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火车站地区作为惠城区北部门户,是集铁路、城轨和长途客运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其不仅承担了大量的对外交通任务,也从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江北地区发展,针对该地区十分复杂的现状情况,规划从实际出发,充分结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兼顾规划管理需要,从而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城市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规划
1、项目背景
随着“珠三角”城市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城际轨道逐渐成为惠州与周边城市联系的重要交通方式;在2011年《粤苏皖赣四省物流大通道建设规划》中,将惠州定位为区域物流节点城市,而火车站地区凭借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产业优势,势必成为惠州市主要的物流中心。
同时,火车站地区是惠城区北部门户,不仅承担了大量的对外交通任务,也在一定程度上依托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庞大的客流量,带动了江北地区和惠城区发展。随着莞惠城际轨道站点及江北客运中心站在区内落实,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火车站地区具备了形成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条件,即将步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2、规划原则
2.1 整体协调、优化布局
在对上层次规划进行落实、调整、完善的同时,协调好规划区与周边地区的空间布局、设施、功能关系;突出规划区在惠城区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重点发展相关产业;对规划区用地布局进行优化,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加强对城市建设用地的控制和引导。
2.2合理组织交通
结合实际情况,重新梳理上层次规划,加强区域性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衔接,合理安排生活性、交通性等城市内部交通;构建火车站、城际轨道站场、长途汽车客运站和公交站场等城市公共交通换乘系统;研究重要交通节点的交通组织。
2.3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原则
规划区开发要坚持统一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村民点改造要遵循“近期整治,远期统一改造”的原则,保持规划建设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
2.4可操作性原则
本次规划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规划区现状建设和土地权属情况,划分地块确定开发强度及市政、公共设施配套,做到定点落实,为建设及管理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合理确定各规划控制指标,兼顾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同时充分考虑市场经济的规律,通过用地兼容性的方式,保持一定的弹性,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3、现状评价
3.1综合交通枢纽尚未形成,交通联系不便
火车站由于现状条件的制约,站前广场和配套交通设施规模较小,未来扩展难度较大;现状长途汽车客运站规模较小,且由于惠州大道的分隔,与火车站的联系极为不便,尚未能形成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区道路系统不完善,东西向联系不便,交通组织复杂;公共交通设施规模较小,不利于交通快速疏散。
3.2现状物流仓储用地粗放式布局,土地效益较低
规划区目前现状和已批设计要点的物流仓储用地主要是发挥单一仓储功能,如粮食基地、空军油库等;未来惠州作为区域物流城市,物流仓储用地规模及开发强度势必将进行调整,以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3.3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
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现状设施规模小、数量不足、建设标准不高,不利于整体环境品质的提升。
3.4老村庄现状强度较高,改造难度较大
规划区现状存在大量的村民住宅,由于老村庄建设时序不一,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导致布局较为零乱,村庄内部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居住环境较差、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且现状村庄建设强度较大,未来改造难度较大。
3.5惠州大道两侧城市风貌较差
惠州大道两侧除火车站周边外,多为无序分布的村民房屋,建筑色彩杂乱无章,不利于惠州大道两侧整体风貌的打造。由于规划区的特殊地位,如何突显城市门户特色,塑造良好的城市景观对火车站地区整体品质提升意义重大。
4、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
4.1功能定位
区域级的主要综合交通枢纽和重要物流仓储基地;以交通集散、商贸物流和居住为主要职能,兼具行政办公和文体娱乐的综合性新城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两区、六组团”的用地空间结构。“一心”是指以火车站、莞惠城际轨道客运北站和江北客运中心站构成的交通枢纽中心;“两轴”是指沿惠州大道的城市发展轴和沿金石四路的城市景观轴;“两区”是指“商贸服务——居住区”和“物流仓储——交通设施服务区”;“六组团”是指5个城市生活服务组团和1个物流仓储组团。
5、火车站地区规划
5.1规划思路
全面分析上层次规划要求和现状发展条件,合理安排用地布局;完善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根据规划的居住用地规模,核算规划区居住人口,根据人口规模配套完善居住区各级公共服务设施。
5.2用地布局
结合火车站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城市发展需求,按照控规指引的要求,对用地进行细化,确定各地块的用地性质与建设要求;从城市建设需要出发,节约集约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区城市建设用地由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所构成。
5.3开发建设强度分析
考虑火车站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特点,规划采用“TOD模式”引导规划区的开发建设,通过对主要道路的交通容量分析,结合现状用地情况,确定用地布局及开发强度指标。
规划区的公共交通节点包括区域级交通节点及市级交通节点。区域级交通节点主要指惠州火车站、江北客运中心站形成的交通枢纽中心等,分布在惠州大道与规划金石四路的交汇处;市级交通节点指城市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换乘中心等,分布规划区的主要道路交汇处及周边。规划区按与公共交通节点距离确定地块开发强度指标,两者之间距离越近,开发强度越高,同时兼容的城市功能越多。
5.4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设置中等职业学校、高中各1所,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6所,幼儿园13所;综合医院3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5处;居住区级文化中心2处,居住小区级文化室13处;综合体育活动中心4处,社区体育活动场地9处;敬老院2处;社区居委会9处、社区服务站9处;居住小区级商业设施2处。
5.5绿地系统构建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约133.98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约121.46公顷,人均绿地面积约8.12平方米;防护绿地面积约11.66公顷;广场用地面积约0.86公顷。
6、实施策略建议
6.1城市设计引导开发建设
整体城市设计框架以规划结构为基础,以人、自然与城市建筑、空间有机融合为主旨进行构建,通过节点、轴线、界面等城市意象要素的精心组织,塑造丰富生动、特色鲜明的城市整体空间景观序列。重点突显交通枢纽优势,展现地域景观特征;完善路径景观构架,营造多元景观节点;构筑核心商务区,突出现代化城市风貌。
6.2分区控制,完善配套
对规划区用地进行分区控制,同时根据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原则,招商引资,实行城市基础设施产业经营和有偿服务,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相协调机制,做好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6.3老村庄运用旧改模式进行分期改造
老村庄改造需遵循“循序渐进、整体开发”的规划原则,规划建议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参照“新农村建设”模式,对老村庄进行综合整治,改善老村庄环境。加强老村道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性,理顺老村庄内部道路;改善村庄生活居住环境,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拆除危房及占用村道的违章建筑,对违章及抢建建筑进行控制,严格禁止违章建设,减少后期开发难度;
第二期引入市场机制,参考村企合作的模式对老村庄进行全面改造。将老村庄整体纳入城市建设之中,全面提升空间环境质量,彻底地改变老村庄的空间形态,与规划区整体风貌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惠英.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与建筑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1.
[2]谭敏,魏曦.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设计实践探索——以广珠城际轨道“中山站”片区规划设计为例[J].建筑学报,2010(8):101-104.
[3]王冀.合理确定“三旧”改造项目容积率的探索[J].规划师,2011(6):76-86.
[4]孙峰,郑振兴.兼顾总量平衡与刚柔适度的容积率控制方法[J].规划师,2013(6):47-51.
[5]惠西鲁,姜翠梅.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中心节点耦合规划设计研究[J].规划师,2014(1):116-120.
[6]王成芳,孙一民,张春阳,黄烨勍,李敏稚.基于“节点—场所”特性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设计[J].规划师,2014(10):30-34.
[7]季松,段进.城市轨道站点周边地区控制规划探索[J].规划师,2014(9):58-64.
[8]权宏伟,吴祖峰.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衔接及优化布局研究[J].规划师,2014(11):63-70.
论文作者:蒋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交通论文; 城市论文; 惠州论文; 节点论文; 火车站论文; 村庄论文; 地区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