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经济形势、存在问题及政府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国论文,经济形势论文,存在问题论文,对策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法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之一,但大而不强。
法国现在正处在周期性与结构性生产过剩的双重危机之下,困难不少。法现存在三大问题:国内市场日窄,外销竞争力不足;保持法郎强币地位有困难;农业经营分散,规模、技术不如人,成本也高。
新政府的经济纲领:缓解失业是首要任务;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国家增收节支;保持法郎稳定;农业生产上,继承前政府的政策;对外经济关系,强调向亚洲推进。
法国是世界七经济大国之一,继美、日、德三国后居第四位。但大而不强,同三国差距很大。在当前周期与结构性双重危机中,处境困难。国内市场不振,外销竞争力不足,很难减少失业。近年来,其经济政策随着政权从左翼主政、左右共治到目前右翼上台,逐步右转。重点从保护劳工转向支持企业。但为争夺国外市场而要降低劳动成本,会遭工人及工会组织的反对;到国外廉价劳动力地区投资生产,又会加重本国失业,新政权如何处理,目前只能从新总统、总理演说、讲话中了解一大概。具体政策、措施,尚待观察。
一、世界经济大国,但不是强国
法国在当今世界七经济大国中,在美、日、德三国后列第四位,只是同三国差距较大。位居第三的德国已难单独同美、日抗衡,需借助欧盟;而法国更需联合德国才能保持在欧盟中的主导地位。先看一些数字:
1994年单位: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外汇储备
美 63870
4880 644
日 26330
39501239
德 16190
3700 851
法 11210
2090 255
(香港《亚洲周刊》1955年3月3日)
法国内生产总值仅美国的1/5,不到日本半数;出口仅美、日、 德一半左右;外汇储备仅日本的1/5,不到德国的1/3和美国的1/2; 对外投资总额更在美、日、英、德之后居第五位。
至于经济增长速度,法不仅次于美、日、德,还落在英、意之后。从1980年到1995年初这15年内,美工业生产总值共增46%,日40%,英28%,意24.4%,德20.9%,而法17.6%。法平均年增1.2%, 不到美2.7%之半。
(英《经济学家》1995年3月)
法工业产品的质量,据美国博西尔——盖洛普两公司将各工业国产品作调查比较后于今年5月公布结果,也在日、德、美之后居第四位。 调查将工业国分三个等级,日、德、美属第一等级,法国被列为第二等级之首。此种划分也可用于整个经济力量的对比,法国是世界大国,但不能与美、日、德三强并列。
二、处在双重危机中
在周期性衰退与结构性生产过剩双重危机中,法国遇到重大困难。
1.衰退情况 法本次衰退从1992年第四季度至1994年第一季度,历时一年余。据欧盟今年5月17日发表的《1995—1996 年经济预测报告》,以不变价格计算,1993年法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1.5%, 其中制造业更降5.3%。固定资本及设备投资,早在衰退前已下降。 固定资本1992年降3.1%,1993年又降5.8%;设备投资1992年降4.6%,1993 年又降5.8%。从1990年到1993年企业投资共降30%, 说明结构性危机早已存在。国内市场需求,1992年仅0.4%的微弱增长,1993年下降2.3%。失业在衰退前已严重,1991年失业率便达9.8%(283万),1992年增至10.4%,1993年更增至11.7%,在欧盟国家中仅次于西班牙、芬兰和爱尔兰,高于德国的7.9%、意大利的10.5%和英国的10.3%, 唯一可慰的是能保持低通膨率,1992年为2.4%,1993年更降为2.2%。
2.复苏及留下后患 1994年经济从衰退中复苏,但显得乏力,各部门间不均匀,动力主要来自国外,国内市场仍不振。据上述欧盟经济预测报告:法国内生产总值回升2.7%,固定资本回升1.1%,设备投资回升1.4%,国内市场需求回升0.7%。今年经济继续回升,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将增3.3%,通膨率降至1.6%。但国内消费依旧不振,第一季度还下降0.3%,企业投资上半年有5.7%的增长。
留下两问题不得解决:一是失业并不随经济复苏而减少。1994年复苏之年,失业率继续升至12.5%(332.9万),到今年3月底降为12.2%(329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可能降至12.1%, 明年再降为11.4%。欧盟预测今年也是12.1%,明年为11.5%,绝不可能回到衰退前水平。严重失业造成后果是全国5800万人口中的1/10 , 即超过5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95万靠最低生活保证金为生,45 万人无固定住所。另一问题是不少部门仍在衰退中无恢复迹象。制造业中纺织及服装业,国内外需求均不振,毫无起色;机械制造业,国内市场业疲软,得靠国外订货来弥补;农产食品工业也靠外销。一些基础产品如钢材、有色金属、玻璃、纸板、化学产品能畅销,主要来自一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中的需求。汽车制造及建筑业也有所恢复,主要由于政府将它们看作能带动中间产品生产的支柱产业而大力支持。在1993年衰退之年,政府便向建筑提供大笔财政支援。1994年初又采取鼓励销毁旧车,购买新车的政策。只是此种人为刺激需求,需花大量资金,很难持久。
上述两问题反映了法国经济周期性衰退虽然过去,而结构性生产过剩仍在作祟。
三、存在的三大问题
当前法经济中存在三个棘手问题,彼此牵连,涉及面又广,无论是左、右派执政、试图解决,总不免顾此失彼,难求全面。
1.国内市场日窄,外销竞争力不足 本次衰退来临前三年,国内需求已增长乏力,1990年私人消费比上年增2.9%,公共消费增1.9%,国内总需求增2.6%。1991年私人消费增长减为1.5%,公共消费增长升至2.9%,国内总需求增长率降为1%。1992年私人消费增长率微弱回升为1.7%,公共消费增长减至2.5%,国内总需求增长率仍仅1%。1993 年进入衰退,私人消费增长降为0.7%,公共消费增长降至0.5%。1994年经济复苏,前者回升至1.7%,后者回升至1.5%,国内总需求增长不到1%,难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政府未始不想加以刺激, 办法有二:一是降低利率,放松银根,扩大信贷以促进消费,但一怕好不容易压下去的通膨再起,二怕损及费力维持的法郎汇价,因此除衰退时迫不得已外,不敢轻易使用此法。二是降低居民及企业负担,降低税收,向企业作财政补贴。政府在这方面无多大活动余地,庞大财政赤字亟待压缩,1993年赤字3300亿法郎,1994年压至3014亿,1995年预算进一步压至2746亿,但预计仍将合国内生产总值3.56%,超过马约规定的3 %的限额。至于包括国家财政赤字在内的公共开支赤字,去年已达国内生产总值的6%。国债进入1995年达2.9万亿,约合国内生产总值53%,预计到年底将达3.3万亿,很可能突破马约规定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60 %的限额。再说法国内市场疲软,现已不仅是购买力问题,还在于不少工业产品出现结构性生产过剩,对本国市场供应已达饱和。此问题不是降税、补贴等财政手段所能解决。
在此情况下,只能寄望国外,法国此次从衰退复苏,主要靠外销。本次衰退来去都较迟,自有其他西方国家复苏在前,因此法外贸出口较顺。前年、去年都是顺差(1993年880亿法郎、1994年878亿)进入今年,仍月月顺差,是连续17年逆差后一大转变,只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内投资减少、消费不振,进口减少所致。此外固有的国外市场也渐收缩,传统工业品供应日趋饱和,新市场有待开辟,且无论新旧市场上国际竞争都激烈。法竞争力与其它西方大国相比不能算强。一般工业大国都有王牌出口商品,如日本的汽车、电视、半导体等,德国的机械、化工、意大利的纺织品、服装和家用电器,而法国却缺拳头工业产品。好些产品由于成本高,甚至敌不过新兴发展中国家。法有一强项,即农产食品工业,但占不了多大国外市场。在新工业方面,电子信息技术是美、日的王牌,却是法的弱项,迄今分散,成不了气候,法有些强项如航空航天、核工业、空中客车、高速火车等,但都属高成本,耗资规模巨大,还不可能大量出口。此外目前法外销60%在欧盟内部。法国费力保持法郎汇价,而英镑、里拉、比塞塔等弱币相继贬值,又削弱了法产品在欧洲市场价格上的竞争力。总之如何振兴国内市场,争占国际市场是所有工业国共同问题,也是法国面临一大难题。
2.保持法郎强币地位的困难 保持法郎坚挺,维持它在欧洲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是法政府一贯政策,也是个难题。欧盟各国货币有强币如德国马克、荷兰盾、比利时法郎、丹麦克朗,弱币如英镑、意大利里拉、西班牙比塞塔、葡萄牙埃斯库多等。法国法郎却介在两类货币之间。近年在双重危机下,两类货币间差距扩大,强币更强,弱币更弱,法国法郎也日趋疲软。欧洲货币体系为固定成员国货币比价而建立的汇率机制已很难维持。1992年英镑与里拉脱离此机制而自由浮动,西、葡两国货币则留在机制内贬值,而法国法郎却靠德国联邦银行大量收购和法兰西银行提高利率而保持3.40法郎兑1马克的汇率。1993 年一些弱币再次贬值, 法迫于经济衰退而三次降低利率,以致7月法郎汇价突破汇率机制定下的1马克兑换3.4305法郎的浮动下限,跌至3.45法郎。 德国无力再做收购,也开始对保住欧盟各国货币间固定汇率失去信心,最后由欧盟财长会议决定将汇率上下浮动扩大到15%,实际等于放弃固定汇率。法郎对马克的中心汇率仍为3.3539比1,但浮动幅度由原来3.27至3.4305 法郎扩大到2.75至3.89法郎。1995年春,美元暴跌,日元与马克汇价上升,欧盟多国货币对马克汇价再次下跌,法郎跌至3.55兑1马克, 看来尚未到底,保持法郎强币地位越来越难。
在此问题上法国也有人主张让法郎像英镑、里拉那样脱离汇率机制,自由浮动,可以少受拘束,但政府及中央银行都强调必须保持法郎坚挺,认为作为经济大国应有硬通货;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法热衷于建立欧洲货币联盟,如果法郎也自由浮动,货币联盟将无可能实现。法曾提出提前马约规定的最迟于1999年实行单一货币的期限,想尽早消除马克在欧洲货币中的主导地位,摆脱在此问题上受制于德国的局面。但此种希望越来越渺茫。今年6月19 日欧盟财长会议非但未提前实行单一货币的最迟期限,反而放弃了原定的1997年的最早期。6月27 日欧盟首脑会议再次肯定最迟于1999年1月1日过渡到单一货币。其实法政府也清楚,一国货币的强弱,取决于国家整个经济力量,货币政策起不了决定性作用。
3.农业问题 欧盟几个农业出口国都存在价格上争不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需做大量补贴的问题。法国尤为严重,它是欧洲最大农业生产国,农田及牧场占全国土地60%,农田占欧洲农田总面积的1/4,农业生产占欧洲生产总量23%,其中粮食占欧洲总量1/3,农产品出口占欧洲出口总量21%,其中粮食出口占欧洲出口总量40%。法农业人口逐渐减少,由60年代的700万减至80年代的400万,90年代的300万, 占全国人口5.5%;农业劳动力由20年前的250万减至目前的100万, 占全国劳动力6%。人数减少,能量仍不小,每当收益减少, 嫌政府支持不力,便会闹事,游行示威,布设路障、阻塞交通、政府不能置之不理,各政治党派也不能漠视农民手中的选票。
法农业出口收入占全部外贸收入的1/6。出口3/4在欧盟内部, 1/4外销,无论内外都面临国际争夺,得靠政府的生产补贴和欧盟的出口补贴来支撑。近20年来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总趋势是下降,两种补贴得随之增加,引起欧盟内一些非农业出口国对农业预算摊款负担的不满,特别是英国一直对此啧有烦言,要求减少摊款。这还是欧盟内部问题。但当美国把近年来自己农产品出口占世界市场份额缩减归咎于欧盟补贴过高,硬要双方作同率削减,否则采取惩戒时,英国暗中高兴,德国愿忍受摊款负担但不愿由于补贴而同美国闹翻,导致一场贸易战,影响自己出口。于是德、英一起压法妥协。1992年11月20日欧美达成协议:在美要求欧盟将受出口补贴的农产品出口量缩减24%与欧盟只接受18%之间,折衷为21%。在此以前欧盟决定以对农民直接补贴取代将减少的出口补贴来安抚法国。法对欧美此协议坚持保留,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力求在欧盟内部取得一些补偿。
总之法国农业本身弱点在于经营比较分散,在80.4万农场中,大型的仅18万,其余都是家庭型小农场,在规模、技术上不如美国、加拿大,成本也较高,在外销竞争中要靠政府和欧盟补贴,非长久之计。然而如此数量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人口,总不能听其自生自灭,这是法经济又一难题。
四、政府的经济政策
1.从社会党政府到巴拉迪尔政府 社会党政府后期,原来本着“造福劳工,社会公正”宗旨的一套方针、政策越来越行不通,被迫右转,主要表现一是由原来的发展国有经济先转为“既不国有化,也不私有化”即保持现存的国有经济,随后又转为部分私有化;二是由原来的支持劳工转为所谓“从原来面向劳动阶层改为面向社会各界”,实际政策是从原来的以提高工资、劳工福利及社会补贴来促进消费、扩大国内市场容量转向大幅减少公司税来鼓励生产。但此种转变未能赢得企业界的拥护却引起劳动群众的反感,结果带来1993年3 月立法选举中社会党惨败,政府由右翼联盟取代,保卫共和联盟巴拉迪出任总理,再次出现左右共治局面。
巴拉迪尔受命于衰退加深、失业猛增之际,首要任务是求得经济复苏、缓解失业,他沿着社会党后期方针更进一步右转,提出基本政策:增加对消费者税收以弥补财政赤字,对企业则优惠扶持以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失业。此项方针遭到社会党和一些工会组织的批评,加上他吸取前政府后期的经验教训,因此右转不敢过分。具体政策措施如下。
(1)减轻企业负担, 将雇主为职工交付的家庭补贴分摊金的一部分转纳入国家预算。制订耗资150亿法郎支持企业发展的计划, 后又增至500亿法郎。 此款来自借贷,以将实行的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收入作抵押。 1993年内企业共获此项转让资金7200万法郎。
(2)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却加强了居民负担, 把家庭交纳的“普遍社会金”从收入的1.1%提高到2.4%,提高烟、酒等消费税,冻结公务员工资和社会补贴,改革医疗保证和退休金制度以压缩社会开支。这样巴拉迪尔政府从 1993 年3 月上台到年中, 便从一般居民抽取9000万法郎,远超过上述给企业的转让资金。为安抚平民,1994年预算案中又提出减少中、低收入居民的所得税,按收入多寡定减税幅度,对10%居民减税0—3%,90%居民减税3%以上,其中半数减10%。
此外又规定免除小额证券交易的溢利税,以鼓励居民购买企业股票及债券,对居民与企业两利。
(3)为缓解失业,于1993年8月提出五年就业计划,主要内容是减轻企业负担,鼓励它们增雇或至少不解雇工人。除上述将原由企业支付的职工家庭补贴部分改由国家支付外,鼓励企业减少工人工时,少付工资,增加雇工,并允许实行半工就业制,即工时与工资同时减半,国家对愿减薪留职的工人提供生活补贴。这些办法并未见效,因为失业不仅来自衰退,还有结构性失业。1993、1994年失业仍猛增,1995年才有轻微下降。
(4)在保持法郎汇价和农业生产及出口两个问题上,巴拉迪尔原封不动地继承前社会党政府的政策。
2.新总统、新政府的经济纲领 1995年5月7日右翼政党保卫共和联盟主席希拉克当选总统,任同属保卫共和联盟的朱佩为总理,结束了自1981年以来左翼掌政或“左右共治”的局面。
新政权上台之日,法国经济形势可概括为:有利一面是继续从衰退中复苏,企业投资有所回升;不利面是国内市场依旧不振,失业严重,政府财政拮据,赤字庞大。国债负担沉重。新政府将采取何政策,如何实施,尚待观察。目前只能从新总统、总理的一些讲话中看到一个大致轮廓。
(1)两人都把缓解失业作为首要任务。 希拉克在当选之日发表谈话称:“主要战斗是同失业现象作斗争”。朱佩5月23 日向国民议会宣读“总政策声明”也说:“政府工作计划可归纳成一个词:就业。”希拉克已看到失业不仅来自周期性衰退,指出“传统办法都不能成功,必须采取新做法,新的解决办法。”朱佩作了说明:建立新的就业合同制,鼓励企业雇工。企业每招收一名长期失业者,政府在两年内免除其负担的社会福利费,并每月为每份雇工合同向雇主提供2000法郎补贴。按此预计今年内便需资金114亿法郎。朱佩6月22日宣布“就业计划”,又提出将雇主为最低工资收入者交纳福利费减少10%,为此国家一年将少收190亿法郎。总之,以减轻企业负担来鼓励其增雇工人, 减少失业,仍是前巴拉迪尔政府的办法,只是在鼓励雇佣长期失业者,换句话说即在减少结构性失业问题上,比巴拉迪尔更进一步。
(2)对一般居民,则仅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从今年7月1 日起将法定最低工资从每小时35.56法郎提高到36.98法郎,每月从6009.64 法郎提高到6249.62法郎。增加1100万人的退休金,今年共增10.15亿法郎,明年增23.3亿法郎。将最低养老金额(涉及100 万人)及残疾人补贴(60万人)提高0.5%,为此,国家今年增支6.4亿法郎,明年增支14.5亿法郎。
从以上对企业与对一般居民的态度来看,新政府政策将是前政府右转的延续。
(3)国家增收节支。今年将增值税从18.6%提到20.6%, 公司税提高10%,共计可增收303亿法郎, 压缩开支190 亿(其中防务开支减84亿),这样一增一减,共计500亿法郎, 从而有可能将本年度预算赤字控制在3220亿以内。
(4)在法郎汇价问题上, 朱佩在“总政策声明”中说“同德国密切合作,奉行在欧洲货币体系内保持法郎稳定的政策,为1999年实行单一货币准备”仍是原先方针。
(5)在农业生产及出口问题上也继承前政府政策, 朱佩宣称:要保持法国农产食品工业这张国际王牌,保持加工的农产品出口居世界首位,未加工农产品出口占第二位。另一方面宣称将进行农业税制改革,减轻农业经营者负担,同时保持高水平优惠贷款。这样比社会党政府和和巴拉迪尔政府对欧美削减受补贴农产品出口的协议,在欧盟内部求取补偿,还增加了国内对农业经营者的补偿。
(6)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强调向亚洲推进。 过去密特朗一直采取“欧洲第一、非洲美洲第二”的方针,忽视亚洲。作为世界第四贸易出口的大国,在亚洲市场仅占2%。 希拉克的保卫共和联盟在同社会党共治期间便主张开展同亚洲的关系。巴拉迪尔政府曾两度提出加强在亚洲的存在和开拓亚洲市场的计划。朱佩曾说:“法国失业问题的解决维系在亚洲市场”如今保卫共和联盟掌政,预计在这方面将有所作为。
综上所述,法国经济虽存在一些独特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仍属当今西方国家的共同遭遇。它们的经济早就需国内外两方需求来推动,尤其在当今双重危机中,仅靠国内市场,将不是衰退,便是停滞。必须扩大国外市场而要增加对外竞争力,从长期来说就必须改进技术,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眼前可行的则主要是降低劳动成本以提高产品价格上的竞争力。办法有二:一是冻结甚至降低劳工收入,这必将引起强烈反对;二是对国外廉价劳动力地区投资生产,这又将加重本国失业。法国要采此二法所遇阻力将超过德、英等国,因为它的劳工和工会组织力量和影响政局的能量要比后两国大。新政府既把减少失业作为当前首要任务,就不能把到国外投资设厂作为重点。再说法国的资金、装备、技术力量不如美、日、德,要在这方面同它们竞争不会比商品外销的竞争更轻松。当然这仅是目前初步的估计,形势多变,以后,政策是否会有修改,则另作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