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工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不仅施工难度大,还无形中增加了施工成本。本文主要针对水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且阐述了质量缺陷处理措施。为在建及待建的工程水工混凝土施工提供参考。对于已经出现的质量缺陷应当及时按照要求处理,但是最主要的是应当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不断的改进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尽可能避免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发生。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处理措施
1.水工混凝土存在的主要质量缺陷及原因分析
混凝土质量缺陷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根据对多个水电站混凝土施工进行质量缺陷勘察、统计,质量通病主要包括麻面、蜂窝、露筋、空洞、凸凹错台、外形走样、裂缝等质量缺陷,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1.1 麻 面
所谓麻面是指混凝土构件表面局部缺浆,出现无数的小凹坑,但无露筋现象。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2)模板的重复使用,表面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的砂浆或混凝土;(3)模板上的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漏刷;(4)模板拼缝不严密,混凝土浇筑时缝隙漏浆,构件表面沿模板缝隙出现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气泡未排出,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拆模后出现麻面。
1.2 露 筋
露筋是指构件中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部分或局部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混凝土浇捣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间距过大甚至漏垫,钢筋紧贴模板,拆模后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2)构件尺寸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到个别骨料粒径过大,水泥浆无法包裹钢筋和充满模板,拆模后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浇灌方法不正确,使混凝土产生离析,部分浇筑部位缺浆,造成露筋;(4)模板拼缝不严,缝隙过大,混凝土漏浆严重,尤其是角边,拆模时又带掉边角出现露筋;(5)振捣手振捣不当,振钢筋或碰击钢筋,造成钢筋移位或振捣不密实有钢筋处混凝土被挡住包不了钢筋;(6)钢筋绑扎不牢,保护层厚度不够,脱位突出。
1.3 蜂 窝
拆模后构件有局部混凝土松酥,石多浆少,石子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窟窿。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有:(1)混凝土的拌制投料不准,石多、水泥和砂少,或浇筑时浆流向单边;(2)混凝土搅拌时间过短,拌和不均匀,振捣时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石子集中处往往会形成蜂窝;(3)下料时不当,使混凝土产生离析;(4)浇筑时未分层分段进行;(5)模板支撑不牢固,致使大面积漏浆。
1.4 空 洞
空洞是指构件是有空腔、孔洞,可将手或杆棒等伸入或有的可通过物件者的现象。一般产生空洞的原因有:(1)混凝土振捣时漏振,分层浇捣时,振捣棒未伸到下一层混凝土中,致使上下层脱空;(2)竖向构件一次下料太多,坍落度相对过小,混凝土被钢筋等架住,下部成拱顶住上部混凝土,并且下部漏振,拆模后出现混凝土脱空,下部成为孔洞;(3)混凝土中混入了杂物、木块等,拆模后抠掉杂物等而形成的明显空洞;(4)钢筋密集处,预留孔或预埋件周边,由于混凝土浇筑时不通畅,不能充满模板而形成孔洞。
1.5 凸凹错台
凸凹错台是指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模板接缝处出现超过规范要求的错台现象。一般凸凹错台产生的原因有:(1)模板接缝不好,平整度要求不高而形成的错台;(2)模板外支撑不稳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局部跑模、模板变形等原因形成的错台;(3)模板接缝不好,浇筑过程中出现露浆等形成错台。
1.6 外形走样
外形走样是指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混凝土外型与设计轮廓线不相吻合。一般外形走样产生的原因有:(1)模板外支撑不牢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局部模板变形引起的外形走样;(2)模板支撑基础不牢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整体移位而造成外形走样;(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器靠模板太进,造成过振致使模板变形。
1.7 裂 缝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
2 缺陷处理方案
2.1 处理要求
(1)针对不同部位、不同使用要求的建筑物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2)选用的修补材料,除了满足建筑物运行的各项要求外,其本身的强度、耐久性、与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等,均不得低于老混凝土的标准;(3)当修补区位于有观瞻要求的部位,修补材料应有与老混凝土相一致的外观;(4)修补时应将不符要求的混凝土彻底凿除,清除松动碎块、残渣,凿成陡坡,再用高压风水冲洗干净;(5)对渗水、漏水的部位,应采用速凝材料堵漏(如快凝水泥、丙凝、水泥—水玻璃、快燥精等)和将外漏部位埋管集中引出再快速封堵。漏水堵住后,即进行修补;(6)对错台、局部不平整等缺陷处理遵循“宁磨不补、多磨少补”的处理原则。
2.2 处理措施
2.2.1 麻面缺陷处理
(1)过水表面出现的麻面,先将麻面部位用钢丝刷加清水刷洗,并使麻面部位充分湿润,然后用水泥素浆或1 ∶2~1 ∶2.5的水泥砂浆抹平;水泥浆或砂浆达到龄期强度后再用环氧基液涂刷两遍,以保证修补部位有足够的耐磨度,并防止高速水流对缺陷处产生空蚀现象;待环氧基液基本凝固时用水泥素浆涂刷两遍,并在水泥素浆凝固后用砂纸适度打磨其表面,以确保修补部位与原混凝土色泽相近。(2)非过水表面出现的麻面,用钢丝刷加清水刷洗麻面处,并使麻面部位充分湿润,然后用水泥素浆或1 ∶2~1 ∶2.5的水泥砂浆抹平,待水泥素浆水泥砂浆抹凝固后用砂纸或手砂轮适度打磨,使其平顺并且色泽与原混凝土相近。
2.2.2 蜂窝、露筋、空洞缺陷处理
蜂窝、露筋、空洞缺陷等质量缺陷,采用凿除缺陷,用一级配细石混凝土、预缩砂浆或环氧砂浆填补,环氧基液涂面。
(1)对于非过水面的蜂窝、露筋、空洞的质量缺陷,凿除缺陷,用一级配细石混凝土或预缩砂浆填补,待填补料凝固后用手砂轮进行适度打磨,以保证表面平整和色泽相近。(2)对于过水面的蜂窝、露筋、空洞质量缺陷,凿除缺陷,用环氧砂浆填补,并确保填补平顺,并用环氧基液涂面。
2.2.3 凸凹错台、外形走样缺陷处理
对于凸凹错台、外形走样的质量缺陷尽可能采用凿除、打磨等方法进行处理;如果凹陷较严重,凿除、打磨方法不能满足要求,则对凹陷部位表面进行凿毛,并用一级配细石混凝土或预缩砂浆填补,对于过水表面并用环氧基液涂面。
2.2.4 裂缝处理
(1)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他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2)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 0.3 mm),宽度小于0.3 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但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采用环氧砂浆或环氧胶泥作填充处理,如果表面过水,并用环氧基液涂面。(3)灌浆法:对于过水部位采用化学灌浆法进行处理。
2.3 主要材料及工艺控制
2.3.1预缩砂浆
原材料性能控制指标:水泥应采用42.5级中热硅酸盐水泥。水泥质量应满足国标GB 200—89的各项指标要求,且新鲜无结块;砂采用无杂质、坚硬河砂,并经1.6 mm(或2.5 mm)孔经筛,细度模数1.8~2.0 mm;预缩砂浆力学控制指标:抗压强度≥40 MPa,过流面≥45 MPa;抗拉强度≥2.00 MPa;与混凝土粘结强度≥1.50 MPa。
拌制出预缩砂浆应以手握成团,手上湿痕而无水膜为宜,拌制好的砂浆应用塑料布遮盖存放015~1 h后使用,使其体积预缩一部分以减少修补后的体积收缩与基材脱开,夏天应在2 h应内使用完毕,冬天应在4 h内使用完毕。填补工艺流程:基面凿毛清污冲洗湿润(处于饱和面干状态)刷一遍浓水泥浆(水灰比为014~0145)分层填补预缩砂浆(每层厚4~5 cm)用木锤锤平(直至泛浆)。对修补厚度大于8 cm的,除表层4 cm外,内部应填补预缩砂浆混凝土,即砂浆中加入直径015~210 cm的小石,填补完成后,保湿养护7 d,期满后,对修补部位进行磨光处理,涂刷一道环氧基液。
2.3.2环氧砂浆
环氧砂浆材料性能控制指标:应选用NE2Ⅱ双组分、KSF双组分、E44三种,其修补厚度控制在5~25 mm范围;环氧砂浆可选用1438#胶材与水泥或粉煤灰拌合配制。环氧砂浆力学控制指标:抗压强度≥60MPa;与混凝土粘结强度≥2.5 MPa。环氧胶泥力学控制指标:抗压强度≥45 MPa;与混凝土面粘结强度≥2.5MPa。
环氧砂浆、环氧胶泥修补工艺流程:首先凿除松裂混凝土残体,用高压水(150~300 kg/ cm2)冲洗洁净,并保持干燥,将修补基面涂刷一层环氧基液,待基液用手触摸时不粘手并能拔丝时(约30 min)再填补环氧砂浆,修补立面时,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结合面的结合质量,防止脱空下坠。当修补面厚度超过20 mm时,应分层嵌补,每层控制在10~15 mm,一次修补面积控制不大于1.5 m ×3 m。修补完后,夏天采用遮阳防晒,冬天采用保温,养护温度控制在(20 ±5)℃,养护期5 ~7 d,修补部位在养护的前3 d内,确保不受水渗泡或其他冲击。
环氧胶泥修补时基面必须清理洁净,保持干燥,修补分多次进行,来回刮和挤压,将修补气泡孔内的气体排出,以保证孔内填充密实和胶泥与混凝土面粘接牢靠。待胶泥材料完成收缩后,再进行一次涂刷处理,最后进行局部填补和表面收光。
2.3.3 化学灌浆
化学灌浆材料性能控制指标:化灌材料应采取亲水性环氧系列,灌浆浆液与缝面粘结强度应≥1.0 MPa。化灌工艺流程施工标准:化灌应控制在低温季节采用骑缝钻孔方法进行,孔深控制在0.15~0.4 m、孔径10~20 mm、孔距在0.2~0.4 m范围。灌前对裂缝面用环氧玻璃丝布贴嵌(三液二布),然后进行灌浆,灌完2 d后剥掉嵌缝材料,进行表面处理;灌浆时由低向高,由一侧向另一侧逐孔依次灌注。压力采用0.8~1.0 MPa,当缝面吸浆率趋近于零,继续灌30 min且压力不下降时,结束该孔灌浆。
2.4某工程水工混凝土缺陷处理施工配合比
缺陷处理材料配合比可参照以下配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细石混凝土配合比见表1。干硬性水泥预缩砂浆配合比见表2。环氧砂浆配方见表3。化学灌浆配配方见表4。
表1 细石混凝土配合比
表3 不同部位要求的环氧材料配方
表4 环氧浆材配方
3 结 语
通过对已建和在建工程水电站工程的缺陷处理,不仅能够消除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美化混凝土外表,并且消除混凝土内部质量隐患。尤其对过水表面质量缺陷处理,可防止因缺陷处理而形成二次缺陷,避免因高速水流而形成空蚀等现象,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处理不当还会延误施工工期。因此,通过本文对水工混凝土施工中质量缺陷的分析,对在建及待建工程的施工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在施工之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施工当中不断的改进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杜绝或者减少质量缺陷的发生。进而不断的提高水工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论文作者:王碧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砂浆论文; 缺陷论文; 裂缝论文; 环氧论文; 质量论文; 模板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