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和膀胱训练对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取前列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从术前1周开始盆底肌功能锻炼至术后3个月+拔除导尿管后的膀胱训练,对照组按前列腺癌根治术常规护理。观察术后有尿失禁的患者在拔除导尿管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尿失禁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拔除导尿管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尿失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患者进行早期的盆底肌功能锻炼和膀胱训练,可改善患者尿失禁状况,使患者早日恢复控尿功能。
关键词:前列腺癌;尿失禁;盆底肌功能锻炼;膀胱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2-WJK
引言
虽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提高,使得前列腺癌根治术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尿失禁对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影响最为明显,不仅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而且还会造成患者自卑、失落、消极等负性情绪,严重降低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本研究针对此类患者进行加强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膀胱训练,以积极改善患者尿失禁状态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科2017年1~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6.05±5.13)岁;肿瘤分期:T1c期患者15例,T2b患者10例;Gleason评分(6.15±2.01)分;手术类型:开放手术10例,腹腔镜手术15例,均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均获得照顾。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66.71±5.04)岁;肿瘤分期:T1c期患者13例,T2b患者12例;Gleason评分(6.52±1.94)分;手术类型:开放手术10例,腹腔镜手术15例,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干预所有患者均获得照顾。所有患者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均出现尿失禁。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分期、Gleason评分、手术类型以及照顾情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术前未进行盆底肌训练,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包括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打折、扭曲、受压,拔管前2 d夹闭尿管,待患者感觉尿意后,开放尿管,反复放尿数次,以训练膀胱功能。
实验组:盆底肌锻炼方法:可在站立、坐位及卧位时进行锻炼,首先收缩肛门,再收缩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在肛门、尿道收缩时大腿和腹部肌肉保持放松,每次收缩不小于3 s,然后放松,连续做15~30 min,3次/d,持续60 d。同时训练间断排尿,即在排尿时停顿或减缓尿流,以及在任何尿失禁诱发动作,如咳嗽、弯腰等之前收缩盆底肌,从而控制尿液流出。评估患者是否正确掌握锻炼方法,让患者取侧卧位,戴一次性手套,食指涂抹石蜡油润滑,轻轻插入患者肛门内,并嘱患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以手指在肛管内能感觉到有紧缩感为方法正确。
膀胱训练:①术后4 d左右给予夹闭导尿管,每2~4 h开放1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②拔管后每次排尿前收缩盆底肌直至紧迫感消失再放松,逐渐推迟排尿时间1~15 min,渐进性增加膀胱容量,减少如厕次数。③指导患者保证液体的摄入,向其说明水分刺激排尿反射的必要性,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加液体的摄入量,保证每日2000~3000 ml。训练4~6 W为1个疗程。出院后责任护士坚持每周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者排尿情况,督促鼓励患者坚持锻炼,指导患者正确记录排尿日记,记录每日总排尿量、总排尿次数、总漏尿次数。
1.3压力性尿失禁标准
采用Cullen等141提出的压力性尿失禁标准来对患者进行分度。1度:患者在大笑、咳嗽以及打喷嗔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发生尿失禁;2度:患者在日常活动、屏气以及用力的情况下发生尿失禁;3度:患者在直立时即发生尿失禁;4度:患者在平卧位时亦发生尿失禁。本研究患者均为2-4度。采用美国老年学会制定的急迫性尿失禁程度量表151来对患者进行评分,根据患者的夜尿、尿频、尿急以及尿失禁程度分别计0、1、2、3、4分。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拔除导尿管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发生尿失禁的例数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发生尿失禁的例数分别为16例、12例和6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术后3个月2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情况比较见表2
讨论
前列腺癌根治术会对患者的膀胱以及近侧括约肌造成程度不一的影响,导致患者术后只能依赖外括约肌来进行控制,这容易使得患者在短期内无法及时适应或调整,因此导致患者发生尿失禁。而尿失禁除了造成患者对手术效果的质疑之外,还极大影响了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术后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的干预方案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根据观察结果对比,通过对前列腺癌术后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训练,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发生尿失禁,从而确保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改善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状况,其中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意义在于通过有效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肌肉张力,提高盆底肌对尿道和膀胱的支撑能力,从而促使尿道括约肌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的张力来有效避免和预防尿失禁的发生;而通过膀胱训练还能够增强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力,有效保障了排尿的间隔时长,提高了膀胱的顺应性。由此可见,针对老年前列腺癌术后患者,给予这两种方法能够起到互补互利和相互促进的效果,对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综上所述,临床上对老年前列腺癌术后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干预,既能够明显改善尿失禁临床症状及分度,又可以有效缩短尿失禁持续时间,对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有弟,栗霞,陈桂丽,李晓玲.早期盆底肌训练对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失禁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02):75-78.
[2]张云.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老年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2):49-51.
[3]王莺.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老年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23(01):55-57.
[4]储益平.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行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的影响观察[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3):61-62.
[5]王颖.盆底肌锻炼对前列腺切除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4,21(04):482-483.
论文作者:李宏伟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患者论文; 尿失禁论文; 术后论文; 膀胱论文; 个月论文; 前列腺癌论文; 功能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