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体会论文_杨志坚

平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湖南岳阳平江 414500

摘要:目的:探讨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接收的妊娠梅毒患者54例,在自愿情况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未采取预防措施,观察组给予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措施,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足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新生儿早产率、死胎率、先天梅毒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梅毒患者采用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措施,可以提高产科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梅毒母婴传播;预防措施;治疗效果;应用体会

梅毒是一种接触性的传染疾病,苍白螺旋体是其病原体,该病毒可以入侵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内,所引发的症状也比较多。目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梅毒感染率持续升高,其中孕妇中梅毒的几率也在不断上升,这不仅影响了患者本身的健康,也给胎儿的正常发育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严重者还会导致流产、死胎、先天性梅毒患儿等[1]。经验表明,在妊娠期间给予孕妇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可以有效的阻断梅毒母婴传播,进而提高产科质量,为分析其疗效,本文以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接收的妊娠梅毒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规范抗梅毒治疗的实践效果,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接收的妊娠梅毒患者54例,将其分为2个小组。观察组患者27例,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7.5±2.6)岁,其中,经产妇12例,初产妇15例,一期梅毒3例,二期梅毒7例,潜伏期梅毒17例;对照组患者27例,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8.1±2.5)岁,其中,经产妇10例,初产妇17例,一期梅毒2例,二期梅毒6例,潜伏期梅毒19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未采取预防措施;观察组给予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措施,给予患者注射苄星青霉素240U/次,分双臀肌注,一周一次,共三次,共两个疗程,且第二个疗程在孕晚期分娩前一个月完成。过敏者用红霉素片500mg,口服,每天4次,15天一疗程,共两个疗程,第二个疗程在孕晚期分娩前一个月完成。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产时护理等[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新生儿足月率、新生儿早产率、新生儿感染率,以此作为预防效果判定的依据。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计算,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x±s表示,当P<0.05时,所得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新生儿足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新生儿早产率、死胎率、先天梅毒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所引发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疾病主要经母体、性行为进行传播,若患者妊娠期感染梅毒,母体经过血流和胎盘将梅毒传染给胎儿,就会导致新生儿先天梅毒感染。从临床表现来看,梅毒分为先天梅毒、潜伏梅毒及一期、二期、三期梅毒等多种类型,无论是何种类型,均会对人们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前检查中妊娠梅毒检出率明显提升,妊娠梅毒患者人数不断增多,且约90%的患者属于潜伏梅毒,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梅毒的典型症状在于损害皮肤黏膜,若没有及时治疗,会累及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导致人丧失劳动能力。妊娠期梅毒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围产期胎儿死亡,即使胎儿存活,也有可能伴随着严重后遗症,这无疑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一般来说,妊娠16周以前,苍白螺旋体是很难进入胎盘内的,这是因为胎盘中的滋养细胞有隔离作用,但是妊娠16周以后,滋养细胞数量减少,胎盘自带的屏障作用弱化,苍白螺旋体就很容易经胎盘进入子宫,侵犯胎儿的内脏、皮肤黏膜和骨骼等,引发多种妊娠并发症。由此可见,加强对妊娠梅毒患者的治疗和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苄星青霉素是一种长效青霉素,其抗菌效果和作用与青霉素相同,但是该药物吸收速度很慢,药效维持的时间也比较长,一般用药间隔为1周。临床经验表明,在孕周为24—28周内接受苄星青霉素治疗,可以起到最好的治疗效果[3],若孕妇未接受该药物治疗,或治疗时间未在分娩前一月完成,那么新生儿会有50%—70%的几率感染梅毒,若在孕18周后开始治疗,胎儿的梅毒可以有效治愈[4]。很多产妇正是因为没有及时的检测梅毒,才导致措施干预的最佳时期,由此可见,应当加强对孕妇早期梅毒的筛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产前检查的宣传,提高孕妇的保健意识,使其能够主动的入院检查,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治疗,这对降低疾病的感染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本文还针对妊娠梅毒患者展开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由于潜伏梅毒缺乏典型症状,很多产妇在得知自己感染梅毒时通常会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多种不良情绪,这是非常常见的。护理人员应当首先稳定患者情绪,与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使患者能够克服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在固有观念里,梅毒往往与不洁性生活挂钩,这无疑加重了孕妇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当向家属耐心解释可能感染梅毒的原因,使家属能够主动地配合检查和治疗,为患者创造一个利于治疗的环境。②健康教育:一般来说,感染梅毒的孕妇其配偶也存在梅毒,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选择适当的时间,展开健康教育,在治疗孕妇的同时,也鼓励家属积极的检查和治疗,这样可以提高疾病治愈的几率。除此之外,还应当告知患者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如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不与他人用同一物品等。③产时护理:分娩时,产妇应当在隔离房内分娩,需要剖宫产的产妇应当尽可能避免阴道损伤,以免出现病原体传播。护理人员应当选择一次性物品进行护理,严格依照无菌操作的要求,保证产妇的安全。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新生儿足月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观察组的新生儿早产率、死胎率、先天梅毒感染率分别为7.41%、0、0,对照组分别为14.81%、7.41%、29.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妊娠梅毒患者采用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早产率、死亡率和先天梅毒感染率,阻断母婴传播,可以提高产科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海素,谭冲,曹刚等.妊娠梅毒母婴传播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96-1497.

[2]吴红章,郄春花,周源等.妊娠梅毒患者母婴传播的检测及干预治疗[J].哈尔滨医药,2012,32(02):98-99.

[3]王盾,陈洁,汤飒爽.妊娠期梅毒患者临床干预对母婴传播的影响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6):4105-4107.

[4]黄欣欣,陈起燕,陈水仙等.149例梅毒母婴传播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03):553-555.

论文作者:杨志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  ;  ;  ;  ;  ;  ;  ;  

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体会论文_杨志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