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思考论文_马忠军,马生福

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思考论文_马忠军,马生福

海东市东兴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海东 810699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具有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对工作人员要求较高等特点。信息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探、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主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勘探测设信息化发展进行了阐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行业;信息化;

一、水利水电工程简述

水利水电工程需要有勘测、规划、设计专业知识的人才进行施工,它是中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取得了不错成就,例如建成了三峡、二滩、小浪底等世界一流的水利工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BIM等已经运用到了工程中,并成为驱动水利电力工程进步的动力。

二、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一)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规模都较大,具有甲级资质单位有100多家,乙级资质单位能达到300余家,而且从业人数也非常巨大。由于人数多也使得各单位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从总体看来信息化发展目前处于支撑完善、业务信息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创新驱动变革四大阶段。可以预测,在未来信息化将成为勘测设计行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工程建设也将向着链式、智能发展。

(二)发展要素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信息化、工程分散向集成等已成为工程发展的一大趋势。信息化主要围绕着信息整合、业务流程化、业务系统集成等方面发展。支撑该行业发展有两大要素,第一是BIM,第二是基于互联网的云服务。

三、BIM将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信息化的重要载体

(一)BIM简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BIM是近十年在原有CAD(英文名称:Computer Aided Design,中文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维(三维空间、四维时间、五维成本、N维更多应用)模型信息集成技术,可以使建设项目的所有参与方(包括政府主管部门、业主、设计、施工、监理、造价、运营管理、项目用户等)在项目从概念产生到完全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够在模型中操作信息和在信息中操作模型,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从业人员依靠符号文字形式图纸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方式,实现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减少错误和风险的目标。BIM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一种过程,BIM把建筑业业务流程和表达建筑物本身的信息更好地集成起来,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

(二)BIM在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优势

传统的工程建设产业链中,设计、施工、运营的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流通非常有限(依靠图纸传递信息),据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统计,每个数据在项目生命周期中被平均输入七次,带来的问题是数据的失真,资源的浪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BIM是对工程的数字表达,具有一致的信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特性,使得数据能在各个环节之间流动起来,这就为打通各个环节提供了可能,能够解决不同阶段、不同参与方、不同应用软件之间的信息结构化组织管理和信息交换共享,使得相关方在需要的时候得到需要的信息,且这个信息是准确、及时和够用的,BIM将成为打通整个产业链的关键技术或者手段,谁掌握BIM的全过程运用,谁将赢得工程的未来。

四、互联网实现行业透明化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即资源”已经得到公认,信息资源借助互联网、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成为了商品,使行业变的更透明。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行业来看,基于互联网的“行业云服务模式”可以通过提升产业链全过程的信息对称(透明化)能力,对产业链价值进行重分配,降低低水平的设计资源获益能力,这将更有利于消费者(业主)和价值创造者(设计企业)。当最终行业实现透明化的时候,各家设计企业将由传统的单一勘察设计服务,转变为提供管理服务、数据服务等增值服务。

五、“BIM+互联网”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信息化的加速器

对于工程建设行业而言,“BIM+互联网”,能使工程建设产业链更加透明,更能发挥行业规模经济的优势,改变大企业成本比小企业高、小企业成本比个体包工头成本高的现象。“BIM+互联网”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信息化的加速器,及早全面拥抱“BIM+互联网”的勘测设计企业将竞争中最终胜出。

六、3s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

现代遥感技术,在许多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利用率,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常见的遥感技术主要包括:航空航天和航空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地面上,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调查。现代遥感技术运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优点是:宽阔的视野,信息全面,立体感强,获得信息和效率高等。应用在水利工程地质调查具体体现:首先,区域构造稳定性分析。由于遥感图像渲染的功能,通过图像显示可以各种各样的宏观线性结构信息,哪个更清楚,真正呈现不同的地理空间区域地质、地貌特征、水文条件、地貌特征等,利用这一技术,工程和建筑面积的地理空间结构以及地质构造等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做出客观、详细的评价,是否选中的区域结构适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稳定的结构,等等。第二,工程关键问题调查。这些关键问题主要指的是水利工程库区滑坡、地震、滑坡、坍塌。特别是一些大型水利工程,项目海岸水库地区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或松散的土壤和RS技术的支持,主要是通过红外图像的区域,和相应的详细解释,结合人工调查,可以更客观的、真实的和准确的信息,为了更有效地解决稳定性问题的工程,控制工程崩溃系数,提高质量的工程建设的基础。第三,地质测绘的地图。遥感技术的映射函数,现场调查和调查人员的工作支持,获得更精确和完美的地质图,遥感技术的应用在工程地质测绘方面赢得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行业的认可。第四,岩溶调查。遥感技术和视频成像技术的功能,最典型的是彩虹外成像技术,可以发挥监督功能的岩溶,也会使一个科学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和分析图像和提供的信息解释一方面,岩溶地貌条件的综合分析准确,但也可以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地下水条件相对于其他媒体的信息。

七、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勘探技术与测量方法也得到了进步。但是与国外还存在一些差距,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实践,努力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实现勘测设计的优化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刘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思考[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7(01):78-81.

[2]张继奎.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6):128-129.

论文作者:马忠军,马生福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思考论文_马忠军,马生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