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与青少年的需求变化——以中国广东省为典型地区的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东省论文,和谐社会论文,中国论文,青少年论文,典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391(2007)06—0021—03
中国改革开放多年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但是,伴随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既带来机遇与条件,也引发许多困难与问题。全面了解青少年发展的利益需求,正视青少年发展的困难,探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党政部门及共青团组织必须重视的课题。为此,广东团省委委托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等社科机构启动“广东省青少年生存与发展”课题研究。从2005年至2006年,先后开展“广东省青少年问题问卷调查”、“广东省青少年发展需求问卷调查”两次全省性大型问卷调查。“青少年问题调查”发放问卷2150份,回收有效问卷2013份,有效回收率为93.6%。“青少年发展需求调查”发放问卷8900份,回收有效问卷7529份,有效回收率为84.6%。同时,开展“农民工二代问卷调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卷调查”等专题调查,收集相关数据。此外,我们组织三个调查组,分赴珠江三角洲地区、粤北山区、东西两翼地区进行访问调查,收集个案资料和文献资料。经过两年的调查分析,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观点,通过撰写本研究报告,提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积极探索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扶持、社会救助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原来的青少年利益需求给予照顾和满足。为什么在社会经济越来越发展,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的条件下,新的困难和问题会日渐增多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青少年的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已经变化,具有新的内涵、新的标准。为此,我们通过调查分析,提出六大需求变化。
(一)基本生活要求提高
什么是“基本生活需求”?理论界可以给出明确的概念含义。可是,社会发展的变化导致人们对此有不同理解。广东省改革开放初期,本地青少年的基本生活需求是温饱和安全;外来务工青年的基本生活需求是能够“吃饱”和剩一些钱寄回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正在告别以吃穿为主的‘生存型’,开始逐步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的精神文化消费,已成为小康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朱庆芳:《居民生活和消费结构的新变化》,汝信等《2006: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从“将就吃”到“吃饱”再到“吃好”;从“挤着住”到“单居室”再到“宽敞房”;从“有临工”到“有岗位”再到“有技术”;从“挣点钱”到“剩点钱”再到“钱较多”,本地青少年与外来青年的需求逐渐趋同,获得满足则感觉生活安全保障,不能满足就感觉生活欠缺而心神不安,甚至产生极端想法。
调查数据显示,外来工青年、城镇本地青年和山区农村青年都将“有温暖的家”作为生活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57.1%,48.1%,56.9%),其次选择“有知心朋友”、“身体健康”和“事业成功”;相比之下,选择“有钱”、“有权有势”的比例很小。如果将现在的青年与10年、20年前比较,可以发现那种为了辛辛苦苦挣钱养家、挣钱谋生的人越来越少,一边挣钱一边享受生活的人越来越多。即使是生活比较贫困的山区青年,或者条件比较艰苦的外来务工青年,也在拥有一些钱之后就改善生活、体验快乐。所以,当代青少年的基本需求绝不仅仅满足于“有吃有穿”,而是包含了做人所拥有的丰富生活要素,包括物质生活要素、精神生活要素、健康生活要素、家庭生活要素等,如果哪一方面有明显的欠缺则可能导致他们的心理失衡,引发群体冲突、社会动荡。我们必须关注和重视青少年基本生活需求的变化及其影响。
(二)公平发展意识增强
广东省各类青少年都越来越重视公平发展,认为不平等的发展或者互相剥夺的发展应该改变。人们一般注意到弱势群体青年注重公平,要求和争取公平权利;但忽视了青年公务员、青年人才等也非常注重公平,既希望自己获得公平机会,也懂得社会公平才能够保障每一个人的安全发展环境。例如对于一些外来流动人员在广东境内违法犯罪的原因,不同群体的看法各有区别,但都注意到生存压力的影响。(见图1、图2)
图1 青年人才对外来人员违法犯罪原因的看法(限选三项:人数=806)
图2 务工青年对外来人员违法犯罪原因的看法(限选三项:人数=1198)
青年人才认为外来流动人员违法犯罪的原因,“生活压力太大”是最主要的因素,选择率高于“法治意识淡薄”和“文化素质低下”;外来务工青年则认为“法治意识淡薄”、“生活压力太大”都是最重要的原因。另外,“缺乏合法渠道解决问题”也是各类青年选择率较高的因素。
因此,广东省青少年力求学会用公平、平等的观念看待各类群体的发展需求,也用公平、平等的观念分析需求不能满足而产生的问题。本地社区青年、青年人才、青年公务员都提出,不能一味指责外来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因为没有人天生喜欢犯罪、乐于犯罪。恰恰是缺乏公平发展条件,流动人口承受的生活压力、发展压力远远大于其他群体,在缺乏合理合法渠道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容易导致犯罪。当然,青少年不仅强调外来人员要有尽量公平的发展条件,也希望自己拥有越来越公平的发展条件,特别是消除特殊集团、特殊群体对资源的垄断,使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公平发展、顺利成长。
(三)学习成才需求强烈
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广东的社会调整,促使青少年感觉原来积累的知识经验总是难以适应变化的社会要求,所以“学习成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图3 青年公务员对最终学历的需求
图4 务工青年对专业技能学习的需求
从调查数据中发现,外来务工青年绝大多数希望有机会进修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青年公务员中多数人则希望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历档次。从学习的目的看,80%以上的青年公务员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而不是为了实用目的;60%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则是为了提高“谋生和发展的本领”,希望对自己的前途有益。曾经一段时期不爱学习、沉溺于享乐的珠江三角洲富裕地区青年,如今看到城市化和产业提升的趋势,学习的动力也增强了。据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的调查,过去在村(社区)中举办成人中专班、大专班,经常是几个村报名人数不够开一个班,而且几周后人数锐减。如今则是每个村(社区)报名人数可开设两、三个班,并且持续学习直至顺利通过考试的人占80%以上。
(四)社会参与愿望提升
广东省青少年既关心个人的生活发展,也越来越关心社会事务,关注国家与世界的发展动向,参与各种社会公共活动。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广东省青少年在初期比较“实惠”、“现实”,较多关注身边事情而较少关注社会事务。伴随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转型的推进,青少年发现社会各项事务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制约个人的生活与前途。于是他们就逐渐关心、了解、参与社会事务,希望在世界和国家的进步中有自己的贡献,也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图5 青少年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
数据显示,广东省青少年中有约25%的人非常关注社会热点问题,55%的人比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许多人希望有机会参与国际国内的事务,既增长见识、获得锻炼,还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调查中,70%以上的青少年表示“如果有时间就愿意参加志愿服务”,但是希望能够从事有意义、受欢迎的服务,而不愿意搞形式主义的“作秀”。目前,由于一些部门和机构的社会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新意,也缺乏实效,在青少年中受欢迎的程度不高。但是,有些民间团体、非正式组织开展的时尚活动,对青少年具有较大吸引力,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注意。
(五)休闲娱乐需求增长
广东省青少年对于休闲生活的需求,经历了阶段性的变化。改革初期,经济收入和前途发展成为主要追求,而休闲与娱乐只作为生活的补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伴随社会转型的进程,青少年逐渐发现休闲越来越重要:一方面它对人们调节身心、保持健康、焕发活力、创造发展具有支持作用;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形成的休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所以,青少年将休闲与健康、休闲与创造、休闲与和睦、休闲与自由等密切联系,作为生活进步的组成部分。
图6 青少年的闲暇生活(限选三项:人数=6111)
看电影电视、看书读报、上网玩游戏等成为青少年选择频率最高的休闲活动,健身运动和朋友聚会也占有较大比率。据了解,青少年不仅希望在休闲娱乐活动中“放松、休息”,而且希望“有所得、有收获”。例如,不仅大学生、城市青年上网较多,而且外来务工青年也较多上网。回答“为什么喜欢上网”时,大致都是认为“能够交许多新朋友”,“能够在游戏刺激的同时了解很多新东西。”不少青少年将休闲活动当作自己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两天没有上网、听歌、看影视作品就心理失落、情绪不安。因此,重视青少年的休闲生活需求,并且积极鼓励和开发,给予健康有益的引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六)安全保障要求突出
广东省青少年的安全保障要求越来越强烈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基本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对生命的珍惜感增强,对于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日趋重视。其次,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同时,各种风险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治安环境恶化、食品安全危机、环境污染问题、交通安全事故等防不胜防,缺乏安全感成为普遍的心态。
图7 农民工对人生要素的珍惜情况(多选:人数=1224)
调查发现,不论哪一类青少年群体都非常看重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即使是一般认为是处于社会下层、艰难打工谋生的农民工,也将“健康、生命、亲情”作为首选,反之,对于“金钱”的选择率远远低于前三项。但是,正因为青少年群体看重安全与健康因素,缺乏保障恰恰成为增加风险的原因。如果说过去的流动青少年、闲散青少年是因为缺吃少穿而走向犯罪的道路,如今的一些青少年则因为感到“受威胁”、“受欺负”、“受排斥”,感到缺乏安全感就铤而走险、违法犯罪。青少年对安全健康的需求增强而对争取安全健康合法途径、合理手段缺乏知识,面临困难和问题时容易产生过激反应、极端行为,必须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目前,广东省青少年的利益需求处于调整变化的过程之中,随着社会转型的推进,各种需求的增长或减弱,都影响他们的心态与行为。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青少年的基本权益、基本利益,而且要密切关注权益、利益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变化及其新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