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及启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京论文,大都市论文,圈内论文,职能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区域职能分工研究一直是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研究的核心问题,良好的区域分工是一个地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日本是历来注重区域规划与政府作用的国家,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在东京大都市圈内应该说是形成了相对比较明显的区域职能分工。各主要城市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特色,承担不同的职能,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发挥出了整体集聚优势,使作为日本三大城市圈之首的东京大都市圈,很好地发挥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职能,并逐步确立起全球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成为日本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集聚体。
而中国首都圈内各城市大多已形成封闭的自我循环的“都市经济圈”,不仅寻求联合的意愿不强烈,而且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明显,造成各城市间竞争性大于互补性。这使得近年来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整体竞争力下降,而且区域内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区域企业联系和合作薄弱,区域职能分工不明显。要实现首都圈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使首都圈成为我国具有巨大增长力的经济区域,成为带动北方经济发展的核心,促进首都圈内务主要城市的分工与合作,确定各核心城市的地位与职能分工是一条必由之路。
本文的意图在于对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的分析与把握基础上,考虑中国首都圈内各主要城市的基础和优势,提出各城市职能分工的构想。
1 东京大都市圈的地位与作用
狭义的东京大都市圈是指东京、神奈川、千叶、崎玉这一都三县,进一步加进北关东地区的群马、枥木、茨城三县,就构成了广义的东京大都市圈,也即首都圈[1]。有些规划中也常常将山梨县包括在东京大都市圈范围之内,但由于山梨县在地形、产业结构等方面与关东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本文虽从广义的东京大都市圈范围来进行研究和分析时并不包括山梨县。
东京大都市圈,作为日本三大城市圈之首,是日本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聚集体。它的面积虽然只占国土面积的8.51%,却集中了全国31.6%(2000年)的人口,人口密度高达1241人/km[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之多。东京大都市圈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逐步确立起全球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也是日本最重要的交通与信息枢纽。该区域集中了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主要的政治党派总部、外国使领馆、地方政府办事部门以及民间企业的相应机构,发挥着政治、行政中枢的职能。它作为日本经济的核心地带,是日本各主导产业(制造业、服务业、商业、不动产业、运输通信业、金融保险业)的中心,其生产总值均占全国比重的1/3强,尤其是制造业、服务业,更是高达64.6%和78.9%(1997年)。它作为日本文化事业的核心区,集中了全国1/3以上的大学,其中有著名的东京大学、庆应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并拥有全国1/3的国家级文化机构,日本广播电台和三大报纸的总部均设在这里[2]。该区域拥有日本最大的港口群体——东京湾港口群,东京(羽田)和新东京(成田)两大国际机场以及发达的陆路交通,并且信息基础设施发达,是全国信息处理中心,发挥着交通和信息中枢的职能。
2 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职能分工
东京大都市圈在日本核心地位以及世界影响力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界对区域规划的重视。实际上,东京作为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样面临着因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与城市用地无限制扩展带来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等方面的大城市问题,比如通勤距离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环境污染等,其外“一极集中”还存在着抵抗自然及人为灾害的风险问题,尤其是对日本这样一个多地震活动的国家而盲[3]。
为此,日本学术界和许多研究机构先后提出了各种关于首都功能迁移的方案和建议。特别是于2000年5月日本众议院“关于国会等迁移的特别委员会”确定了枥木-福岛地区、岐阜-爱知地区、三重-畿央地区为迁移侯选地。而对于首都功能迁移却得到包括以东京都为首的首都圈各县的强烈反对,2001年11月召开的“七都县首脑会议”采纳了共同反对首都迁移的意见书,主张在首都圈内共同分担首都功能,也即东京都一直倡导的“展都论”,将集中在东京的首都功能的一部分展开分散到其周围地区。1985年,日本国土厅大都市圈整备局对首都改造进行了规划,提出改变东京一极集中的结构为多极、多圈层的城市结构[1](图1),具体为推进“展都型首都机能再配置”,即将东京大都市圈进一步分成几个自立性的区域,在它下面又细分为业务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在那里配置政府机关、业务、金融、信息服务等中枢机能或会议场所,培育出自立性强的都市圈,并对各自的职能进行了相对明确的分工[4](表1)。
经过10多年发展,东京大都市圈形成了明显的区域职能分工体系,即各核心城市根据自身基础和特色,承担不同的职能,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发挥出了整体集聚优势[4](图2)。
图1 东京大都市圈的结构演变
Fig.1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okyo Megalopolis
表1 首都改造规划内容[4]
Table 1 The planning of reconstruction Tokyo Megalopolis
图2 东京大都京圈职能分工示意图
Fig.2 The functional division in Tokyo Megalopolis
2.1 东京中心区
“展都型首都机能再配置”的推进,促进了东京更好地持续发展,加强了东京在日本的核心地位。东京中心区即东京各区部城市,仍然集中了绝大部分的政府、行政、文化、管理机构以及服务业、批发业、金融业、印刷业部门,发挥着政治、行政的国际、国内中枢职能;金融、信息等的中枢职能;经济中枢职能;科教文化的中枢职能。
2.2 多摩地区
多摩地区接受东京区部部分功能(主要是大学、研究并发机构和高科技产业方面)的转移,现已发展成为东京都高科技产业、研究开发机构、商业、大学的集聚之地。其中,八王子市是大学城,研发职能得到强化;立川市在接受部分国家行政职能的转移后,商务和商业职能得到强化;青梅市发挥着生产制造职能,研发职能也正在加强。
2.3 神奈川区域
随着接受东京区部各种职能的转移,神奈川区域更好地发挥了作为工业集聚地(见表2)和国际港湾职能,同时加强了研发、商业、国际交流、居住等职能。其中,横滨市拥有国内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横滨港,加上于企业总部、国家行政机关的聚集,促进了国际化、信息化进程,正在增强国际交流职能;川崎市主要承担生产制造和研发职能,其石油行业销售总额占到全县总量的60.4%(1998年),川崎港主要为大企业运输原料和成品服务;厚木市则在研发、高技术产业和教育职能方面较集中。
2.4 崎玉区域
崎玉区域主要接纳了东京都区部部分政府职能的转移,已成为政府机构、居住、生活、商务职能集聚之地,在一定意义上成了日本的副都。其中,浦和市是崎玉的行政中心,加上接纳东京区部广域行政职能的转移,正在增强国际交流和商务职能,同时也是东京重要的卧城之一,昼夜人口比达到84.9:100(1995);大宫市作为崎玉的经济中心,商业、服务业较发达,发挥着重要的商务职能。
2.5 千叶区域
随着接纳东京区部各种职能的转移,千叶区域更好地发挥了国际空港、港湾,工业集聚地(表3)的职能,同时加强了商务、国际交流等职能。其中,千叶市是县厅所在地,拥有日本最大的原料输入港,已经形成以国际商务为主的业务机能;木更津拥有具有旅游和贸易性质的海港,商务、研发职能正在加强;成田市拥有新东京空港,国际交流、国际物流、临空产业、商业积能集聚。
2.6 茨城南部区域
茨城南部区域已形成以筑波科学城为主体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集聚之地。目前,筑波科学城拥有60多个科研、教育、企业机构(政府科研机构46个),共有科研人员1万名,占日本国立科研机构人数的1/2,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高级人员就有2500多名。
不仅在东京大都市圈内形成了以上的区域分工体系,在东京都内部也形成了相对明显的分工(见图3),即政治、行政、金融、信息、教育、文化等职能主要集中在东京都区部的核心区,尤其是都心三区(千代田、中央和港区),而居住、生产、科研等职能主要集中在东京都区部的外围区和市町村。近年来,一些政治、行政、金融、商业和文化方面的机构从都心三区向区部的核心区扩散,主要是新宿、涉谷、文京等区,尤其是东京的副都心——新宿。就产业分工而言,东京都区部核心区,尤其是都心三区,主要集中了服务业、商业(尤其是批发业)、金融保险业以及出版印刷等都市型工业。举例来说,东京区部范围内的金融机关占到了总数的4/5以上;1997年,都心三区集中了东京批发业销售额的73.9%;都心三区出版印刷业的从业人数、产值和附加值分别占全东京都的36.8%、41.9%、47.3%[5]。东京都区部的外围区主要集中了杂货业,也有部分机械业,且主要分布在大田区。东京都的市町村集中了大部分工业,主要是电气机械、交通机械和一般机械业。
图3 东京都职能分工示意图
Fig.3 The functional division in Tokyo
3 对中国首都圈规划的启示
根据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参照首都圈历史,中国的首都圈包括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以及与其毗邻的河北省唐山、秦皇岛、廊坊、保定、承德、沧州和张家口7个地级市的行政区范围[6]。首都圈的总面积为16.87×10[4]km[2],1999年总人口为5898.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7%,平均人口密度350人/km[2],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0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7.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20元。
历史上,北京与周围城市的关系比较密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区域分工雏形,首都圈内各城市不仅分别承担了北京的军事防御、物资供给等任务,同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北京的“姊妹”城市天津近代以来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它和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北京长期以来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共同体[7-9]。
建国后,由于行政上的条块分割,加剧了城市间的恶性竞争,从而导致城市间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同时,北京在建设成为生产型城市的指导思想下,大力发展重化学工业,大大减弱了对周围城市工业产品和职能辅助的需要,于是北京与周边城市间的关系日趋疏远。城市间的恶性竞争和自我封闭式的发展,不仅抑制了北京周边城市的发展,也为北京带来了用地紧张、人口拥挤、环境污染、交通阻塞等棘手的城市问题,而过于集中和庞杂的城市职能,反而影响了北京首都职能的有效发挥,从而导致首都圈整体实力下降。
为此,应借鉴东京大都市圈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考虑中国首都圈内各城市的基础和优势,从而对各城市进行明确的职能分工,其构想如下(见图4)。
北京作为首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国内交往中心,也是全国的交通和通讯枢纽,人才、信息、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密集。因此,北京应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充分发挥政治、科教文化、信息和行政的国际、国内中枢职能,重点发展第三次产业,尤其是旅游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和教育文化产业等,第二次产业应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印刷业等都市型工业。为缓解北京发展的空间压力、为促进首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首都圈地区的共同发展,北京在发展时一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可根据条件和时机将现有的汽车工业、重型机械工业转移至天津;部分建材工业和机械工业转移至唐山;部分政府部门转移至保定;化工产业等转移至沧州[10]。
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工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天津是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是首都的海上门户。天津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和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商埠。因此,天津应建设成为国际化港口城市,发挥好国际港湾和工业集聚地的职能,同时加强对外贸易的职能,努力发展外向型第三次产业、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冶金、机械、电子等工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
图4 首都圈内各主要城市职能分工规划图
Fig.4 Thc planning of functional division among major cities in the Capital Circle
唐山是冀东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与建材资源以及港口资源,应充分发挥好工业集聚地的职能,大力发展冶金、建材、化工、机电、港口运输业,并努力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成为首都圈地区重要的重加工产业基地。
秦皇岛是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拥有全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已成为首都的第二海上通道,且具有独特的滨海风光。因此,要利用港口和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好游憩和港湾的职能,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和临港工业。
承德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位于首都圈北部的上风区,历史上是北京的副都,担当政治分中心。因此,应充分发挥游憩和生态的职能,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业,并适当发展污染轻、噪音小、低耗高效、运输量小的轻型工业和第三次产业。
廊坊位于京津之间,紧邻北京,应努力发展成为北京的“卧城”和大学城,充分发挥生活和科教文化的职能,同时应以直接服务京津的蔬菜、食品、高新技术为主体,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和轻纺工业。
沧州应利用较好的工业基础以及新建的黄骅港,充分发挥工业集聚地和港湾的职能,大力发展化工、电力、机械加工和港口运输业,尤其是化工业,可利用北京转移的化工产业建成化工产品基地。
保定是河北省重要的地区中心城市和轻工业生产基地[11],曾是京畿的次文化中心,应成为北京部分政府机构的转移地,充分发挥好文化、游憩和行政的职能,重点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和轻工机械业。
张家口位于首都圈西北部的上水区,是水源保护区。因此,张家口应发挥好生态职能,重点进行生态建设和保护,同时可发展农贸、轻纺、食品加工等环境友善性产业,可建成毛纺织工业基地和独具特色的食品工业基地。
首都圈内各城市职能分工的明确,将有利于促进该区域合理分工体系的形成,将有助于实现首都圈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其成为我国具有巨大增长力的经济区域,成为带动北方经济发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