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慈善事业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仿真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力学论文,慈善事业论文,模型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16)01-0093-07 体育慈善是指一切在体育界发生的慈善行为、动机、观念[1]。体育社会团体或个人通过从事体育慈善活动,不仅可以对社会弱者进行救助,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声望、获得税收减免、获取心理满足、提高效能感等[2]。那么,人们从事体育慈善活动的首要原因是为了纯粹地帮助他人,还是使自身获益呢?有学者认为体育慈善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人们进行慈善捐赠并不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捐赠者秉持的是利他主义观点(Altruism)[3],而也有人认为这种利他主义并不纯粹,单纯的利他主义并不能解释人们的慈善行为,捐赠者很可能从利己主义(Egoism)出发[4]。利他主义是指对别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任何明显益处的自觉自愿行为。基于利他主义价值观,人们更具有爱心,从事体育慈善活动的首要出发点在于帮助弱势群体,而不是为自身谋求利益。利己主义是把个人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基于利己主义价值观,人们从事体育慈善活动,首先是为了获得社会声望、减免税收、获取体育彩票奖金等,帮助他人只是顺带或者作秀。 我国的体育慈善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长久以来,我们处于以“奥运争光”战略为代表的举国体制背景下,拿到奥运金牌就是对社会的最大回报,成为最高价值取向,使得体制内培养的体育人有意或无意地隔断了体育与慈善之间的必然联系[5]。我国参与慈善的体育明星人数较少,主要是以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为主,规模较小。我国的体育明星并不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奉献意识[6];体育明星在忙于公益事业的同时,也不排除有追求个人利益的因素在内。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慈善参与度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体育慈善意识普遍淡漠、缺乏捐赠渠道、对相关组织信任度不高等[7-9]。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政府向广大社会公众筹集的体育慈善经费主要源自体育彩票公益金,众所周知大多数中国民众购买体育彩票的目的在于追求一夜暴富。那么,影响我国民众参与体育慈善活动的主要因素到底是“利他主义”还是“利己主义”呢?如果人们的体育慈善行为是基于“利他主义”,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奉献意识来促进其行为;如果人们的体育慈善行为是基于“利己主义”,我们则可以通过设立相应的利益机制来对其进行诱导。 为了弄清人们进行体育慈善活动的首要目的,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政策建议,从而促进我国体育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我们把体育慈善事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的系统去研究,考察系统中的实施者、受助者、经费等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借助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构建我国体育慈善系统模型,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测试,来实证人们参与体育慈善活动的根源在于利他还是利己。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体育慈善事业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体育慈善者”和“体育慈善经费”两个核心要素。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咨询法 在绘制完我国体育慈善的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和流图,建立起系统动力学方程之后,咨询部分专家,通过讨论,对因果关系图和流图中的一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作了修改与调整,对方程中的一些参数取值作了调整。 1.2.2 系统动力学方法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福雷斯特(Jay W.Forrester)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擅长处理复杂系统,解决长期性、周期性、高阶、非线性、时变问题,适合情景分析和在数据缺少的条件下使用。目前,系统动力学已被应用于区域规划与发展、环境保护、企业战略等方面,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系统动力学的一般步骤是:①认识问题,确定系统边界,找出相关要素及其因果关系;②绘制因果关系图和流图;③建立结构方程;④计算机仿真;⑤结果分析。本文将我国体育慈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导入相关数据,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模拟。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体育慈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2.1.1 变量的选取与解释 我国体育慈善系统有两个核心要素:“体育慈善者”和“体育慈善经费”。体育慈善经费的获取渠道包括钱物捐赠、基金会、体育彩票公益金、拍卖、义赛义演等。我国官方公布的数据,通常只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由体育明星发起、支持的部分基金会筹集的善款物资(表1);二是向普通民众销售体育彩票筹集的公益金。体育慈善经费主要用于贫困儿童、残障人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或生活资助,退役运动员和教练的进修和再就业资助,青少年健康和体育教育资助,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援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捐赠体育健身器材,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补助,国家队训练补助,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办赛经费补助,为扶持跳伞、摩托车、帆船、摩托艇等军体项目发展的专项器材购置、维护补助等。体育慈善者分为潜在体育慈善者和现实体育慈善者。当人们对体育慈善有一定程度的接触,且具备一定的体育慈善意识时,他只能被称作为一名潜在的体育慈善者,因为此时他并没有捐献出任何钱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足够成熟,再加上一定的利益诱导,他会变成一名现实的体育慈善者。他的捐赠行为可能是一次性的,也可能是重复的,甚至他会终身致力于体育慈善事业。体育慈善者和体育慈善经费的关系假设很简单,当体育慈善者增多时,体育慈善经费总量会增加,反之亦然。围绕这两个核心要素,我们用因果关系图的形式把所有相关要素的因果关系表示出来。 2.1.2 我国体育慈善系统的因果关系图 因果关系图(Causal Relationship Diagram)是一种定性描述系统中要素之间因果关系的图示模型,即用图的形式描述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它是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围绕“体育慈善者”和“体育慈善经费”这两个核心要素,找出与其相关的并共同构成系统的其他要素,理清它们之间的正负因果关系,利用Vensim 5.4a PLE软件绘制出因果关系图(图1)。 图1 我国体育慈善系统因果关系图 Figure 1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diagram of sports charity system 2.1.3 我国体育慈善系统的流图 流图(Flow Diagram)是在因果关系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各要素的性质,用更加直观的符号刻画系统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系统的反馈形式和控制规律,为深入研究系统打基础的图形表示方法。流图通常由水准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参数、流、源与洞、信息、延迟等构成。在我国体育慈善系统的流图中(图2),水准变量是潜在体育慈善者L1、现实体育慈善者L2和体育慈善总经费L3,反映了物质对时间的积累;速率变量是非体育慈善者变为潜在体育慈善者的转变速率R1、潜在体育慈善者变为现实体育慈善者的转变速率R2、现实体育慈善者离开慈善群体的离开速率R3、因现实体育慈善者增加带来的经费增加速率R4、因现实体育慈善者减少和社会公益事业支出带来的体育慈善总经费的减少速率R5,反映了水准变量的变化速度和幅度;辅助变量是非体育慈善者A和现实慈善者平均提供的慈善经费AVf,通常设置在水准变量和速率变量之间,使速率变量的表达式得以简化;参数变量是非体育慈善者与现实体育慈善者的接触概率d1、非体育慈善者转变为潜在体育慈善者的转变概率d2、从潜在体育慈善者向现实体育慈善者转变所需时间T、现实体育慈善者离开慈善群体的比例d3、非体育慈善者具有的奉献意识C1、潜在体育慈善者期望从慈善行为中获得的益处C2、新增现实体育慈善者带来的平均经费AVm以及社会公益事业需求率d4。 图2 我国体育慈善系统流图 Figure 2 The flow diagram of sports charity system 2.1.4 我国体育慈善系统的结构方程 系统动力学结构方程(DYNAMO)是在流图的基础上对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描述的一组数学关系式,是从一个已知的初始状态开始确定下一个状态的递推关系式,其实质是微分方程组,求解时将微分方程差分化,然后用计算机进行仿真分析。系统动力学结构方程包括水准方程、速率方程、辅助方程、赋初值方程和常量方程。我国体育慈善系统的主要结构方程如下: 2.2 我国体育慈善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2.2.1 原始数据的选取与参数确定 本模型中涉及的体育慈善者人数、体育慈善经费等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网站、中华慈善总会网站、中国体彩网、国家体育总局网站等公布的2005-2014年的数据,部分数据来源于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领导人讲话(表2)。由于我国体育领域的许多数据未公开,给仿真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将收集到的这些数据通过筛选、比对、计算,最后为模型仿真所用。这里有必要强调“现实体育慈善者”和“体育慈善总经费”两个指标。由于获取数据的现实困难,通过实际分析发现,体育慈善主要涉及捐赠行为(直接慈善行为)和体育彩票购买行为(间接慈善行为),所以现实体育慈善者人数数据主要提取了捐赠者人数(来源于历年的《中华全国体育慈善基金会工作报告摘要》和《中华慈善总会年度审计报告》)和体彩购买人数(通过中国体彩网、国家体育总局网站等获取彩民总人数、人均购彩支出、体彩公益金比例等相关信息,通过推算大致得出我国体彩彩民人数)两方面信息,体育慈善总经费数据主要提取了捐赠经费(含物资折价)和体彩公益金两方面信息。 综上所述,本模型中主要变量取值如下: 以2005年为起始年份,潜在体育慈善者人数初值L10=600万人,现实体育慈善者人数初值L20=2933万人,体育慈善总经费初值L30=911542.68万元。社会公益事业需求率是一个表函数d4=WITHLOOKUP(Time([(2005,0)-(2050,200000)],(2005,124494.32),(2006,140320.69),(2007,86134.81),(2008,157980.96),(2009,90889.78),(2010,108006.69),(2011,147014.05),(2012,203038.36),(2013,232953.77),(2014,227358.35)))。通过分析和计算有d1=0.4,d2=0.5,C1=0.5,C2=0.5,T=0.9年,d3=6%,P=13.68亿人,AVm=343.53元。 2.2.2 模型测试 在系统仿真之前,应该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测试。首先,借助Vensim 5.4aPLE软件完成了模型的单位一致性检验(Unit Check)和现实性检验(Reality Check)。其次,选取我国体育慈善2005-2014共10年的数据对现实体育慈善者和体育慈善总经费进行拟合(图3,图4),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表2 历年体育慈善人数和体育慈善经费收支情况 Table 2 The sports charitarian and the sports charity funding 图3 体育慈善者人数模拟结果和历史数据比较 Figure 3 The comparison of simulation data and realistic data of sports charitarian 2.2.3 系统仿真 模型仿真时间范围为2005-2050共45年,步长(Step)设为1年(图5)。不难看出,我国现实体育慈善者人数和体育慈善总经费都是呈上升趋势,到2050年现实体育慈善者人数将超过8.97亿,体育慈善总经费将接近2万亿元,但之后的增长就会逐渐减缓,这是一个十分乐观和理想的前景。同时可以看到,潜在体育慈善者人数先增长后下降,在2034年达到峰值6155.98万人,因为在前期随着非体育慈善者与体育慈善者的接触,在奉献意识因子的作用导向下,转变速率不断加快,使得潜在体育慈善者人数不断增长;2034年过后,由于非体育慈善者基数的减少,加之许多潜在体育慈善者已经转变为现实体育慈善者,所以潜在体育慈善者人数开始下降。当然,这只是在既定框架和现有数据分析下产生的仿真结果,随着经济水平和道德水准的提高,可以预计在未来,新增体育慈善者捐助的平均经费会增加,社会公益事业需求经费会减少,如果是那样的话,体育慈善总经费在2050年之后仍然会保持快速上升趋势。 图4 体育慈善总经费模拟结果和历史数据比较 Figure 4 The comparison of simulation data and realistic data of sports charity funding 图5 潜在体育慈善者、现实体育慈善者和体育慈善总经费仿真示意图 Figure 5 The simulation outcome of potential sports charitarian,realistic sports charitarian and sports charity funding 2.3 基于仿真结果的我国体育慈善系统政策设计导向 对于体育慈善系统来说,为了使慈善者人数和慈善经费尽快达到期望高度从而满足社会公益事业需求,我们可以采取提高非体育慈善者与体育慈善者接触的概率,提高非体育慈善者向潜在体育慈善转变的概率,缩短潜在体育慈善者向现实体育慈善转变的时间等三种方法来实现。 2.3.1 提高接触概率 非体育慈善者同体育慈善者的接触机会增多,意味着人们通过交流之后奉献意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基于此,我们将d1由原来的0.4提高到0.5(图6、图7),发现非体育慈善者向潜在体育慈善者的转变速率,及潜在体育慈善者向现实体育慈善者的转变速率都加快了,此时的现实体育慈善者人数和体育慈善总经费在2034年就能达到原模型中2050年的水平。 图6 转变速率和现实体育慈善者仿真示意图Ⅰ Figure 6 The comparison of current data and adjustment data for sports charitarian Ⅰ 图7 体育慈善者和体育慈善经费的仿真示意图Ⅰ Figure 7 The simulation outcome of sports charitarian and sports charity funding Ⅰ 2.3.2 提高转变概率 当人们的奉献意识在原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时,非体育慈善者向潜在体育慈善者的转变就会加快。基于此,我们将d2由原来的0.5提高到0.6(图8、图9),发现非体育慈善者向潜在体育慈善者的转变速率,及潜在体育慈善者向现实体育慈善者的转变速率都加快了,此时的现实体育慈善者人数和体育慈善总经费在2025年就能达到原模型中2050年的水平。 2.3.3 缩短转变时间 当人们的内在奉献意识达到并保持在一定水平,通过外在的利益引诱,能够使潜在体育慈善者向现实体育慈善者转变的时间缩短。由此,我们将T由原来的0.9年缩短到0.8年(图10、图11),发现非体育慈善者向潜在体育慈善者转变的速率,及潜在体育慈善者向现实体育慈善者转变的速率并没有什么变化,而此时的现实体育慈善者人数和体育慈善总经费水平与原模型相比也没什么变化。 图8 转变速率和现实体育慈善者仿真示意图Ⅱ Figure 8 The comparison of current data and adjustment data for sports charitarian Ⅱ 图9 体育慈善者和体育慈善经费的仿真示意图Ⅱ Figure 9 The simulation outcome of sports charitarian and sports charity funding Ⅱ 图10 转变速率和现实体育慈善者仿真示意图Ⅲ Figure 10 The comparison of current data and adjustment data for sports charitarian Ⅲ 图11 体育慈善者和体育慈善经费的仿真示意图Ⅲ Figure 11 The simulation outcome of sports charitarian and sports charity funding Ⅲ 3 结论与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实体育慈善者人数和体育慈善总经费在未来30多年里呈上扬趋势,但在2045年之后这种增长势头将会减缓,如果要提前达到这一高度,理论上有三条途径:一是增加非体育慈善者与体育慈善者的接触概率,二是加快非体育慈善者向潜在体育慈善者的转变概率,三是缩短潜在体育慈善者向现实体育慈善者的转变时间。第一、二条途径中的变量改变与奉献意识因子相关,即假设人们参与体育慈善活动是基于利他主义观点;第三条途径变量改变与利益诱导因子相关,即假设人们参与体育慈善活动是基于利己主义观点。通过仿真发现,第三条途径达到的效果并不明显,也就是说影响我国民众参与体育慈善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利他主义,要使我国体育慈善事业发展尽快进入理想状态,从培育与增强奉献意识方面入手比建立相应的利益机制更加重要。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第一条途径与二条途径发现,调整“转变概率”变量比调整“接触概率”变量对结果输出的影响更加灵敏,说明增强奉献意识比培育奉献意识对增加体育慈善总人数和经费更为有效。 尽管“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对我国体育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来讲极为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体育相关群体和个人的体育慈善奉献意识比较淡薄。虽然系统动力学模型中显示的体育慈善者人数和体育慈善经费数量都比较可观,但其大部分是源于间接的体育慈善行为,即购买体育彩票,而直接的捐款人数和金额所占比例较小。要想培育与增强人们助人为乐的体育慈善奉献意识,有如下几点建议: 3.1 加大宣传 首先,弘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和“平等、互助、友爱”的现代精神,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体育慈善并不只是政府和有钱运动员的事,而应当是整个体育群体的事。体育慈善也不应该是一时感情冲动所为,而应当是一种长期的习惯。其次,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广播等多种信息渠道大力宣传体育慈善知识和体育慈善人物先进事迹,使之家喻户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风气,使体育慈善理念和文化走进机关、企业、学校和社区,从而提高所有体育爱好者的公共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对制作、播出、刊登体育慈善公益广告的行为给予减免费用、税收等鼓励。再次,发挥体育明星带动作用,让他们成为体育慈善事业的形象大使,鼓励他们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个人基金,利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公益形象、社会感召力,使更多的人积极关注体育慈善事业、参与体育慈善活动。 3.2 深入教育 将培育与增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体育慈善意识纳入到教育体系当中,学校、家庭、社会三管齐下,体育慈善意识的培养应当是一种终身教育。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要加强体育慈善意识的培养,特别是体育类院校。在课堂教育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慈善思想,让学生了解体育慈善内容,采用灌输、启发、自我感悟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在实践环节中,指导与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慈善活动,如自愿者服务等,并将其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项内容。父母也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为子女作出表率,用生活中的体育慈善事例教育子女,培养他们关心和爱护他人的优秀品质,同时带领他们参与到体育慈善公益活动中去,使他们的体育慈善意识不断升华。社会亦是培养体育慈善意识的重要基地,通过创建体育慈善周、体育慈善日,开展义赛、义演、义卖等体育慈善活动,建设体育慈善博物馆、体育慈善超市、捐助工作站、自愿者服务社区等,扩大体育慈善的社会影响力,加快体育慈善意识的普及。 3.3 完善制度 一方面,我国从事慈善事业的运动员,退役的比现役的要多,与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投入”相比,他们的“付出”显得微不足道。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国的运动员都缺乏奉献精神,相反很多时候是因为客观因素造成的。现役运动员忙于训练,可自由支配时间较少,精力有限。而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大背景下,往往只有那些获得金牌的运动员才能够掌握一定量的个人财富,而那些没有从“金牌战略”中脱颖而出的底层运动员,只能为生计而奔波。不像国外运动员,有自己的经纪人和自主商业活动的权利。另一方面,一些热心于体育慈善的公民,对捐赠不放心,甚至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捐赠,正是由于善款使用的不透明和体育慈善机构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体育慈善行为,抑制了体育慈善意识的培养。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体育慈善事业相关的制度法规,保障慈善物资募集程序、管理方式、使用方式、捐助效果等信息全程公开、及时公示,做到严格评估慈善救助项目,严格审计善款善物使用情况,采取政府监管、民间运作、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体制,使体育慈善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更加规范透明,以此增强体育慈善事业的社会公信度,降低负面影响,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来研究我国体育慈善事业,通过模型建立和仿真分析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参数调整与对比论证了我国民众参与体育慈善活动的根源在于“利他主义”,为使我国体育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培育与增强民众的体育慈善奉献意识比建立利益诱导机制更加有效。目前本文的后续研究也在进行中,包括对体育慈善系统结构的丰富,对模型的进一步调适,获取更为精准的数据等。我国体育慈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与仿真实证研究_系统动力学论文
我国体育慈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与仿真实证研究_系统动力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