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_沈中琴

沈中琴(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 215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等关系,并分析不良反应所累及的主要系统和器官及其主要临床表现。结果:中药注射剂、老年人更易发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最严重的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结论:中药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保证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202-02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普遍认为其药性温和、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高。但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药药理和剂型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因而出现了更多的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告。本文对2010.1-2013.6我院呈报中药不良反应报告12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源于我院2010.1-2013.6收集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

1.2 方法 对120份病例按年龄、性别、药品分类及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

2、结果

2.1 与性别分布的关系 120例中药不良反应中男性68例,占56.7%,女性52例,占43.3%,男性患者中药不良反应的几率大于女性患者。

2.2 与年龄的关系 由表1可知,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的几率最大。

表1 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的年龄分布

3、讨论

3.1 120例不良反应中男性占55.8%,女性占44.2%,大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占24.2%,比率较高[1],这与老年人器官衰退,机体代偿机制减退,肝肾代谢功能降低,导致药物在机体存留时间较长,同时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大多合并用药,从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老年人用药需谨慎。

3.2 120例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和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表现为药疹、瘙痒、皮肤潮红等,这可能与皮肤系统的表现临床上容易发现有关[2]。其次为发热,最严重的发应是过敏性休克,所以在使用中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时一定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以免造成人员伤亡。

3.3 120例不良反应中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有110例,占比达91.7%。可能与中药所含成分比较复杂,包含一些色素、鞣质、淀粉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以胶体形式存在于药液中,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会因盐析作用产生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不良发应的发生[3]。

4、结束语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药物,对其使用应严格谨慎,尽量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阎敏等. 392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1):1100

[2]万宏等. 中药不良反应探讨[J]. 湖北中医杂志,2009,31(10):72

[3]钟洪兰.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和处理[J]. 广东药学,2002,12(4) 收稿日期:8月20日

论文作者:沈中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  ;  ;  ;  ;  ;  ;  ;  

12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_沈中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