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定名结构+形容词”_形容词论文

说“数量名结构+形容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容词论文,数量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从“数量结构+形容词”说起

45年前,笔者在《中国语文》上发表过一篇《谈“数量结构+形容词”》的文章,讨论了“一丈多高、八丈远、一丈多长、六七尺宽、二十多丈深、八公斤重”等现象。①其中的数量结构,指的是表示度量衡的数量结构,即量词为度量衡单位;其中的形容词,指的是具有度量意义的形容词,包括“大、高、长、宽、深、重、粗”等。因此,所谓“数量结构+形容词”,说得清楚点,应该是“度量衡数量结构+度量义形容词”。

前例是“一方寸那么大”,后例是“70平方米那么大”。其中的“一方寸”和“70平方米”都是度量衡数量结构,其中的“大”,都在前边出现了修饰成分“那么”。

这两个例子中的“大”,不可能是名词,而是形容词。为什么?因为受到了“那么”的规约。“那么”是个语法标志,能否使用这个语法标志,是判定一个词是否具有名词性质或者是否具有形容词性质的充足条件。更直截了当地说,有了这个条件,就足够证明需要判别的“大”及其同类的词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

上例能说,是因为出现了“(一)块”。不然,“这猫耳洞就是一立方米那么大空间”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另一方面,对于特定的语法结构来说,能够使用“那么”又是断定某词是形容词的充足条件。即:一个词,只要在特定的语法结构中能受“那么”的修饰,一定是形容词。比方,如果把上例改为:

(4)这猫耳洞就是,三个人呆在洞里,白天我们只能蜷在里面,抱着腿坐着,躺不下,伸不直。

“一立方米那么大”,跟例(1)、例(2)的“一方寸那么大”和“70平方米那么大”是结构完全相同的。由于“大”是形容词,因此它才能很顺当地接受“那么”的修饰。顺带说明:上面之所以特别提出“对于特定的语法结构来说”的限定,是因为“那么”有时也可以用在“喜欢、讨厌”之类的动词前边,但在“一立方米大”这样的特定结构中,“大”跟动词不存在纠葛。

数量结构,包括物量结构和动量结构。物量结构,又包括一般物量结构和度量衡物量结构。两类物量结构,有相同的地方,但也存在不同之处。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一般物量结构通常可以插入“大、小、满、整”等词,如“四大碗、三小杯、两满盆、一整箱”;度量衡物量结构不能这么办;反过来说,度量衡物量结构可以用在度量义形容词前边,一般物量结构不能这么办。二者的区别,应该有所认识,不要画等号。

二、关于“数量名结构+形容词”

表述事物的度量,可以采用专用度量衡单位,也可以借用可以起到度量衡作用的名词。如果采用专用度量衡单位,形式上呈现出来的便是数量结构;如果借用可以用作度量衡单位的名词,形式上呈现出来的便是数量名结构。比如,“一平米大”和“一个房间大”,总体上都表示了度量衡的意义,但前者是数量结构,其中的量词“平米”是专用度量衡单位,后者是数量名结构,其中的名词“房间”是借用的起度量衡作用的单位。专用的度量衡单位往往是法定的,都有特定的名目和明确的涵义;借用的起度量衡作用的名词,是人们在语言运用中利用某种事物来表述不太精确的估测性度量,属于俗用说法。然而,在作用上,“一个房间大”之类,跟“一平米大”之类是等值的。考察表明,本文所说的“数量名结构+形容词”之中,没有例外地可以添加“那么”一词。其出现频率,比“数量结构+形容词”还要高。请看这些例子:

上例的度量形容词全都用“大”。尽管“大”的形容对象分别是“奶牛、砖头、小床”和“马蹄”,但“大”的前边都出现了“那么”。如上所说,这个“那么”锁定了“大”的形容词性质。为了凸显“那么”的作为语法标志的作用,本文下面所有的例子全部都出现了“那么”一词。

通过大规模的语料检索来观察这类“数量名结构+形容词”,我们可以知道:

(一)度量义形容词使用得最多的是“大”,但是,并不限于“大”。例如:

上例里分别用了“(那么)重”和“(那么)长”。

在本文后边的例子里,还可以看到“(那么)深、(那么)粗、(那么)细、(那么)厚”和“(那么)薄”。着腿坐着,躺不下,伸不直。

(二)“数量名”结构情况多样。

1.数量结构不限于“一+量”或者说,数量结构里的数词不限于“一”。例如:

以上六例,数量结构分别为“两个、二三个、3-4个、5个、27层”和“四十层”。有的时候,还可以使用非基数词“几、半”之类。例如:

以上两例,数量结构分别为“几间”和“半粒”。

顺带指出:不能使用“许多、无数”之类泛指性数字。

2.所用名词,涉及面很广。上面的例子中,数量名结构里已经出现了“奶牛、砖头、小床、马蹄、人、房子、河、方桌、太阳、鸡蛋、足球场、楼房、小麦”等名词。又如:

上例又出现了“大拇指、墙垣、足球场、信用卡、录像带、航空母舰”等名词。在后边的描述中,还会见到更多的名词。这说明,为了满足语用需求,凡是肉眼能够看到的、跟度量衡相关的事物,都可以借用来作为度量衡单位。

3.“数量名”部分在结构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复杂化。

比方说,“数量名”前边出现一个修饰语。例如:

前一例,“数量名”前边加“好”;中间一例,“数量名”前边加“北京”;后一例,“数量名”前边加“剖开的”。

又比方说,“数量名”部分的组织结构比较复杂。例如:

前一例,“数量名”部分是“一幢房屋或是足球场”,成了一个“数量名+名”的并用形式;中间一例,“数量名”部分是“两个浙江省的耕地面积”,成了一个“数量名+名”的偏正形式;后一例,“数量名”部分是“一根头发丝的千分之一”,成了一个“数量名+分数短语”的偏正形式。

(三)“数量名结构+形容词”的前边,多见“有”字。比如前边提到的“有一头奶牛那么大”。又如:

“有”这个动词,所能表示的意思甚多。这里的“有”,跟估测意义相关。有时可以说成“约有、大约有”或“约摸有”。例如:

为了强调大,可以说成“足有”:

也有不用“有”字的。例如:

上例,“数量名”前边分别用“约、等于、相当于、和(跟)”和“像”。

请注意:跟“有”相对的是“没(有)”。也可以见到“没有+数量名结构·形容词”的现象。例如:

三、度量衡“数量名结构”的简省与异变

(一)度量衡“数量名结构”的简省。

有的时候,度量衡“数量名结构”在词面上有所简省。情况有二。

1.简省为“数名”或“数量”。简省为“数名”,是量词隐去;简省为“数量”,是名词隐去。例如:

前例等于说“有一个手指那么深”,“一指”是“数名”;后例等于说“有九间房子那么大”,“九间”是“数量”。

2.简省为“名”。即只出现一个名词语,隐去了数量。

所谓名词语,包括名词和不是“数量名”的名词短语。所用的名词短语,音节可以多到七八个。跟简省为“数名”或“数量”的情况相比较,简省为“名”显得特别多见。

用单音节名词的,例如:

前例等于说“有的人只有一条枪那么高”,后例等于说“个头像一只猫那么大”。

用双音节名词的,例如:

前例等于说“有一个水桶那么粗”,后例等于说“有一个拳头那么大”。

用三音节名词的,例如:

前例等于说“有一个暖水瓶那么高”,后例等于说“相当于一个氢原子那么大”。

用四音节名词的,例如:

用五个及五个音节以上名词语的,例如:

前例等于说“有一个五六岁小孩那么高”,中例等于说“有一个美式橄榄球场那么宽”,后例等于说“有一个礼拜堂上的尖顶那么高”。

(二)词面异变形式。

有的时候,度量衡“数量名结构”在词面上有所异变,不能用“简省”二字来概括,但是,意思跟度量衡词语相通。例如:

前例,“中国加上印度”等于说“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后例,“美国和墨西哥加起来”,等于说“美国和墨西哥两个国家”。又如:

四、结束语

(一)从度量衡角度对事物的大小、高矮、宽窄、重轻等等进行表述,可以采用两个格式:一个是“数量结构+形容词”,一个是“数量名结构+形容词”。前者包含有专用度量衡单位,其中的量词是度量衡量词,属于科学计算的范畴;后者包含有跟度量衡意义相通的借用形式,其中的名词是借来作为度量衡单位使用的形式,属于较为模糊的俗用表述范畴。但是,二者后项所用的形容词是相同的,二者前项所用的“数量结构”和“数量名结构”是大致相当的。看这个例子:

上例等于说“将有三十一米那么高”,“将像一幢十层楼房那么高”。二者都用形容词“高”;表述度量的“三十一米”和“一幢十层楼房”,尽管一个是使用度量衡单位的“数量”结构,一个是借用名词作为计量单位的“数量名”结构,但二者所表述的度量是基本互等的。

(二)从古代汉语语法到现代汉语语法,既有继承,也有演进。现代汉语里,在“数量结构+形容词”和“数量名结构+形容词”这两个格式中,后项的“大、高、宽、重”等肯定是形容词,可以称之为度量义形容词。可以做出这一肯定论断的特别有力的依据,是“那么”这一语法标志的规约。“数量结构+形容词”也好,“数量名结构+形容词”也好,中间都能出现“那么”。凡是“那么X”的结构框架,其中的X如果是一个词,这个词绝对不可能是名词。

(三)从现代汉语的实际应用情况看,“数量名结构+形容词”的格式,比“数量结构+形容词”的格式更为常见;“数量名结构+形容词”格式中出现“那么”,也比“数量结构+形容词”格式中出现“那么”更为常见。为什么如此?依笔者浅见,有两点原因。首先,“数量结构+形容词”中用的大多为法定的度量衡单位,这样的单位是有限的;相反,“数量名结构+形容词”中用的是借用的单位,这样的单位是无限的,只要是可视的事物,如果需要,都可以借来使用,灵活方便,随物应变。其次,由于借用来表示某种度量的“数量名结构+形容词”是一种描摹,不是一毫一厘地计较,因此,更多地用上“那么”,借以加强情况表述的估摸语意。当然,事实上“数量结构+形容词”和“数量名结构+形容词”里头不一定都使用“那么”,但是,语言使用者或者可以把“那么”添加上去,要不然,可以在后边针对前边的说法提出一个商榷问:“真的(就)那么大(高、宽、粗……)吗?”在商榷问里,“那么”跟前边“数量结构”或“数量名结构”之所指具有等同关系。比如:[甲]他家的客厅大约大。[乙]真的就大吗?(提问者心理上偏向于可能没那么大。)又如:[甲]他家的围墙高。[乙]真的就高吗?(提问者心理上偏向于可能没那么高。)

(四)“数量名结构+形容词”格式的使用,有特定的语用价值。“数量结构+形容词”格式偏重于计算的精准,而“数量名结构+形容词”格式则偏重于理解的方便。在不需毫厘计较的场合,群众更喜欢借用描摹说法。比如,说“两三厘米(那么)大”,不如说“一粒黄豆(那么)大”,因为“两三厘米”比较抽象,可能好些人不知道到底有多大,而说成“一粒黄豆(那么)大”则形象而易懂。又如,西湖的面积是近7平方公里。在一般情况下,你如果使用“数量结构+形容词”的格式,对某人说“这片水域开发出来,有六七平方公里(那么)大”,不如使用“数量结构名+形容词”的格式,说成“这片水域开发出来,有一个西湖(那么)大”。这就是说,日常生活交际中,“数量名结构+形容词”的说法更贴近群众的生活,有其特定的生命力。

上例的“晋国的百分之一”,等于“一个晋国的百分之一”,是“数量名”部分在结构上出现的复杂化状态。

(六)最后,有两个问题需要提一下。

一个问题是,“这么”和“那么”都是指示度量的代词。可是,不管是在“数量结构+形容词”的格式中,还是在“数量名结构+形容词”的格式中,都只看到形容词前边出现“那么”的用例,却看不到形容词前边出现“这么”的用例。

曾经看到过使用“这样”的现象。例如:

(77)世界上的杜鹃有上千种,中国的杜鹃有几百种,但哪一种也没有杜鹃王身躯这样高、花儿这样大。(《人民日报》1985年6月8日)

“没有杜鹃王身躯这样高”,等于说“没有这一株杜鹃王这么高”。但是,无论如何,毕竟并未看到使用“这么”的说法,而且可以肯定,即使有,也极少极少。这是为什么?

上例里,既用了强态义的“厚”,也用了弱态义的“薄”。有关的规律,怎样描写才全面、准确?

这两个问题,笔者至今回答不好。特列举出来,求教于方家。

注释:

①见邢福义《谈“数量结构+形容词”》,《中国语文》1965年第1期。

②见邢福义《测估词语+反义AA》,《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1期。又见邢福义《语法问题献疑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10月。

标签:;  ;  ;  

说“定名结构+形容词”_形容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