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道路与桥梁的建设对于当前国家的经济和交通等建设和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市政道路的建设和桥梁的建设是属于不同性质的建设工作,在施工建设中也分别有不同部门负责,所以在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时,道路和桥梁之间的衔接处的工程质量达不到相关建设规范要求,于是造成道路桥梁衔接处的质量和安全都无法得到保证,造成了相当多的安全事故。
关键词:市政道路;道路桥梁衔接;当前问题;设计与施工
引言
交通运输条件是承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我国的中央领导部门和地方都十分重视交通运输的发展,尤其是公路运输更是重中之重。随着公路交通建设规模的扩大,建设速度的提升,相应的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集中在桥梁与道路的连接处,由于施工技术限制,施工设计不合理,该处成为重要的安全隐患位置,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面将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重点论述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质量问题,以全面提高我国公路建设水平。
1、道路桥梁衔接处设计与施工当前问题
在我国,对于市政道路桥梁等设计,都是在施工工作开始之前,有专门的设计师负责进行相关方面的设计,但是我国的设计师们在进行道路桥梁上设计的时候,由于具备的专业知识有限,同时在进行设计时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对于施工和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只是根据自身的想象爱进行设计工作,由此使得设计图纸无法在实际施工工作中操作,从而影响施工进度等。
进行项目工程施工,在施工之前最重要的是设计出可行性高、施工便捷合理以及经济科学的施工方案,只有在对于施工方案等确定之后,才能够对设计图纸的内容、结构和细节设计等更进一步的斟酌,但是当前的很多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施工设计时,一味在结构设计和构件使用和设计方面大花心思,只关注桥梁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从而忽视了施工工程结构、结构体系建设、建筑使用材料以及结构额耐久度和耐磨度等,同时也忽略了设计图纸到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历理解上的偏差出现的过失等,以致于最后在实际施工过程开始之后,还需要考虑使用其他的方法来对结构的耐久度和安全性等进行加强。
1.1设计不合理
为了防止和避免“桥头跳车”现象,道路与桥梁之间一般设置过渡段用以平整路面。但是,由于桥头引道设计不合理,即使设置搭板“桥头跳车”现象依然严重,有时甚至出现搭板断裂现象。搭板法在路桥过渡段中的使用有助于降低路桥间的刚度变化、提升过渡段路基的整体强度。但是,由于桥头搭板工程一般不作专项设计,导致设计不合理最终影响到搭板功能的发挥。比如,设计过程中未认真计算地基用板量、未仔细考虑台背路基的沉降问题,一旦台背填土被雨水冲走或其他原因都可能导致台背路堤与搭板之间脱空,以致于搭板强度不够,最终发生搭板断裂等严重问题,进而引发“桥头跳车”现象。
1.2软土地基处理不当
软土地基处理不当是路桥连接处出现“桥头跳车”现象的关键因素。软土地基之所以会处理不当,关键在于设计勘探阶段地质勘察布孔不够密集、钻探深度不够,未能及早发现软土地基,甚至于没有探测清楚软土地基分布范围、物理力学性质,导致遗漏软土地基处理或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影响施工设计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3边坡防护措施不到位
据调查,许多道路连接处路堤沉降之所以非常严重,关键在于边坡和锥坡水毁严重。为了保护路桥结构完整、防止洪涝灾害,路桥连接处必须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边坡和锥坡。但是,由于设计与施工不合理致使边坡和锥坡防护措施设计不到位,台背防水和排水设施设计也存在不合理,导致台背路堤填土严重流失,影响了路基强度。日积月累下,经雨水和河水冲刷的过渡段路基在车辆长期反复作用下必然出现沉降,致使桥头基础变形而产生了“桥头跳车”现象。
1.4道路桥梁衔接处实际施工问题总结
道路桥梁衔接处出现裂缝的情况对于桥梁和道路的损害都是非常严重的,衔接处出现裂缝不仅会队道路桥梁的使用年限产生影响,同时会对道路桥梁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质量产生影响。裂缝对于道路桥梁的损害非常大,因为一旦道路桥梁出现裂缝,就会在道路桥梁内部造成大量水的侵入和积压,从而对桥梁内部结构和相关构件等产生腐蚀作用等,从而减少道路桥梁的使用年限,甚至会导致道路桥梁的损毁和坍塌等,对于普通大众等造成安全隐患。
钢筋的腐蚀问题是出现在道路桥梁中最严重的的问题,因此钢筋腐蚀问题也会对道路桥梁的使用年限和使用安全等产生影响。在实际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原材料、环境以及施工人员的操作等都会对钢筋产生影响,另外外来人员的破坏等也是钢筋腐蚀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实际问题的点差总结中,路基沉降也是道路桥梁问题主要的一个问题。路基是承载道路份重要基础,对于道路桥梁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路基沉降问题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路基填料的压实工作没有充分进行,另外软基的处理不到位或者是路基防护排水工作没做好等都会对路基造成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
2.1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方法
传统的公路建设和施工由于道路与桥梁分属于两个不同性质的交通建设,所以,二者分别设计施工,它虽然保证了各自的施工质量,但是对二者的连接处没有重视起来,由于技术和设计的冲突,使其成为事故高发路段。为了切实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我国的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协同国家的其他政府机关通过对路况的调查取证,确定了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主要施工设计方法。目前采用较为广泛的设计主要有在道路和桥梁连接处设置搭板、改变台背的回填方式以及采用过渡方式来加固道路路基等几种方式。
2.1.1搭板设置方法
针对连接处出现的“跳车”现象,采用搭板设置是较为科学的,这样可以使柔性路堤产生比较大的沉降,然后逐步的过渡到刚性的桥台上,从而可以避免连接处“跳车”现象的发生。另外搭板施工方法施工程序简单、容易操作,且经济费用小,因此应用比较广泛。
2.1.2台背回填方式
它的设计主要是根据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基本概况以及桥梁桩基的地质情况来进行的。一般情况下,主要选用强度高、透水性好、压实快、摩擦角大以及可压缩性小的填料,例如砾石、岩渣、砂砾等,而且填料级别的配比要适当。同时在设计时设计师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合理的选择回填材料,它能够有效地减少路面沉降的速率和幅度。另外,可以在路基上不加水泥稳定层,提高路堤的刚度,同时在道路与桥梁的衔接处设置一段的斜坡,从而减少刚柔突变与竖向变形.它可以降低路面与桥台的错台高度,避免或减少连接处“跳车”现象的发生。当然,解决桥梁与路面连接之处的跳车现象的方法比较多,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对比分析,选择与当地施工性质相互匹配的方法,同时还要考虑该方法的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以便确保其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2.2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质量的提高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安全隐患问题不仅仅是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它与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手段也密切相关。提高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质量,降低安全隐患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2.1对回填土进行必要的二次压实作业
以往的公路建设施工,施工单位在回填之后不进行压实,或者对压实工作不够重视,质量不达标,因此,后期的回填土出现大面积的塌陷,致使“跳车”现象频发。施工团队应该认识到,连接处的位置相对特殊,压实不到位必然导致出现严重塌陷,但是压实过于靠近根基,又会影响桥墩的质量,诱发新的安全隐患。基于此,笔者综合多年的施工材料总结,提出了以下的施工技术手段1)准确把握回填土的厚度。国家标准回填土厚度标准是20厘米。施工团队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这一指标进行施工,不得出现过大的误差。2)选择具有一定的压实性的回填材料,并且保证其具有高质量的透水性能,这样才能避免后期的路面积水,引发路面断裂,通常压实度必须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3)正确选择压路机的型号,目前市场上的压路机型号不一,能够适应不同的施工建设需求,而在桥梁与路面的连接处,必须选择用小型的压路机,并分段、分层压实。小型压路机回转灵活,工作细腻,能够有效地减少错台的高度。
2.2.2回填土的质量必须得到及时的监测,监测出现异常情况时要找到问题的关键,重新施工。目前普遍采用的监测方法是超声监测机。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往往是将桥台的基础设置在承载力比较高的土层上,并且要对桥台基础进行布桩或者扩大基础等加固处理,该种施工手段能够降低沉降的幅度,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回填位置必须进行及时的加固,处理不当在后期的施工中可能随着软土的侵入而出现更大程度的沉降。以往的经验表明,监测的重点需要集中在桥台软基位置,软基的处理一方面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保证在出现大规模降水时能够及时的排水,减少路面桥梁的积水,避免路面渗水。同时,需要为软基的固定留有足够的时间,目前的施工单位为了提前工期,在软基没有固定好便开始下一项施工,它不仅降低了软基的质量,同时也产生了新的质量问题。所以必须保证软基路面绝对稳定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项的施工处理。同时要根据软土路基的地质情况设置所料排水板或袋装砂井,并且要在桥台处设置搅拌桩的过渡段。在搅拌桩过渡段的施工中,搅拌下沉是施工的关键所在,可以将搅拌机吊挂在起重机上面,采用输浆胶管把搅拌机和贮料泵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借助搅拌机自身的重量沿导向架均匀下降,在其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下沉速度,确保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
3、结束语
从相关的资料及总结中可以看出,道路桥梁之间的衔接处是非常容易出现事故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道路和桥梁的安全使用都构成隐患。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道路桥梁衔接处建设施工质量问题,需要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来进行。对于项目施工设计,要求更加具有现实可行意义,实施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回填土的施工,注意材料选择和压实程度,以及在回填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对施工质量等进行监测。
参与文献:
[1]齐宏彬.公路桥粱施工验收检测实施指南[M].北京:交通科技出版社,2012,3.
[2]童立国.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软土路基的处理[J].西安建筑科技,2012,1:12-13.
[3]刘洪波.现代道路、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J].建筑科技,2013,12:23-24.
[4]江明琪.桥头“跳车”成因的分析与治理[J].道路设计与施工,2013(11):22-23.
[5]王晓辉.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结构设计[J].桥梁工程,2014(09):34-35.
[6]刘洪波.现代道路、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J].建筑科技,2013(01):34-35.
论文作者:许在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桥梁论文; 道路论文; 路基论文; 桥台论文; 路面论文; 桥头论文; 路堤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