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文本细节,实现有效练笔论文_蔡青荣

捕捉文本细节,实现有效练笔论文_蔡青荣

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中心小学 224500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学生最怕作文,也最怕写作文。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曾经说过:“我们的语文课光说不写似乎成了一种时髦,学生练就了一张巧嘴,却留下了一只笨手,要写,就显得非常痛苦,这是缺少锻炼的缘故。”所以要想学生练成一双巧手,只有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文本中的一些细节,把它们转变为写作训练的落脚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才能轻松实现有效练笔。

一、情感充沛,激情练笔

苏版教材上有许多精美的文章,动人的细节中蕴含着充沛的情感。学生在阅读时,就如同在与作者倾心对话,产生心灵的共鸣,完全沉浸在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如不及时凝结成文字,就会慢慢地淡化、消失。而此时,如果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把内心丰盈的情感用文字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影响和净化学生的思想。譬如在教学第五册《军神》这篇文章结尾时,可安排这样一个小练笔:此时此刻,面对着这位如此勇敢坚毅的年轻人,面对着连沃克医生都称赞他是军神的年轻人,我们一定也是思绪万千。请你把它写下来,并用充满激情的朗诵来告诉大家。

生:年轻人,你在手术中的那种镇定自若让我很敬佩,你知道吗,72刀,我读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有多么的担心啊!你的坚毅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生:72刀,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你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并且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你没有发出任何的声音。我想起了《三国演义》中关羽著名的“刮骨疗毒”的故事,你跟他相比丝毫不逊色。你无愧于“军神”这个伟大的称号!……

在深入研读文本后,学生已经被那精妙的语言、浓浓的激情所感染,万千话语,万千情思,涌上心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时,学生情感充沛,思维奔放,及时地安排这样一个小练笔,能让学生尽情抒发,领悟刘伯承元帅那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精神,让“军神”形象深刻地屹立在学生的心中!

二、文本留白,想象补笔

文章“留白”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章的留白处进行个性化的想象、补充,会使文章解读得更丰满,且便于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感受文本的精当。细心的老师一定会用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抓住文白之处进行想象补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盈学生的情感体验。譬如《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的第六段有这样的一段文字:“他抱住了克勒松,发现她的躯体已经冰凉。此时,他反而变得分外的平静,只是在亡妻的耳边轻轻地说着:‘亲爱的,原谅我……’”透过文本,我们能感受到皮埃尔在做出艰难的抉择后内心的痛楚。“亲爱的,原谅我……”文本中利用一个省略号代替了他难言的心绪,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补白的空间。此时此刻,可安排这样一个练笔:

“皮埃尔请求亡妻原谅他什么?如果克勒松还活着,会原谅他吗?”一个学生写道:“皮埃尔出于一个船长的职责,为了挽救即将到来的豪华游艇上若干人的生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下。如果克勒松还活着,也会支持他这样做的。这可以充分地表明皮埃尔是一个有着博大爱心和责任感的人,克勒松也会为拥有这样的丈夫而感到自豪!”学生在补写中触摸到了文章的灵魂,写出了如此深情的话语。这样的细节补写不仅把学生积蓄在心中的情感倾诉了出来,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文本的意蕴,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文插图,巧妙落笔

课文插图曾经被视为一种摆设和点缀,在教学中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教材中好多插图都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美和社会美,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热爱祖国的山川河流、热爱幸福美好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很好地加以开发利用,可以激发出独特的魅力。

四、技能迁移,灵活运笔

“学以致用”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巧。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文本,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不但为学生写作降低了坡度,更让学生感受到有章可循。譬如第六册练习二中的“处处留心”中有这样的一首小诗:“太阳给月亮写信。铺开天空湛蓝的信笺,用金灿灿的阳光,写下温暖的问候。飘飞的云彩,是问候开出的花朵。”诗中用拟人的手法,写了太阳、月亮和云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在此可让学生自读自悟后设计这样的一个练笔:

仿照这首小诗的写法,续写:

小鸟给天空写信。……

小草给春姑娘写信。……

生:铺开天空碧蓝的信笺,用柔和的阳光,写下清脆的问候。飘荡的白云,是问候开出的花朵。

生:铺开海面蓝盈盈的信笺,用洁白的珊瑚,写下纯美的问候。涌起的波浪,是问候开出的花朵。

在学生写完后,还可建议他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跟原文连在一起读读,让学生自行比较,在课堂练笔中学习习作,具体感知和运用写法,并充分体验写作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乐。

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细节细细品读、深入感悟,正如张庆先生谈读写时所说的那样——“‘长线’孕伏积累,‘多布云彩’;‘短线’相机渗透,机动练笔,做到‘长短结合’、‘大小互补’”,那么就一定能打破固定化的写作模式,将个性化的写作流淌笔尖,展现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

论文作者:蔡青荣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捕捉文本细节,实现有效练笔论文_蔡青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