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1]2013年在《高同型半胱氨酸性脑梗死TOAST分型和NIHSS评分的研究》文中提出急性脑血管病是对人类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新近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恶性肿瘤,在不少城市中已居首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igh Homocysteine HHcy)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的等级危险因素:即使轻、中度的Hcy升高也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探讨Hcy与脑梗死TOAST分型及NIHSS评分的相关性,以期能够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TOAST分型及NIHSS评分的相关性,评价Hcy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技术测定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1.实验室检查患者入院后3日内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对照组于体检当日,空腹、禁烟酒12小时后进行采血送检,采用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循环酶法技术测定血浆Hcy浓度。对照值Hcy浓度为(9.63±1.35) μmol/L。2. TOAST分型和NIHSS评分所有病例均按TOAST分型法进行分型。均在病后3天内应用NIHSS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在TOAST分型中LAA型血浆Hcy水平和NIHS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而其他四型(SAA, CA. SOE. SUE)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Hcy值和NIHSS值存在正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梗死病因常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且LAA型发病后病情程度往往较其它类型为重,要引起临床重视。脑梗死TOAST各亚型组间LAA型的Hcy值和NIHSS值显着高于其它四亚型具有一致性,说明Hcy值越高其NIHSS值就越高,即病情越严重,说明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LAA亚型患病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比其他型严重,推测合并高Hcy患者患病后病情会更重,推荐在临床收治脑梗死患者后,作为常规测定Hcy值,做TOAST分型和做NIHSS评分并结合使用,注意病因的治疗、早期干预。对于临床上脑梗死的病情判断和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
蒋旭皎[2]2018年在《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提高,且差异显着;同时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内同型半胱氨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也存在就明显差异;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关,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不同斑块类型与上述因子水平密切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型、颅内动脉狭窄和不同斑块类型密切相关。
王鸿雁[3]2001年在《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关系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增高的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 tHcy)与脑血管病的发病、类型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99例脑血管病患者(28例TIA、46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和25例脑出血)及5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者进行了一项病例一对照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D)测定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结果 (1)脑血管病组的血清平均Hcy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17.5±7.3umol/l比 10.2±3.7umol/l,P<0.001=;(2)TIA、脑梗塞和脑出血叁组血清平均Hcy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而叁组间的Hcy水平无显着性差异;(3)血清叶酸及Vit B12 与血清Hcy 均呈负相关。(4)血清Hcy水平>15.0 umol/l,经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危险因素后,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度(OR)为3.2(95%可信区间CI为1.0—6.9)。结论 (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升高可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度,且与传统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脑血管病的类型无关。(2)叶酸、维生素B12是同型半胱氨酸的非遗传性影响因素。
姚志成[4]2014年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变化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将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根据TOAST分型方法进行卒中病因学分型,以同期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出院时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均于入院48h内行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VB12)含量及血糖、甘油叁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测定和进行颈动脉超声评价,比较分析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因学分型、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患者226例,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157例(病例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9例(对照组)。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比例(男性54.14%VS53.62%)、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60.51%VS57.97%)、空腹血糖(4.34±3.13VS4.79±3.98mmol/L)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9.32±6.98VS63.67±9.19岁)、糖尿病比例(25.48%VS20.29%)及叶酸(4.43±2.34VS7.76±1.32ng/ml)、维生素B12(232.34±56.19VS345.65±46.67pg/ml)、同型半胱氨酸(23.15±8.32VS14.68±5.87umol/L)、低密度脂蛋白(2.23±0.64VS1.95±0.33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2±0.17VS1.04±0.21mmol/L)、甘油叁酯(1.79±0.50VS1.47±0.34mmol/L)、胆固醇(4.84±1.26VS4.37±0.77mmol/L)水平和收缩压水平(165.20±16.65VS135.06±12.40mmHg)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例组叶酸水平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收缩压水平增高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P<0.001)。对15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病因学分型(亚组),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38例(24.20%)、心源性脑栓塞(CE)27例(17.20%)、小血管闭塞性脑梗死(SAO)47例(29.94%)和病因为其它脑梗死者45例(28.66%)。各亚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比较,其中LAA组升高明显,与非LAA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LAA组间HCY水平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均P>0.05)。157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轻微者(NIHSS评分<7分)93例(93/157,59.49%)、严重者(NIHSS评分≥7分)64例(64/157,40.51%),病情轻微组与严重组HCY水平分别为19.63±7.45umol/L、26.15±10.38umol/L,后者高于前者,其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1)。出院时NIHSS评分<7分者120例(120/144)、NIHSS评分≥7分者24例(24/144),两者HCY水平分别为20.32±8.23umol/L、26.45±10.48umol/L,病情严重组高于病情轻微组,其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1);死亡13人(13/157),HCY水平27.36±6.42umol/L,与存活者(22.49±5.39umol/L)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神经功能受损严重者HCY升高明显。全部患者中接受颈动脉彩超评价者共197例,包括病例组128例(128/157、81.53%)、对照组69例(全部患者),其结果显示:无斑块者36例(18.47%)、稳定斑块者64例(32.48%)、不稳定斑块者97例(49.04%),各组HCY水平分别为13.58±3.78、15.80±4.76、22.97±9.32,依次升高,斑块组与非斑块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其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对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其它血液生化学指标进行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呈显着正相关性(r=0.310,P<0.05),与维生素B12的水平呈负相关(r=﹣0.256,P=0.005);而与血脂(包括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叁酯、胆固醇)及空腹血糖之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对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收缩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叁酯、叶酸、维生素B12、HCY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G、LDL、收缩压和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HCY血症的OR值为4.985(95%CI2.342~11.567)。结论: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其中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及死亡患者和LAA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显着。脑梗死患者早期检测血浆HCY水平有助于脑梗死病因学亚型诊断,尤其是LAA的诊断,此外也有助于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2.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梗死除传统的危险因素外,高HCY血症也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3. HCY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除卒中外,年龄增加、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颈动脉内膜厚度及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均与HCY水平升高相关(P<0.05)。
李敏[5]2013年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浆中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对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及Hcy与血液中叶酸、维生素B12及血肌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就诊于宁医大总院及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房的诊断明确的腔隙性脑梗塞伴有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的病人均经颅脑CT或颅脑磁共振检查证实确诊。患者入院后均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根据所查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将高于或等于15umol/l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纳入高同型半胱氨酸组(HHcy组),低于15umol/l者纳入非高同型半胱氨酸组(非HHcy组),有肝、肾、甲状腺疾病、贫血、营养不良者及应用甲氨蝶呤、抗癫痫药物者不选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并且无精神病史。同时,高Hcy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教育程度方面相匹配,且所有被试者均在知情同意后自愿入组,符合宁夏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的要求。对这两组患者于入院时、发病第1周、第2周、第1个月及第3个月时分别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量表)的评分,经过对测定评分的统计学分析,而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进行跟踪和评分观察。同时将所有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对可能影响Hcy水平的血叶酸、维生素B12及血肌酐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为调控血浆Hcy水平提供临床依据。结果(1)对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进行分析:首先对42例HHcy组与54例非HHcy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干扰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值大于0.05,两组间无差异。发病1周时两组间比较MMSE评分,P值为0.140,第2周时为0.131,发病1月时为0.051,组间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HHcy组患者发病1周、2周、1月时得分的平均值分别为19.4分,19.4分,19.5分,而非HHcy组得分的平均值分别为21.1分,21.3分,21.7分,由此看出非HHcy组评分的平均值明显高于HHcy组,且此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各组MMSE得分的平均值有显着性逐渐增高的趋势,在患者发病第3个月时进行两组间比较得出P值为0.02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Hcy水平与可能对其水平有影响的因素的相关分析: Hcy与叶酸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r为-0.400,呈现负相关; Hcy与维生素B12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r为-0.456,呈现负相关; Hcy与血肌酐进行相关性分析,r值为0.456,呈现正相关。结论(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影响,且高水平的hcy不利于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2)血浆中的Hcy水平与血液中叶酸、维生素B12呈现负相关,即当体内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时,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会增高;Hcy与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即当体内血肌酐水平增高时,血浆中Hcy也会随之增高。
陈路明[6]2013年在《同型半胱氨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是近年来国内外脑血管疾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大量研究发现,HCY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HCY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大致可能的机制有: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包括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损害,减少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生物利用度,增加内皮细胞对循环单核细胞的聚集和吸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栓作用,此外,HCY还通过活化炎症反应、引起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转甲基化反应,以及影响脂类代谢、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方式,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多种原因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包括遗传因素、食物摄入不足、药物因素、种族、性别与年龄、肾功能下降等。影响HCY在体内代谢的酶有: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MTHFR)、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MS)、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cystathioninebeta-synthase,MTRR)、胱硫醚β-合成酶(CBS)等,这些关键酶的缺陷或基因突变,可引起酶活性下降,直接或间接影响HCY在体内的代谢,导致HHCY。其中,MTHFR是HCY代谢的关键酶之一[1],最常见的基因突变:677位点C→T突变,可使酶活性区的丙氨酸被缬氨酸替代,酶活性下降,并产生不耐热性。5-甲基四氢叶酸,作为HCY主要代谢途径--再甲基化过程的甲基供体,要由5,10-甲基四氢叶酸在MTHFR的作用下生成,MTHFR活性的下降,减少了5-甲基四氢叶酸的生成,HCY再甲基化受阻,在细胞内蓄积,最终导致HHCY。脑血管狭窄,包括颅外动脉狭窄和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因素,其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包括继发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致使供血区低灌注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脱落的微栓子引发动脉-动脉栓塞等[2]。研究表明,亚洲人颅内动脉狭窄比颅外动脉狭窄多发,欧美人则以颅外动脉狭窄更常见[3],在亚洲,颅内动脉狭窄引起30~50%的卒中,在北美,则引起8~10%的卒中。同时亚洲人的MTHFR677位点C→T突变的T等位基因频率较欧美人高。鉴于此,T等位基因是否是导致亚洲人群颅内动脉狭窄比颅外动脉狭窄更常见的原因之一,MTHFR677位点C→T突变是否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更常见,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我们通过检测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和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患者和无脑血管狭窄者血清HCY水平和MTHFR677位点的基因分型,以进一步确定,HHCY是否是脑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在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MTHFR677位点C→T突变与HCY的关系,T等位基因频率在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中的差异,旨在为脑血管病的预防提供实验依据和有价值的线索。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其代谢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脑动脉狭窄患者85例,包括颅内动脉狭窄患者40例,颅外动脉狭窄患者45例,同时选择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无明显脑血管狭窄的健康体检者65例做为对照。分别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测定和分析各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结果:①脑动脉狭窄组血浆HCY浓度中位数为[11.00(8.05~15.00),μmol/L],高于对照组[8.40(5.50~10.95),μmol/L](P <0.05);与对照组相比,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11.75(8.10~15.25),μmol/L]和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9.00(8.00~14.05),μmol/L]血浆HCY浓度均升高(P <0.05),但两组间的HCY水平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脑动脉狭窄组和对照组中,MTHFR C677T基因突变TT纯合子的HCY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6.00(11.93~17.30) μmol/L]、[12.90(8.90~14.05),μmol/L],显着高于CC无突变纯合子的HCY水平[9.00(8.00~12.80),μmol/L]、[8.60(5.10~11.05),μmol/L](P <0.05),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和组间的TT纯合子率和T等位基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HCY血症(HHCY)患脑血管狭窄的相对危险度为2.69(95%CI:1.05~6.87,P=0.039),而高血压患脑血管狭窄的相对危险度为2.43(95%CI:1.23~4.82,P=0.011)。未显示MTHFR C677T基因型与脑血管狭窄具有明显相关性(P=0.909)。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脑动脉狭窄,包括颅内及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MTHFR C677T基因型与颅内动脉狭窄或颅外动脉狭窄无明确直接相关性,MTHFR677C→T基因型突变是影响HCY水平的重要因素,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无关。
李建宁, 窦怀宝, 朱琳璐, 朱恩泽[7]2014年在《同型半胱氨酸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表达水平,探讨Hcy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91例,设为脑血管病组,其中60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脑梗死组,31例脑出血患者设为脑出血组,另选择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受试者空腹血浆Hcy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及脑出血组患者血浆Hcy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患者与脑出血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脑血管病患者需要及时检测Hcy水平。
孙庆玲[8]2016年在《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最终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的众多研究也表明,Hcy水平的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又一危险因素。目前关于Hcy水平与血脂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论不一,而且对于“既病”研究的较多,即对于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等疾病与Hey水平的相关性的研究较多,对于“未病”状态的研究相对较少,即对于单纯血脂异常与Hcy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文分别从中西医两个角度探讨单纯血脂异常与Hcy水平的相关性,明确单纯血脂异常患者的Hcy水平状态及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以“治未病”角度出发,评价血脂指标联合Hcy检测对临床的指导价值,从而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防、检测提供更多依据及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单纯血脂异常患者122例和健康者40例,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在患者入院后第2日清晨空腹留取静脉血,对两组人群血脂指标TC、TG、LDL-C、HDL-C及血清Hcy含量进行测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采集病例组患者相关症状信息,填写中医证候评分量表并进行评分辨证。最后将采集的数据用SAS9.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22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年龄分布以中老年为主。在青年组男性的血脂异常患者多于女性,在中老年组女性血脂异常患者多于男性。2.血脂异常患者证型分布:在纳入的122例病例组患者中,痰浊阻遏证42例,占34.4%;脾肾阳虚证31例,占25.4%;气滞血瘀证16例,占13.1%;无证候14例,占11.5%;肝肾阴虚证13例,占10.7%;阴虚阳亢证6例,占4.9%。3.血脂异常患者各证型与血脂指标的关系:各证型间TC相比较:气滞血瘀证组TC水平最高,无证候组TC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组与其他证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TG相比较:痰浊阻遏证组TG水平最高,阴虚阳亢证TG水平最低,痰浊阻遏证组与气滞血瘀证组、脾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阴虚阳亢证组、无证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HDL-C相比较:痰浊阻遏证组HDL-C水平最低,肝肾阴虚证组HDL-C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遏证组与其他证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LDL-C相比较:气滞血瘀证组LDL-C水平最高,无证候组LDL-C水平最低,气滞血瘀证组与阴虚阳亢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痰浊阻遏证组、无证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病例组与对照组Hcy水平比较:病例组Hcy的平均值为11.85±4.36μmol/L,最高为32.8μmol/L,最低为7.0μmol/L。对照组Hcy的平均值为9.60±1.69μmol/L,最高为12.4μmol/L,最低为6.1μmol/L.病例组Hcy与对照组Hcy,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病例组各证型间Hey水平比较:痰浊阻遏证组与气滞血瘀证组比较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阴虚阳亢证组、无证候组比较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遏证组、气滞血瘀证组与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阴虚阳亢证组、无证候组比较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病例组Hey水平分布情况:122例患者中,属高Hcy血症者16例,Hcy水平属正常范围内者106例。按Hcy不同水平状态分组,其中Hey水平<10μmol/L为49例(40.2%),Hey水平在10-15μmol/L之间的为57例(46.7%),Hcy水平>15μmol/L为16例(13.1%)。以Hcy水平正常偏高者最多,其中高Hcy血症以痰浊阻遏证和气滞血瘀证为主。7.病例组不同性别的Hcy水平:病例组男性Hcy水平为13.43±5.37μmol/L,女性Hcy水平为10.71±3.01μmo1/L,男性Hey水平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 TC、TG、HDL-C、LDL-C、性别、年龄与Hcy的回归分析:分析显示,调整了TC、TG、HDL/C、LDL/C、性别、年龄后,TC、TG、HDL-C与LDL-C对Hcy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性别对Hcy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男性相比,女性log(Hcy)平均低0.2136μmol/L。结论1.血脂异常患者以中老年群体居多,且女性多于男性。2.痰浊阻遏证、脾肾阳虚证是血脂异常患者主要的中医证型。3.血脂异常患者中存在部分未达到血脂异常中医辨证诊断标准者。4.血脂异常患者中痰浊阻遏证组TG水平最高。5.血脂异常患者中痰浊阻遏证、气滞血瘀证的Hcy水平相对较高,Hcy水平可作为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6.血脂异常患者Hcy水平大多超过理想值,Hcy与血脂指标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更有指导价值。7.血脂异常患者中男性的Hcy水平高于女性。
李欣[9]2016年在《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脑梗死占比较大,其发病率很高,且近年来有逐渐上升趋势,对人们的生命及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课题旨在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验证其是否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有无关系,为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防及治疗寻求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石家庄长城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发病48小时内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本院同期70例门诊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病例组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后,根据结果分为3个亚组,脑梗死A组(稳定性斑块),脑梗死B组(易损斑块)及脑梗死C组(无斑块),脑梗死A组+脑梗死B组为斑块组,脑梗死C组为无斑块组。要求对照组与病例组,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做了以下研究:(1)病例组与对照组Hcy水平差异。(2)斑块组与无斑块组Hcy水平差异。(3)脑梗死A组与脑梗死组B组Hcy水平差异。(4)对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收缩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叁酯、尿酸等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5)Hcy与传统危险因素关系。结果:1病例组HCY、SBP、GLU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TC、TG、LDL-C、SUA高于对照组(P<0.05);HDL-C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Apo-A1、Apo-B无明显差异(P>0.05)2斑块组HCY、LDL-C、GLU显着高于无斑块组(P<0.01);TC、TG、SBP高于无斑块组(P<0.05);HDL-C低于无斑块组(P<0.05);斑块组与无斑块组SUA、Apo-A1、Apo-B无明显差异(P>0.05)3脑梗死B组HCY明显高于脑梗死A组。4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是脑梗死的影响因素(OR=1.17,95%CI 1.11~1.25,P<0.05),也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OR=4.67,95%CI 1.23~17.79,P<0.05)。5高血压、高血糖、脂代谢紊乱、烟酒嗜好可引起HCY水平增高。结论:除传统危险因素外,高HCY血症也是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HCY增高水平可间接反映颈动脉斑块性质,HCY水平越高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越差。HCY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葛潇[10]2016年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证候特征及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索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症状、舌脉特点、血脂、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水平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各证候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水平的相关性;为脑卒中高危人群辨证体系建立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筛查防治工程委员会制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脑卒中高危人群诊断标准收集患者,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参照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诊断学》第5版相关内容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中医临床疗效术语-证候部分》制定包含中医症状、舌象、脉象在内的中医症状观察表。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98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中医症状、舌象、脉象频数分布特征及血脂、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水平。通过聚类分析,归纳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之间以及不同证候患者之间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结果1、中医症状、舌脉象、血脂、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出现频次较多的中医症状和舌脉有:神疲、气短、乏力、肢体笨拙、头晕、急躁易怒、胸闷、失眠、纳呆、舌暗、苔薄白、脉弦滑、苔白腻、苔黄腻。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均较高,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最高,占85.9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次之,占42.96%。总胆固醇及甘油叁酯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P<0.01)。总胆固醇检出率中年组高于老年组(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2、聚类分析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证型主要可分为4种证型:心脾两虚(31.91%)、肝郁痰凝(24.37%)、瘀血内阻(19.35%)及肝肾阴虚(16.08%)。3、不同中医证型间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差异脑卒中高危人群不同中医证型间相比,高脂血症在瘀血内阻证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3个证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肝郁痰凝证检出率高于其他3个证型。但总胆固醇、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脑卒中高危人群各中医证型之间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临床表现频次较多的神疲、气短、乏力、肢体笨拙、头晕、急躁易怒、胸闷、失眠、纳呆,舌暗、苔薄白或白腻、黄腻,脉弦滑等脑卒中高危人群典型症状者,宜行脑卒中筛查。2、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证候较为复杂。临床上可按照心脾两虚、肝郁痰凝、瘀血内阻、肝肾阴虚最常见4种主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3、脑卒中高危人群应重视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监测,尤其是老年瘀血内阻证患者;女性还要关注总胆固醇及甘油叁酯检测,特别是瘀血内阻证患者应重点关注和调整血脂;老年人更应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
参考文献:
[1]. 高同型半胱氨酸性脑梗死TOAST分型和NIHSS评分的研究[D]. 张超. 天津医科大学. 2013
[2].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 蒋旭皎.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3].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关系的临床研究[D]. 王鸿雁. 青岛大学. 2001
[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意义及影响因素[D]. 姚志成. 大连医科大学. 2014
[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D]. 李敏. 宁夏医科大学. 2013
[6]. 同型半胱氨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D]. 陈路明. 第叁军医大学. 2013
[7]. 同型半胱氨酸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J]. 李建宁, 窦怀宝, 朱琳璐, 朱恩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8]. 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 孙庆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9].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研究[D]. 李欣. 河北医科大学. 2016
[10]. 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证候特征及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D]. 葛潇. 首都医科大学. 2016
标签:神经病学论文; 脑梗死论文; 血同型半胱氨酸论文; 血脂异常论文; 心血管病论文; 颈动脉论文; 脑卒中论文; 健康论文; mol论文; 血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