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_澜沧江论文

积极应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_澜沧江论文

积极应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湄公河论文,澜沧江论文,经济合作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9月25日,亚洲开发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11次部长级会议在金边闭幕,表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合作又有了新的进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是1992年启动的,1999年4月30日,柬埔寨正式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至此,一个国民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大东盟终于成为现实。东盟10国拥有5亿人口,4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涵盖整个东南亚地区。近10年来,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很快,市场经济规则已初步建立,中南半岛经济圈正在形成。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迅速发展,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亚太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中心。

一、何谓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邀请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柬、中、老、缅、泰、越六国的代表团召开了第一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会议。六国政府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热情很高,沿岸各国都希望发展经济,推进合作步伐,保持区域稳定,提高人民生活。会议通过了《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框架报告,由亚行牵头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就此起步,这就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原由。

意为“幸福之母”的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唐古拉山,流经西藏东部进入云南省,由北向南纵贯云南西部,在西双版纳出境,出境后穿越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从胡志明市注入南海,全长4688公里,有“东方多瑙河”之称。中国段的澜沧江长2161公里(含界河),流域面积18万平方公里,湄公河流域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澜沧江——湄公河的大落差(达5500米)、大流量(年均入海流量达4750亿立方米)造成了巨大的水能储量,就像“一节巨大的电池”,有“小太阳”之称。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处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大西南的结合部,面积23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5亿,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农业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区位优势特别明显,在资源和市场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充满着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深入一点看,澜湄次区域腹地涉及东南亚和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大约拥有20亿人口,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战略物资补给地,有望成为21世纪世界和亚洲新兴的巨大市场。

自1992年以来,许多国家和亚洲开发银行已经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是亚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的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是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计划的“核心国”。通过与湄公河委员会开展坦诚的对话并参与次区域的开发活动,中国已与湄公河沿岸各国在交通、能源、电讯、环境、旅游、人力资源和贸易与投资等众多领域开展了合作。如成立了国家级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前期研究协调小组”;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的已经开始实施,有的已列入国家或云南省的“十五”发展计划等等。

二、开展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几个有利于

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巩固这一地区各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保持和发展这一地区的“政治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政治稳定”的良好势头。

有利于沟通次区域各国的经济联系,使各国充分发挥扩大的市场优势,进一步增加相互之间的贸易与投资活动,驱动各国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对这一地区丰富资源的共同开发,共同受益。次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联合开发这些资源,发展资源加工业,在合作开发中共同分享利益,必将大力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

有利于次区域各国处理好有效开发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珍惜和保护资源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在开展经济开发活动中保持各国之间必要的协调,有利于该地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与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推动形成中国西南开放式发展格局。这种开放式发展格局必然牵动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市场取向的调整,对促进中国西部发展将起到特殊作用,将会使中国西南部在参与次区域合作中创造出自身发展的新的机遇。

有利于云南省成为中国对东南亚、南亚发展经贸科技合作的通道和前沿。以水运、航空、公路、铁路、电讯等方式,开辟沟通中南半岛和中国西南之间的陆上通道,将使11个国家和地区、4.5亿人口联成一个大市场。同时,依托现有公路、铁路向南、向西延伸,将使云南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诸国的交通枢纽,真正把云南的省会城市昆明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国际大都市,建设成为南贵昆经济区的西桥头堡,建设成为我国与东盟和南亚经济合作的桥头堡。

国家的“十五”计划中提到,大力发展长江水道、新亚欧大陆桥和西南出海通道,澜湄次区域的发展居于重要地位。目前,中国参与支持的次区域合作,主要有以图们江地区开发为代表的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以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开发为代表的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以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开发为代表的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以我国云南与周边国家为主的澜湄次区域的经济合作。其中,澜湄次区域的开发与合作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更为宽松的政治经济环境。澜湄次区域的发展,将与图们江地区开发、新亚欧大陆桥开发、环渤海经济带、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遥相呼应,为中国走向世界和让世界了解中国新辟一个窗口、新建一条通道。一句话,开展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澜湄次区域的经济发展。

云南是我国西南最重要的对外通道,而且与东南亚国家“山脉同缘,江河同源”。云南省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全方位对外开放过程中,及时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等三大战略,为切实加强澜湄次区域的发展与合作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次区域地区仍然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许多可开发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次区域合作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如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缺乏、人力资源不足、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严重、市场经济不发达、贸易支付手段不尽如人意、国际合作复杂而落后等。因此,云南更应当加强和东盟以及南亚国家经济互补,加强与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和澜湄次区域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交流与合作的机制与渠道,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使澜湄次区域发展与合作更上一层楼。

三、促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第一,建立澜湄次区域经济共同体,利用好有关国际协调机制,健全国内协调机制,编制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研究和制定次区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简化贸易程序,减少非关税壁垒,简化签证手续、货币兑换方式等。澜湄次区域的开发是一个涉及到周边多个国家的合作问题,比如石油、天然气、矿产和旅游资源等的开发不能由各个国家单独进行,因为开发进程很容易受到干扰,如果能成功地解决合作问题,这一地区的开发应当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应把这一地区建成一个经济共同体,一个自由贸易区,实现投资贸易便利化、经济政策一体化,制定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澜湄次区域总体发展计划,切实推进澜湄次区域的经贸合作。应充分利用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现有的三个主要国际协调机制,即湄公河委员会(MRC)、亚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GMS)和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部长级会议,扩大宣传,推动次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健全国内相应协调机制,建立专门机构,配合工作,切实促进合作与交流,通过共享合作成果来促进区域内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制定“发展计划”旨在促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省、市、区、公司和私营企业在资源互补的情况下,进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组合,使人力、资金和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从而促进次区域各国和地区生产力的提高和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现阶段大量的资金来自世界银行、亚行以及日本的海外协力银行等,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发达国家、国际组织、私人资本支持和参与次区域开发,吸引私人资本(包括中国的民营企业)以BOT项目的方式进行建设。

第二,加大投入,尽快改善和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彻底改善交通现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我国进入东南亚、南亚陆上国际大通道,重开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形成我国西南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加快疏浚澜湄水上通道、建设泛亚铁路等工程的发展步伐。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把重点放在旅游、环保、人力资源开发、贸易与投资等领域,着重支持一两个支柱产业,加强旅游开发合作,在区域内形成统一的旅游经济走廊或旅游圈层,使旅游业成为次区域内的支柱产业之一,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形成规模优势与特色优势。

第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发展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异军突起,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乡镇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与个体企业发展迅速,为活跃市场、扩大经济总量起了很大作用。在发展边境贸易、互市贸易以及易货贸易中,非国有经济发挥了轻便灵活的优势,扩大了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新增长理论创始人罗默说“一些亚洲国家的增长主要得自于他们从工业经济国家中得到相关的技术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用于国内经济,以提高生产率”,因此,要吸收、利用和创造知识,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造血功能,发展高科技,利用后发优势,在澜湄次区域经贸合作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更新观念,进行区域创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随着经济区域化发展,传统区域经济理论发生了动摇,区域创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我们应跳出梯度转移和资源的约束,以创新要素积聚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理论来指导区域经济的发展。知识是区域发展的要本,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和推进器。因此,培育区域网络,建立区域创新系统,积聚品牌企业,发展“产学研”三螺旋模式,摆正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的定位,以及借鉴国外区域创新的经验,对发展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有重要意义。澜湄次区域具有生物多样性与良好环境的优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和保护生物多样化,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红河流域、伊洛瓦底江流域以及萨尔温江流域等主要流域建立防护林体系,控制水土流失,建立自然保护网络,保护珍稀物种,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第五,开展跨境“科技示范区”、“自由贸易区”试点,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在政治上,消除次区域国家间历史和现实的矛盾,消除对抗和冲突。在经济上,澜湄次区域的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相近、技术水平相当,在某些领域各有优势,存在很大互补性,同时借助发达国家的技术与资金优势,发展次区域的经济。在澜湄次区域地区选择性地开发几个地区作为经济特区进行建设,吸引外部和内部的投资。建立经济特区以促进边境贸易应该是澜湄次区域经贸合作的一种有效形式。目前,每年有500万人次和50万吨货物出入中国边境,除缅甸和周边国家以外,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也开始参与合作。

第六,建立次区域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互联网业务的普及,电子商务正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发展。据麦肯锡公司最新的调查和预测,到2003年整个亚洲的电子商务贸易额可达2700亿美元,约占全球电子商务贸易总额的27%,但大部分集中在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次区域各国在其中所占的份额非常小,因此,应大力建设区域信息网络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可首先集中于旅游和物流。目前,一些沿海城市已经开始建设通往日本、美国和欧洲的海底光缆,如果澜湄次区域能够建成大规模数据通讯网络,那么这一地区的全球化进程将大大加速。但是如果这一地区的开发由每个国家孤立地进行,那么这将是非常低效的。澜湄次区域的国家应该集中各自的技术力量,共同进行开发。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基础合作是中国贯彻实施对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应积极投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这将使云南省成为我国对东南亚、南亚发展经贸科技合作的通道和前沿,对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也是一个重大贡献。

1992年开始执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项目是亚行开展最早的项目,也是至今为止最成功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该项目的总投入已达20亿美元,其中亚行投入超过了10亿美元。这个项目重点之一是,使包括中国云南省在内的湄公河沿岸国家地区能够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共同确定一些重点开发项目,包括建立经济走廊,促进本地区国家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交流,进一步加强地区经济与贸易合作等。

2002年9月27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华援助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项目”正式在昆明启动。联合国驻中国首席协调官、开发计划署驻中国首席代表克司汀·莱特娜女士专程到场表示祝贺。这一项目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应中国政府要求,作为1996年在昆明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8次部长级会议的后续活动而立项的,旨在提高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贸易与投资的能力。首期投入资金为100万美元,其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无偿援助60万美元,中国政府配套40万美元。

随着澜湄次区域国家的积极参与,随着包括农业、运输、能源、环保、人力资源开发以及贸易和投资等在内的专家间的对话,以及专业工作组在相关行业中寻找可行的合作开发项目的深入开展,可以预见,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社会经济整体起飞的日子不会太遥远。

标签:;  ;  ;  ;  ;  

积极应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_澜沧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