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论文_李育志 董志丹

如何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论文_李育志 董志丹

陕西省商南县试马镇中心小学 726309 

生活是一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它又在生活中得以应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也一贯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这样的生活化教学能凭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活动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生活理念来活化语文教学。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呢?

一、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1.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学习语文。比如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横、撇、竖、捺中学得有情有趣呢?我从整体入手尽量让这些字在学生的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如教学一年级语文下第十课《端午粽》这一课,一堂利用情境、借助实物认识“米”、“叶”、“豆”等汉字的识字课。课上,老师的讲桌上摆放有糯米、粽叶、豆等。农村小朋友对这些最熟悉不过了!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粽子,再交流汇报。老师适时把“名片”放到每种物品的上边,学生对照物品与“名片”上的汉字认读。教室里热闹非凡,学生兴趣盎然,不但很快记住汉字,理解课文也很生动、详尽。孩子们争先恐后,整堂课都沉浸在快乐之中。这就是一年级的识字课,鲜活、灵活,没有了桌椅的约束,没有了正襟危坐,没有了教师板着面孔上课,孩子们活动在自由的时空里,飞扬着自主学习的激情,享受着自我表现的喜悦。老师呢,抛开了教参的限制,融入了课堂,融入到了孩子们中间,与孩子们一起创造着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书写着快乐的教育诗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享受语文,快乐语文这正是我们最期待,最想看到。让课堂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舞台,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变成孩子们的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乐园。

2.通过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大课堂,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我们家乡及附近的旅游胜地、敬老院等,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又如到村里去出黑板报、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3.通过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二、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

小学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小组合作,主要内容是自主探究。在活动中,真正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小公鸡和小鸭子》一文后,我安排了去观察小公鸡和小鸭子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提出:既然是“课本”,那么这本“书”里就有很多的知识。那么有哪些知识呢?我让学生课后分组去探究,制订研究计划,并且指导了探究途经:可以在书中获取,可以在网上看看,可以问别人,当然最好是自已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学生的热情很高,积极参与,在这里,没有“差生”,全是优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又不断地产生新的疑问,在他们的脑袋中又有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像一块块小磁铁,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引着他们走向科学的深处。在这里,学生的探究面非常广,有研究小鸭子的,有研究小鸡的,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得出了小鸭子和小公鸡的一些生活特性,极大地吸引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在学校里我们老师主要是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主,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阅读实有必要。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可以给学生在作业布置中留出一定的阅读时间,每个星期设定专门的阅读时间,在家里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这些点点滴滴的零散时间运用起来就有很大的用处。老师还要善于给学生推荐一些报纸报刊,让学生具有针对性地去阅读和理解,而不是盲目地什么都读,什么都看。老师可以定期与学生交流学生所读到的东西,让学生的观点能与老师达到一定的交换交流。长此以往,让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量的要求,从而实现质的飞越。

四、培养小学生自学的习惯

1.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习惯。课前阅读做到看音、形,阅读时查检生字难词。要求边阅读边动笔,在课本上根据自己阅读发现圈、点、批、划,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自学习惯。

2.培养学生养成自查自改的习惯。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改正错误。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论文作者:李育志 董志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论文_李育志 董志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