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防渗施工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对解决水利工程施工渗漏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的应用防渗施工技术,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防渗技术
一、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防渗技术概述
近年来,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是稳定与抗震,但同样需要对防渗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渗漏问题是工程项目施工中最常见的,所以,一旦处理不到位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引发安全事故。其中,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渗透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地基施工工序存在问题,影响地基的强度;第二,水利工程项目地基防渗技术存在问题,对防渗水平产生不利的影响。大面积积水很容易引发水利工程的渗水,因为地基附近基坑没有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施工,所以排水的效果不理想,一旦遇到雷雨天气,就会提高积水的水位,形成大面积的渗水;第三,工程施工缝的划分不合理或者是模板稳固性不理想也会引起工程渗水情况。
二、防渗技术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对于水利工程来讲,它的施工工作包括三大项,分别是前期准备工作,施工工艺以及管理。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水利项目也在无形之中进步着。最近几年,各个行业对于水利的需求不断加大。比如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它提供水源,农业的灌溉需要它,洪涝灾害的应对更是离不开它。不过通过分析我们国家当前的施工情况可知,由于受到各种要素的干扰,导致项目的施工质量太差,不论是坝体亦或是坝基都会渗漏,而一旦渗漏出现就会导致国家经济受损,而且还会危及到广大群众的利益。最近几年,渗漏问题频发,导致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因此为了避免不利现象出现,就要积极开展防渗工作,合理运用防渗工艺。对于水利项目来讲,它的施工工作非常独特:水利工程承担挡水、蓄水和泄水任务,因而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承压、防渗、抗裂等的性能都有特殊的要求,需按照水利工程的技术规范,采取专门的施工方法,以确保工程质量。
三、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渗水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1、缺乏相应的规范
当我们开展水利项目建设工作的时候,由于缺少规范,约束力较低,导致很多的项目的品质都不符合規定,当项目完成以后,其对抗外在影响的能力非常低,如果遇到较差的气候,像是暴雨狂风天气的话,其表面被严重冲刷,严重积水,低处的水不能够被排放出来,这就会导致严重的渗漏问题,有时候还会成片出现,导致项目无法使用。此类问题的出现完全属于突发性的,如果体制以及标准无法落实好的话,就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
2、工程分包形式的出现,降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众所周知,水利项目的工程量非常大,很多时候为了追赶工期只能将项目分包出去,这就出现了一项工程由很多单位共同完成的现象。虽说此举能够节省建设用时,不过由于彼此间的配合不默契,每个施工方的能力不一样,使用的防渗物质的性能也不尽相同,使得防渗工作开展不到位,无形中就为项目埋下了很多安全方面的隐患。举例来看,在建设的时候需要使用模板做围堰,假如在需要结合的地方连接不到位的话,就会使得其稳定性变差,进而容易引发严重的渗漏问题。
3、结构变化,易于老化
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各个环节产生变化,在各类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结构性的变化主要受到施工水平、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组织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就会导致水利工程施工结构发生调整与改变,使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偏离设计思想与主旨。哪怕是非常小的结构方面的变形也会使得项目的整体变化,进而引发严重的渗水问题,技术上的稳定能够有效解决施工质量问题,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安全。
三、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分析
当前的项目建设工作中频繁出现渗漏问题,一旦出现的话可以通过如下的措施加以应对,接下来具体论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防渗墙技术
当前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防渗方法就是防渗墙。它的防渗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具有如下的优点:渗漏指数不高、墙体较薄、持久性好、所需的资金少。正是因为它的这些优点,所以被大量的应用到项目的建设工作之中。当我们具体的使用该工艺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项目的具体特征,选择恰当的施工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出较好的防渗效益。第一种是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成墙工艺。这种工艺主要方法是多头深层搅拌机一次性把多头进行钻进,进而喷射泥浆,固结以后得到水泥桩子,然后在每个桩之间设置防渗墙,这种成墙最大深度可达到22m,抗压强度高于0.3MPa。使用这种方法,需要在粘土和砂砾直径小于5cm的砂砾层进行,它的优点非常多,比如能够快速城墙,而且工艺不繁琐,所需的资金较少,因此被广大水利单位青睐。第二种是链斗法成墙工艺。这种方法主要就是利用机器设备进行开槽,技术人员测量出宽度与厚度,调整好开槽机,保证防渗墙结构实现安全稳定。链斗式开槽机开槽宽度一般情况需要控制到16-50cm之间,深度控制到10-15cm之间。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到粘土、砂土和粒径小于30%的砂砾地。第三种是倒挂式工艺。这种工艺历史久远,是一种传统的水利工程修筑工艺,主要是通过人力挖掘,建设有效的防渗墙,保证混凝土墙体结构稳定。第四种是薄型抓斗成墙工艺。这种技术主要就是由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采用斗宽为0.3m的薄型抓斗挖土进行下方开槽,利用泥浆进行护壁施工。成墙深度高达40m以上。这种方法主要适用砂土、粘土及卵石和砂砾层。
2、灌浆技术
在众多的防渗工艺中,使用几率最高的就是灌浆技术了。具体来讲,它是借助压力,将浆液传输到地层里面,进而起到加固的目的,以此来提升它的防渗水平。
2.1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依据坝体的应力规律,沿着坝体的轴线布孔,然后使用浆泵把浆液灌注到孔内。通过使用该技术,可保证坝体与浆液彼此挤压,起到加固坝体的作用。在运用该技术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坝体的实际状况和缝隙情况,采用合理的应对方法。假如缝隙的布局较均匀而且只是出现在个别区域,可以使用部分灌浆工艺;如果坝体本身的质量不好,而且还存在较为严重的缝隙,就要使用全线劈裂灌浆法。总的来讲,这种技术的使用率非常高,而且防渗效果很好。
2.2高压喷射灌浆技术
该技术指的是借助钻杆的喷嘴将浆液喷射出来,和土掺杂到一起,继而变成性质独特的固结体。按照喷射形式来划分,可分成定喷、旋喷、摆喷三种。如今使用最多的是旋喷技术。在具体的使用的时候,假如石块太大或是有杂质,就要提前测试,确保灌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该技术的优点非常多,比如可控能力强,操作简便等,不过它对于土层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所以在工作之前要认真论述其是否具有可行性。
2.3卵砾石层帷幕灌浆技术
这种技术和常见的灌浆工艺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它是将水泥与黏土混合到一起得到所需的液体,一般被用到卵砾石中。由于这种土层较为坚硬,因此其钻孔的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常用套阀或是打管措施。因为该技术在具体的运用的时候会受到地层的干扰,所以,它并没有被大量的应用。而是将其看成是一种辅助性的措施,这样就可以起到防止渗漏的目的,而且还能够节省物资。
2.4控制性灌浆技术
该技术较之于别的技术来讲要先进很多。它是存在于就有的技术的基础之上,对其适当改良而得到的。使用最多的材料是水泥,在具体的工作中还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特征,选择一些辅助物料,比如沙子,它的存在可以提升材料对抗冲击的水平。
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防渗施工技术是一项重要技术,能够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所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渗施工技术水平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周敏.刍议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防渗技术要点[J].经营管理者,2016,10:297.
[2]雷霖.关于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8:60+63.
论文作者:江文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防渗论文; 技术论文; 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工艺论文; 防渗墙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