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名目繁多的课程,幼儿园该如何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名目繁多论文,该如何论文,幼儿园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嘉宾介绍
主持人:山西省康乐幼儿园园长 郭晚盛
座谈人: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学前处处长 田小真
山西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 邢少颖
山西省康乐幼儿园教学园长 郭海燕
山西省康乐幼儿园教研培训科教师 任少平
山西省康乐幼儿园教师 王玉
家长 韩旭瑛
精彩观点
●一些幼儿园,想通过引进课程来强化广告效应,吸引家长眼球。在课程设置上,只是一味求新、求异、求特,赶时髦。
●基层幼儿园总体上对课程的认识水平不高,缺乏鉴别能力。往往认为凡是外国的或时髦的课程就可以不加选择地引进,存在重复引进和超前引进的现象。
●幼儿园自身没有建构起科学的课程体系,在引进课程时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科学性,导致不少幼儿园的课程体系成了“大拼盘”。
●幼儿园盲目引进课程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加重孩子、家长、幼儿园教师的负担。孩子的学习兴趣被消磨,家长疲于陪伴孩子,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只能生吞活剥。
●现在,幼儿园课程和教材特别多,有国外的、有地方的、有高校和科研机构自行研发的,还有一些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对基层园所来说,如何科学选择确实是个挑战,而教育行政与教科研部门在这方面的指导也较少。
●对一些时髦课程,特别是一些以某个理论流派开发的新课程,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也很难具备鉴别力。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课程的管理也很难实现。希望国家尽快出台幼儿园统一的课程方案与标准,解决基层难题。
●在课程的引进中,一定要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有的幼儿园在引入新课程后,就把原有课程中好的东西丢了,而新课程中好的内容又不能很快吸收,这样就影响了教育质量。
●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相比,幼儿园的课程决策权更大,幼儿园园长的课程决策能力也显得更为重要,必须重视对幼儿园园长课程理论与决策能力的培训。
●“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目的。选择课程,首先要以此目标为出发点,并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式循序渐近地引进。
●希望广大家长对各类课程不盲从、不跟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慎重选择。只有家园积极配合,幼儿园课程建设才能真正健康发展。
案例
园长A: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国内外出现了许多新的幼儿教育课程及教材、教辅,只有积极学习引进这些先进成果,才能跟得上时代步伐,也才能得到社会、家长的认可。我园在近几年先后引进了许多幼儿园热点课程,如瑞吉欧课程、蒙台梭利课程、多元智能课程、幼儿双语课程、经典诵读课程、幼儿珠心算课程、全脑开发课程、法国做中学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等。
园长B:
现在幼儿园课程虽然很多,但良莠不齐。一些研究机构开发的教材,商业味很浓,有玩概念之嫌。一些国外的课程,虽然理念很好,但很多并不适合我国的实际,在实践层面也不好落实。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和研究水平整体并不高,再让她们引进课程或搞课程开发,难度很大,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幼儿园应以传统的、比较成熟的课程为主,不要盲目引入其他课程,更不宜自己开发什么课程。
是否需要引进新课程
主持人: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蓝图。然而,由于幼儿园没有法定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幼儿园该如何科学构建自己的园本课程体系,可以说已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两位园长对课程建设的看法,集中代表了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两种不同倾向。今天,我们就请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幼儿园以及家长代表,共同来研讨这个话题。
田小真:当前,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上盲目引进大量课程的倾向比较明显,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一些幼儿园,特别是一些民办园办园方向不端正。想通过引进课程来强化广告效应,吸引家长眼球。在课程设置上,只是求新、求异、求特,赶时髦。太原市在对民营幼儿园的检查中就发现,不少幼儿园在托班就开设了写字与读经等课程,这显然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其次,基层幼儿园总体上对课程的认识水平不高,缺乏鉴别能力,往往认为凡是外国的或时髦的课程就可以不加选择地引进,因此存在重复引进和超前引进的现象。如一些农村幼儿园引入了发达地区适用的课程,那肯定是不相适宜的。在幼教阶段,由于国家没有法定的课程标准,使得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与管理方面有很多困难,到底管不管、怎么管都是问题。
韩旭瑛:我原先为儿子选择了课程非常有吸引力的幼儿园,该园宣称双语教育使孩子发展国际化、钢琴教育使孩子发展专业化、珠心算使孩子学习超前化。但经过一个学期,孩子与我们都感觉十分疲惫。现在,孩子到了省属公办园,课程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让孩子非常快乐,做家长的也轻松了不少。
郭海燕:幼儿园盲目引进课程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加重了孩子、家长、幼儿园教师的负担。孩子的学习兴趣被消磨,家长疲于陪伴孩子,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只能生吞活剥。当然,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仅仅依靠或固守传统课程,显然是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这也是我园把今年确立为课程建设年的初衷。课程的引入是必要的,但关键是如何科学选择。现在幼儿园课程和教材很多,有国外的、有地方的、有高校和科研机构自行研发的,还有一些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对基层园所来说,如何科学选择确实是个挑战,而教育行政与教科研部门在这方面的指导也较少。
邢少颖:无论何种课程,它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过程的体现。课程的核心要素至少要包含目标、内容与教学模式。课程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课程观,有教材说、经验说、活动说、计划说、目标说。它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课程的。蒙台梭利课程就是本着一个教育理念开发出的一套幼儿教育的系统课程,而读经课程仅仅是对幼儿某个方面的培养。主题活动课程更多强调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而领域课程则更多从学科目标入手。幼儿园一定要根据课程的功能和目标,对现有的课程进行研究梳理,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科学引进课程。
如何科学选择课程
主持人:通过以上交流,大家对幼儿园通过引进高水平课程来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办园水平是认可的,但同时对如何科学选择课程,避免盲目跟风还存在不少顾虑,也就是园长B所担忧的问题。那么下面大家就幼儿园如何科学选择课程谈谈自己的认识吧。
田小真:如何保证幼儿园科学选择课程,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讲,我认为需要做到两点。一是高度重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管理。但对一些时髦课程,特别是一些以某个理论流派开发的新课程,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也很难具备鉴别力。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课程的管理也很难实现。因此,从我国国情出发,国家尽快出台幼儿园统一的课程方案与标准,这样就便于管理。二是重视对幼儿园园长课程理论与决策能力的培训。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相比,幼儿园的课程决策权更大,幼儿园园长的课程决策能力也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实际很多是园长课程决策水平低造成的。
邢少颖:“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目的。选择课程,首先要以此目标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宜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式循序渐近地引进。具体说来,需要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是从培养目标出发,认真研究本园课程现状,明确哪些课程内容薄弱,哪些课程缺乏;二是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认真研究现行的幼儿园课程,明确其价值与特点,特别是要明确其与本园课程建设的关系;三是在摸清现状的情况下,采取一边小规模实验,一边推广的方式,使新课程慢慢生根,真正成为幼儿园自己的课程。有的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出现了内容相互交错、“打架”现象,就是因为在引进课程的过程中目标不明确造成的。
郭海燕:多年来,我园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幼儿园课程,力图通过实验,探索出一条课程改革之路。关于课程引进,我们是这样做的:对于蒙台梭利课程这样成体系的课程,我们目前在4个班进行实验,视实验情况决定是否推广。对主题探索、多元智能、感觉统合等课程,也分别在两三个班进行实验。其他班级主要还是以传统领域课程为主。对传统课程,我们只编写了统一的教学目标,而通常不使用统一教材。教师根据我园实际,围绕统一目标,对幼儿园提供的多套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进行选择、加工、组合,形成自己的课程内容。同时,我们也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引进了轮滑、武术等特色课程,以弥补系统课程的不足,满足幼儿的兴趣,满足社会家长的需要。但是,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大杂烩。那么,怎样才能形成一个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机的课程体系,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幼儿园重视的问题。
邢少颖:所谓“大拼盘”,是指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只是机械地排列在一起组成的课程体系,不少幼儿园的课程体系确实如此。这首先是因为幼儿园自身没有建构起科学的课程体系,在引进课程时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科学性。其次是由于幼儿园引进课程的动机不纯,不是从全面育人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其他目的,如经济、宣传因素出发。要解决这个问题,除端正办园方向外,幼儿园必须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课程体系。
如何使引进课程园本化
主持人:构建自己科学的课程体系,使引进的课程变为自己的课程,必然涉及幼儿园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园本化问题。这又是一个目前众说纷坛的话题,下面就请大家就这个问题发表高见。
田小真:中国的国情差异比较大,各幼儿园园情差别也不小。机械地执行课程总会漏洞百出。各幼儿园可结合实际“照猫画虎”,可改造、移植、创新。不同发展思路的幼儿园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发本园的课程,这是值得肯定的。
郭海燕:课程开发并不是课程创新,也不是要求每个幼儿园建立自己的一个新课程。举一个例子,一些最新的课程中,突出了幼儿思维开发的内容,但这方面在传统课程中也有涉及。在引入课程之后,我们要做的是是高幼儿思维开发的效率。针对师资队伍素质一般的幼儿园,应建立“以我为主”的课程研发思路,以已有的成形课程为主,注重是高实践能力,适当开展对外来课程的理论学习;对拥有学历较高、素质较好师资队伍的幼儿园,可以开展融合性较强的课程体系研究,将各项课程的特点、长处充分吸收,综合建立具有自己办园特色的课程体系。
邢少颖:什么是园本课程,说得通俗点,就是适应本园的课程。一些课程再好,本园教师教不了或本园没条件实施,就很难成为园本课程,盲目引进这些课程必然带来前面我们谈到的种种负作用。课程园本化,就是因为所有外来课程都很难完全适应各个不同幼儿园的需要,这就需要选择与改造,这种选择与改造的过程就是课程园本化的过程。如果选择和改造还不能满足需要,就需要自主开发。从这个角度说,教师们实际上每天都在进行着课程的园本化与课程开发的工作,只不过你们没有从理论上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幼儿园课程开发也好,园本化也好,并不神秘,也不应神秘。引进也好,开发、改造也罢,一定要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有的幼儿园在引入新课程后,把原有课程中好的东西丢了,而新课程中好的内容又不能很快吸收,影响了教育质量,这需要注意。
韩旭瑛:作为家长,我不懂什么课程开发。但是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这个理念我认同。所谓园本课程,我理解就是寻找最适合本园幼儿的教育。因此我们家长有也义务和责任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因为家长毕竟更了解孩子的需求。
王玉:园本课程、课程园本化、课程特色化等,这些名词这些年很风行。但作为一线教师,总有一种也理解、也不全理解、雾里看花的感觉。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如果不理解课程,而是机械执行课程,再优秀的课程也不可能发挥其应有价值。
任少平:目前一些幼儿园在引进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一定是课程本身的问题,很多是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用发展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层面遇到的困难最多,因为不同的课程体系有不同的教育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有时,教师在融合的过程中会不知所措,如课时不够、发展目标有差异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现象进行思考,要进行理性分析。要做到课程园本化,关键在于是否结合幼儿园实际,如教师队伍状况、办园规模、班容量、家长需求等诸多因素,并找到各方面的一个结合点。也就是说,要确立一个明确的园本课程目标。
对课程还有更多期待
主持人:以上我们就幼儿园课程的认识、引进与开发等话题,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分析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让我们再来对幼儿园课程建设提一些希望与建议。
邢少颖:层出不穷的新课程与不断完善的传统课程都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加强学习与实践,以促进我国幼儿教育课程建设与开发不断走向深入。3级课程管理为每个幼儿园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大浪淘沙始见金”,希望每个幼儿园科学定位,处理好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做到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努力构建自己的科学课程体系。同时,每位幼儿园教师要借课程研发之际,加速自身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田小真:“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幼儿教育太重要了。当前幼儿教育课程是幼儿园发展中的热点与难点,但教育研究机构对这方面的研究力量还显薄弱,重视不够,智囊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程开发是一项需要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教育研究部门应同教学部门密切合作。同时,国家应尽快建立一套课程标准,规范幼儿园的课程开发行为,发挥引领作用,同时也便于幼儿园课程的科学评价与管理。
郭海燕: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促进教学更为高效。只要端正办园方向,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研究与实践,就一定会走出一条科学理性的课程建设之路。我园作为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各类课程的实践研究,成立了专门的教研培训科。至今为止,采用课题研究、实验班教学的形式先后引进了10多个课程,这些课程丰富完善了我园的课程体系,在方法上努力做到了“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与原则”,在效果上实现了幼儿素质与教师素质双提高,同时提升了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与办园水平,很好地发挥了省级示范园在课程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相信通过课程建设年,我园的课程建设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家长对各类课程不盲从、不跟风,必要时可以在相关部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慎重选择。只有家园积极配合,幼儿园课程建设才能真正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