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在国家体改委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暨原有股份公司规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体改委论文,试点工作论文,工作会议上论文,股份公司论文,试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今年4月, 国家体改委召开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暨原有股份公司规范工作会议。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在会上作了题为《明确思想认识加大实践力度继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的讲话,阐述了目前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方针、重点任务、主要要求,指出了现阶段股份制改革的工作方针,阐明了股份制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关系。
应读者要求,本报分两次摘要刊登洪虎同志的这个讲话。
国家体改委联系的30户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1996年取得了新的进展,抓紧了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了落实方案的步伐,在一些难点问题上有所突破。但是,总的进展还不平衡。试点进度有快有慢,试点企业的成效有大有小。从总体上看,试点工作还跟不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进展的步伐,还没能体现以点带面的明显效果。因而,1997年,要继续加快推进试点的步伐。
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方针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今年经济工作的方针,我们把今年试点工作的指导方针概括为六句话,就是:继续推进,加大力度,抓紧落实,不断完善,搞好配套,总结经验。总的精神是试点工作要进,不是停,更不是退,也不可能退。这次工作会议,仍是为试点工作鼓劲儿的会,不是宣布试点工作结束的会。
根据这一精神,对今年的试点,工作上要抓紧,要落实,要高标准要求,要扎扎实实地求实效,不能够放松试点工作,不能够放慢试点进度,不能够低标准,更不能够应付和凑合;内容上要不断完善,要搞好配套,要在薄弱环节上加把劲儿,不能干到哪儿算到哪儿;要求上不仅要出效益,而且要出经验,不仅要看试点对单个企业的作用,而且要看对面上众多企业改革的推动作用。试点工作要坚持“三个不动摇”:一是要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不动摇。二是要坚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句话”的要求进行制度创新的改革内容不动摇。三是要坚持选择少数企业先行一步、率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突破探索,为企业改革提供经验和办法的推进改革的部署不动摇。总之,一句话,试点的信心、决心和恒心不能动摇。
二、试点工作的重点任务
第一,落实方案,突破难点。
1.要突破认识上的难点。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3年多了,但是,对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 为什么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究竟能不能解决国有经济的问题等诸多认识,现在还不是完全统一的。要继续通过实践、通过宣传介绍试点企业好的做法和经验来统一各方面的认识。
2.要突破在方案落实上的难点。首先,建立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制度,是一个难点。从企业层次看,建立出资人制度,要求把企业改造成公司制。只有在公司制企业里才能找到出资人的位置。现在国有企业的财产关系是授权企业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关系,不是公司制企业的出资人与被投资公司的关系,所以找不到出资人的位置。从政府层次看,它涉及到政府职能的转变,涉及到政资职能、政企职能的分开。有的同志认为政企是分不开的,若政企分开,政府就不能再管企业了,而政府不管企业是不可能的,因此政企是分不开的。这种认识是对政企分开的一种误解。政企分开,首先是指把政府和企业的性质和地位分开,政府是属于国家机关法人,企业是属于企业法人,他们的性质不同,地位不一样;然后再把他们的职能分开,政府是行使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企业行使的是资产经营的职能。政府还可以作为出资人,能够营运国有资本,也就是:可以选择把资本投到哪里去,采取什么形式投资,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企业作为资产经营组织,是利用各种经济资源来从事产、供、销和服务活动。政府不能直接经营资产,但是,政府可以作为出资人。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这种出资关系,就要建立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制度。
其次,企业中组织机构的设立和领导人的选择,是一个难点。有人提出“新三会”和“老三会”的问题。所谓“新三会”是公司这样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依法设立的组织机构,“老三会”是公司中的职工依据不同身份依法组成的社会组织,包括政党组织。需要处理好公司的组织机构和公司中的社会组织的关系,不要把两者混淆起来。
再次,要落实政府在企业试点方案中已经承诺的对试点企业的支持政策。
3.要突破配套改革的难点。对相关的一些配套改革,试点方案里表述得比较原则,比较抽象,希望能够抓紧具体落实。这些改革都是企业之外的改革,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企业要积极促进和推动。
第二,扩大试点,拓展范围。
江泽民总书记在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总结经验,扩大试点范围”。我们应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和认识扩大试点范围的涵义。一是在试点的内容上扩大试点的范围,由试点方案确定的具体改革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扩展到试点方案原则规定的改革任务的落实,也就是把试点方案中写得比较原则和比较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由试点方案规定的任务扩展到试点方案没有规定的任务,特别是试点进展情况较好的企业,要按照“四句话”的要求,进一步扩展试点内容;由侧重企业内部的改革扩展到企业外部的相关的配套改革。二是从试点的空间上来扩大试点范围。我们需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与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三是从时间上来讲,扩大试点范围应该把试点的成功经验在面上及时加以推广。不要等试点告一段落,再去推广经验。把组织试点企业的探索和推动面上企业的改革结合起来。
第三,总结经验,继续推进。
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之初,就提出试点要出经验,经验要系统配套,经验要有可操作性,经验要能推广。现在,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尽管有些经验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总结经验是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找出途径和方法。出经验很重要,这是今年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试点工作的主要要求
第一,试点一定要着力进行制度创新。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不是企业一般工作的改进,不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般改善,其本质意义是要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同时,要把企业制度创新和企业其它各个方面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从这样的角度来认识“三改一加强”。首先要弄清楚我们讲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一种企业体制,是整个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进行制度创新就是为建立新体制打基础的工程。这种现代企业制度,是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的企业制度,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制度,是过去世界上没有的,要创造而不能够成套引进和照抄照搬的企业制度。所以贵在创新。在这个问题上切忌简单地把实行公司化改造就认为是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简单地把公司这种组织形式认为就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内容远不只这些。我们要解决的政企分开的问题,就不是只实行公司制改造就能解决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按照“四句话”的要求来进行制度创新。这“四句话”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能够少讲一句话,也不能够只讲一句话,特别是明晰产权。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突出问题,主要是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和经营工作没有跟上,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是清楚的,但在实践中并没有解决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无人负责的问题,国有资产的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我们讲明晰产权就是要揭示国有企业中资产的权属关系,确立出资人的地位,明确出资人对维护国家权益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从财务制度上来看,企业资产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才是属于出资人的。过去国有企业是一种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关系,从法律上来讲,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按照法律规定,国家作为被代理者要对代理者国有企业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这种关系使得国家对企业的债务实际承担无限责任。所以,产权清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只有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才能够确定出资人和债权人分别对企业享有什么权利、承担什么义务,才能使企业真正落实法人财产权,才能做到权责明确;只有把国家和企业间的这种财产关系揭示清楚,把政府的出资人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分开,才能够最终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只有实行了产权明晰,才能够使得企业中的组织机构可以体现出资人的意愿,也才能够使出资人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和企业独立依法行使法人财产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做到管理科学;只有在这几方面紧紧把握住着力制度创新的要求,才能够把企业塑造成适应市场需要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第二,试点工作要系统配套地推进。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讲话中谈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企业存在的困难和矛盾,有些是企业本身的问题,有些是国民经济中深层次问题的反映。所以,既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还要进一步抓好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为解决当前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创造条件。”这段话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不能把企业改革只看作是企业内部的改革,更不能只看作是企业自身的改革。一定要把管理国有经济的体制的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紧密联系起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是政府和企业,而且要把政府摆在前头。强调要系统配套地推进这项改革,就是要强调政府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的责任,政府不能站在改革之外,仅是指导、支持和帮助企业进行改革。
系统配套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关键是,要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政府要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因此,今年的改革,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配套系统地推进。配套系统地推进改革的切入点,是以城市为单位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把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和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要加快结构的调整。
改革最终要解放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改革最直接的目的。结构调整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来配置资源的作用。要把制度创新的改革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结构调整。
第四,要提高试点企业的竞争能力。
如果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就不能说我们的改革是成功的。一切企业制度的改革,都是要把企业塑造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并且这个主体要在市场中站得住脚。当前的宏观环境仍然是很严峻的,试点企业担负着比别的企业更重的担子。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要参与面上普遍推行的一些改革,还要另外担负起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途径和方法的任务。试点企业要利用自身改革的优势,研究采取适应市场需要的经营战略和经营方式,不断提高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起到真正的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