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在激励中学班干部中的应用论文_孙程程 刘涛

双因素理论在激励中学班干部中的应用论文_孙程程 刘涛

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 255000

摘 要:目前中学班主任工作普遍繁重,一味的苦干蛮干只会事倍功半。尤其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应学会通过激励班干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分析目前中学班级管理的特点和现状,用双因素理论来指导班主任对学生尤其是班委成员进行激励,可以开拓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思维,使班主任工作更得心应手。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 班干部 班级管理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思想逐步独立成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中阶段学业紧张,学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度过,所以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显得至关重要。随着时代进步,素质教育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班主任“一元化领导”的班级管理模式落后低效。如何使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更加科学民主,在双因素理论的视角下,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思路。

一、双因素理论的内涵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 (Herzberg) 针对组织中影响人的行为动机的各种要素提出来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主要内容是, 组织中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各种因素可划分为两类: 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工作不满的因素,这大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 它的改善可以平息职工的不满, 但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作用; 激励因素指的是造成员工满意的因素,主要与工作内容和工作自身有关。工作的成就感,挑战性和上级对员工的认可度都可能成为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划分方法以及所隐含的管理思想,实际上存在于诸多的管理问题当中。因此,双因素理论同样可以为激励班委成员,帮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应用双因素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合适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班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班级管理的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二、中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

1.班主任工作的繁复性。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很难量化。班主任工作非常琐碎,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进行德育管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扮演着调解员和心灵导师的角色。比如很多寄宿生都是进入高中才开始住校,不会处理与同宿舍同学的关系,不懂得包容其他同学的生活习惯。

此时,班主任需要对这些学生的关系进行调解。中学生思想活跃,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想的冲击。当社会或网络出现一些比较偏激的观点时,班主任还要负责解读新观点,以避免有些学生受到某些观点后做出极端行为。

同时,班主任工作的随机性比较强,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限于课堂,还有平时的日常活动。班主任无法时时刻刻跟在每个学生身后,否则,班主任会陷入各种班级琐事而难以集中精力去塑造心灵。此类种种,都决定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繁复性。

2.班委自身对班级管理的模糊认识。事实上,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任务,班委成员也对班级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班委成员是连接老师与学生的桥梁,在班级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在班级工作方面,班委不仅仅是积极的执行者,也是重要的推进者。然而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班委成员未能意识到这一点。真正意义上的团支书和班委成员应该是班集体的精神风向标,能够最先领会班主任和教师提出的思想并贯彻宣传。

三、双因素理论在班级管理中激励班委的应用

1.激励因素——权威转化,激发班委工作的内在动力。每一个新生入学时面对的都是已经安排好的班主任,不论他们适不适应这个班级,他都无法改变。然而,班内的班委成员的产生却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民主投票产生。他们既然选择了班委,就要配合班委的工作。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点,将一些人看来是属于教师个人对学生的威望、权力等“支配力量”分散到各个班委成员身上,再由班委成员组织同学通过民主讨论制定班规,进行自我管理。这样一来,班委的工作得到了班内同学的支持,学校和班主任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管理空间,从而激发班委工作的积极性。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权威转化”并不是放弃班主任的教育导向和管理权力,这些教育意图与学生集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且这种意图通过班主任的引导已变成了学生的内在要求。

2.保健因素——召开班委例会,及时消除不满情绪。班干部在协助教师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开始往往情绪高涨,干劲十足,但随着班级工作的开展和深入,班干部也会产生畏难和倦怠情绪。为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班主任应对班委成员的工作及时关注、肯定并提供支持。召开班委成员的例会,能够及时发现班级内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例会可以每周一总结,以肯定工作,积极鼓励为主,同时也要协调好班委成员内的关系,班委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能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习,为班级、为同学服务。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在例会上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给班干部,让班干部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从而激发班级工作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周佳 中小学班主任激励的双因素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0,(06)。

[2]郭洪楠 孙竞阳 殷路 双因素理论在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2,27,(12)。

论文作者:孙程程 刘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月总第1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  ;  ;  ;  ;  ;  ;  ;  

双因素理论在激励中学班干部中的应用论文_孙程程 刘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