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发展研究论文_杨哲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发展研究论文_杨哲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7)

摘要: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发展是当前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的重要要求,对提升学生工作质量,加强辅导员职业认同,优化辅导员职业路径具有关键作用。当前,部分高校存在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良性竞争平台较缺乏,辅导员培养机制和行业体制待健全等问题。高校应通过科学定义辅导员角色,完善专业化发展制度;加强专业化培养建设,保障辅导员职业发展;完善行业体制,激发行业活力,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进而加强辅导员自身职业能力和专业化发展,提高育人工作水平。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能力;专业化;提升;发展

一、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根据辅导员工作要求及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实际,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维护安全稳定,困难学生资助,就业发展指导,学生组织建设,学生事务协调等。根据《能力标准》中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描述,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内涵包含三大要素:思想道德素质、通用职业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1]思想道德素质,指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引领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政治立场、先进的思想觉悟;通用职业能力指辅导员自我学习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危机应变能力等基本职业素养;核心专业能力指思想教育理论、心理咨询和学业指导技术、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重要业务素质。而核心专业能力作为辅导员的专有素质,一直以来都是职业能力结构的短板。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其职业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和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瓶颈

目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倡导,辅导员学历层次不断上升,专业资质有所加强,管理要求更加严格,辅导员培训日益增强,国家出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和能力提升提供政策保障。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仍处于发展阶段,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处于发展的瓶颈期。

1.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职业认同感有待提升

角色定位,是从业者做好本职工作,发展自身的首要前提。当前,辅导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角色定位不明,职业认同感有待提升等问题。[2]辅导员兼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学业指导等多项职责,同时还要开展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关心事无巨细。这种面面俱到的角色定位,辅导员在有限精力的前提下难以有效把握。长期繁杂琐碎的事务使辅导员难有更多精力提升工作内涵和进行专业性挖掘。辅导员行业标签不明显,技术性标准较低,不可替代性较弱的问题日渐显现。辅导员被认为是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咨询师、专业课教师、职业规划师和行政领导多角色的融合,但又与其有所不同。辅导员在此背景下承受超额工作任务,职业倦怠感日积月累,有待进一步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否则将不利于辅导员职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3]

2.良性竞争平台较缺乏,激励措施较难发力

辅导员工作要向专业化纵深发展,仍缺乏一定良性竞争平台。辅导员工作绩效评定相对主观,即便加入学生评价,也很难客观全面衡量辅导员的工作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一旦出现学生突发和应急事件,辅导员将承受较大压力和责任,难免挫伤工作积极性。目前,针对辅导员的激励措施逐渐加强,包括职称鼓励和深造机会等,但因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公平充分竞争的发展平台,辅导员工作水平难以科学评定,激励措施较难发力。为此需要建立合理标准、促进竞争、完善激励制度将辅导员建设引向专业化发展之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

三、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1.科学定义辅导员角色,完善专业化发展制度

第一,要对辅导员角色定位进行优化。一方面,工作重点要更加明确,将责任重大、不确定性强、专业要求高的工作,如思想政治引领、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学业指导等作为重点培养,将重复性强、程式化高等工作制度化和流程化。按照《能力标准》中对辅导员职业能力三个等级的划分要求,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细致梳理。同时,通过完善学校学院部门管理,完善学生自律组织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学生工作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优化。另一方面,辅导员的人事、关系归属、工作安排可归类学工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编制、统一培训、统一考核。这将利于辅导员工作内容的科学合理分配,提高工作质量,促进专业化发展。第二,要构建客观科学的辅导员评价体系。可通过专家研讨,多方参与,多次修订,确立统一的凸显专业化特色客观科学的辅导员评估标准。各高校可根据实际调整,使之成为评估本校辅导员的可行性、权威性标准。通过将专业化发展思路融入标准制定中,从而为专业化提供科学引导。在辅导员评估中,应注重公开性、透明性,坚持多方参与评估,努力建立长效机制,以公平有效的竞争促进专业化发展。第三,要完善激励制度。基于科学有效的评估结果,以合理方式加以激励;完善晋升通道和职业发展路径,提供更专业化的进修机会;优化薪资待遇结构,提高不同绩效水平和岗位级别的薪资水平区分度。通过完善激励制度,引导辅导员向专业化方向发展。[6]

2.加强专业化培养建设,保障辅导员职业发展

通过建立完善系统化的培养机制,促进辅导员的通用职业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全面提升,尤其侧重核心专业能力夯实。第一,在培养制度上,要完善辅导员发展指导体制,建立专门的辅导员发展中心。一方面,将辅导员的发展和培训作为独立工作职责,提高重视,加大投入,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员的职业前景探索和培训机制完善,如强化访问学者制度、职业大赛制度等,[7]另一方面,以此为平台加强辅导员学习交流,加强辅导员队伍集体归属感,促进行业内部的自省与提升。第二,在课程建设上,根据《能力标准》中对辅导员职业的定义,设置辅导员专业课程。可以学历为导向,培养硕士型、博士型辅导员,也可以专业资质为导向,开展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职业技能培养,开设辅导员工作特色课程和核心课程,建立专家库。通过专业课程建设,提高辅导员相关理论水平和从业资质,为学生工作奠定扎实基础。第三,在激发动力上,可构建辅导员个人能力展示平台。定期开展各种层次职业技能竞赛和研讨,鼓励辅导员科研创新,对学术科研成果进行奖励,提高辅导员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8]第四,在个性化培养上,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根据自身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和个人特点等按照一定专业方向设计培养方案。不断提高辅导员培养的针对性,加强培训效果,激发辅导员的参与兴趣,进一步提升辅导员工作的个性标签,培养“专家型”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杨雨龙.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确立依据[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6).

[2]叶桦,高旭亮.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与职业能力要求[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

[3]何湘江.高校辅导员自我职业发展能力的培育——基于消解职业倦怠的视角[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论文作者:杨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  ;  ;  ;  ;  ;  ;  ;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发展研究论文_杨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