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晓丽[1]2001年在《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及其教育学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埃利希·弗洛姆是现代西方着名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家。其伦理学体系的构建主要受制于他独特的个人经历、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多元的思想。弗洛姆以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人的幸福实现为依据和宗旨,进行了广泛的理论借鉴,主要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马克思主义、禅宗、法兰克福学派及其社会批判理论。 弗洛姆在继承西方文化中“人道主义”传统的基础上确立了“规范人道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指导思想。他也回顾了人道主义伦理学在西方文化中的悠久传统,其伦理学深受这一传统的影响。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以“规范人道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人的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对人性格的分析为科学方法,首先对现实中存在的权威主义伦理学进行了尖锐、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在此基础上,遵循形式上“只有人自己(而不是凌驾人之上的权威)才能规定善恶的标准”的原则和内容上“对人有好处的谓之‘善’,对人有害处的谓之‘恶’;伦理价值的唯一标准是人的幸福”的原则,确立人道主义伦理学的道德规范,以实现其最高价值——造就“为自己的人”和其最终目标——创造“健全的社会”。 弗洛姆伦理学体系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主要叙述叁方面内容:一,人的科学——人道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在“何谓人”的问题上,弗洛姆认为人是历史进化的产物,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具有自我意识和理性的现实的社会存在物。在人性论上,认为人性存在,是唯有人具有的特质;其基本构件是人的生存矛盾、生存需要、情感体验和性格;它具有善与恶两种真实潜能;其发展受先天遗传的影响,但主要是“一种文化的产物”。二,性格学——人道主义伦理学的科学方法。弗洛姆极为重视性格的伦理学意义,分别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性格进行了划分,并对各种不同的性格取向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性格“既是伦理判断的主题,又是人类伦理发展的目标”。叁,人道主义伦理学的道德规范。弗洛姆基于人道主义伦理学上述两方面的基本理论规定,分别针对权威主义伦理学对(1)自私、自爱及自身利益,(2)良心,(3)怀疑与信仰,(4)人的道德力量等伦理学问题的阐述进行了批判,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作者认为,尽管弗洛姆在其伦理学体系中很少论及教育问题,但他构建其伦理学体系的指导思想、方法及该体系本身的某些内容,无不对当前学校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有助于我们反省权威主义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二、有助于我们思考和构建合乎人道主义伦理的教育制度,有力促进人的发展。叁、有助于我们把人道主义原则作为道德教育的最基本原则。四、有助于我们尝试探索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型式,正确处理教师权威与学生自由之间的关系。五、有助于我们思考并重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人格教育问题。
刘南燕[2]2008年在《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及其当代启示》文中认为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伴随着经济、政治、社会和科学的高度发达和急剧变化,传统的精神、伦理观念发生了严重的动摇和危机。弗洛姆通过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及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将现代西方社会诊断为物质上丰裕,精神上却贫乏,道德上却衰落的病态社会,将现代人诊断为丧失自我,被全面异化了的人。为了使现代人从人性的异化,自我的丧失,生活的无意义状态中走出来,即走出精神与道德的困境,以促成一个“健全的社会”,弗洛姆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以及禅宗佛学的心性观等多种思想进行了批判吸收,提出了他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学是以他的多重人性论为基础建构起来的一种以“爱”为核心,以自爱为最高价值,以对人性的自觉作为人道主义良心,以人的幸福作为价值批判标准,以促成一个“健全的社会”为伦理目标的理论体系。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试图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合乎人性的普遍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以求人及其潜能的自我实现,并建立起一个人道化的“健全的社会”。本文共分四个部分,意在从整体上把握论述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并试图对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的内在逻辑作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剖析。第一部分从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构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来分析其思想的现实依据及理论依据,阐明第一个问题: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形成的原因。第二部分深入分析作为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理论基石的多重人性论。在“何谓人”的问题上,弗洛姆认为人是历史进化的产物,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具有自我意识和理性的现实的社会存在物。弗洛姆人性论是一种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心理与理性、思维精神与感性活动在内的多层次的总体人性论。在弗洛姆看来多重的人性乃是道德的基础,以人性基础,提出只有人自己才能作为规定善恶的标准的原则,即善就是对人有好处,恶就是对人有害处。通过深入分析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人性基础,阐明第二个问题: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为什么主张以人性为基础建立道德原则。第叁部分从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最高价值、人道主义良心、价值批判标准以及人道主义伦理学的目标五个方面论述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是以“爱”为核心,以自爱为最高价值,以对人性的自觉作为人道主义良心,以人的幸福作为价值批判标准,以促成一个“健全的社会”为伦理目标构建他的伦理学体系的。阐明第叁个问题: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为什么把人的发展、完善、尊严和价值等作为理论的主要内容,把实现“健全的社会”作为伦理目标。第四部分论述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当代启示及其理论局限。通过挖掘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闪光之处,为我国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实现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指出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局限。
张超兵[3]2011年在《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现代西方着名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家,弗洛姆以20世纪人的生存状态为其重要的观察和研究对象。他以批判的目光审视着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生活于其中的人的生存境遇,透过西方社会经济繁荣和物质丰裕的表象,弗洛姆敏锐地洞察到了西方社会价值的崩溃和生活于其中的人全面异化,丧失了自我。弗洛姆将其诊断为病态的社会和不健全的人,发出了现代西方社会正在走向堕落、西方人正在走向沉沦的令人深思的感慨。为了使现代西方社会从病态走向“健全”,使人从精神和道德的危机中摆脱出来。弗洛姆批判地吸收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等多元思想的人道主义精华,并在综合这些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始终致力于揭示社会的病症和人的异化,并以探讨实现“人的自由”、“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促成一个人道化的“健全的社会”为理论使命。本文以人道主义为主线,对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首先从构成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性论入手,分析了弗洛姆对人和人性概念的理解及其关于人性善恶的基本观点;其次就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自由观、爱的理论、总体异化论和弗洛姆对人道主义伦理学的阐述这四个部分展开论述;在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病态和生活于其中的人的精神危机的基础上,阐述弗洛姆为解决这些问题所提出的健全社会的构想以及实现这一构想的具体社会改革措施。文章的最后对弗洛姆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总的评价,具体包括对弗洛姆理论的特色、意义、贡献及局限性的评述。
荣欣慧[4]2018年在《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提出埃里希·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精神分析理论主要继承人,其人道主义思想可以称为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科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重要的贡献。弗洛姆的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基于弗洛姆对人性与人类生存状况的分析,即人的本质与实际存在的差距,重点在于将人的需求与现实、对他人与对自己联系起来。弗洛姆在充分吸收和借鉴马克思异化理论与人道主义根本传统的基础之上,在社会批判理论的影响下,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开始了自己的人性思想研究,用来揭示西方社会下人的异化与社会的病态。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深刻分析与激烈抨击,弗洛姆尖锐的指出资本主义繁华与虚荣的背后是精神的匮乏与人心的孤独,处在该社会状态下的人为丧失自我而全面异化的人,而为了摆脱这种状况,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们似乎越来越逃避自由的机制而去追寻所谓的“自由”,却又陷入深一层次的孤独。因此弗洛姆主张建立和完善健全的人格与健全的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更深层次上,从本质中实现人性的自由和发展。本论文在考察弗洛姆所剖析的西方现代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弗洛姆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现实和理论依据,将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核扩展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论文从人的存在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消费、精神、社会等各领域的典型异化现象,从人的存在方式的各个方面来分析异化现象的成因,通过“爱的艺术”、自由的追求与自我的实现以完善健全的人格;从一般的方法、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以形成健全的社会,探寻人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实现方式,以及人的生存状况的改造方案。虽然弗洛姆的人道主义理论学说存在缺漏不足,但瑕不掩瑜,在对其进行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思想的内涵,并将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是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围绕“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和谐价值”这一主题,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历史背景及理论基础,探寻其思想的现实依据与学理基础以阐明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原因,以期对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有一个初步的把握。传统的犹太教家庭及早年经历引发了弗洛姆对人的问题的思索及对人道主义的兴趣,其所处的“社会实验室”般的以战争动荡,与之后以经济过剩等异化现象为显着特征的时代是其理论的现实依据。在此背景下,弗洛姆在回归人道主义传统的基础上,批判继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用以填补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微观世界的空场,同时汲取法兰克福学派等优秀成果,融汇形成自身独特的人道主义思想。第二章主要考察了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人”。从“人是谁”这个核心问题出发剖析人的异化问题,从爱的需要、自由的实现以及自我的追寻叁方面提出人的拯救与回归的方式。在一般的对于不健全人的分析与拯救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社会角度探寻人的生存状况的改造方案——健全的社会,即健全社会制度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的改革思路等,以求改变劳动者境遇、实现真正民主、实践爱和正义的观念。第叁章在了解弗洛姆思想背景、解读弗洛姆思想主旨的基础上,剖析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显着特点、独到见解与不足之处。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将现实的人作为主体,将人的劳动作为人能力的表现,将历史与现实不断糅合与展开,具有主体性、实践性、历史性等显着特点。我们要辩证分析、客观看待:既要嘉许其对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及马克思人道主义学说积极意义上的调和,也要肯定其对“人”、“自由”、“爱”等问题的关注;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其人性论的抽象化与本体化的局限性及其片面强调意识的作用,这也是其“弥赛亚”情结与“乌托邦性”的主要原因。最后落脚到本文的最后一章,在肯定弗洛姆人道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和谐思想一致性的逻辑根本之上,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分析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肯定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人学”体系构建的深化,在进一步加深、更新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反思叩问自身,以此为启思,探寻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合理性,并将其应用于当代社会,为解决当今社会问题出谋划策。
史雪娇[5]2014年在《培养“健全的人”》文中研究表明弗洛姆是一位人本主义教育家,毕生致力于“人”的问题的研究,关注人的本性,人的异化和人的解放。他从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人的生存处境出发,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的异化,希望通过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改革,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培养健全的人。论文对弗洛姆培养健全的人的教育思想的研究分四个部分予以展开。第一部分从弗洛姆独特的成长经历、动荡不安的社会以及现代社会人所面临的精神危机叁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健全的人”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第二部分主要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以及弗洛姆的人性理论叁个方面阐述了弗洛姆培养健全的人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第叁部分主要介绍了弗洛姆培养健全的人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通过介绍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异化的批判,引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健全的人。而健全的人是追寻积极自由、具有生产性性格、重生存和具有创造性的爱的能力的人。健全的人的塑造需要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等若干领域进行全面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四部分则对弗洛姆的教育思想进行了评价。其理论价值主要在于更加重视个人潜能的发展,局限性则是过分夸大了个人心理的作用。弗洛姆培养健全的人的教育思想在促进个体健全人格的培养、重视成人教育等方面对我国当前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刘洋[6]2014年在《弗洛姆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文中指出艾里希·弗洛姆是20世纪美国颇富影响的精神心理分析学家和杰出的人本主义哲学家,其宏富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观与道德教育见解。他以“异化”思想为理论武器,深刻而辩证地分析、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道德病态现象。以此为基础,弗洛姆合理阐论了犹太教的道德观、马克思主义的人道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等思想体系的道德内核,提出了具有鲜明人本主义特色的人道主义伦理观、道德观,意在使西方社会从“异化”状态走向“健全社会”。本文旨在通过对弗洛姆伦理道德观的梳理,较为系统地阐述弗洛姆人道主义道德观的核心主张、精神实质及其之于道德教育建设的理论启示与实践价值。本论文除引论外,主要包括四部分。引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弗洛姆伦理道德观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选题的缘由与研究方法。第一部分考察了弗洛姆伦理道德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来源,主要阐述了弗洛姆独特的个人成长经历及其人道主义伦理观的历史境遇,重点分析了犹太教、马克思主义人道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巴赫芬母系氏族社会和禅宗佛学等多元思想对弗洛姆伦理道德观的影响。第二部分从人性论视角入手,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弗洛姆道德思想的理论要旨,阐述了其伦理观的理论内核——良心,自爱与幸福。第叁部分重点探讨了弗洛姆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培养具有生产性人格的道德教育目标观;注重体验性知识的道德教育内容观;注重言传身教、榜样示范的道德教育方法论;注重平等互爱、和谐交流的师生观等。第四部分主要从培养目标、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教育等方面论述了弗洛姆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杨波[7]2010年在《异化与拯救——弗洛姆教育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弗洛姆作为西方思想界的一个重要人物,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和人的双重异化理论。同时,弗洛姆对于教育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在他看来,教育同样出现了异化。弗洛姆关于教育异化思想的论述渗透在其名着中,主要体现在自由、爱和创造性叁个方面的缺失。针对异化,弗洛姆认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和人都需要进行改革,才能实现拯救,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也就成为通往健全社会和新人的必由之路。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概括介绍弗洛姆思想的来源以及当前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介绍弗洛姆的教育思想,分别从社会的异化、人的异化、教育的异化叁个方面展开论述。第叁章主要介绍弗洛姆关于教育异化的拯救思想。在社会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的改革,实现新人和健全的社会。第四章在通过对弗洛姆教育思想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联系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得出其关于生存教育、自由教育、爱的教育以及创造性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韩伟[8]2010年在《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探微》文中认为埃里希·弗洛姆(1900——1980)是二十世纪西方着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人道主义伦理学家、哲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着名代表人物。他一生着述颇多,其研究领域几乎涵盖了从宏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到微观的个人心理、行为、情感、品格、气质特性等绝大部分的社会人文科学主题。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有了一个大的飞跃,但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也伴随着精神方面的危机:人们在庞大的社会面前感到自身力量的渺小,现代化、机械化的发展使人们孤单焦躁,感到生存意义的迷失,出现了自杀率上升、泛性主义、酗酒等不良现象。在这种矛盾与危机的现实境况中,弗洛姆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人本思想及异化论为理论来源,针对现代人所产生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惑,以人性异化为逻辑基础,以建立健全社会为道德目标,以精神分析学为心理学依据,提出了他有关于爱的伦理学说。在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体系中,他对传统爱的理解进行了扬弃,认为爱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其本质是给予,只有通过爱这种情感,人才能实现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与世界这个整体联系在一起。在阐示爱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的同时,弗洛姆又把爱分为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五种形式,认为爱是一门实践艺术,是人们追求自身完善、拯救人性、建立健全社会的良方妙药。由于借鉴吸收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爱的理论,弗洛姆在爱的界定上比弗洛伊德更成熟,对爱的理解也更显乐观,但是弗洛姆毕竟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继承者,尽管他关于爱的理论内容丰富、观点深刻,可力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统一起来,其立场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在对健全社会建立的实施方案上,也只是对社会制度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源上触动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基础,他所谓的社会主义理想也不过乌托邦主义的空想。弗洛姆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病态状况的深入剖析,给我们审视自身和衡量当今社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对于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弗洛姆爱关于爱的理论对健全个体人格、维护社会安定具有借鉴意义。
计明霞[9]2006年在《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及其对人才开发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德裔美籍学者埃利希·弗洛姆(1900——1980)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成员。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而其社会性格理论尤其引人注目。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建立在分析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双重基础之上。他从人的同化角度,即人与物的关系的维度,阐述了社会性格的不同类型——生产性社会性格和非生产性社会性格;又从人的社会化角度,即人与人的关系的维度,阐述了社会性格的不同特质——共生关系、疏远关系、友善关系。弗洛姆通过分析居于人的性格结构核心地位的社会性格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提出通过培养生产性社会性格来塑造健全的人,进而建立健全的社会这一救世良方。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大厦是通过叁个路径建立起来的:心理学路径、社会学路径和哲学路径。他通过继承和改造弗洛伊德的性格理论,糅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和社会经济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观点,在分析人类生存的两岐性的基础上,构建起了他的社会性格理论学说。这一理论尽管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他克服了弗洛伊德将人的性格生物学化的倾向,重视社会文化因素与社会性格的相互关系,因而对于人才开发和健全人格塑造都具有积极意义。 人才是社会的精英力量,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健全人格的塑造。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在健全人格培养原则方面,在健全人格培养与教育、社会环境的关系方面,对于人才开发都具有积极的启示。
骆天月[10]2013年在《弗洛姆健全社会思想新探》文中研究表明二战结束后,全球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物质财富日益丰盈,然而在发达的西方社会,优越的物质生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真正的精神需要,人们的心理、精神、道德领域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遭遇着危机。社会呈现出“不健全”的状态。为了使社会与人从“病态”走向“健全”,弗洛姆提出构建一个健全的社会。在此社会中,人以自身为目的,活着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力量,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为人的成长目标服务。弗洛姆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预设性,对于当前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弗洛姆相关思想研究成果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发觉对于弗洛姆健全社会思想的研究还处于零散化、碎片式的状态,因而,笔者认为,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必要性。本文从解析弗洛姆健全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为切入点,在厘清该思想体系脉络的基础上,作出理性的逻辑思考,提炼出健全社会思想的精华,即构建健全社会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紧迫性,健全社会与健全人的构建体系,实现社会健全的路径。最后对弗洛姆健全社会思想的主要部分做出了客观的总体评析,重点论述了该思想对我国文化发展、教育改革、生态文明建设、构筑中国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尝试做出以下创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批判维度与人本主义分析的全新视角,对弗洛姆的健全社会思想进行系统梳理,析探其理论的精髓与价值所在;运用理性思维,客观评析弗洛姆健全社会思想体系;结合时代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需求,挖掘该思想体系对于当代中国建设与发展的价值;丰富弗洛姆整体思想研究,开启未来理论研究之新视域。
参考文献:
[1].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及其教育学意义[D]. 钱晓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01
[2]. 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及其当代启示[D]. 刘南燕.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3]. 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 张超兵. 西南大学. 2011
[4]. 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荣欣慧. 山东大学. 2018
[5]. 培养“健全的人”[D]. 史雪娇.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6]. 弗洛姆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刘洋. 曲阜师范大学. 2014
[7]. 异化与拯救——弗洛姆教育思想研究[D]. 杨波.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8]. 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探微[D]. 韩伟. 河北师范大学. 2010
[9].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及其对人才开发的启示[D]. 计明霞.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10]. 弗洛姆健全社会思想新探[D]. 骆天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标签: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 伦理学论文; 弗洛姆论文; 人性本质论文; 培养理论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理论体系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道德批判论文; 人性论文; 精神分析论文; 道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