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学前教育观与素质教育_陶行知论文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观与素质教育_陶行知论文

陶行知的幼教观与素质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教论文,素质教育论文,行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陶行知是我国实施儿童素质教育的先驱者之一,对幼儿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作了科学而深入的探索。他积极倡导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实施体、德、科、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幼儿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 陶行知 幼儿 素质教育

中图法分类号 G40—0926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年),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家的杰出代表。他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国的新教育放下一块奠基石”[①]。作为其整个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教育思想,也是相当丰富且有科学远见的。本文对他的幼教观试作探讨,敬请专家指正。

一、强调幼儿教育的基础地位,重视人才的早期培养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他发挥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的优良传统,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②]。他还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人们:“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③]在他看来,儿童6岁以前的教育将为一个人打下人格、智力、体格的基础,并且这个基础一旦奠定,便不易改变,故马虎不得。若“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④]而这些已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待到他们入学后去纠正,即使教师花了九牛二虎的力量,则往往勤苦而难成。因此,陶行知大声疾呼:“有志之士,起而创设幼稚园,以正童蒙。”[⑤]

不仅如此,陶行知还从教育的社会功能出发,认为对幼儿施行早期教育,可以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⑥]他强调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⑦]。为此,陶行知大力倡导普及幼稚教育,呼吁全社会都要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并结合国情,身体力行,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为幼儿教育的中国化做出了表率。

陶行知把儿童看作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十分重视幼儿教育,特别强调幼儿教育的基础地位。这一正确思想已成为当代人们的共识。既然如此,当今的素质教育也应当从幼儿抓起,大力普及幼儿教育,把实施幼儿的素质教育提高到整个国民教育质量的高度来认识与贯彻。

二、坚持“教学做合一”,倡导因材施教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那么,怎样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呢?他认为最根本的原则与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其涵义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⑧]教学就是通过“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儿童会做。”[⑨]“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从而使儿童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创造力,成为“真人”。可见,陶行知非常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的结合,反对的是闭门死读书本的教育。为此,他竭力倡导幼教要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来施教。他曾经形象地说:“松树和牡丹花所需的肥料是不同的”,并以此来告诫人们:“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才施教’。”[⑩]陶行知还强调教师要给儿童“点石成金的指头”,而不是“金子”,坚决反对不了解儿童的特点和能力而采取不切合儿童实际的强制性的灌输教育。在他看来,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和家长要加入孩子的队伍中去,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从而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并从中找出切合儿童实际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才施教,有的放矢。陶行知的这些思想与主张,对当今的幼儿教育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目前,无论是在幼儿园教育中,还是在家庭教育中,那种不注重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与规律,不顾儿童的兴趣爱好盲目施教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诸如在幼儿园教育中,一些教师对幼儿缺乏深入了解,也谈不上研究儿童,只能采取“放羊式”的看管,或者照本宣科式的灌输,不太考虑全班幼儿的个性特点与智能层次差异。这样,一些有特长的孩子得不到合理的培养与发展,而另一些所谓的“差生”则被忽视甚至放任自流。至于有些家长争着为孩子购置钢琴、电脑,盲目延聘家庭教师,强迫孩子学这练那,全然不顾孩子自身需要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些做法都违背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小则牺牲了孩子童年的快乐,大则导致教育上的失误。

三、主张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儿童是“有力量”、“有创造力”的,这种创造力是人类经过几十万年与环境作斗争,获得并传递下来的才能之精华,发挥、加强、培养这种创造力便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他曾明确指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11)强调把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教育的突出地位。为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他认为教育者“应化作儿童”,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孩子的创造力,然后进一步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把学习和创造的自由还给儿童。为此,他提出“六大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5.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渴望的东西;6.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可见,陶行知是十分相信儿童的创造力的,只是儿童的创造力培养要有先决条件,即“六大解放”。只有“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才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12)因此,他认为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自立、自动和自觉精神,鼓励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教师对儿童应负的责任是指导而不是代替他们学习、思考和创造。另外,他还特别要求教育者必须以宽容而不是自流的态度对待儿童。他曾多次呼吁“教育者要象爱迪生的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要象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第”(13),不要压制儿童的创造性,摧残人才幼苗。在他看来,“只有创造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新的一代应是新时代的创造者,不是旧世界的继承者”(14)。

总之,陶行知倡导解放儿童的主张,充分体现了对儿童的尊重、信任和理解,所采取的自动的方法、自觉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等,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显然是极为精当的。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素质教青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对我们今天幼儿的素质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如当今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机械记诵、轻灵活运用;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儿童主体地位等问题,都束缚儿童的手脑,羁绊孩子的手脚,阻碍了儿童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减轻儿童书包的重量,把他们从紧迫的时间里和狭小的空间中解救出来,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又做又玩、且看且讲、边歌边舞、手脑并用,从而做到玩中学,玩中求进步。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开辟“美工角”、“自然角”、“社会角”等,利用各种现成材料让孩子们动手又动脑,以手促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带孩子走向社会,接触大自然,增长见识,丰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还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拼拼、剪剪、拆拆、装装,让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陶行知在普及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幼儿教育的办学方向问题,而且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针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科学的探索。他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实施体、德、科、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这一思想与实践至今仍熠熠生辉。

1.培养健康的生活,实施健康的教育。陶行知针对当时中国国民体质的实际状况,十分重视儿童的体质教育,把保障儿童健康看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首要工作,一再强调“健康第一”,“儿童的健康比什么事都要紧。”(15)他曾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儿童健康当作幼稚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幼稚园教师应当做健康之神。”(16)因此,他提出:“培养健康的生活,以实施健康的教育”。他认为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生活,向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常识教育,如饮食卫生、睡眠卫生、活动卫生等,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觉维护身体健康。另外,教师还可根据条件,组织好室内外活动,使幼儿的体格得到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使之长大后成为有生活能力的国民。

2.道德乃做人之根本,不可不立。陶行知一贯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17)在他看来,“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18),而“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19)所以,陶行知对幼儿德育尤为重视,强调“真人”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为此,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德育途径和方法,概括言之,就是“知情意合一”、“智仁勇合一”、“真善美合一”。他要求“在统一的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知情意,启发其自觉,使其人格获得完备的发展。”(20)“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21)他还基于“德育注重自治”的原则主张,要求儿童结成团体,“学习自己管理自己”,通过自治来培养儿童的责任感、主动精神和集体生活的能力,使儿童对“善恶、是非、曲直、公私、义利,作出最明白的判断”(22)。因此,自治是一种“真正的人格教育”,“自治是人生的一种美术”(23)。可见,自治是培养真善美合一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教会儿童自治,以求健全人格的发展。

3.加强科学教育,培养人才幼苗。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强弱、盛衰的大事,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此。他指出:“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在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等到中国的孩子都成了科学的孩子,那时候,我们的中国便自然而然地变为科学的中国了。”(24)为此,他还进一步强调:“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造成一个科学的民族,必要在民族的嫩芽——儿童上去加工夫培植。”(25)在他看来,儿童的科学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运用与训练,只有让孩子不断地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才能让孩子发现科学奥妙,激发其学科学的兴趣。这就要求幼儿园开辟新途径,利用新材料,重新改造现有的故事、游戏、歌曲等。幼儿园教师最重要的是加入小孩子的队伍里,与孩子一起玩科学的把戏。“科学的小孩子是从玩科学的把戏中产生出来的。”(26)他还指出:“不做无学,不学无术。科学实验要在做上学,在做上教。”(27)所以,对儿童的科学教育,切忌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而要以大自然为科学园,带孩子去观察、去思考、去做。总之,儿童的科学教育要倡导,科学必须下嫁给儿童,“科学的儿童早日造成,科学的中国和科学的中华民族早日实现。”(28)陶行知的这一光辉思想是非常有远见卓识的,它与当今的素质教育目标和科教兴国战略息息相通。

4.倡导幼儿美育,陶冶健全人格。陶行知认为,“教育是教人化人”,而教人化人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是通过环境、艺术和校容、校貌来陶冶儿童的思想、品德。早在1923年,陶行知就提出:“天然环境和人格陶冶,很有密切关系。”(29)他在创办晓庄幼稚园和育才学校时,就特别注意校址的选择,不仅环境优美、雄阔,而且社会风气优良、淳朴。他说:“我们所要的校容不是浪费的盛装,而是内心的艺术感所追求的朴素的表现。”(30)幼儿教师要带领儿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创造优雅的园内环境开始,建设一个“布置适宜,错落有致,清雅幽静,几净窗明”,“井然有条,秩然有序”的幼稚园,使幼稚园成为“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31)。可见,重视幼儿园环境的改善、建设和美化,是一件关系到幼儿人格陶冶的大事,马虎不得。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条明确提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以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陶行知重视环境对幼儿的艺术陶冶的思想与现代幼儿美育的目标基本一致,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

5.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陶行知指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32)在他创设的乡村幼稚园里,不仅有自制玩具和娱乐场所,而且还因地制宜地办有儿童小农场,让孩子们“种几颗黄豆”、“栽几种花草”、“养几只老母鸡”,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从小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而且对开发幼儿智力,提高他们接触和认识环境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在他看来,真正的劳动必须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33)。这种劳动是以实践为基础,以思想为指导,以创造为目的。这就告诉我们,幼儿的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擦擦桌椅,扫扫地,而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劳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劳动的价值,养成劳动既快乐又光荣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现代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以及身心、审美、劳动素质都得到提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要求是做到五会: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素质教育的这些要求和根本目的与陶行知的全面发展的幼教观是基本一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陶行知可以堪称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先驱。因此,我们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为办好我国全民素质教育作贡献。”(34)

注释:

①《解放日报》(延安版),1942年3月15日。

②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1) (14) (19) (20) (22) (23) (24) (25) (26) (27) (28) 《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卷1第618、618、618页,卷2第81、81、238、238、532页,卷3第522、522页,卷1第618页,卷3第368页,卷1第623页,卷1第133页,卷5第240、240页,卷2第579、269页,卷5第240页。

③《陶行知文集》第111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12) (13) (15) (16) (17) (18) (21) (29) (30) (31) (32) (33)四川教育出版,1991年版,卷3第526页,卷4第544页,卷6第304页,卷1第111页,卷4第523、523页,卷4第460页,卷8第34页,卷4第491页,卷1第490页,卷2第411页,卷2第44页。

(34)李岚清同志在听取山西省前元庄实验学校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经验汇报后亲笔题词,1995年3月25日。

标签:;  ;  ;  ;  ;  ;  ;  ;  ;  ;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观与素质教育_陶行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