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流通服务业影响的实证分析_国民经济论文

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服务业论文,影响力论文,商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重新认识和充分发挥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影响力已成为新世纪国内外关注的重大前沿问题,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落实中央一系列战略意图的全局性问题。缩短流通时间、加快经济节奏、消灭耽搁迟滞和断档脱销已成为新时期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最重要的战略问题。最新情况显示,凭借技术创新和科技含量迅速提高,商贸流通服务业对于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优化国民经济流程、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增进消费、扩大就业、节能降耗、降低综合成本,从而对增进社会总福利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因此,对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需要再认识,需要从战略高度重新定位。

对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商贸流通服务业学科在应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商贸流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国务院相关主管机构设置和基础政策设计问题。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影响力一直备受流通学界的关注,特别是加入WTO以来,随着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外资大规模的进入,关于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地位和政策设计的讨论已经成为商贸流通服务业的一个亮点和焦点。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学者普遍抛弃了“生产决定流通”的观点,相继提出了流通先导产业论、流通主导产业论、流通基础产业论、流通时空效能论等等。但是,许多文献还属于主观感觉和定性分析,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得出的结论虽然有新意,但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因而无法得到广泛认可,难以形成学界的普遍共识。

本文力求把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影响力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数量分析和推理方法,运用多元回归分析,重点就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与间接贡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对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影响力进行客观评价,并为商贸流通服务业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的概念

1.商贸流通服务业

在本文中,商贸流通服务业内涵是指国民经济中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易活动的产业。外延包括专门从事商品(服务)的批发、零售、物流、餐饮产业以及工农业领域自行开展的购销活动。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主要区别在于科技含量高低。随着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等普遍应用,商贸流通服务业正在从传统服务业转入现代服务业,故商贸流通服务业也可称为“现代商贸服务业”或“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①具体而言,商贸流通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支撑和促进国内、国际贸易(一体化)的载体,是实体经济中与商品交换直接关联的产业经济活动的总和。商贸流通服务业包括为第一产业提供服务的农产品流通业,为第二产业提供服务的工业生产资料(资本品)流通业以及为城乡居民提供生活服务的消费品流通业。从专业化、社会化角度考察,商贸流通服务业既包括第一、第二产业自我衍生、自我服务的自设采购、分销、物流服务机构,也包括第三产业中专门从事采购、分销、物流活动的服务机构(批发业、零售业、物流业等),二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更有交叉,从而导致统计口径上和政策研究中的宽窄差异。其中,第一、第二产业中的相关自我服务占有较大比重,但在分工深化进程中,正在不断被剥离、外包,转化为独立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商贸流通服务业。

2.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

在本文中,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的内涵是指商贸流通服务业支撑或改变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原有状态的能力。或者表述为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商贸流通服务业的依赖程度。这种影响能力或依赖程度的大小、强弱取决于相关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产业政策及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企业状况等等。

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的外延包括促进、改善上述状况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力和阻碍、恶化上述状况的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又可分为直接影响力和间接影响力,前者指对GDP的贡献额和贡献率、就业量和就业比重等;后者又称溢出效应、外部性,如优化空间产业结构、优化时间经济流程、增进居民消费。如何识别商贸流通服务业间接影响力是当前最前沿的重大课题,也是影响力研究的薄弱点和今后的重点、难点。

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与通常所说的商贸流通服务业竞争力、现代化之间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也就是说,强化和发挥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是直接目的,而增强商贸流通服务业竞争力、实现商贸流通服务业现代化则是手段。

具体而言,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影响力是指由于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使整个国民经济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如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城乡经济、产业经济、投资与消费、内贸与外贸等等)在商贸流通服务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下所发生的总量与结构的变化。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讲,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就是商贸流通服务业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外部性)的总称。而外部性又可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是指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消费扩大、区域经济发展、相关产业增长以及经济运行效率提高等方面所产生的促进作用;负的外部效应是指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上述各个方面所产生的促退效应。

三、研究方法与模型

1.研究方法

由于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的直接贡献比较直观,也有例行的统计数据支撑,所以研究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的最大难点在于识别其间接贡献,即为整个社会经济带来的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问题。研究外部效应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采用的是产业溢出效应方法。

溢出效应研究近年来主要用于外资对东道国经济发展间接效应的研究之中。目前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产业内的溢出效应,主要研究同一个产业内的外国企业与当地企业之间,尤其是在加工环节存在分工关系的外国企业和国内企业之间的正式与非正式的关联。这些效应带来的价值是企业无法内部化的,因此成为一种溢出效应,也有学者将它定义为外商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或发展能力产生的无意识的间接作用。

最早以实证方法来研究溢出效应的文献,分别以澳大利亚制造业的外资和加拿大制造业的外资为对象,找到了溢出效应的部分依据。美国学者菲德为估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一国经济分为两大部门——出口部门和非出口部门,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得出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产生外溢作用的重要结论。此后,菲德模型被很多学者借用和推广。我国学者运用该模型以全球194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为样本,将各国的国内分为教育和非教育两个部门,对教育行业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

溢出效应的具体内容和发生机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难以精确定义的过程。溢出效应在本质上表现为信息和知识的效能。商贸流通服务业在本质上是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总和,在整个流通过程中都具有信息和知识传播的功能特征。因此,溢出效应模型适用于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中间接贡献的研究。本文以菲德两部门模型为基础估算商贸流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构造了一个以商贸流通服务业部门和非商贸流通服务业部门为基础的两部门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提出的分析思路是:商贸流通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贡献,同时商贸流通服务业通过外溢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的贡献。

2.模型

本文研究两个方面问题:其一,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即一定时间内GDP增长率中有多少是由商贸流通服务业直接带来的;其二,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外溢效应,即商贸流通服务业的优势在多大程度上扩散到了其他生产部门,也可以说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国内非商贸流通服务业的生产是否具有正面的溢出效应或外部性。作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增长是对GDP的直接贡献,而外溢效应则是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

本文在菲德模型的基础上,借鉴蔡增正对教育行业分析的方法,假设:

D和N分别代表商贸流通服务业和非商贸流通服务业的产量,方程(1)中假设商贸流通服务业的产量是劳动力(L)和生产要素(K)的函数,下标d和n分别代表这两个部门。方程(2)假设商贸流通服务业的产量水平(D)影响经济中其他部门(N)的产量。劳动力(L)与资本(K)总量可以表达为:

是方程(3)和(4)中劳动力与资本的边际产出,δ是两个部门间边际生产力的差异,理论上可以等于、大于或者小于零,分别表示商贸流通服务业的边际生产力等于、大于或者小于非商贸流通服务业。

调整上述生产方程,利用(3)、(4)、(5)、(6)四个方程可以推导出,

因此,将国内投资视同于资本存量的增量(dK)。

回归方程的参数γ代表商贸流通服务业外溢效应与部门间要素生产力这两种作用之和。为了分别估计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外溢效应和相对要素生产力(δ),仍然遵循菲德模型的设计,假设非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弹性不变。

如前所述,本模型将整体经济区分为两个部门,即商贸流通服务业和非商贸流通服务业,这是对现实经济的一种理论简化。同时假设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其他部门的外溢作用发生在同一时期,非商贸流通服务业的产品不仅依赖于配置在本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同时还取决于同一时期商贸流通服务业的产出。

四、数据来源与结果评估

1.数据来源

由于商贸流通服务业统计口径不一,为了保证数据之间的可靠性、可比性与连续性,本文中商贸流通服务业的产品(D)由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代表,包括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当年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就业人数包括城镇就业人口和农村就业人口。

投资(I)在本文中使用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其他所有制形式固定资产投资之和。详见表1。

2.计算结果

根据表1的数据,使用SPSS13.0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回归方程式:

其中:θ=0.152

因此,δ=-1.30

δ值为负意味着商贸流通服务业的相对边际生产力低于非商贸流通服务业。

方程(8)中θ是外溢作用的参数,θ=0.152表明,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贸流通服务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D),总产品(Y)则增加0.152个单位,它是商贸流通服务业的直接贡献系数。

系数估计值(γ)是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全部作用,其中既包括外溢效应,也包括要素生产力在不同部门间的差异使用。由于代表商贸流通服务业产出的是商贸流通服务业GDP,γ也可以解释为: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贸流通服务业产出每增加一元钱,GDP将增加4.195元。γ值看似很高,是因为其中既包括部门间相对生产力的差异,也包括商贸流通服务业的溢出效应。它不仅包括商贸流通服务业的直接贡献,而且包括通过外溢作用而产生的间接贡献。

五、结论

1.传统分析方法低估了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外溢作用

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外溢效应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是采取传统的方法无法显示并估计出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外溢作用。因为社会享用了商贸流通服务业的

根据原有比较优势理论,由于商贸流通服务业的投资回报低于非商贸流通服务业,那么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增长率,似乎应将资源从商贸流通服务业向非商贸流通服务业转移。但是依照本研究结果,这种观点不能成立,因为极大的商贸流通服务业外溢效应足以弥补自身较低的直接贡献还绰绰有余。这也许是所有不那么直观的服务业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从而也是包括商贸业在内的服务业在各个国家后来居上、蓬勃发展的深刻缘由。大力发展包括商贸流通服务业在内的服务业,可能会得到更好、更有效率的农业和工业,会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总福利。

2.商贸流通服务业在宏观经济中稳居基础产业地位

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宏观经济的贡献力、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对上游产业的控制力以及对增进消费的促进力,使其在宏观经济中稳居基础产业地位。从上述的论证分析可以看出,商贸流通服务业本身的增长对经济的增长影响仅有0.152,商贸流通服务业作为一个部门规模较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但是,商贸流通服务业却能以多种形式对其他部门施加多向性影响。商贸流通服务业本身能产生对宏观经济的贡献力、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对上游产业的控制力以及对消费的促进力,这四种力的综合作用就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数倍于商贸流通服务业自身增长的强大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商贸流通服务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把商贸流通服务业放在基础产业的高度加以筹划和发展。

3.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巨大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由于商贸流通体制制约、传导机制阻塞和统计缺失,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商贸流通服务业不如非商贸流通服务业生产力高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可能是由于现行流通体制还不够完善,商贸流通服务业的乘数效应仍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二,由于种种体制弊端,影响了商贸流通服务业外溢作用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行业的传导效能。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信息的正确引导,导致无效投资、结构失衡等宏观经济难题,阻碍了这些部门投资效率的提高。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还远远没有显现出来。

注释:

①本课题在2006年申请和获准立项时使用的术语是“现代流通服务业”,而在2007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的术语是“商贸流通服务业”。为避免歧义和误解,本报告已将原“现代流通服务业”称谓全部改为“商贸流通服务业”,其内涵与外延均没有改变。

标签:;  ;  ;  ;  ;  ;  

商业流通服务业影响的实证分析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