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依靠工人阶级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人阶级论文,理论论文,思想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依靠谁是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也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首要问题。这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性质与前途命运,影响和决定着当今中国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之所以对其高度重视,正是因为它的重要,居革命和建设问题之首。邓小平同志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使之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经济体制、劳动关系正在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依靠谁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也就是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坚持和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只有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也才会有行动上的自觉和坚定。带着现实问题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理论,用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武装头脑和解决现实问题,既是提高运用理论武器正确把握大局、妥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极好机会,又是新的形势任务对我们提出的紧迫课题。
研究邓小平同志关于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就必须系统地研究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邓小平同志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关注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特别是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工人阶级和发扬民主的问题,在《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中就有540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思想非常深刻。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需要精心研读原著,全面把握邓小平同志理论的科学体系,深刻理解这个理论的由来、形成和发展,努力掌握贯穿这个理论体系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加深对邓小平同志关于工人阶级一系列重要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一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理论,研究邓小平同志关于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其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针对现实问题努力寻求正确答案,以期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第一,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就必须坚持依靠工人阶级。
“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各住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的明确目标和任务。这一目标和任务的实质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就必须坚持工人阶级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变幻的国际历史风云已经告诉我们,搞垮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首先是动摇了它的阶级基础;否定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首先是否定它的阶级基础,否定工人阶级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而也就否定了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工人阶级的领导,是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依靠工人阶级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是与党的性质内在的也是最本质的要求相统一的。不可想象,一个执政党所依靠的阶级基础被动摇以至领导地位不复存在,这个党还能代表这个阶级在执政。所以,动摇了依靠工人阶级,就是动摇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从根本上讲,也就是动摇了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切。
第二,要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就必须坚持依靠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①。这是邓小平同志把依靠力量与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相统一的高度概括,深刻阐明了党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思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集中体现。党所领导的事业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事业。离开了对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依靠,就谈不上坚持党的宗旨。要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然也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否则,坚持党的宗旨将成为一句空话。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群众路线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而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检验共产党员一切言行的标准,尊重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和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正是这个宗旨的体现和要求;“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根本方针,阐明的是党的依靠力量,工人阶级正是这个依靠力量的中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这既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正确途径,又是不断加强党与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根本保证。由此可见,依靠工人阶级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基本而核心的内容与要求。
因此,必须从思想上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同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贯彻执行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个历史进程之中,贯穿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始终。这不仅是企业的任务,党务工作者的任务,而且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第三,要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的国体,就必须坚持依靠工人阶级,坚持工人阶级当家作主。
邓小平同志早在1950年12月21日《在西南局城市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纲》中,根据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鲜明地提出城市工作依靠谁的问题。他明确指出:“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工人阶级的作用,不依靠工人就无法搞好工业生产,就不可能走向社会主义。”②这就深刻揭示了依靠工人阶级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我国国体的关系。
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人民要当国家的主人,当生产资料的主人,也要成为劳动成果如何支配的主人。”③这就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上告诫全党,必须努力保持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坚定信念。我们国家现在有价值3万多亿元的国有资产。这些资产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用革命和建设换来的。一部分是夺取政权后从官僚资本手里夺回来的,把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归还劳动人民自己;一部分是用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从民族资产阶级手里赎买的;大部分是解放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6年来,党领导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出来的。这些财产当然属于劳动人民所有,即全民所有、国家所有,这就是国有企业职工为什么必然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的改革,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坚持了我们的国体;坚持职工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就是坚持了职工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翁地位。我们必须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不管实行什么样的经营管理制度,职工的国家和企业主人翁地位都没有改变,而且必须从制度上更加切实保障。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改革和发展使企业更具有自主权,职工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更趋紧密,对劳动成果更有支配权,理应更进一步确立、保障、加固和体现出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而不应该是相反。一个国家是什么性质,可以说出很多条理由,但最基本的理由只有一条,就是这个国家的政权归哪个阶级,也就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在国家中处于什么地位,国家的人民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一个企业是什么性质,也可以说出很多条理由,但最基本的理由也只有一条,就是这个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也就是这个企业的职工在企业处于什么地位,企业的职工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因此,我们所进行的改革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这个根本性问题上讲,最终目的是要壮大公有制经济,走向共同富裕,不是让职工离生产资料越来越远,搞两极分化,恰恰相反,而应该是越来越近,这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第四,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就必须坚持依靠工人阶级。
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保证。如何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则是贯穿全过程的主线,是实现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关键所在。
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这些改革的总方向,都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④经济体制改革,说到底就是为了发扬经济民主,让企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进入市场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政治体制改革,说到底是为了发扬政治民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让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更好地当家作主。从这样一个改革的总方向出发,我们依靠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整个历史进程中要遵循的原则很多,但是基本的原则只有两条,这就是改革为了发展,改革为了人民。这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改革中的真实体现。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什么时候都要以不伤害发展事业的积极性为原则,以提高人民生活,不减少职工收入为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⑤“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⑥邓小平同志的论断,从依靠力量到方向原则,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我国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阐明了依靠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革和为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革的辩证统一。判断各种改革举措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的主体是职工。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外部动力,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是企业内部活力的源泉。工人阶级积极性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改革开放的成败和生产力解放与发展的程度,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都必须始终高度重视依靠工人阶级,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以推动和保证改革、发展、稳定的目标的实现。
二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理论,研究邓小平同志关于依靠工人阶级思想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实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历史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一个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题,是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和广大职工群众强烈关注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和深刻指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离开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一切都无从谈起。长期以来,在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指导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规和政策作依据、为保障,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和作法。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应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必须从反复抓认识问题入手,进一步提高对邓小平同志依靠工人阶级思想重要性的认识。
毋庸置疑,对邓小平同志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和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真正理解、认识和真心实意地去贯彻执行的,对有悖于这个重要思想和根本方针的言论、行为必将带来的严重后果,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清醒认识到了的。随着形势的发展,依靠谁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值得重视。因此,要坚定不移地实践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必须首先从加强学习、解决认识问题入手,特别是解决好党政领导干部的认识。从全社会来说,党和政府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本阶级群众,绝不能疏远,更不能脱离自己的阶级基础;从企事业单位来说,无论何种所有制性质,职工都是国家的主人,尤其在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中,基层党组织和管理者要依靠职工群众,办好社会主义企业、事业。贯彻邓小平同志思想和落实党的这一方针,需要全党的共识,靠全党的努力,特别是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负有重大责任。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突出贡献,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依靠工人阶级的强大舆论和浓郁氛围。
第二,必须在立法和改革的政策措施上充分体现和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邓小平同志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和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有着实在的内容和具体的要求。这就是: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国家主人翁地位,保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扩大职工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监督,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技术水平。这些具体而实在的内容和要求,必须在我国的立法和改革的政策措施上加以充分体现和切实保障。否则,依靠工人阶级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很不健全,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中调整日益复杂化的劳动关系的需要。《劳动法》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现在的问题是要真正把《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权利义务落到实处,还需要一个过程,尚需做大量艰苦的工作,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快与《劳动法》相配套的《社会救济法》、《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劳动保护法》、《工资法》、《工时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在这些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出台之前,应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充分听取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之上,从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上去代表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
第三,必须依靠职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权利在企业切实得到落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职工的国家、企业主人翁地位,首先要在国有企业毫不动摇地加以落实。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是社会主义企业制度的创新,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党中央重申的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三句话是缺一不可的,必须做到“三加强”。国有企业转机建制没有也不应该改变职工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职工失去了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企业也就丧失了社会主义性质。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探索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新的实现形式和实现程度,是依靠职工转机建制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企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第四,必须切实保障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好事。
在维护职工的政治权利和民主权利的同时,重视维护职工的物质利益和劳动权利,是当前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要求我们要“用高度的热忱去关怀工人阶级的各方面,从政治上、文化上、生活和物质福利上去关心他们,不要忽略有利于工人的‘小事’”⑦。认真做好这些“小事”,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有直接的作用和影响。江泽民同志要求全党必须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到艰苦的地区和困难的单位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给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注意在改革和建设中可能引发的新矛盾,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在加快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又要保持社会的稳定,殊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各项改革、开展各项工作、处理各种矛盾关系的过程中,十分注意了解职工的思想情绪,主动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以取得职工群众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参与。
第五,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必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企业、职工三方利益格局加速形成,工会作为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其职工利益代表维护者的身份更加鲜明,民主渠道和社会调节作用更加突出,肩负着更加艰巨的任务。 面对新的形势,工会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与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的关系,既要防止脱离党的政治领导的倾向,又要防止党包办一切的倾向。必须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结合与统一起来,这两个方面哪一个方面把握得不好,工会工作都将铸成历史大错。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工会应该也必须更多地从职工群众方面考虑和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应该与党政有所不同。工会能否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把广大职工更好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这是关系到党对工人运动领导权重大问题,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党领导下的工会不能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不能以它的鲜明身份和特有的工作方式去代表维护职工利益,就必然导致工会脱离职工群众,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所以,我们必须以邓小平同志的理论为指导,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共识,必须承认工会是社会经济关系、经济矛盾的产物,也必须为协调社会经济关系、调解社会经济矛盾而运行。这是工会的天职,天然使命。在社会主义社会,从总体上说阶级性、对抗性的经济矛盾、经济关系已基本上不存在了,但是非阶级性、非对抗性的经济关系、经济矛盾依然大量地、经常地存在,所以社会主义国家依然有工会存在的客观基础。这就是为什么工会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的国际现象的根本原因所在。离开经济关系、经济矛盾去谈工会工作和对职工利益的代表维护,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深刻指出的那样,“忽视工会工作,就说不上依靠工人阶级。”⑧
研究邓小平同志依靠工人阶级思想与实践告诉我们,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对广大职工自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工人阶级要发扬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严守纪律、服从调动、爱厂如家的光荣传统”⑨,“要用最大的努力掌握现代化的技术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知识”⑩。全国职工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任务,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用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造就宏大的“四有”职工队伍,用工人阶级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全社会。这是历史赋予新一代工人阶级的神圣使命。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217页。
②《邓小平论工人阶级与工会》,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第101页。
③《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运动纪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第1版,第444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二版,第372-373页。
⑤《改革必须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运动研究会编《工运研究会园地》,1992年第17期。
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11页。
⑦《邓小平论工人阶级与工会》,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年4月第一版,第101页。
⑧《邓小平论工人阶级与工会》,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年4月第一版,第101页。
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136页。
⑩《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136页。
标签:工人阶级论文; 中国工会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