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污水也正在逐渐增加,如果不能对这些生活污水进行妥善的处理,将成为农村主要的污染源,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以便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本文将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发展方向
1引言
在农村地区,生活污水主要由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厕所污水以及养殖污水组成,由于这些污水量巨大,如果随意排放,就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广泛的影响。但是,农村生活污水具有间歇性的特点,并且这些污水中没有有毒物质,对其进行处理的难度相对较低。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避免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生态环境进行适当的保护。
2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于特点
2.1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
一般情况下,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包括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厕所污水以及养殖污水,这些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来源广泛,分散在农村地区的各个角落,但其中的污染物含量相对较低。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水量随之有所增加,直接导致农村生活污水量的增大。如果在不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泼洒到地面,或与生活垃圾混合排放,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滋生蚊虫,不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引发各类流行性疾病,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
2.2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有机物、悬浮物、氮磷以及病菌等,不同来源的污水中的污染物也有所不同。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在于其排放分散,分布不均匀,由于农村用水量标准较低,日变化系数大,污水成分日渐复杂化,排水管网完善程度较差,因此生活污水处理难度较大,再加上资金、人员以及设备有限,导致大部分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此外,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含量较高,具有良好的可生化性,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其进行处理。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由于我国的城乡差异较大,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也存在明显的差距,城市有完善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而大部分农村没有健全的污水处理系统,经常会出现随意排放的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目前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1生物一体化处理
对于农村生活污水,目前可以使用生物一体化处理设备对其进行处理。生物一体化处理设备主要由为厌氧区、接触氧化区、沉淀过滤填料层、引导管以及桶体组成,分为生化区与物理过滤去污层,分别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与物化处理,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能够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农村生活污水被收集到化粪池与排污管网中,再对其进行生物一体化处理,经过酸化水解以及好氧处理将其中的有机物化解,经过滤后可以用于农田灌溉。这种处理技术的优点在于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但其缺点在于处理成本较高。
图1 生物一体化处理流程图
3.2稳定塘处理
稳定塘处理需要应用自然水体的自静原理,设置专门的防渗层以及围堤,通过水体中藻类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以及物化过程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与去除。稳定塘处理技术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稳定塘存在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会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缺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组合塘的形式,改善净化效果。
图2 稳定塘处理流程图
3.3人工湿地处理
人工湿地是一种人造的水生生态系统,通过人为设计对天然湿地进行模拟,将芦苇等湿地植物种植在填料的外层,由于这类湿地植物的成活率较高,不但能够对污水进行处理,而且有美化环境的效果。人工湿地可以分为垂直流湿地、表面流湿地以及水平潜流湿地三种类型。通过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具有资金投入少、水质稳定以及耐冲击性强的优点,但是,其存在占地面积大的缺点。
图3 人工湿地处理流程图
3.4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处理
塔式蚯蚓生态滤池是由布水装置、生态滤床、排水装置构成的生态滤床结构。这种生态滤池可以利用蚯蚓体内发生的生物化学作用以及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中含有的C、N、P等元素进行转化与矿化,实现污水的净化处理。这种处理方法的操作简单,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经济条件较好,人口密度大的农村地区。在实际的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塔式蚯蚓生态滤池的应用对氮、磷元素具有良好的分解效果,经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良好。
图4 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处理流程图
3.5净化槽处理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中,净化槽处理是一种结合了物理处理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的方法,这种处理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容易管理的特点,对于生活污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适合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分散处理。因此,净化槽处理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范围。净化槽处理污水,虽然能够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有较大的维护难度。
图5 净化槽处理流程图
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4.1预处理技术的发展
生活污水的预处理技术是指在对污水进行沉淀与生物处理前应用预处理设备,通过应用混凝、沉淀等方面的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使污水的水质满足后续处理要求。在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可以通过分流的方式将生活污水与雨水分开,将雨水引入管道,对其进行过滤后用于农田灌溉。同时通过化粪池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去除其中含有的有机质,有效的降低污水处理成本,获得更高的处理效率。
4.2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
在未来的污水处理工作中,生物处理技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种处理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技术成本低,管理难度小的优势,在应用这种处理技术时,能够直接省略曝气充氧工序,不会有大量的泥沙产生,符合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的技术要求,适合推广与应用。第二,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这种生物处理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氧气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污水处理效率。但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适合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应用。
4.3生态处理技术的发展
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下渗漏处理技术的发展。地下渗漏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土层对生活污水进行过滤。将生活污水输送到指定构造与深度的土层中,通过对污水的层层过滤实现净化效果。在这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周期性的向渗滤池内输送污水,其优势在于能够过滤掉无数中含有的氮、磷等元素,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第二,生态塘处理技术的发展。生态塘处理技术可以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适合应用在对水资源需求较高的农村地区。生态塘技术能够应用污水的自净功能实现污水的净化处理,并且可以对污水经济回收利用,不但能够节约水资源,而且可以净化环境。
5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农村人口少,污水规模较城市要小,但污水成分浓度波动性大,难以准确评估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及变化性。为了做好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相关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加强对相关维护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污水的特点以及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以便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世勇,沈文钢,郭跃华,刘文斌,莫俊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16)
[2]丘好华.人工湿地及其在生活污水氮磷去除方面的应用分析[J].节能与环保.2019(06)
[3]谢林花,吴德礼,张亚雷.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分析及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10)
[4]章志青,周祯领,马丹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比较选择[J].农村实用技术.2019(06)
[5]李阳忠.探究上海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形势及关键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18(05)
论文作者:陈柯任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污水论文; 农村论文; 污水处理论文; 技术论文; 湿地论文; 生物论文; 生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