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尔对“新美国模式”资本主义的批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贝尔论文,美国论文,阿尔论文,资本主义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法国学者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在1991年出版了《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一书,对“新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展开了尖锐的批判。在具体了解这一批判之前,必须首先知晓以下三点:
其一,作者阿尔贝尔并不是一个左翼思想家,而是一个与西方资产阶级统治集团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经济学家。而且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他广泛参与了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的金融、财政、保险、证券和大型企业集团的管理。他曾担任过法兰西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法国国际行情研究与信息中心主任、欧洲投资银行副总裁、法国计划总署署长、法国保险总公司董事长、欧共体委员会官员、经合组织顾问等要职。他曾获得过法国骑士勋章和联邦德国共和国奖章。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来自西方统治集团内部的理论家和实践家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评。如果说以“怀有偏见”为由对公开的左翼思想家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评置之不理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对这样一个来自统治集团内部的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评总不能只当耳边风吧!
其二,作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新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即“盎格鲁-撒克逊资本主义”;二是“莱茵模式”资本主义,即“莱茵资本主义”。作者站在维护后者的立场上来批判前者。作者之所以把本书起名为“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其用意就在于告诉人们,他的宗旨就是用“莱茵模式”资本主义来反对“新美国模式”资本主义。显然作者在这里并不是站在资本主义的对立面来反对资本主义,而只是通过对两种模式的资本主义的比较分析,推崇其中的一种和批判另一种。由于人们普遍认为,“新美国模式”资本主义才真正代表了当今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从而尽管他是站在另一种资本主义模式的立场上做出批判的,但他的批判仍然可以认为是对当今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批判。别以为出于维护另一种资本主义模式目的的批判一定是肤浅的,实际上这种批判非但有趣而且十分深刻。
其三,本书是作者多年观察和切身实践的产物,作者坚持用事实讲话。他坚决反对“在事实上搞什么花样”。在本书的“结束语”中作者这样说道:“在我看来,本书收集的全部事实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资本主义已经不再有势均力敌的对手,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资本主义又变得很危险了,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231)我们相信,如此一部完全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著作,如此一种完全依据客观事实对当代资本主义所做出的批判,人们不会说它缺少说服力吧!人们一定会有所触动吧!
二
阿尔贝尔认为,至今资本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791年,这是“反对国家的资本主义阶段”;第二阶段始于1891年,这是“国家规范的资本主义阶段”;第三阶段始于1991年,这是“取代了国家的资本主义阶段”。这第三阶段是由撒切尔-里根的“保守主义革命”所开创的,其理论基础就是新自由主义,核心思想就是所谓“竞争的最大化和国家的最小化”,也就是所谓“市场是好的,国家是坏的”。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支配下,过去被视为社会进步的标志的社会保障制度,现被指责为鼓励懒惰;过去被视为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的主要手段的税收,现被指责为挫伤了最有活力者;过去被视为确保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的国家干预和管制,现被要求全面退却,即国家放弃管制,以便让市场解放社会的创造能力。
首先实施“保守主义革命”的是美国,美国代表了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确实,正是由于这场“保守主义革命”,帮助美国洗刷了包括越南战争在内的一切昔日耻辱,美国再次成为世界的霸主。“美国再一次坚定地向世人表明:它的资本主义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不仅仅是美国自己这样认为。因为所有人或几乎所有人都承认了保守主义革命和成就,尽力照方吃药。因此,这是一次带有根本意义的历史性决裂。”(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p.235-236)“美国回来了”曾是罗纳德·里根所奉行的口号和事业。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里根代表美国所提出的这一愿望已经变成了现实。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似乎都在显示:美国真的回来了。
全世界都在对当今的美国顶礼膜拜,那么美国真的出现了奇迹吗?如果当今的美国由于实施了“保守主义革命”,信奉了新自由主义,果真变成人间天堂,那么全世界人民还有什么理由不跟在美国后面在新自由主义大道上一块向前走呢?这确实是一个事关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大是大非的问题。阿尔贝尔的这一著作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回答这一问题。
三
阿尔贝尔的这一著作对我们正确地认识当代美国的资本主义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我们通过这部著作知道,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确实“再次闪闪发光”,但这并非主要是由里根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哲学带来的,而主要依仗的是美国那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阿尔贝尔指出:“……吸引了全球决策者的里根式的‘复兴’,并不是一个真正像联邦德国、日本、韩国引以为荣的那种值得效仿的经济奇迹。美国的玩意儿有点华而不实,因为它拥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13)在阿尔贝尔看来,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导致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开始复兴。他的意思是,如果换一种资本主义的模式,也就是说,如果美国不是在里根主义的统治下而是受别的什么主义统治,美国也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发展起来。
他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美国人拥有无以伦比的财富,即拥有取之不绝、用之不尽的经济的、金融的和技术的遗产。美国自战争结束以来积累的资本储备是惊人的。在境内,它拥有广阔的、十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在境外,它的跨国公司拥有巨额股份。美国的自然资源异常丰富,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美国如坐在一座金山上。美国在技术资源方面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最优秀的工程师和最杰出的大学生,无论里根是否在台上,都纷纷来美国工作。他们带来了大家一致公认的最宝贵的著名资本:灰色资源。
其次,美国的货币优势对美国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自1945年以来,美元成了国际交换的参照货币,也成了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储备的主要货币。由于美元有这种特殊的地位,美国可以用本国货币来付款,偿还贷款。美国在货币方面拥有特权,使其可以支配的资源,比其纳税人交纳的税赋和美国客户以及外国客户认购的美国债券加在一起,大约多出5000亿美元,这差不多等于31年来美国向第三世界提供的公共援助的总额。每天在美国金融网络中流动的资金总量约为12000亿美元,这比法国的年国内总产值还多。美国是靠金钱进行统治的,美元既是这种实力的象征,又是其手段。
最后,文化霸权在美国历史上的每次兴衰都无所不在。美国的文化优势为美国提供了可以同19世纪英国的矿产资源相媲美的优势。对于世界上几十亿人来说,进入现代化就等于接受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美国的文化霸权包括语言、大学和媒体三大因素。英语几乎成了世界通行的世界语。美国的高等学府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优秀分子,许多国家的精英人物都是由美国的大学培养出来的。美国的新闻媒体代表了最出名的运载工具。美国的电视和电影直截了当地把它们的产业和模式强加给全世界。
在分析了上述这些导致美国走向繁荣的先天条件后,阿尔贝尔用俏皮的口吻说道:“……有人仓促地把经济成就归于里根主义,而实际上这些经济成就更多地是来自美国本身的良好地位,而不是靠其领导人的高明和他们的政策正确。完全是视觉幻影!美国是靠吃老本,而且往往是寅吃卯粮,利用遗传下来的特权和已经过时的文化优势,可以毫无困难地轻轻松松地就‘里根年’的转折讨论来讨论去,给人的印象却是费了很大力气才恢复了阳刚之气。”(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18)
四
阿尔贝尔通过这部著作所要着重告诉我们的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繁荣只是表面现象,掩盖在这表面现象背后的是深刻的矛盾和深重的危机。
阿尔贝尔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初,整个美国最风行的著作是《美国的挑战》,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这些对美国的前景充满着乐观主义情绪的著作相继隐退,代之而起的是类似《美国的衰退》这样的对美国的前景深感忧虑的著作。从《美国的挑战》到《美国的衰退》,实实在在地反映了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历。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还陶醉在美国的成就之中,那么事隔1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则看清了美国不是在继续走向繁荣,而是一天天地在衰退。人们终于知道了当年“里根式的复兴”只是“衰落中的帝国发射出来的一些余光”而已,“恢复荣誉以后风光了10年,许多彩灯相继在美国熄灭了”。(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18)什么迪尼斯乐园、星球大战和胜利的“现金收购”,再也不是某些人仍在幻想的人间乐园了。在电影布景和聚光灯的后面,掩盖的完全是另一码事。
在阿尔贝尔所揭露的美国的种种矛盾和危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美国“二元对立”的揭露。原先人们总以为“二元对立”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诸如巴西和南部非洲的某些社会,但现在人们则用它来说明当今的美国。“推行里根的极端自由化政策的后果,使这种二元对立在美国普及开来。”(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24)这种“二元对立”无处不在:在富人与穷人之间存在着“二元对立”;在名牌大学与残缺不全的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二元对立”;在超现代化的医院或诊疗所与既昂贵又破旧的医疗基础设施之间存在着“二元对立”;在名列前茅的尖端产业与其他落后的工业部门之间存在着“二元对立”。
当然,在所有这些“二元对立”中,最严重的、最根本的是贫富之间的“二元对立”。里根自由主义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可能是扩大了贫富差别。(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25)美国的统治者硬说这是为了“强筋壮骨”而必须付出的代价,但这一代价实在太高了。在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短短的10年时间中,正当美国的富翁在成倍地增加的同时,美国的穷人也在猛增。如果把收入低于人均收入一半的人都看作穷人的话,那么,美国的全国人口中有17%的人是穷人,而这还未把那些地下移民包括进去,如果把这些人也计算进去,那美国穷人所占的比例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美国的穷人所占的比例创造了工业化国家的最高记录。这样,在美国到处可见类似南半球的一些国家所见到的景象:在豪华别墅的旁边是矮小的贫民窟、失业者的女儿在靠近豪华商场的人行道上徘徊、无家可归者在垃圾桶和废纸堆旁的门洞里游荡。“新的社会地缘学是:在越来越富的富人的对面,是越来越穷的穷人。”(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26)
这种贫富越来越对立自然带来一种新的社会紧张。美国的富人正在抱怨大城市越来越不安全。保安公司、私人侦探、贴身保镖成为为数很少的一个繁荣部门,枪支销售打破了纪录。度日艰难而又担惊受怕的美国社会只好武装到了牙齿。60%被询问者承认,他们每时每刻担忧犯罪现象。85%的人认为现在的生活质量大不如从前。在美国各城市里,青年犯罪率比作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的孟加拉高出4至73倍。阿尔贝尔指出,如今美国那些“在壁垒森严的别墅中生活的”“富人”,当然很难认为他们生活在类似瑞典或瑞士那样的国家中,他们深感自己生活在“发达的第三世界”之中。
阿尔贝尔承认,这种贫富之间的“二元对立”,这种不平等,并非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早在此之前就已存在着。但他同时又强调,这种“二元对立”和不平等,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剧了”,并且“似乎已彻底改变了性质”。他引用一本题为《富人与穷人的政治》的畅销书的话指出:“富人可以为所欲为地发财致富而不引起任何反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30)
五
美国社会的“二元对立”导致美国社会成了一个“病态的社会”。阿尔贝尔对美国社会“病态”的分析也入木三分:
首先,美国的民主病了。美国公民参加选举的比例在所有西方民主国家中是最低的,无论何种选举,弃权率都达到选民的三分之二,而且弃权者毫无例外都是那些景况最糟糕的社会阶层。这一现象与新美国模式的下述特征相关:过去,穷则造反,现在穷人被贫困鸦片麻醉了,无法缓解,甚至不去投票。看一个国家是否文明是根据它能否统计本国人口,鉴于美国人口中估计有15-20%具有合法身份的人居然没有被统计进去,似乎可以说出现了某种文明的倒退。
其次,美国的学校病了。与对家庭来说十分昂贵的高等教育并存的,是非常落后的初级教育和中等教育制度。根据对10岁、13岁和17岁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水平的调查,美国在发达国家中居末尾。文盲率最高的国家是哪个国家?选项答案:是英国、波兰还是美国?正确的答案是:美国。45%的美国成年人不能指出中美洲在地图上的位置,其中多数人甚至不知道英国、法国或日本在什么地方?在3600个美国中学和大学中,只有200所实行择优录取制。在美国,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不到1个小时,而看电视却达3个小时。一份题为《一个陷入危险的民族》的研究报告得出结论:目前美国的教育水平比1957年还低劣。
最后,美国的医院病了。美国社会还像体育广告所宣传的那样,是好比满面红光、虎背熊腰的小伙子一样的健康社会吗?远非如此。里根主义已严重地损害了美国人的整体健康。美国的婴儿死亡率比日本高一倍,已名列世界第22位。在注射疫苗上,美国比其他工业国家平均低40%,甚至比发展中国家还低。而未成年人(15-19岁)的怀孕率,则比日本高出10%。随着美国的离婚家庭的幼儿日益增多,随着有五分之一的美国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美国在1987年有1200万儿童得不到任何医疗保险。美国没有普遍性的医疗保险制度,公共医疗支出比重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最低的。
阿尔贝尔在分析了美国社会以上三种病症之后马上指出,“大削大砍财政预算和社会规划,只能使本来已经令人不敢恭维的总体形势更加恶化”,目前美国正在面临巨大的“社会赤字”,这是一种“靠任何慈善机构和个人同情心都克服不了的赤字”,(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34)。
六
可能有人会提出,阿尔贝尔所揭示的上述美国社会的“二元对立”和众多社会疾病,只是美国为了“强筋壮骨”所付出的必要代价。美国的经济因此而获得快速的发展那也是值得的。阿尔贝尔对当代美国的资本主义的批判之所以引起人们如此重视,正在于他并没有回避这一要害问题,而是非常有针对性地进一步研究:美国付出了如此重大的代价究竟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即美国的经济有没有因此而获得快速发展?
阿尔贝尔的基本结论是,尽管美国付出了上述重大代价,但美国的经济并没有因此而变得一片光明。他对此所作的以下两个方面的论证确实是颇有说服力的:
首先,美国的工业在衰退。阿尔贝尔特别提到了《财富》杂志发表的一篇题为《美国造将走向消失吗?》的文章,他认为这篇文章的观点是震动人心的。在里根时代创造的1800万个新就业机会,大多数不在工业部门,而在第三产业,在服务业,是一些零碎工作。与此同时,工业部门却丧失了200万就业机会,贸易逆差也打破了最高纪录。在未来几年中,美国的关键产业都将退出历史舞台,在94个产业中,美国在其中的25个产业中已失去了竞争力。关键在于,美国的企业越来越为了现在而牺牲未来,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这样,美国生产的质量和技术的质量势必日益变得落后,美国工厂提供的零件残品率比日本高出100倍。总的来说,导致美国工业衰退的主要原因是:1.美国内部市场相对规模缩小,缺少同日本人、欧洲人争夺国内市场的能力;2.美国的技术主导地位已经不十分突出,技术创新往往是在国外进行的;3.美国工人的素质过去是高于竞争对手,现在则大大降低了;4.过去美国积累的财富如此之多,可以应付诸如登上月球等重大的挑战,今天已经不可能了;5.曾经受到一致公认的美国管理方式已经不是最好的方式了,在这方面,日本人和欧洲人大大超过了美国人,美国当今还不得不抄袭外国的管理方法。
其次,美国的财政赤字在巨增。里根总统本人也承认,对美国威胁最大的既不是工业衰退,也不是社会的二元对立,而是前所未有的赤字。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即在肯尼迪、约翰逊和尼克松当政时,每天早晨各个电台所播放的最胆颤心惊的新闻是:在越南倒下了多少小伙子;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最使人心惊肉跳的新闻则是在纽约第24街的灯光屏幕上不间断地闪动着的一个数字,即美国联邦政府的负债数字。1990年底,债务总额已达到31000亿美元,即相当于3年的财政收入,或35年的财政赤字总额。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经济学教授甚至建议为里根树立这样一块墓碑:这里安葬着一个用空前的速度把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成最大的债务国的伟人。美国财政状况的困境已经到了这样一个程度:总统竟然无力实现协议,威胁要停发联邦政府公务员的工资。在新自由主义理论的蛊惑下,美国居民几乎不再储蓄,不再为崇高的清教主义原则准备未来,而是不顾一切地消费,为眼前的享受而借债。居民和国家的新金融习惯既造成了部分人的贫困,也损害了所有人的未来。美国的净外债1989年达到6000亿美元。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由于没有足够的国内储蓄为投资提供资金,美国不得不每年借外债,主要是从日本人和德国人那里借钱。阿尔贝尔说道:“真是残酷的历史报应,上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勤劳的德国人和日本人,反过来帮助贪图享受的美国人。”(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41)债台高筑,把美国和债权人拴在一起,这就大大地削弱了其企业的实力。美国每年有10%以上的大企业破产。
七
作为新美国模式的当代资本主义是一种金融资本主义,即主要依靠在金融市场上博弈来赚取利润的资本主义。在阿尔贝尔看来,要对新美国模式做出恰当的评估,最重要的是对这种金融资本主义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金融资本主义是一种健康的资本主义模式,那么美国走的是一条资本主义的康庄大道;如果金融资本主义是一种畸形的、病态的资本主义模式,那么美国实际上已经钻入了资本主义的死胡同。阿尔贝尔对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批判集中于揭露在“经济金融化”掩饰下的“金融泡沫”,完全击中了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要害。他指出,自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暴跌以来,美国的专业报刊不断报道令人担忧的美国金融机构破产的趋势,这实际上已宣告了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的失败。美国金融业的异军突起,对美国的其它行业来说是一场灾难。既然金融部门把国家的一大部分知识精英拉过去了,那其他的工业部门由于难以招聘到其所需要的人才,就面临破产的危险。阿尔贝尔就美国金融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的影响描述说:美国金融业的虚张声势和金融实力的螺旋式的上升,“把‘里根时代’的整个美国彻底拉到华尔街的屁股后面,金融业比过去更加颐指气使,一切都要为它牺牲,经济政策也要看华尔街的眼色行事”,“当股市指数一波动,当银行利率一浮动,美国就要随之发烧”(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52)。在经济金融化的背景下,工业有点像个穷亲戚,像一个没有多少吸引力的外省老表,穿着逗人发笑的裙子。在金融狂潮的影响下,工业也不得不把注意力过分地集中于短期收益上了,正是这种谋取短期效益的理念,构成了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由于这种利润是建立在牺牲明天的利润的基础上的,所以这种利润是一种阻碍发展的利润。“一个出乎意料的教训来自美国,来自这个资本主义的祖国自身:利润可以削弱企业、惩罚经济、阻碍发展。”(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57)正如税收过多就扼杀了税收一样,在今日之美国,过分为利润而干,也损害了明天的利润。美国经济金融化所带来的另一个严重恶果是使美国的资本主义成了“没有业主的资本主义”。在当今的美国,由于信奉金钱是目的,事情是手段,从而买一个企业,就像买一座不动产或一件艺术品那样轻而易举。股票大王在他所收购的企业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难怪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盎格鲁-撒克逊式的资本主义还是一种业主资本主义吗?实际上,正是由于新金融业主在盎格鲁-撒克逊式的新资本主义中扶摇直上才摧毁了稳定股东的逻辑,造成业主的消失。
阿尔贝尔指出,金钱和财富是美国社会的基石。美国的过去是这样,美国的现在也是如此。问题在于,在过去的美国,这种美元至上,这种直截了当的物质至上,也受到了某些强烈的价值观念和特殊的体制的制衡。美国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崇拜美元,这确实如此,但不要忘记,过去的美国把一只手放在圣经上,另一只手放在宪法上。那时的美国仍然是一个深信宗教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公众精神体现在宪法之中。那时的传统道德要求对社会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可是,当今的美国已把这种平衡打破了。过去,金钱是王国,但这个王国像所有的王国一样是受到限制和制约的。可是这个王国的权力已冲破了一切制约,可以为所欲为侵入到所有的社会领域。当今的美国资本主义是一种新资本主义,这种新资本主义既是金融性的资本主义,又是腐败的资本主义。从发财到腐败,只是一步之遥。对于新自由主义理论来说,腐败不过是一种通常合理的社会管理方式。阿尔贝尔非常尖锐地指出:“根据这种资本主义逻辑,就是大胆地拆除了西方传统道德保留下来的所有护栏。而新的金钱的非道德化,同样使美国社会中业已十分尖锐的矛盾和不平等更加令人难以承受。”(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61)美国的金钱大王正在扫荡一切伦理道德。美国一家大企业老板的工资比本企业雇员的平均工资高出110倍,这种差别在日本只有17倍,在德国是23倍。而美国老板的工资比德国老板或日本老板高5倍或6倍。如果市场机制运行正常,这种差别理应反映出企业竞争力的差距。但实际上恰恰相反,这里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市场规律,而是金钱的专制。现实活生生地摆在人们面前:“美国的金融荣耀损害了美国经济,进而损害了美国社会。”(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63)
八
阿尔贝尔通过这部著作另外要告诉我们的是:“新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尽管每况愈下,但却受到了普遍的追捧,这主要是由一些非理性的因素导致的。
阿尔贝尔要人们注意这一现象:把“新美国模式”资本主义与“莱茵模式”资本主义相比较,显然后者要比前者完善、成功得多,但真正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的却是前者,人们普遍认可、效仿、追捧的也是前者。这是什么原因呢?阿尔贝尔对此做出了详尽的剖析,而这一剖析显然有利于人们扫除正确地认识当代美国资本主义本质的种种障碍。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美国模式无论在社会心理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在不断地扩大地盘,尽管其经济在不断衰退,但却在社会心理和政治上确立了自己的优势。这有点像在汽车市场上,公众都会喜欢这样一种品牌:它的车身光彩夺目,从而掩盖了并不强劲的发动机。当代美国模式的资本主义正好比是这样一种汽车,它的发动机已呈强弩之末,但其外表还是如花如锦,从而仍然吸引着众多的围观者。虽然它在效率上失了分,但却在魅力上得了分。
阿尔贝尔认为,要正确地对此做出解释,就要研究人的经济行为的理性问题。他指出:“如果以为经济只服从严格的利益逻辑,那就错了。如果认为经济行为人从来只是在仔细斟酌了同意还是反对一项决策之后才采取行动,以便使他们个人利益的总量能够得到市场这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良好调节,也是错误的。”[1l(p.169)理论家总认为理想的经济人的一举一动应当像个数学家,总是经过冷静的思考、周密的计算以后才做出自己的决策,实际是没有那么回事,这种经济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换句话说,“激情、非理性、花样翻新和走火入魔的模仿,比人们想象的更能控制经济”(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169)。人们的行为并非总是受理性支配,而是常常受制于非理性因素,这包括人们的经济行为在内。当人们追逐“新美国模式”的资本主义之时,实际上也受种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人们这样做时,并没有非常认真、冷静地思考这种资本主义是否真的会给人带来利益,以及带来多少利益,而只是一味地感情用事,对“新美国模式”的资本主义的模仿确实已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了。
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几乎代表了西方的全部魅力。人们被许诺,在那里可以过上一种充满冒险的、动荡不定的和令人紧张的生活,真是非常令人神往。美国模式的资本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赌博经济,而赌博经济可以产生悬念,既令人们胆颤心惊,又使人们流连忘返。就像耍杂技一样,把人们耍得团团转。美国模式的资本主义是有好莱坞含义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带有娱乐和侦探小说的性质。美国模式的资本主义不仅仅使人联想到丛林法则的野蛮情趣和生存竞争,也是一种幻想来钱很快、容易暴富的资本主义。这种“一切为了讨人喜欢”的资本主义能把人们的情感充分地调动起来,不顾一切地跟着它的步伐跳跃!面对这种资本主义,什么理性,什么精确的分析,人们都会置之度外。
在分析非理性因素导致美国模式的资本主义日益“走红”时,阿尔贝尔特别提到了媒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他要人们不要漠视这一现象:美国资本主义虽然遭到种种挫折,负债累累,工业薄弱,不平等加剧,但它依然是媒介宣传中的一颗真正的明星。正是在媒体的大力宣传下,其对手把它诅咒为“唯一”的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的卫道士又把它奉为神话。不管美国资本主义遭到了什么失败,新闻媒体都会始终如一地对其歌功颂德。新闻媒体喜欢悬念和耀眼的角色,喜欢金融冒险和巨人搏斗,喜欢黑白分明的骑士,喜欢恶善二元论和财富的外在表现,而所有这一切,当今美国的资本主义都能使之如愿以偿。阿尔贝尔指出:美国资本主义在记者笔下的这种胜利也不是像经济学家可能认为不值一提的次要现象。恰恰相反,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它的传播力量。(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173)另外必须看到,新闻媒体之所以在美国的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个简单的理由是它们同股市的运行保持着密切联系。一个靠市场为自己筹集资金的企业不得不纳入与广告、音像、戏剧一样的逻辑,在当前美国这样的社会里,一个企业有没有发展前途,已不是取决于这个企业本来面目是怎样,而完全有赖于它的自我表演,即自我推销做得如何。阿尔贝尔这样说道:“这种普遍的媒介化,这种‘广告’占有过分的地位,反映了一种经济的特性,这种经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变成了一种地地道道的信息经济。应该知道,美国在这个方面比它的对手强万倍。这一切都是为了促使在世界范围内保证美国形象能够占上风。”(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176)对当今美国资本主义来说,下述三个概念是合为一体的:媒介化的资本主义、被金融俘虏的资本主义和腐化的资本主义。
另外阿尔贝尔特别强调的是,东方共产主义的失败也使“新美国模式”资本主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东方共产主义的失败和东西方对抗的结束,“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自由主义制度对另一种国家至上的制度的胜利”,“这次失败就像一场大旋风把一整套理念、思考、感触和分析都一古脑儿地卷走了,而这些东西不应该一下子全然消失”。东方突然打开的这个大真空,有点像一条满载的船只连船带人地迅速倒向被“搁浅”的一边。“实际上,不只是斯大林式的共产主义或官僚主义版本的共产主义都被这种历史性失败严重地损害了,所有那些多少与社会主义理想有联系的、无论是改革派社会主义理想或简单的社会理想,都一个接一个地受到了不公正的损害”(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p.184-185)。在这种情况下,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中,凡是与社会主义沾点边的资本主义模式,例如“莱茵模式”资本主义,都因东方共产主义的失败而受到了牵连。人们在落井下石时顺便也把与东方共产主义有点关系的资本主义模式推了下去。而显然,在所有的资本主义模式中,“新美国模式”资本主义离开共产主义最远,它被东方共产主义的失败反衬出“正确与珍贵”。“新美国模式被看作是一种纯洁而又坚硬的资本主义,自然要利用这股强大顺风之势。”(注:[法]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著:《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杨祖功、杨齐、海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p.186)这就是说,“新美国模式”资本主义正是利用了东方共产主义失败的强劲顺风,才扩大了自己的影响,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而同时也掩盖了自己的矛盾和危机。
上面主要论述了阿尔贝尔在《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一书中给我们提供的三点启示。把这些启示连接在一起,就是关于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一个完整认识: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的资本主义是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但这些发展并非主要是由里根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哲学带来的,而主要依仗的是美国那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人们不应当只看到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繁荣景象,而实际上掩盖在这表面现象背后的是深刻的矛盾和深重的危机;“新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受到了普遍的追捧,不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模式确实优秀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主要是由一些非理性的因素导致的。
标签:美国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二元对立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学论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论文; 里根论文; 保守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