、传统,逐渐积淀,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又将有力地推进办学特色的深化。培育体现办学特色的学校文化,是一个艰难、复杂、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
3.在评价中发展
大学办学特色最终要接受市场的检验,由社会来评判。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下,学校办学特色是否成功,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可以通过市场与社会反映出来。不仅毕业生的就业率,而且他们在社会上受欢迎的程度,收入待遇的高低,都会成为衡量学校办得成功与否、学校声誉高低的重要因素。[4]
在办学特色创建的过程中,要适时、定期地进行自我评价、社会评价,了解办学特色创建的状况、成效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继续发展的方向。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如果事实证明办学特色的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就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开展创建;要有开放的心态,广泛吸收各方面好的意见、建议,不断丰富自己;要有合适的招数,针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新的举措,以推进办学特色的健康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在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实施多年后,组织了一次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首先,自下而上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并要求撰写书面材料;对部分毕业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个性化教育的评价;请校外有关人士来学校,向他们介绍个性化教育实施的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近一年多来,顾明远、潘懋元、周远清、叶澜、王英杰、张楚廷、李延保等教育界著名学者和领导来到学校,他们既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个性化教育,又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综合自我评价、社会评价,学校认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应在两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二是要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创设更广阔的空间。据此,学校提出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个性化教育:
(1)开展“立志”教育。立志,是良好个性形成的前提。孙中山先生指出:“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确定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有了远大的志向,才能有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主动发掘优势潜能,自觉完善自己。个性是共性与特性的统一,而立志是两个方面的结合点。大学生通过发掘优势潜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职业,确立自己的志向,发展自己,完善自我,毕业后能够更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学校要通过励志,帮助学生制订人生发展规划,学习优秀人才成功的经验,帮助学生通过读书、学习、实践立志。学校要将帮助学生立志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2)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的个性发展靠自己的努力,学校的主要责任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学生的状况千差万别,成才的方向、愿望各有不同,学校要尽可能为各种不同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如根据学生的兴趣、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设置专业(主要指课程体系);开设多样化的培养各种能力的课程,供学生选择;改革考试、毕业设计、实习等环节等等。学校要解放思想,勇于创造,大胆设计,着力推进,从多方面为学生创设发展空间。
办学特色的创建,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学校能否立足于大学之林,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办学特色的创建,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