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综述论文

中国武术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综述

周圣文

(湖南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摘 要: 全球化发展之势已悄然而来,面对其全球性的文化整合,以争夺文化话语权为目的的强国战略如期而来,学术界也掀起了文化软实力的研究高潮。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文化软实力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以梳理出武术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进展。研究认为:武术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内涵及价值,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和武术文化软实力教育研究的三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武术文化软实力研究指明方向和提供思路。

关键词: 武术;文化软实力;研究进展

1 引 言

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 家文化软实力,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毋庸置疑,大力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武术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特殊的文化价值及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软实力”由约瑟夫·奈最早明确提出[1],自从“软实力”这一名词进入中国话语体系中后,与之相关的著作、期刊论文以及硕博论文等学术成果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以“武术/体育文化软实力”为检索词搜索到相关文献有260多篇,这些成果对中国武术的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输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是梳理出中国武术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对中国武术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积极探索其研究与发展趋势。

2 武术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基本情况

通过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和硕博论文数据库,以“武术”且“文化软实力”为检索词,以主题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共得到相关期刊文献52篇、硕博论文6篇,同时,利用中国知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整理。

2.1 武术文化软实力的研究趋势

文献数量的时序变化是衡量某一研究领域历史轨迹、动态趋势、受关注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2]。从图1可以看出,2009年开始才有相关学者关注武术文化软实力的研究领域,而“文化软实力”一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正式进入我国也在21世纪初期,可知,武术学者关注这一领域的时间相对较晚。而从整体上看,可知关注武术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整体上呈递增趋势,文献研究在2014年达到峰值,但数量仅有12篇,其余年份也均低于10篇,可知武术文化软实力的相关研究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应呼吁学者专家加强武术文化软实力这一领域的研究,以扩大武术的国际影响力和民族的凝聚力。

图1.武术文化软实力研究文献数量时间分布图

2.2 武术文化软实力研究的资源类型、期刊来源及作者分布

通过中国知网的计量可视化分析系统对武术文化软实力研究的资源类型、期刊来源及作者分析进行量化分析。如图2所示,从资源类型的分布上看,武术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的博士论文仅有1篇,仅占总文献的1.7%;硕士论文有5篇,占总文献的8.6%;而期刊文献的数量达到52篇,占总文献的89.7%。可知,此领域研究的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从期刊来源上看,其载文数量排名前5的依次是当代体育科技(9篇,占15.5%),中华武术研究(4篇,占6.9%),沈阳体育学院学报(3篇,占5.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篇,占3.4%),体育世界(2篇,占3.4%)。而前五名期刊仅有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和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是核心期刊,且载文数量共5篇。由此可知,我国武术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数量和质量上都相对落后。从作者分布上看,其发文量排名依次是袁金宝(4篇,占6.3%)、吴秋来(3篇,占4.7%)、陆小黑(2篇,占3.1%)、曾腾(2篇,占3.1%)和张云崖(2篇,占3.1%)等5位作者。而按照普莱斯定律[3](N=0.749(ηmax)1/2。样本中ηmax(作者最大发文量) 为9篇,计算可得N≈2)所确定“发表2篇及以上学术论文的作者为核心作者”。但袁金宝的发文量仅为4篇,故很难以此来确定核心作者。由此可知,武术文文化软实力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严重匮乏。因此,今后武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方向仍需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高质量论文的研究和撰写。

图2.武术文化软实力研究文献的期刊来源、作者分布及资源类型分布图

3 武术文化软实力研究进展

3.1 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内涵及价值研究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存在,都有其自己特定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精神。同样,武术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也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武术文化的价值与精神一直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的热点领域,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来阐释武术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价值。一是从文化软实力背景下论述武术文化本质属性、构成内涵及价值。认为武术具有民族凝聚力、生命延续力、精神感召力、艺术审美力、武术健身价值、培养人文素质等价值。如周圣文博士认为武术具有生命的传承延续力、武术精神的凝聚力、武德的感召力、武术的艺术审美力、武技的创新力[4],这些价值是武术的特有价值,是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二是武术文化内涵出发来论述武术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独特意义和价值。武术与其他运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承载着教育使命;深刻的社会价值,蕴含着社会文化内涵,承接着社会使命;辉映着传统文化风采,承载着文化使命。如陆小黑博士认为武术作为一种“文化标识”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价值的“中华性”[5],其能够有力促进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播和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学校是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提高武术文化软实力需要对武术教育进行重新定位。武术文化软实力再教育中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的。一是通过武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来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以实现武术文化的薪火相传。如有学者提出以“一校一拳”为文化品牌来传承本土文化,以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9]。二是以文化软实力为背景来重新定位武术文化的教育传承和发展。如有学者提出武术文化的传承赢加强攻防技击能力的改革,加强传统武术师资培养,实现武术技击体系化传承[10]

创新决定高度,实干铸就辉煌。没有创新实干的精神,就没有辽宁曾经的胜利;没有创新实干的精神,更不可能有辽宁明天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这种创新精神的指引下,在实干态度的生发下,辽宁人民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会继续披荆斩棘,以创新的理论、创新的制度、创新的文化、创新的科技,去再创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新高。

3.2 武术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研究

嘉绒地区位于四川省藏区的东部,受汉地文化影响颇深,近几年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效,越来越多的嘉绒藏族开始走出大山,生活方式开始向内地生活方式转化,最大的变化就是服饰上的变化。现在的嘉绒藏区70%以上的居民日常都着现代服装,只有重大节庆日是才会穿上传统服装。这样的生活方式大大减少了对藏绣的需求量,对藏绣技艺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如何加快武术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传播路径,实现真正意义上文化复兴,是武术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必然话题。目前,我国武术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角度进行阐述。提出了深化武术教育改革,打造精品武术赛事,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健身和娱乐休闲的价值,发展武术影视产业,扩大武术国际市场,以太极拳的文化符号提高国际影响力等提升路径。如有学者指出武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可以通过深化武术教育改革,让学生真正明确武术技击和武术文化的之间的区别,形成文化自信,建立民族自豪感,以武术教育为抓手彰显文化软实力[6]。还有学者提出中国武术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还应以武技硬实力为基点来深化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地位[7]。另外还有学者借助新理念“一带一路”的视角提出了武术文化软实力推广的策略,认为,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为主导,建立完善各层级武术对外交流机构,加强武术基本理论研究,构筑武术对外传播的软环境,加强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的诠释[8]

从相关研究看来,首先,我国武术文化软实力发展路径的研究过于宏观空泛,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文化软实力发展策略和提升路径,且研究质量偏低,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从而导致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其次,武术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协调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文化软实力资源转化能力不足,核心问题关注不足。

3.3 文化软实力背景下学校武术教育的研究

通过相关文献可以看出,武术文化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价值重大,意义深远,但其研究仍处于一个不断深化的阶段,尚未形成体系化,系统化。首先,我们应针对武术文化软实力的“硬核”,也就是最核心的价值,建立一个指标体系,使武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形成合力,不断加强武术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凝聚力、创新力、传播力和感召力。其次,我们在研究武术文化软实力的价值体系时,我们一方面要思考和研究武术本身的价值内涵,避免夸大其词;另一方面要发掘武术背后的社会意义和现实需求。另外,创造力、凝聚力和传播力是武术文化的外在表现,要想实现其全面提升,必须完成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权利转化。总之,武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应是为了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传播文化精神,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团结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

●mask:指定遮罩图(即背景图片、词云的形状图),字的大小布局和颜色都会依据遮罩图生成。如果参数为空,则使用二维遮罩绘制词云。如果mask 非空,设置的宽高值将被忽略,遮罩形状被mask 取代。

学校硬实力的建设是快速有效而已出具成效,而学校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是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是需要我们长期推进的过程。如今学校武术文化建设“外表繁华”而内容“徒有虚表”,学校武术教育并没有解决学生对武术的认知能力、武术精神的价值判断力等根源性问题,从而使得武术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今后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方向应该指向文化素养的提升,构建武术的核心素养体系,加强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校园武术文化环境建设。同时,应该加强管理者的文化理念,提高对武术认知,加强武术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相结合,共同推进学校武术软硬实力的建设。另外,我们更应该重视学校武术教育表里不一的教育现象,加强武术教育改革的力度,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力、凝聚力和认同力,逐渐养成文化自觉的意识,最终实现人文与科技,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协调发展。

4 结束语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对内它是维护国家凝聚力的黏合剂,对外它是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话语权的重要力量。目前武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正处在不同思想、不同观念交融交错的社会形态,其相关研究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有待提高。而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武术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及内涵构成、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以及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教育研究三个方面,其研究尚未呈现系统化发展。武术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构成及价值研究仍相对薄弱,概念内涵及本质属性研究的质量和数量匮乏,基础的理论研究更待进一步深化。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的研究理论过于宏观,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发展不平衡,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缺乏有效的指导,文化软实力的输出举步维艰,软硬实力资源转化不足。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教育研究中武术教育改革力度不够,教学仍是“外表繁华”而内容“徒有虚表”,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文化凝聚力、认同力,都有待进一步强化。总之,武术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胡键.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必要性、瓶颈和路径[J].社会科学, 2012 (2) :4-15.

[2]于波.基于CiteSpace Ⅲ计量的我国校园足球研究:动态、热点与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5):40-45+51.

[3]高明,段卉,韩尚洁.基于citespace3的国外体育教育研究计量学分析[J].体育科学,2015,35 (1) :4-12.

[4]周圣文,周惠新.文化软实力视角下武术的内涵式发展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11): 185-188.

[5]陆小黑,张道鑫.文化软实力视域下中国武术的特有价值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4(2): 55-60.

[6]袁金宝.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内涵及提升路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5):50-56.

[7]韩晓燕,袁金宝.论武术文化软实力的应然表达及提升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2):135-139.

[8]陈鹏,陈英.“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武术软实力的内涵建设及推广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8(03):23-27.

[9]李岳兵.“一校一拳”武术课程教学构建校园文化软实力[J].南方论刊,2015(10):86-88.

[10]王舜,赵先卿.提升文化软实力背景下学校武术的定位与发展策略[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03):74-77.

中图分类号: G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219(2019)05-0151-03

收稿日期: 2019-01-26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项目(项目编号15C0507);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项目编号 XSP19YBC224)。

作者简介: 周圣文(1981-),男,河北沧州人,湖南科技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

(责任编校:何俊华)

标签:;  ;  ;  ;  

中国武术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