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课标,重实践,促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促发展论文,课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考试命题是决定考试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语文考试命题不能滞后或超出人们的接受范围,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反映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对考试的要求。因此,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命题组遵循“依据课标、注重实践、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体现“合格”、“选拔”和“导向”的功能,使试题贴近不同发展状态学生的学习实际、思想实际与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充分发挥中考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引导与促进作用。
综观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命题组在试题内容、试题形式、试题结构、试题题型等方面,在体现继承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寻求发展,有所创新。整份试题包含三个板块:基础、阅读、写作,分值分别为20分、50分、50分,总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题型以主观题为主,适当结合了一定的客观题。题型新颖灵活,突出探究开放的内容,整份试卷充分体现了积极向上的健康格调。
一、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命题的思路
(一)注重方法引路
1.丰富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语言学习中,背诵、记忆是绝不可少的。学习积累名言警句首先是为了应用,即能够熔铸在我们的语言表达上。“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记忆、背诵、默写,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因此,语文命题组在2012年的试题中仍然沿用、保留了历年的“默写”题型,将古代文化积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考查:
5题:默写。(10分)
(1)千嶂里,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3)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_______,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重岩叠嶂,________。(郦道元《三峡》)
(6)晏殊在《浣溪沙》中慨叹时光流逝,蕴涵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知识是相互渗透的,相关的知识积累、基本的语言素养是想象和联想的基础,是实践和运用的前提。只有当背诵像流水一样自然流泻出来,书上的营养才能化为自身的血肉。
2.用好课本
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注重引导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语文教学科学、有序、实效。
不少一线教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急功近利,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比如,关于语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于是,一些教师抱着“考什么教什么”的观点,对《语文课程标准》附录和教材附录中的“语法知识要点”视而不见,导致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从语文课堂中学不到基本的语法知识,影响了其进入高中后的语文学习。因此,承担着重要导向作用的中考语文试题在继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中涉及词性和关联词语的考查之后,2012年又设计了如下两道题:
3题:下列单句中“贝聿铭”作主语的一项是()。(2分)
A.我们仰望杰出建筑师贝聿铭。
B.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C.贝聿铭获得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
D.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在贝聿铭心中。
17题:本文第①段中“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态”属于下列复句的()项。(2分)
A.并列复句
B.假设复句
C.条件复句
D.因果复句
这两道题虽然难度较小,但如果没有基本的语法知识,要想得分也是比较难的。命题组编制这样的试题,旨在提醒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同时,要正确理解“考什么”和“教什么”的关系,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
此外,在阅读理解题中还有:
14题:请写出本文省略号在语境中的作用。
15题:请概括③④段所描述的内容。
19题: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22题: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和____。
这些题的设计为学生的答题提供了相关的背景信息,让学生利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特定语境中的语文问题,考查的是课内明确的知识点及养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立足于课内,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3.拓宽阅读
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注重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言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提到: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因此,命题组在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中编制了这样一道题:
4题:好书点亮智慧,阅读陪伴成长。请结合你读过的一本好书,表达此书对你的有益影响。(4分)
该题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强调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从思想方面引导学生用心读好书、读经典,从中获得美好的熏陶、心灵的震撼、生命的启示、人生的指引。
4.全面系统
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注重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考查的内容有书法、词语、对联、单句成分、诗词、标点符号、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文化常识、语言特色、时文美文等,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
语文是实践性课程。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考查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临摹、拟写、判断、辨析、解释、翻译、联想、迁移、内容概括、感悟理解、写作表达等,让考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有利于其有效的交流沟通。
(二)加强实践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的设计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结合,既符合语文课程特点,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与语文教学改革同步,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1.由表及里,人本为先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提到: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应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在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三篇现代文阅读中,命题组各编制了一道超过其他题分值的4分题:
16题:本文最后一段画线句涤荡心灵、启迪智慧,它给你怎样深刻的思考?(4分)
21题:文末是作者对我们的希望,更是对我们的告诫,请写出你的理解。(4分)
24题:阅读第③段,请写出本文题目的含义。(4分)
这三道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分别是:
16题:围绕“天赋”与“努力”的辩证关系2分;语言富有表现力2分。
21题:示例:文末先从反面述说,人如果心灰意懒,就会玩世不恭,自暴自弃,即使年纪轻轻,也显得老气横秋。然后从正面激励人们,只要心存美好、积极乐观,即使耄耋之年,也会觉得青春依然。
(从两个方面答,每一方面各1分;语言富有表现力2分。语言高度凝练,如青春属于心理(心态)永远年轻的人们,也可得4分。)
24题:示例1:中华民族以母亲般博大宽广的胸怀,包容她个性特长各有不同的儿女们,让他们自由、健康地茁壮成长。
示例2:自古,我们的祖先就希望炎黄子孙像龙生九子一样,尊重个性发展,依其爱好特长,自由健康地成长。
(围绕“个性特长”、“宽容博大”的意思作答2分;语言表达2分。)
以上三题及其答案和评分标准的编制,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使阅读成为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2.观察生活,创意表达
2012年山西省中考作文,从题目的设计到素材的选择,以至作文的要求,都经过了命题组的精心设计。一方面,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另一方面,试题引导广大一线教师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智慧的启迪。
第三大题:写作。(50分)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
●不是每个人都有美丽的外表,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文章有魅力,人们就会爱不释手;人有魅力,别人就想靠近与之交往。
●刘白羽《日出》:“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就对我有魅力的一件事。”
文题:请以“____魅力”或者“魅力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选择题目并补充完整。
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
③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④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40行。
⑤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
2012年山西省中考作文题目的命制沿袭了2011年中考作文型,采用了以“魅力”为中心语的两个半命题的形式,加上文题前激发学生思维的语言材料,给学生以广阔的写作空间,既贴近学生实际,又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个性,从而将作文写得有棱有角、有声有色,告别以往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窠臼。无论是对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进程的推动,还是对体现浓郁的人文气息与强烈的时代精神,都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促进健康发展
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自始至终注重对学生积极向上、正面的价值取向的引导,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发展个性等方面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阅读文本是命题的支点与依据,文本的优劣、高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试题的命脉。命题组在试题文本的选择上,注重文质兼美,使选文不仅充当了考试的语言材料,更是教材的延伸与拓展,让考生再次感受祖国母语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从而增加文化积淀,提高欣赏审美能力。
《我们会努力》讲述了当前体坛明星林书豪的事迹。
经旁人介绍,林书豪很礼貌地与于嘉握了握手。“兄弟俩都很有礼貌,懂得怎样使用公筷、不在他人讲话时聒噪,当服务员更换餐盘时,他们会双手把盘子递过去以示尊重,每上一个新菜,哥儿俩都要先问问妈妈那是什么,得到解释后才会动筷子……这样的举动俨然和国内的同龄人显得有所不同。再比如,他在平湖中学教小弦子打篮球,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投入足够的耐心,孩子们也乐意跟这个平和可亲的大哥哥一起打篮球。在打完球之后孩子们自然也不会放过他,不是索要签名,就是争相合影,而且是络绎不绝。最后连旁边的工作人员都看不下去了,上前提醒说‘时间到了,该走了。’林书豪却回过头,轻轻地说:‘再签几分钟吧,人家等了很久。’”于嘉不无感慨地介绍道。
该题让考生学习主人公与人交往讲礼貌、在公共场合讲公德、待人平和可亲的优秀品质和凡事全力以赴、不懈努力的精神。
与此同时,该题还引导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感受时代脉搏,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青春》这篇优美的散文,因为麦克阿瑟将军的推崇而广为传颂。
①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态;青春不是粉面、红唇、柔膝,而是坚强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深泉的自在奔流。
②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20岁的后生有之,六旬的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③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⑤一旦天线落下,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20,实则垂垂老矣;然而只要树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即使80高龄,行将告别尘寰,你也会觉得年轻依旧,希望永存。
作者塞缪尔·厄尔曼以理性深湛的思考、简练诗化的语言和高亢激越的旋律对“青春”作出了完美的解读,告诫人们,青春虽不能永恒,但可以用美好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乐观的心态去铸就永恒的青春。
《龙生九子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一文,在龙年之际话龙,既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体会民族文化的内涵,又体现了中华民族腾飞的时代特征,特别是选文第③段:
该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在感受我们祖先宽容博大胸怀的同时,要像龙的九子一样,发展自己的特长爱好,自由健康地成长;另一方面,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总之,精心筛选的三篇阅读文本,无论是记叙、说明的内容,还是阐述的观点和抒发的感情,都对考生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导向作用,让考生阅读之后甚至考试之后产生一种潜在的感染力,从而阳光地面对社会、面对现实、面对人生。
二、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的变化
(一)古诗文的变化
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增加了对古诗文的赏析。
6题: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杜甫《春望》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怀凄然。
B.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风)直到夜郎西”,诗人将明月拟人化,想象奇特。
C.白居易《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侧面写尽农民矛盾的心理。
D.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起笔的“老夫”与词中的“鬓微霜”相照应。
该题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背诵优秀古代文学作品的同时,还要将作品读透读明,学会欣赏,内化积淀,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评价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的变化
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的现代文阅读,在题量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篇目。近年来,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都是两篇。2012年选择了三篇现代文,旨在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增加感悟和思考,以更多的情感熏陶,获得更多的思想启迪,享受更多的审美乐趣。
(三)作文的变化
2012年山西省中考作文试题的第一个变化是增加了诗歌的写作,这是大多数省、市、地区中考中不曾有的。这是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的具体体现。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作文的第二个变化是评分标准的变化。根据调查,有不少阅卷教师在中考作文评分时,对“题意”的内涵和外延把握心中无数,对评判尺度的把握心中无数,所以打出的分数多是四平八稳的“保险分”。这样,一方面影响了对于优秀学生的选拔,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线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误区:作文写得再好也不会得太高分数,既然拉不开距离,要求也就相对放松了。因此,2012年山西省中考作文的评分细则较往年有了大的变化,具体体现在:
首先,把“满分作文标准”醒目地放在首位,并在括号里进一步提示:满分作文不必面面俱到、十全十美。鼓励教师对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内容扣题充实、在某方面尤为突出、有创意的考生的作文给满分。
其次,把作文按标准分成了A等40-49分、B等30-39分、C等21-29分三个等第,比往年5分一个间隔的分数段增加了区分度,以尽量避免大量的“保险分”。
再次,为了易于操作把握,明确规定:对于字迹90%以上难以辨认、不达200字(诗歌除外)、与“魅力”毫无关系,完全是另一篇作文的,总分不超过10分。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四)考查方式的变化
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在考查方式上较2011年有了更大的开放性。
如第1题和第5题(7)题、(8)-(10)题的考查:
1题:隶书蚕头雁尾、楷书方直端庄、行书流水行云。请选择“翰墨”的其中一种字体,临摹在方格里。(2分)
5题:(7)初中语文课本中,哪一首现代诗让你一再吟诵、记忆犹新,请默写其中连续的两句:
以下(8)-(10)题只选做一题。
(8)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赵翼《论诗》)
(9)官船来往乱如麻,________。(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10)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高适《别董大》)
再如第11题:
11.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2分)
这些试题的命制,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重视共同基础和凸现个性发展倾向,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命题的反思与建议
中考语文命题需要脚踏实地的沉稳之心,来不得半点浮躁和浅薄。命题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每年的中考语文命题尽管命题组成员殚精竭虑,不遗余力,精打细磨,但是在如何引领初中语文教学以全新的理念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高效课堂,如何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问题上,我们仍感到步履维艰、任重道远。
为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语文教学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总之,中学语文教学要勇立潮头,不懈奋斗,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