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技术与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正在进行现代化改革。人们思想转变迅速,尤其是对建筑设计要求增多,无疑为现代建筑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发展压力。特别是现代建设设计中不断浮现出的设计问题,需要从现代建筑的空间构成、周围环境搭配以及建筑设备整体设计、建筑功能划分等方面加以完善改建与创新,认识到现代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同时寻找适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探索
导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高度进步,在建筑行业中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繁杂,作为建筑物的空间构成、功能赋予、周围环境搭建、设备整合等各种产品的第一要务的建筑设计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但同时也是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创新建筑设计方式来追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保证建筑设计行业更好更快的运行下去。
1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概述
1.1构图法
传统的建筑设计也考虑了平面构成的关系。当然,它不仅反映在平面上,而且从二维到三维,从建筑的外部形态、内部空间范围和整个体积的大小。对于建筑来说,这种组合不同于平面。平面组成只能设计成比例、颜色等问题。对于建筑学来说,它将涉及空间尺度、更严谨、更分析的内容。在尺寸和数据准确的基础上,可以提前确定建筑物的位置,从而达到更合理、更准确的目的。科学的建筑结构设计的目的。
1.2建筑结构法
对于建筑来说,结构组成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骨架,一个稳定的建筑结构可以带来更安全、更长期的使用,同时也更直接地表达了设计者的概念。当然,结构也是这座建筑的审美标准之一,所以设计师会考虑将无聊的结构设计融入到外部的装饰中,使其成为建筑的一个特色体现,以增强人们对建筑的视觉冲击和表达的多样性。
1.3平面功能设计法
平面设计是一种比较直接的向人们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对于传统的建筑设计来说,这种方法可以能够有效地表达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很多时候,有一张图纸上的平面构想都能够直接有效的展示建筑形态,虽然建筑是一个空间上的立体形态,一个简单的平面图或者是一小部分的细化可能没有办法完全展示出全部的建筑思想。但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平面设计环节是不可缺少的。众所周知,建筑物的存在是建立在使用功能上的,即可以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而一个好的平面设计能够保证使用功能的更优性,产生更大的价值。在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中平面流线设计是经常用到的,因为它会关系到对建筑的用途,也会涉及到复杂的用地关系的考虑。
1.4综合设计法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的建筑设计并不会针对单一的建筑而言的,许多时候面临的都是更为复杂的群体性的建筑设计。因此,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首先对群体建筑进行拆分,然后再利用适合单一的个体建筑的设计方法逐一的去设计,利用这种综合设计的方法可以做到每栋建筑的风格特异性,也可以保证个体与个体建筑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2建筑设计基本要素
创新建筑设计方法还需要掌握建筑设计基本要素,这样才能确保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科学。建筑设计基本要素如下:
建筑功能: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必须以具体的形式表达抽象的建筑思想,设计详细的建筑方案,突出建筑设计的目的,因此建筑功能是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现代建筑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的生活、生活、办公等需求。在现代城市建设条件下,对建筑设计的要求更为严格。同时,它也需要建筑设计具有更多的功能,以满足人们高标准的精神和审美需求,从而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人们对环境的高标准需求,精心设计建筑本身,也要做好景观环境设计,将现代与传统设计理念相结合,协调景观建筑的结构,充分发挥景观建筑的价值。在建筑设计中,向园林中灌输更多全新的设计理念,以实现园林设计的建筑功能。当然,建筑师在设计和开发建筑功能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建筑性能,以保证现代建筑能够真正地、敏锐、生动地发挥建筑功能。
建筑技术:建筑设计的层次化设计是实现建筑技术的途径。无论建筑设计方法是什么,都必须通过建筑技术来实现。建筑技术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建筑施工材料、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都是建筑技术的表现形式。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和条件进行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筑设计方法创新也需要考虑建筑技术。建筑技术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建筑艺术形象的选择和实现。受建筑经济合理性的制约,施工技术也需要在工程预算中做好工作。
建筑艺术形象:现代建筑更注重艺术性。建筑本身就是艺术的直接表现。建筑的美学特征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完美的现代建筑艺术形象,保证建筑质量。许多建筑艺术形象都符合群体造型和单一造型,科学地协调建筑设计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协调光影、材质、建筑色彩的变化。建筑艺术形象也是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直接因素。建筑艺术形象的体现是从根本上设计和实现人们对建筑设计的主观印象,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设计的需要,同时也突出人们的审美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艺术形象因素的突出,不仅提高了现代建筑的空间利用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现代建筑的空间舒适性,真正帮助现代建筑实现宜居建筑的目标。
3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方式
3.1建筑设计中应体现智能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了多种多媒体技术,增加了各种智能技术,整合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使建筑设计成果能够快速实现。智能化建筑设计,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结合建筑工作城市的情况和建设单位的财力,进行合理的智能化设计,在保证建筑企业经济收入的基础上,尽可能丰富建筑物的整体功能。
3.2可持续性思考
可持续发展应用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是指通过设计将建筑的可持续性提升,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当中将降低环境污染作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保证建筑安全、可靠、舒适的前提条件下,将减轻环境污染作为评价以及将各种利益均衡、合理分割的最终参考。建筑设计中坚持可持续发展不但要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考虑,同时要考虑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3建筑设计应体现环保的理念
建筑设计当中要将环保观念体现出来,设计工作者要融合这个观念到建筑设计当中。不仅保证建筑设计的环保,更保证建筑施工过程的环保。如果建筑垃圾过多,将直接影响环境,不能保证国家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这将对未来建设项目的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在实际的施工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应坚持生态设计工作,利用各种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进行设计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最小化,保证施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建筑行业有许多环保理念,但设计师仍需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将更好的理念运用到自身的设计工作中,以确保建筑设计工作的顺利、健康发展。
3.4合理应用数字化技术
随着家庭办公的广泛普及,数字化技术慢慢的将建筑设计工作融合到现代住宅当中,使住宅和办公的功能有机结合,促使设计工作更加具备自由性和分散性,将住宅的基本功能进行最大限度的优化。将高新技术与计算机网络融合到设计观念当中,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作为中心技术,突破传统的工作形式和居住形式,实现两个方面的合理融合。此外,推动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设计工作成本,同时大幅度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具备重要的创新应用作用。
3.5建筑工程设计中融入科技技术创新
现代建筑设计的科技化不仅体现在设计过程中信息的储存技术和处理技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也应体现出来。在建筑设计中创新元素均可应用在建筑的外形和技术中。如清华大学的超低能耗楼,其围护结构设计中包含了很多幕墙、植被屋面、生态舱设计等。在建筑设计中也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及智能技术,将信息资源融合在一起,快速实现了建筑设计成果。智能化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将建筑的实际情况综合起来,再依照建筑施工城市的情况及建筑单位的资金实力,合理进行智能化设计,在保证建筑企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尽可能丰富建筑的总体功能。
生态舱是在建筑物一层的北部,其实现了室内绿色的理念,让建筑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而又创意新颖,室内的空气质量也得到提高。随着家庭办公越来越广泛,在建筑设计工作中数字化技术也逐渐融合,办公和住宅的有机结合使设计的工作自由性更强,分散性也更强,住宅的基本功能的优化也最大限度地展现。在设计观念中加入计算机网络和高新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打破传统居住形式和工作形势,让两者合理融合。另外,数字化技术还有效降低了设计的工作成本及环境的污染程度。
3.6加强对现代建筑设计的人文情怀
现代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和风貌。在现代建筑的设计和创作过程中,人们对建筑的形式和特点有着不同的需求。只有与公众的审美特征基本相同,才能引起共鸣。当今的人文社会环境要求现代建筑的建设与创造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当今人们对建筑的诸多设计追求。因此,它要求建筑师掌握基本的设计技巧,并对生活和时尚设计有一定的把握。建筑师自身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但更重要的是,建筑师应具有良好的人文情怀和强烈的国际视野。
4结束语
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来说,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师不断创新,产品设计与时俱进,促进建筑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高性能计算平台简介[C]//首届工程设计高性能计算(HPC)技术应用论坛报告集,2017.
[2]张莹莹,李少华.浅议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C]//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18.
[3]薛占利,赵楠.现代建筑中的乡土表现[C]//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2018.
[4]李卫东,杨光,刘剑平.BIM点亮建筑工程新梦想[C]//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2018.
论文作者:王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功能论文; 方法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