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体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对策_心理障碍论文

大学生个体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对策_心理障碍论文

大学生个体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障碍论文,对策论文,个体论文,原因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崛起和开创21世纪大业的主力军。但根据调查资料,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1994年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大学生进行抽查结果显示,有20.23%的人患心理障碍;北京理工大学于1992年对新生测试,结果发现34.3%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云南省于1993年对4421名大学生采用SCL-90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同年龄的其他青年人差;安徽大学在1995年对1至4年级学生抽样,采用SCL-90测试结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大学生心理卫生不良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竞争机制和经济的杠杆作用日趋明显和强化,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困惑和迷惘:双向选择,出路堪忧,人际关系不良引起的苦恼和忧虑、生活消费引起的心理失衡、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以及性和恋爱产生的心理困扰等等,从而导致其个体心理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学生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给家庭造成负担,而且严重的敌对、忧郁等心理问题往往可能伴发违法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因此,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解除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心理障碍形成原因

大学生个体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孤独、苦闷、情绪底落、思想消沉、冷漠、偏异、反感和厌倦等等,做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看上去好似泰山压顶,包袱沉重,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活得很累”、“没劲”、“真烦”。他们在行为上轻则无精打采,面容憔悴,未老先衰,重则悲观厌世,长期失眠,精神错乱,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自杀等行为。造成大学生个体心理障碍疾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既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的客观原因。

1、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生理发育已基本趋于成熟,但一部分学生心理发展却落后于生理的发育。他们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有时正确深刻,有时错误肤浅;有时客观全面,有时主观片面,反映出他们心理初步成熟和不完善的矛盾。在他们的意识中,常常呈现着自相矛盾的状况:独立性与依赖性交织,情绪与理智同在,强烈的求知欲与相对较差的识别力并存,理想与现实脱节等等。他们这种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并由此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这是青年中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是人生发展的必经阶段和重要环节。例如:在他们身上常常表现出自豪感与自卑感相互交织。这是因为我国当前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限制,高校招生数量尚不能满足每个青年人的入学要求,有幸进入高校深造的青年只占同龄人的6-8%左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再加上他们在中小学时期一般都是班级中的佼佼者,是在父母、亲友和同学的赞扬和羡慕下走入大学的。因此,自豪感和优越感便应时而生。一些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来校前往往大摆宴席,锣鼓欢送,数十里闻名。但是进入大学后,“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相互比较,不少学生发现自己在中学的优越但存无几,显得平平常常,甚至位居下游。这种平庸和和失意让一些学生心理上承受不了;感觉“大学没意思”,“人生无意义”,因此便出现了悲观、低沉和消极情绪。自卑和焦虑代替了原来的自豪和优越。弱者从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郁郁寡欢。他们的理想与现实脱节,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高等学府有优雅的校园,高耸的大楼,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丰富诱人的图书报刊,学识渊博的教授专家,举止高雅的时代骄子……这一切都曾令他们魂牵梦绕,如痴如醉。因此他们渴望在这座殿堂上大显身手,在这所摇篮里一展才华,以便将来为国为民也为自己煊赫一世,辉煌一生。然而现实是复杂而无情的,众多的学子有着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经受过不同的社会环境熏陶,特别是同龄人的个体差异更是千差万别,需要有一个相逢和相知的过程。当他们远离亲人和家乡,来到一个人地两生的环境中,对那些缺乏独立和自理生活能力的学生来说,一方面感到新奇,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也感到难以适应。特别是大学生活并不象以往想象中的那样浪漫美妙,潇洒快乐,而是每天围绕着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转,再加上紧张的学习*

活,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班规、校规,便他们感到既单调又刻板无味。在抱负与理想和现实的反差之中,产生恋家和怀旧心理也就不难理解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大学生带来全新的影响。市场经济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繁荣,也促进了青年大学生们从蜗居校园、避实就虚、洁身清高、关门读书到走向社会,注重务实求真、自我完善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转变,因而他们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努力奋进、追求成才,纷纷调整自己的人生座标,这一切都有利于他们确立和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主要方面。但勿庸讳言,市场经济也给青年学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使他们的正确理想信息和价值取向受到冲击。这些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虽是次要的,但也不可忽视,其主要表现在:

(1)双向选择,出路堪忧。在原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不论什么性质的学校和专业,只要拿到文凭,就可以“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学生之间毫无竞争性,“60分万岁”使得相当一部份学生不思进取,安于平庸。没有失业感和危机感。而今,在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大学毕业生也是“商品”,是虫是龙都要到市场上去亮相,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其中个体素质和“能力+特长”成其为主要条件。专业和社会需要对口,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成了“抢手货”,而专业虽好但就业面窄的竞争困难、滥竽充数者则无人问津,最后只好“回娘家”,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这种毕业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不能下令一部份学生忧心忡忡。

(2)成才压力导致超负荷运转,“累”、“苦”难熬,大学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他们普遍重视专业实用课程和社会急需课程的学习。社会需要的热门专业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而长线专业和面向艰苦行业的学生则想方设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甚至不惜花钱用心去辅修有实用价值的热门课程,如计算机、外语、法律、财经等等。他们以“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座右铭,废寝忘食,超负荷运转,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为此他们感到压力很大。

就造成大学生个体心理障碍的直接诱发因素来讲,因人而异,各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关系紧张造成的压力。在大学,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汇集成为一个社会的群体,由于他们原来各自的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在这个大家庭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份心胸狭窄的学生感到不快。本来他们远离家乡和父母,就有一种孤独感,一旦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其它冲突,这种孤独感就会进一步加剧,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的学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交往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症、抑郁或自卑。还有的是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他们在同学中不被理解而被排斥,其中一部份人便独往独来,不和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总之,人际关系长期不和谐,周围环境到处是紧张空气,就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

(2)无味的攀比。不少学生在高考前夕,内心复杂而焦虑,多数是只要能满足父母的愿望,达到心理要求的最低限度,不被别人取笑,只要考取,不论什么学校都心满意足。但他们进入大学后并非如此,因就读的学校和专业与将来的出路紧密相关,所以,学校和专业就成了他们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狭隘的心理中,他们妒嫉有的同学上了名牌大学,有的考上了热门专业,越比心理越不平衡,于是怨天尤人,感到上天不公,社会不平,内心充满了苦涩,怅惘和压抑。入学后专业思想不稳定以至出现要求转系转学,目的达不到就悲观失望、情绪低沉。

(3)家庭经济困难压力。目前,因家庭困难造成学生经济紧张而陷入困境的在学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农、林、工和师范院校的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高额的学费和生活开支增加了他们的压力。来自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更是如此。这些学生从吃到穿乃至言行举止都与大都市有很大的反差。经济的窘迫,使这些学生心理负担十分沉重,他们感到苦闷和压抑。

(4)性生理的成熟与性心理的不完善的矛盾。大学生已进入青年中期,性生理基本成熟,性意识增强。这时的青年有了性冲动和性要求,他们渴望与异性交朋友,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以至爱情。但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生活经验欠缺,对青春期的性冲动和性要求理解不当,常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紧张、恐惧、羞涩,甚至不正确的行为。还有的因理想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有的不免陷入感情的漩涡、失恋、单相思困扰着他们,随之而产生苦闷、惆怅、失望、悔恨、愤怒等情绪,给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有的甚至发展为精神疾病。

此外,因身体健康状况不良造成心理障碍也较多。还有其它一些复杂因素的干扰与影响,这些因素有些是突发的,有些是长期困扰的,有些是单一因素的影响,有些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才都带来极大的影响,也常常给学校和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我们应加以高度重视,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三、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学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中又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克服心理障碍,保证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要及时全面了解,做好“宏观调控”。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中,给大学生带来哪些冲击和压力?应及时了解和研究,及时引导学生利用有利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他们健康成长和成才。同时,在新形势下,对青年大学生们的心理需要也应予高度重视,对合理的心理需要,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帮助其实现;对不合理的心理需要,应及时给予规劝和疏导。要教育学生无论想什么、干什么都要遵从客观规律,切不可随心所欲,急于求成。遇事要从大局出发,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且切勿被暂时的困难或挫折所屈服。

2、采取各种途径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改革开放、人才竞争的时代,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脆弱,稍遇挫折就出现心理紧张,产生心理障碍、情绪消沉、精神不振,这样的人本身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才。加强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是解决心理疾病的根本途径。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参与社会活动,从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向前人学习处事和做人的道理。其中社会实践是较好的途径,往往对大学生的锻炼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目标确定后,要教育他们用自己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去实现,不能半途而废。特别是在学习知识方面,不能用经济价值和立竿见影的效益来衡量,知识是长远的利益与效益,不能简单地认为学习理论知识,立刻就会在能力上有很大的提高,否则就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不能只学习实用的,不求打基础,这些急功近利的思想都不利于大学生意志的磨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

3、认真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目前青年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诸多是心理上的问题。采用简单的说教或靠行政手段和处分来解决心理问题是不能奏效的。“心痛还需心来医”。因此,高校应成立以校卫生部门、体育系、学生处等为主的学校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的机构。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教育者就是治病救人的医生,以平等和朋友的身份耐心倾听诉说,通过谐和的内心交流,给以动之以情的分析,使感情沟通,然后再晓之以理,从而解除其内心深处的痛苦。心理咨询是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4、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为学生排忧解难。现代大学生思想上和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很大,大的方面从就业到前途,小的方面从家庭经济困难到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社会、家庭、学校给他们提出很高的要求和希望,难免有压力、有烦恼和痛苦。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确实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学习,奋发上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和心理需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有旺盛的精力和青春的活力,朝气蓬勃,有着极强的参与意识,应充分利用他们心身特点,抓住在校学习的大好时机,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内外文化生活。使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尽情的欢呼跳跃,发泄内心的激情,展天赋与才华,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增强竞争意识,获取奋进的信心,陶冶情操。并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中获得休息和娱乐,调整生活节奏,有充沛的精力更好地投入学习,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

标签:;  ;  ;  ;  ;  ;  

大学生个体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对策_心理障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