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老年病科 甘肃白银 730900)
【摘要】目的:关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应用参麦注射液、依那普利共同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76例来我院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常规西药治疗,之后分组再次对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西医药物联合疗法治疗,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结果:经过两种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与好转,各项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参麦注射液和依那普利药物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好,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参麦注射液;依那普利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098-02
老年人身体机能水平和器官功能随着年龄增长正在逐渐衰退,有着极高风险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其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属于一种常见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西药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多种药物联合用药[1]。基于此本文选取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76例老年患者,作为临床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疗效研究的对象,分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全文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心脑血管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计76例来研究,经过医生临床诊断和心电图检查,可知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患者合并患有冠心病。患者中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40例和36例;患者年龄在6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4±1.5)岁;患病时间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8年,平均患病病程为(4.6±1.2)年。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对上述临床基本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数据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指导患者每天服用阿托伐他定钙片、阿司匹林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药物,每天服用1次,每次的剂量分别为20毫克、100毫克、5毫克;观察组(联合治疗方案):该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干预疾病后,加服依那普利片,初次服药剂量为每天10毫克,分两次服用,服药14天后时,每天服用的剂量增加至20毫克;同时患者每天接受中成药静脉输注治疗,选取40毫升参麦注射液,将其与200毫升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形成混合液每天输注1次。治疗时间为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内脂素等指征进行检测(患者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离心处理后获得血清,使用全自动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记录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咳嗽、头晕)和治疗有效的人数、心绞痛次数。治疗总有效率使用显效、有效、无效评价,显效表示患者血压下降至标准范围内,心绞痛等症状全部消失,有效表示患者血压和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治疗前对比有下降和减少表现,无效表示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变或者有恶化表现,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经SPSS19统计学软件实施相应分析,计量资料经(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n(%)表示、χ2检验,当数据对比结果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37例,用药后未出现任何身体不适表现,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另一组;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内脂素等指征较之于治疗前,数据有着明显的变化,其中观察组患者指征结果更好。上述数据对比后,两组间有着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P<0.05。详细数据参见表。
3.讨论
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身体的动脉血压有着明显升高表现,其中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在90mmHg、140mmHg或以上,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心脏受损严重,致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硬化等症状。血压未得到良好的控制,患者血管中的血管紧张素Ⅱ、血栓素等物质活跃性提高,血管内皮功能出现严重损坏,心脏供血异常,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引发冠心病[2]。患者确诊为冠心病后,心绞痛表现可分为两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后者临床症状与前者相比,心绞痛可以在相关因素轻微诱发下发作,疼痛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不少于半小时,未剧烈运动也会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率高。因此老年患者患有高血压后,需要定期到医院接受冠心病检查,以此便于医生尽早确诊,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往对于高血压伴有冠心病患者,多使用降压药、硝酸甘油治疗,可以对患者过高的血压、心绞痛进行有效调节,但是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而言,常规药物疗效不佳。根据现阶段对该疾病治疗的研究,可知医生在临床用药时可以使用西药内服、中药注射方法进行综合性的疾病干预治疗,其中参麦注射液属于中成药,药物中含有麦冬、红参等药材,用药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促使血管供血恢复正常,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患者服药后身体内的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快速降低,舒张压和收缩压慢慢下降至正常值[3]。因此针对老年人合并患有的两种疾病临床治疗时,联合用药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在本文的研究中,即就有3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上述两种药物进行疾病治疗,临床用药效果好。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指征可以对两种疾病的发展情况进行把握,该指标下降表明药物可以对血管内皮进行有效的保护,疾病症状得到缓解;脂联素、内脂素可以反映患者心脏受损情况,血清脂联素指标上升表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得到有效抑制,血管内皮受损减轻,内脂素下降表明患者冠状动脉内膜损伤和内皮功能紊乱得到缓解,形成的斑块数量少,血管壁受损逐渐恢复;心电图ST段下移程度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少,发作时观察组患者每次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内,对照组则为35~45分钟之间;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3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数据与对照组做以比较,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参麦注射液与依那普利联合疗法值得在临床多加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席小青,柳达.老年卧位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经降压药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6):2187-2189.
[2]杜玲玲.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D].延安大学,2016.
[3]吴佳佳.参麦注射液治疗气阴两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论文作者:丁海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患者论文; 心绞痛论文; 高血压论文; 依那普利论文; 冠心病论文; 注射液论文; 药物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