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评估论文_陈轶群

(汉寿县人民医院 湖南汉寿 415900)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黏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且自愿参与此项研究的的4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被选取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其中参照组被选取对象应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被选取对象的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各项观察指标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发现,观察组20例被选取对象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通过观察比较在我院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腹部手术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发现,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有利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且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的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护理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腹部手术;粘连性肠梗阻;预防;护理效果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多发于腹部手术后的并发症,患者会出现腹痛、排便障碍和腹胀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症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本文将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腹部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方面的效果,致力于从根据上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出现的概率,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治疗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40例患者(2018年1月-2019年1月)进行本项研究,为方便本研究的顺利进行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两组。观察组中,男11例(55.00%)、女9例(45.00%);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6.85±27.33)岁;其中行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8例、腹腔镜切除术12例。参照组中。男10例(50.00%)、女10例(50.00%);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47.36±26.72)岁;其中行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9例、腹腔镜切除术11例。两组被选取对象在性别、年龄和手术方式等基础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本研究的比较标准。

1.2方法

1.2.1常规术后护理

予以参照组20例被选取对象常规术后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清洁,并做好被褥和病服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其次,护理人员应当定时更换患者切口的敷料,并对切口的愈合情况进行观察,以避免切口感染等情况的出现。最后,护理人员应当予以患者用药指导,根据医嘱予以患者相应计量的药物。

1.2.2 针对性护理

观察组20例被选取对象予以针对性护理。首先,护理人员予以适当的疼痛护理,通过言语交流、播放音乐或电影等注意力转移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痛感,对于痛感严重者可根据医嘱给予适当剂量的止痛药物。其次,护理人员予以患者饮食护理。在患者术后禁食阶段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待患者度过禁食阶段适当给予患者少量流质食物,并逐渐向正常饮食过度。并针对患者的饮食结构适度进行调整,禁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食材为主。最后,护理人员定时予以患者腹部按摩,通过按揉患者腹部的方式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待患者能够下床后,护理人员根据其身体恢复情况进行康复锻炼方案的制定,要求患者每日均进行适当的活动。对于无法下床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帮助患者进行屈膝、展臂和翻身等活动。同时,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肠胃减压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引流情况,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2]。

1.3 评定标准

对两组被选取对象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进行记录,分组整理归纳后计算中位数输入统计学软件验证并比较。

将所有被选取对象术后住院期间出现的切口感染、排尿困难和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例数进行记录,整理归纳后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整理归纳后的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数据进行统计学(统计学软件为SPSS 21.0)处理,以(x±s)表示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采用t或X2表示统计学软件验证结果,利用n(组员例数)表达计数资料,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组间对比

患者各项时间指标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发现,观察组20例被选取对象的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患者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组间对比(x±s)

3 讨论

腹部手术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和见效快等优点[3]。但是,患者在术后恢复阶段有可能因手术创伤等因素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甚至还有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提高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本文将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护理阶段的作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是一种通过对某一类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从而进行针对性预防护理的措施。该干预措施在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能够通过疼痛护理、饮食护理、腹部按摩、胃肠减压和运动指导等干预方式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进行预防,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有研究表明,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在腹部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患者以更好状态进行恢复,对于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均有着重要的意义[5]。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比较在我院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腹部手术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发现,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有利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且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的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护理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乔健.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干预预防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5):229-230.

[2]仲晓萍.精细化护理干预预防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J].家庭医药,2018(12):366.

[3]陈茂.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效果研究[J].饮食保健,2018,5(47):238.

[4]张丹丹.护理干预对预防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2):231.

[5]顾琳琳.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7):165.

论文作者:陈轶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  ;  ;  ;  ;  ;  ;  ;  

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评估论文_陈轶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