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难写的两个字——祖国(论文文献综述)
丁博[1](2019)在《我国小学书法教材的比较研究 ——基于四套部审教材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书法教材作为学校书法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其编写和出版质量关乎国家书法教育的顺利开展。对部审版小学书法教材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把握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现状,为学校选择和使用书法教材提供参考,同时为教材的创编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与修订方向,这对于中小学书法教材的完善以及书法课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书法教材”是指为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依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而编写,以传统书法碑帖为范本,编入精要的技法知识,并适度融入传统文化和审美教育的书法课程主要教学用书。在对书法教材进行识读的基础之上,明晰小学书法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明确书法教育目标,遵循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原则,并以此为参考标准,从教育部审定通过的11套小学书法教材中,根据征订量的差异,选择其中的四套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四套书法教材的组织结构、文本内容两大方面,下设多个维度的比较分析,通过组织结构的比较窥探教材承载的主要知识及其编排逻辑,通过文本内容的比较了解教材的内容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不同版本的书法教材存在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整体把握当前我国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现状。研究发现,部审版小学书法教材整体符合《纲要》对书法教学用书的编写要求,在编排逻辑上始终贯穿两条主线,书写技法指导作为一条主线,文化与审美教育作为一条辅线,两条线通过不同类型的课时和教学栏目相辅相成,以满足书法教育对书写技能、文化熏陶、审美培养的目标要求。四部教材各有特色,西泠印社版专业性最强,也稍显枯燥;湘美版知识更加精细化,而主题分布略不均衡;北师大版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但课目较为单一;粤教版语言最为通俗易懂,但范本的质量不佳。与其他三个全国征订量最多的版本相比,粤教版中有待完善之处相对较多。尽管部审版书法教材在基础性、系统性、科学性等方面都有了跨越式的进步,但新版书法教材受到使用时间短的影响,缺少实践的检验与反馈,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教材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体例结构存在缺陷、范本质量参差不齐、教材与实践脱节、图文语言可读性低四大问题。针对教材研究中发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完善教材体例结构,优化教材范本质量,编写以实践为导向,增强教材的可读性,以期为小学书法教材,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书法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切实的参考依据,从而助力书法教育的顺利开展。
李来水[2](2019)在《《集字》教学设计及意图》文中提出【教学目标】1.通过集字活动搭建一个作品展示的平台,能运用所学书体进行创作。2.通过书空和练习,提高书写技能,借助书法作品的展示,感受学习书法的乐趣,提高学习书法的兴趣。在自主参与选字的基础上,提升对作品的评价、赏析能力。3.通过集字"不忘初心",树立远大志向,渗透德育教育。【教学过程及意图】
李来水[3](2019)在《书法创作学问多 课堂分步初尝试——青岛版《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上册《集字》课例》文中研究表明青岛版《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上册中建议,要重视书法实践课内外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社团活动、艺术节、文化节等多种形式创设书法学习环境和氛围,拓展书法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书法学习成果,提升实践能力。《集字》一课就在遵循这一原则,不仅仅是让学生练好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拓宽眼界,参与书法活动。
李天霞[4](2018)在《苏教版小学低段语文教材部首及其教学研究 ——以昆明市春城小学为例》文中提出汉字部首凝聚着中华名族精神蕴含着传统文化,部首从许慎的《说文解字》的创建以来经历历史演变仍然生生不息。掌握汉字首先需要识字,而小学语文课本里我们首先接触的就是常用字,大部分的常用字本身就是常见部首或者由部首组成,所以掌握常见部首是识字教学的根基。在小学语文课本里面没有明确关于部首教学篇目的主题,但是部首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所以深入了解部首汉字部首的理论知识,发现常用部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困难,找出影响部首教学效果的原因,并提出汉字常见部首的教学建议,作为一个专题研究来呈现出来,对小学语文教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前对小学识字教学的研究很多,但是专门研究常见部首的教学研究很少。这项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在苏教版、部编版两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中的常见部首的教学。此项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四项:第一,常见部首的规范。第二,汉字常见部首及其所从字的分布。第三,常见部首及其所从字的归类分析。第四,就春城小学的教学案例的分析和提出建议。研究过程是通过课堂观察和记录的加工整理出教学案例来了解春城小学部首教学的一般模式。常见部首在识字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部首的书写问题、部首的理据性被忽视的问题。研究的结论主要有:第一,春城小学对部首识字的方法是“加一加”“减一减”和“换一换”,“以部首带生字法”等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这些方法有利于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促进自主识字和趣味识字。第二,对于春城小学在常见部首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不够,出现的频率很少。第三对部首的教学不够重视,可以通过重现和加强来,设计一些练习,意识到常见部首在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发挥常见部首的识字作用。此外,研究中提出了在识字常见部首原则1.树立正确的汉字习得观念,注重汉字教育的系统性2.从整体着眼整体汉字注重汉字的理据性3.明确教学目的讲究实用性、趣味性4.重视汉字的文化意味。通过此项研究希望希望给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并未后续的一些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和借鉴。
殷建东[5](2020)在《现代白话文建构与西语元素》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所论,现代白话文不限于语体或文体,应该包括从主体到语言修辞,乃至单个的字词句式;同理,西语元素也不限于语言形式的元素,宗教精神、文化思潮、修辞方式都为中国作家吸收化用而成为他们文学作品中的元素。由欧化而化欧达到自我建构,其最大的语言文学成就便是现代白话文的成功。五四白话文运动,不是偶然事件,它有其发生的渊源与历史背景。五四是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最高潮部分。从晚清到民国之初的启蒙运动表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三部曲,启蒙的思想内涵也不断深化,由追求“富国强兵”到“兴民权”,再到改造国民性和全面的文化更新。在这个逐步深入的启蒙过程中,“欧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中国的传统文化则地位越来越低下。洋务运动的意图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戊戌变法的主旨是改良政治体制“中西会通”,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则是要全盘引进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体系以实现国民性的彻底改造。具体表现在文学上,便是以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倡导的白话文运动。西化不可避免,其中以钱玄同矫枉过正提出要全盘西化、废除记载孔子学说道家学派的汉字代之以ESPERANTO(世界语)为着。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西学也有相当的历史。西学在五四时期一涌而入进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汇形成对峙,必定有交融衍生,从而形成两种文化之间的空罅。中国现代白话文的建构正是在赓续传统文化、立足中国现代语境和汲取西学叙事资源的基础上发生进行。目前我们的研究大多聚焦在传统白话文到现代白话文的“文化转向”,多理论的批评,却缺少了对“白话”到“国语”、从传统白话文到“国语的文学”过程中“语言转向”这一重要环节的研究,对“语言转向”这一环节中的西学影响研究更是缺乏。本文着重论述现代白话文建构与西语元素的关系,基本框架是选择显而易见、有双语或多语背景的新文学作家作品为典范,以传统白话文为比较对象,从欧化的角度分析现代白话文型塑过程中西语元素的介入。细大不捐,细到西式标点符号的进入与修辞,大到篇章结构的欧化布局和欧化句法的形成、再到欧化思想影响下的意识转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文章绪论部分首先厘清现代白话文建构所涉及的相关关键词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如白话,方言,官话,国语的定义与关系;如文学的两种书面语系统;又如国语的文学,白话文运动和现代白话文的界定与关系,并综述相关研究成果与所得启示。其次剖析现代白话文建构与西语元素的互融肌理。从传统文学的句读到西式标点修辞,从口语短句到欧化句式,从传统的到欧化的行文篇章布局,一直论述到西潮冲击下意识的欧化转型,并遴选出三位作家——鲁迅,老舍,林语堂——及其作品作为典范。第一章主要论述鲁迅心声与白话文小说的开端,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论述《狂人日记》的心声。文章由《狂人日记》的私语(非典型性对话)切入,引出“心声”概念,分析小说深切、特别的叙事策略;知人论世发掘鲁迅心声源流及其社会政治背景,小结提出谜思引出第二节。第二节主要讨论《狂人日记》中对西式标点符号“……”的修辞匠心运用。在文本细读基础上,结合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前后的文章及西式标点符号“……”进入五四的白话文语境,研讨“……”于《狂人日记》、于鲁迅之修辞作用,从而管窥西式标点符号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第二章重点分析老舍对现代白话文建构所作的贡献。第一节从结构、内容和句式谈老舍小说的欧化现象。其中欧化的内容部分主要从西方文学特有的“灵”的文学切入,欧化的句式部分则是回到欧化白话文形成发展的历史现场、结合科学的语言学分析清晰地阐述了何为欧化句式;第二节谈老舍主动赓续以口语白话为基础的传统白话文叙事,对欧化句式作“化欧”处理;第三节则是论述老舍小说对桐城散文作法的赓续;第四节讨论老舍自觉融合古文音韵叙述资源与西语声音修辞,为现代白话文增添视觉与听觉上的美感。第三章着重描述林语堂的欧化精神与其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根,并在摸索与实践中形成“中西体用”美学思想的过程。论述的框架依林语堂所经历的几种重要期刊而定,基本按时间顺序逐步展开。如此分类只为比较清晰地分析其“中西体用”美学思想在各个时期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及对其实践所造成的影响,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孤立看待。第一节讲述林语堂欧化精神的形成与“中西体用”美学思想的辩证关系;第二节重点讨论《语丝》时期的欧化思想与欧化文字;第三节偏重描述“大荒中孤游”时期辑译《新的文评》从而文学入门;第四节探讨林语堂在《中国评论周报》主持“小评论”专栏时期对英国“闲谈体”散文的吸纳和采用;第五节讲《论语》时期对“西方文学一派”的“幽默”的提倡;第六节分析林语堂为源于西学的“表现说”和闲谈体散文寻根于晚明公安派的“言志”、“小品文”,提出性灵说、近情说。总的说来,论文在合理遴选典范作家作品和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以文本细读方式分别抓住切入点进行抽绎,对各个作家作品研究成线、合而成面,以现代白话文建构理论提升成体,从西学影响角度见证并尝试填充传统白话文到现代白话文这一“文化转向”过程中的“语言转向”空罅。
高旭峰[6](2016)在《山西爱乐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单独设科是近代的事,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专家和一线教师在语文学科以及语文教学的科学化两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教学大纲里,语文的“工具性”备受关注;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进行如下的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重要的文化载体;2001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将其阐述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语文学科的定位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1993年秋季开始,我国全面推进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的编写凸显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教材的内容包括三个版块,课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并且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方面,提出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学习可以而且应该从广度上加以综合,以体现语文学习的全息兼容的特征。语文学习需要在长度上加以综合,因为语文学习具有伴随人生的终身性。语文学习需要从深度上加以综合,因为语文具有化育人格的特殊性。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有助于实现语文学习资源的整合,凸显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于全面达成语文教育的目标是非常有益的。从学生角度而言,大力开发语文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诗意感受生活的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基础学力的培育也是大有裨益的。本论文的第一章是从教师视角度借助爱乐小学语文教师李秀萍的日记对爱乐小学的语文校本课程:课外的诗句诵读活动和冬季生存体验习作活动的详细描述。第二章是从学生视角借助爱乐小学的学生窦艳婷、李淑业的习作对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成效的概括和描述,第三章的内容是在对爱乐小学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发现其诗句诵读活动、冬季生存体验习作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作为对爱乐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反思和总结。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必须是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学校现有的条件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而且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注重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注和尊重,只有符合学校实际、尊重学生成长的校本课程才是有生命力的校本课程,同时,通过对爱乐小学的两项语文校本课程:诗歌诵读校本课程和生存体验校本课程的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不仅仅是课内的学习,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的诗歌朗诵习惯的培育、诗歌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育,小学阶段的诗歌学习才能为学生的初高中乃至终身的诗歌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劳力的基础上劳心,才能让学生有兴趣习作、有内容写作、有动力写作。希望本研究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状况的关注和重视。
于东,吴琳[7](2015)在《《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教学》文中研究说明课前交流师:同学们,大家好!于老师来自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天鹅项下的珍珠城、冰城等称号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你们生活在有着甲天下山水的广西桂林。能在祖国的版图中,快速找到你的家乡和我的家乡吗?师:看,我可是从这儿跨越了八九个省,千里迢迢来到这儿,和你们相聚在今天的课堂上的。远吧?刚才同学们从祖国的版图中发现了我的家乡和你
童军华[8](2014)在《夯实“双基” 打造语文本色课堂——名师课堂教学片段赏析》文中研究说明"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人一提到落实"双基"就认为那是老黄历了。其实不然。新课标赋予了"双基"新的内涵,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起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形成基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作用。如何夯实"双基",打造语文本色课堂呢?下面名师的四个教学片段,为我们做了很
任丽英[9](2014)在《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文中研究指明体验性识字教学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创设体验识字情境,在自主参与中去体验学习汉字的乐趣.联系生活,将课堂内的"有意识字"与课堂外的"无意识字"相沟通,开拓了识字教学更为广阔的天地.以文本为载体,依托文本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做到识字、读文两不误.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交流,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于永正,于忠良[10](2012)在《爱无处不在——《第一次抱母亲》课堂实录及评析》文中研究说明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第一次抱母亲》。伸出右手跟老师写课题。(师半蹲着、倾斜着身子,边写边述)这个"抱"要注意右边的写法,横折钩要小,因为下面还有竖弯钩,要为它留出位置。"母"字
二、最难写的两个字——祖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最难写的两个字——祖国(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小学书法教材的比较研究 ——基于四套部审教材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1.新时期书法教育亟待普及 |
2.书法课程实施面临教材困境 |
3.书法教材研究薄弱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内相关研究 |
2.国外相关研究 |
3.已有研究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书法教材识读 |
(一)书法教材的内涵 |
1.书法教材的概念 |
2.书法教材的特性 |
3.书法教材的相关范畴 |
(二)书法教材的发展 |
1.古代的书法教材 |
2.民国时期的书法教材 |
3.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书法教材 |
(三)小学书法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
1.明确书法教育目标 |
2.遵循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原则 |
二、小学书法教材的比较分析 |
(一)书法教材组织结构的比较 |
1.宏观体例结构 |
3.微观栏目结构 |
(二)书法教材文本内容的比较 |
1.课程容量 |
2.栏目特点 |
3.练习设计 |
三、小学书法教材存在的问题 |
(一)体例结构存在缺陷 |
1.“前言”模块缺失 |
2.“字帖”功能不足 |
3.“纸张”适用性差 |
(二)范本质量参差不齐 |
1.书体选择不当 |
2.范字存在失真 |
3.部分范字超纲 |
(三)教材与实践脱节 |
1.单课知识容量超载 |
2.教学栏目功能不明 |
3.范字练习数量失衡 |
(四)图文语言可读性低 |
1.语言表述难以理解 |
2.图示信息开发不足 |
3.反馈提示信息缺失 |
四、小学书法教材的优化策略 |
(一)完善教材体例结构 |
1.增加“前言”部分 |
2.开拓“字帖”功能 |
(二)优化教材范本质量 |
1.选择经典书体 |
2.高度还原范字 |
3.严格甄选范字 |
(三)编写以实践为导向 |
1.贴近实际生活,重实用 |
2.匹配语文课程,重契合 |
3.积极吸收反馈,重反思 |
(四)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
1.提升语言艺术性 |
2.完善图文结合性 |
3.补充反馈性信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集字》教学设计及意图(论文提纲范文)
【教学目标】 |
【教学过程及意图】 |
一、课前热身,创设情境 |
二、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
三、对比观察,了解集字 |
四、插入故事,寻找方法 |
五、按照步骤,集字练习 |
(一)确定主题,进行集字练习 |
(二)选取文字,为集字打基础 |
(三)临写原帖,为创作打基础 |
六、榜样激励 |
(3)书法创作学问多 课堂分步初尝试——青岛版《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上册《集字》课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前热身, 创设情境 |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题 |
三、对比观察, 了解集字 |
四、插入故事, 寻找方法 |
五、按照步骤, 集字练习 |
1. 确定主题, 进行集字练习。 |
2. 选取文字, 为集字打基础。 |
3. 临写原帖, 为创作打基础。 |
4. 样式设计, 了解作品形式。 |
六、榜样激励 |
(4)苏教版小学低段语文教材部首及其教学研究 ——以昆明市春城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内容 |
第三节 文献研究综述 |
一、关于部首的定义的研究 |
二、部首类型的研究 |
三、关于部首释例的研究 |
四、关于书写策略和原则的研究 |
五、文献述评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汉字部首的相关理论 |
第一节 部首的创制和发展 |
第二节 汉字偏旁化规律 |
第三节 部首的作用 |
第四节 部首的分类 |
第五节 汉字部首的规范化 |
一、汉字书写心理 |
二、汉字部首的书写分析 |
三、汉字部首命名 |
第三章 部首及其所从字在苏教版教科书中的分布情况 |
第一节 部首在苏教版教科书随文识字中的内容要素 |
第二节 部首在苏教版教科书“识字”课中的分布情况 |
第三节 部首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练习”中的分布情况 |
第四节 部首及其所从字归类分析 |
一、形近部首的辨析 |
二、意义相近的部首辨析部首辨析 |
第四章 部首的教学研究 |
第一节 部首的教学案例分析 |
一、追溯部首的由来区别形似的部首 |
二、利用部首的书写规律指导书写 |
三、认识部首查字法 |
四、利用部首所包含的意思了解字义 |
五、利用部首的识字功能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
第二节 部首教学的步骤 |
一、把握文本编排规律,科学解读教科书 |
二、优化学习方法 |
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树立健康学习观 |
四、部首的书写和意义并重,统筹教学方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
致谢 |
(5)现代白话文建构与西语元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现代白话文与白话、白话文运动 |
1.1 方言,白话,官话与国语 |
1.2 文学的两种书面语系统: 白话文/文言文 |
1.3 国语的文学与白话文运动 |
1.4 相关研究成果概述与启示 |
二、现代白话文建构与“欧化” |
2.1 从句读到西式标点的修辞 |
2.2 从口语短句到欧化句式 |
2.3 现代白话文: 西潮·欧化·意识转型 |
2.4 作家作品典范: 鲁迅、老舍、林语堂 |
第一章 鲁迅心声与现代白话文的开端 |
一、《狂人日记》的心声 |
1.1 《狂人日记》的私语与显性对话 |
1.2 《狂人日记》心声 |
1.3 心声的源流 |
1.4 心声与遵命 |
1.5 小结 |
二、《狂人日记》“省略”修辞管窥 |
2.1 “……”修辞·虚/实辩证 |
2.2 “……”的五四白话文语境 |
2.3 省思与省略的“吃/救”脉络 |
2.4 小结 |
第二章 欧化/化欧·汲古/融西:老舍熔铸现代白话文 |
一、老舍小说之欧化 |
1.1 长篇小说形式的欧化: |
1.2 内容的欧化: “灵”的文学 |
1.3 句式的欧化 |
二、老舍小说文字之化欧 |
三、老舍小说为文之汲古 |
四、老舍小说之中西圆融 |
五、小结 |
第三章 “中西体用”: 林语堂文学创作与欧化 |
一、林语堂的“中西体用”与“欧化的精神” |
二、《语丝》时期的欧化思想与文字 |
三、《新的文评》辑译 |
四、The Little Critic(“小评论”):Familiar Essay(闲谈体散文) |
五、《论语》的“幽默” |
六、《人间世》的“性灵”、《宇宙风》的“近情” |
七、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6)山西爱乐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爱乐小学诗歌诵读校本课程的探索与成效 |
第一节 爱乐小学诗歌诵读校本课程的探索 |
一、情境创设:让学校墙体诗句成为学习资源 |
二、情感熏陶:让古典文化书籍成为学习资源 |
第二节 爱乐小学诗歌诵读校本课程的成效评析 |
一、诗歌诵读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完善的活动实施方案 |
二、诗歌诵读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诵读活动三维目标体系 |
三、诗歌诵读校本课程的评价手段:过程性个案评价 |
第二章 爱乐小学“生存体验”写作校本课程的探索和成效 |
第一节 爱乐小学“生存体验”写作校本课程探索 |
一、爱乐小学“生存体验”写作校本课程的素材来源:学生捡拾柴火 |
二、爱乐小学“生存体验”写作校本课程的核心理念:于劳力上劳心 |
第二节 “生存体验”写作校本课程成效评析 |
一、“生存体验”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体系 |
二、“生存体验”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活动进度安排 |
三、“生存体验”校本课程的课程内容:习作内容参照 |
四、“生存体验”校本课程的评价手段:过程性个案评价 |
第三章 爱乐小学的语文校本课程反思 |
第一节 爱乐小学诗歌诵读校本课程的反思 |
一、爱乐小学学生的诗歌诵读校本课程认知倾向调查统计 |
二、爱乐小学诗歌诵读校本课程之课程内容重建的建议 |
第二节 爱乐小学“生存体验”写作校本课程的反思 |
一、爱乐小学学生“生存体验”写作校本课程的兴趣倾向调查 |
二、爱乐小学“生存体验”写作校本课程的课程内容重建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课前交流 |
教学实录 |
教学反思 |
一 、紧 扣“ 道 理 ”,凸 显文体 |
二、自主发现,点拨提升 |
三、语言学习,扎实有效 |
四、识字写字,浸润文化 |
教学评析 |
一、课前谈话彰显智慧 |
1.文体先行,凸显语用 |
2.体验成功,激励发现 |
3.以身作则,严谨治学 |
二、学习过程至真至简 |
三、语言运用独辟蹊径 |
(8)夯实“双基” 打造语文本色课堂——名师课堂教学片段赏析(论文提纲范文)
片段一《看企鹅》(张建平 ) |
片段二《二泉映月》(王崧舟 ) |
片段三《小镇的早晨》(吉春亚 ) |
片段四《第一次抱母亲》(于永正) |
(9)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设情境, 在情境体验中识字 |
1. 创设故事情境, 在故事体验中识字 |
2. 创设字形演化情境, 在字形体验中识字 |
3. 创设体态表演情境, 在体态表演中识字 |
4. 创设想象情境, 在想象体验中识字 |
二、联系生活, 在生活体验中识字 |
1. 利用校园文化资源, 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体验中识字 |
2. 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体验中识字 |
3. 拓展识字的时空, 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体验中识字 |
三、依托文本, 在阅读体验中识字 |
四、开展活动, 在实践体验中识字 |
1. 在各类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体验识字 |
2. 在成果汇报中让学生有展示、交流的空间 |
3. 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体验中识字 |
四、最难写的两个字——祖国(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小学书法教材的比较研究 ——基于四套部审教材的分析[D]. 丁博. 河南大学, 2019(01)
- [2]《集字》教学设计及意图[J]. 李来水. 青少年书法, 2019(05)
- [3]书法创作学问多 课堂分步初尝试——青岛版《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上册《集字》课例[J]. 李来水. 江苏教育, 2019(05)
- [4]苏教版小学低段语文教材部首及其教学研究 ——以昆明市春城小学为例[D]. 李天霞.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 [5]现代白话文建构与西语元素[D]. 殷建东. 扬州大学, 2020(04)
- [6]山西爱乐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D]. 高旭峰. 江苏师范大学, 2016(01)
- [7]《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教学[J]. 于东,吴琳. 小学语文教学, 2015(01)
- [8]夯实“双基” 打造语文本色课堂——名师课堂教学片段赏析[J]. 童军华. 江西教育, 2014(29)
- [9]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 任丽英.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4(02)
- [10]爱无处不在——《第一次抱母亲》课堂实录及评析[J]. 于永正,于忠良. 小学语文教学, 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