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例研究与课题
课例研究为课题服务,课例研究是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出其成功和不足之处,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教学问题的反思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是一种通过问题式教学实践来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教学研究。而课题也可以称之为问题、主体或专题,是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题的系统的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揭示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探讨教育规律和获得理论认识的活动。
(一)课例研究目的
首先,教育者和研究者完成教学过程信息的共同分享;其次,通过课例研究,调查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再次,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最后,形成成果性材料,对成果进行视频开发或文本开发,有助于推广。
(二)课例研究过程
一个完整的课例研究过程,包含"反思契机--问题界定--知识基础--行动选择"四个主要阶段:
1.反思契机
反思契机来自实际的教学过程,这要求课例研究的参与者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寻找适当的部分,追问"为什么要这么教"这样的问题。
2.问题界定
一线教师在观课者的帮助下,确定哪些知识基础与前述问题相关。
3.知识基础
在问题界定的指引下,全体参与人员共同研读相关的理论知识,目的是将这些相关知识与要研究的课例联系起来
4.行动选择
这种行动选择,既可能是对原有教学设计方案的更新,也可能是维持原有的设计保持不变,无论如何,最终的行动方案都有了更稳健的知识基础,都是在更充分的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样形成新一轮反思的起点。
二、以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径
(一)树立专业化成长的意识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首先树立专业化发展的意识,让课例研究同听评课活动一起,为自己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服务,以教师和学生的同时发展作为动力,制定合理的规划,量化评价体系,相互合作、相互探究,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真正步入专业听评课的殿堂。然后,考虑自身的熟悉程度。课例涉及的内容应是自己比较熟悉的,自己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研究起来不会感到十分困难。切忌跟风盲从,离开自己经营的土壤,架空种植,不可能有收获。
(二)有针对性地扩充阅读量
如果说长年的教学实践,为教师提供了"行万里路"式的经验积累,那么课例研究则为教师提供"读万卷书"的理论提升机会。一线教师的经验水平各异,在教师研究中强调理论介入,是一种联合各方优势的选择。实际中,多数教师并不是不希望读书,而是事后想来往往难以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无益于实务问题的解决。这里的问题关键,就在于阅读的作品是教师根据喜好随意选择的,往往没有与正在面对的问题匹配起来。应该密切关注研读材料与反思主题的匹配,有了此种关联,专业课例阅读才能促使教师更明确自己已有的认识,最后达到对已有认识的有理据的反思。应该说,如何保持这种匹配程度,并没有十分确定的办法。为达到这一标准,要求参与研究的相关各方拥有尽量丰富的知识背景,大致划出一个一般化的选材范围来,最后,在这个范围内寻找研读材料。
(三)树立专业的听评课意识
专业的听评课重在证据、重在过程、重在记录、重在双赢。真实的记录才有真实的证据,真实的证据才有真实的推论,真实的推论才有真实的观课报告,真实的观课报告才能实现所有听评课的人的共同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归纳为五个意识:
1.框架意识
课堂观察的主要对象是课堂。崔允漷教授认为: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混乱之中;不同维度又有不同视角,不同视角有多个观察点只有首先从理论上了解了走向专业听评课的框架,我们在听评课选择角度去制作量表的时候,才会不盲目、有方向和指导。所谓"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就是这个道理
2.程序意识
课堂观察重在课堂的过程。而重在准备、重在研究、重在证据、重在双赢等是课堂观察过程的主要特征。对过程记录得越真实、越具体、越聚焦,越有利于评价者和被评者开展专业对话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和他人课堂教学的优缺点,促进每一个参与者尤其学生的发展。日常性,专业性和合作性是课堂观察的三个特性。如何显示出来专业呢?一般是要具有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的。
3.聚焦意识
教师应注重专业听评课每一个重点环节的把握,课前会议的人重点说教材,说学情定位、说教学流程、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课中会议的重点是每个观察者根据选好研究的问题制作科学实用的量表,并做好真实的、科学的、准确的记录,保证用事实和证据分析;课后会议的重点是观察者就自己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写出简明的观察报告。
4.工具意识
观察工具的地位和作用:贯穿于课堂观察的各个环节的核心问题是观察工具。"量表的作用是便于观察,开始的时候先使用别人的量表,然后提出改进,带着研究的眼光去用它;要开发学科化的量表。"大致流程如下:确定观察维度一确定观察视角一确定具体的观察点一结合自身实践分析观察点的要素一确立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观察指标一统一并规范观察量表格式一一课堂观察和做题初次审议一观察量表制作者二次修正并试用一课堂观察合作再审一观察者定稿一课中真实具体记录一形成简明的观察报告。
5.证据意识
课堂观察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目的是发展性评价。换句话来说就是,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以及所有参与者的发展。因此,只有基于过程的、事实的证据记录,才能发现被观课者教育教学的个人特色和缺点,才能反思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才能做到将课后分析有针对性的、实效性从传统的价值判断走向事实判断的,才能实现观课者和被观课者双方各自长期的需求、合作和持续性的发展与提升。
(四)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建构
以往,教师往往通过阅读书籍来解决教学问题,而课例研究可以将交流回归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发展某一种角色认同感:学生、班级将不分彼此,"同事"的学生将是"我们"的学生,而不再是"我的"、"你的"、"你们的"学生。
课例研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形式,已不再是一种抽象活动,而是直接与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联系,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课例研究"不是针对一个教师的活动,而是一个教师始终参与、多个教师合作完成的活动,在"课例研究"模式下,专家引领只是一种辅助作用,同行分享、互帮互助才是关键性的内容,参与课例活动的教师不仅是设计者、表演者,更重要的还是知识的分享者和活动的评价者。
综上,在"课例研究"中,教师获得技能的方式既是从"课例"中获得的,也是从同仁那里获得的,因此,"研究课"不仅仅是一次"课",而是教师相互交流切磋的机会,通过教学经验和建议的分享,达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论文作者:李凤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教师论文; 课例论文; 课堂论文; 真实论文; 专业论文; 意识论文; 评课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